第4章 免疫调节-【必背知识】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章节知识清单(填空版)
展开
新人教版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知识梳理第四章 免疫调节第一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1)扁桃体 :通常指咽腭部的扁桃体,左右各一,形状像扁桃。其内部有很多免疫细胞,具有防御功能。(2)淋巴结 :呈圆形或豆状,是淋巴细胞集中的地方;沿淋巴管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股沟部等处,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3) 脾 :呈椭圆形,在胃的左侧,内含大量的淋巴细胞;也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等。(4)骨髓 :位于骨髓腔或骨松质内,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5) 胸腺 :位于胸骨的后面,呈扁平的椭圆形,分左、右两叶。胸腺随年龄而增长,在青春期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退化。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2. 免疫细胞(1)概念:执行 免疫 功能的细胞。(2)来源:来自__骨髓的造血干细胞__。(3)种类:各种 白细胞 。如: 巨噬 细胞、淋巴细胞、 树突状 细胞等。淋巴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T细胞又可以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等。树突状细胞:分布于 皮肤 、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 上皮 组织及淋巴器官内,成熟时具有分支;具有强大的 吞噬 、呈递抗原功能。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 吞噬 消化、抗原 处理和呈递 功能。 免疫活性物质(1)概念: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2)来源: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3)种类:抗体: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 (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能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到达全身各处。细胞因子: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溶菌酶:(多种细胞如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都能合成)。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三道防线(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遗传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 多 种病原体都有防疫作用。第一道防线: 皮肤 、 黏膜 的屏障作用。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溶菌酶)和 吞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后天形成的,并非人人都有,有特异性,只对 特定 病原体起作用。第三道防线:包括 体液免疫 和 细胞免疫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 血液 循环和 淋巴 循环组成的。 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 :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 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免疫自稳 :免疫自稳:是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 ,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免疫监视 :是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 ,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 第二节 特异性免疫1. 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1)当病原体突破了前两道防线,第三道防线的“部队”就会紧急动员起来,产生__特异性免疫__。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是__众多的淋巴细胞_。(2)特异性免疫的方式:体液免疫:B细胞激活后可以产生__抗体__,由于抗体主要存在于_体液_中,所以这种主要靠抗体“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当病原体进入__细胞内部__,主要靠_T细胞_直接接触靶细胞来“作战”。 体液免疫(1)体液免疫基本过程
(2)二次免疫:再次接触 相同抗原 时,记忆细胞快速作出的免疫应答 。特点:比初次反应更快速、更强烈。能在抗原侵入机体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其消灭,从而使患病程度降低。曲线分析: 细胞免疫(1)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的作用
(2)细胞免疫基本过程
(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比较项目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参与细胞B细胞、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记忆B细胞、浆细胞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作用对象侵入内环境 的抗原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自身突变的细胞、移植的组织或器官、自身衰老损伤的细胞 作用方式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细胞毒性T细胞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结合引起实例外毒素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联 系侵入细胞的病原体,需要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将病原体从靶细胞释放出来然后由体液免疫将其彻底消灭。
(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第三节 免疫失调1.过敏反应(防卫功能过强,是一种异常的体液免疫)(1)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 再次 接受 相同的抗原 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2)过敏原:能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叫做 过敏原 。(3)机理:在接触过敏原时,在过敏原的刺激下,B细胞 会活化产生抗体。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4)特点:①有_快慢_之分:过敏者可能在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出现反应,也可能24h后才有症状。②有明显的 遗传倾向 和 个体差异 。(5)主要预防措施: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 。(6)举例: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休克等。2.自身免疫病(防卫功能过强)(1)概念: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 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2)举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 、 系统性红斑狼疮 、风湿性心脏病等。(3)风湿性心脏病发病机理: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有一种抗原分子 ,与心脏瓣膜上一种物质的结构十分相似,当人体感染这种病菌后,免疫系统不仅向病菌发起进攻,而且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3.免疫缺陷病(防卫功能过弱)(1)概念:指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 而引起的疾病。(2)种类:①先天性免疫缺陷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②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大多数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3)实例: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 AIDS )抗原(病原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简称 HIV 。致病机理:HIV侵入人体后,能够攻击人体的 免疫 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 辅助性T细胞 ,使其大量死亡,导致患者 体液免疫下降,细胞免疫丧失,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各种传染病则乘虚而入。主要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预防措施:①采取安全的性行为;②避免注射吸毒;③接受检测并积极治疗HIV等性传播感染;④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⑤不用未经消毒的器械文眉、穿耳等。 第四节 免疫学的应用 我国是世界上_最早_用_免疫_的方法预防传染病的国家;法国科学家_巴斯德__有关疫苗的研制,开创了_科学__地进行__免疫接种__的新时期。1. 疫苗(1)概念:通常是用_灭活__的或_减毒_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2)机理: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__抗体_,从而对 特定_的传染病具有抵抗力。(3)疫苗种类:①灭活疫苗:将抗原病原微生物用物理方法灭活后制作而成。制备简单,保存时间长且相对较安全,接种量大,且需要多次接种。例如,狂犬疫苗等。②减毒疫苗:丧失致病能力,毒性减弱或基本无毒的活菌或病毒。接种一次,且接种量少免疫时间长,效果好。例如,卡介苗、牛痘疫苗、麻疹疫苗等。③DNA疫苗:以现代基因工程的手段,由病毒DNA的一段无毒序列制成。安全性好,但需多次强化。例如,新型乙肝疫苗、某个亚型的禽流感疫苗等。2. 器官移植(1)概念:用正常的器官 置换 丧失 功能 的器官,以 重建 其生理功能的技术。(2)意义:治疗多种重要疾病的有效手段。(3)原理:每个人的_细胞表面__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_组织相容性抗原_,也叫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_HLA_。它们是标明细胞身份的标签物质,每个人的__白细胞_都认识这些物质,因此正常情况下不会攻击自身的细胞。如果将别人的器官或组织移植过来,白细胞就能识别出_HLA_不同而发起攻击。因此,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__HLA__是否一致或相似,研究表明,HLA的相似度达到 50% 以上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4)器官移植面临的问题及希望:(1)问题:免疫排斥、供体器官 短缺等。(2)希望:利用干细胞培养相应的组织、器官;更多的人自愿捐献器官。3. 免疫预防:是指在患病前将各种人工制备的免疫制剂(菌苗、疫苗或血清等)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体产生抗体及记忆细胞,增强人的免疫力,以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4.免疫治疗:患病后的措施。即通过对人体输入抗体、胸腺素、淋巴因子等某些药物或生物制剂等,调整病人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项目免疫预防免疫治疗时间病原体感染前的预防病原体感染后的治疗注射的物质疫苗(经处理的抗原)等目的激发机体自身免疫反应,产生 直接注射免疫活性物质,增强人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 5.免疫诊断:由于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 ,免疫学技术和制剂在临床诊断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检测病原体和肿瘤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