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5年级下册第5单元【分层单元卷】B提升测试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11110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部编版5年级下册第5单元【分层单元卷】B提升测试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11110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部编版5年级下册第5单元【分层单元卷】B提升测试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11110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分层单元卷】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语文部编版5年级下册第5单元【分层单元卷】B提升测试(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部编版5年级下册第5单元【分层单元卷】B提升测试,共12页。
部编版
5年级下·语文
提升测试
【分层单元卷】部编版语文5年级下册
第5单元·B提升测试
一、选择题(共10分)
1.(本题1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吐痰(tán) 疤痕(pā) 铸就(zhù)
B.捏住(niē) 冷绊子(bàn) 国子监(jiàn)
C.蘸水(zhān) 诈骗(zà) 揪住(jiū)
D.颧骨(qián) 揩眼泪(kāi) 露馅(xiàn)
2.(本题1分)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摔郊 破绽 格局 半信半疑
B.芝麻 神圣 学徒 手急眼快
C.绝活 派头 疤痕 精神抖擞
D.搂住 屏章 难堪 天衣无缝
3.(本题1分)依次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1)曹小三( )早就听说过师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2)曹小三听说师傅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活前,他看见师傅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栿打开,( )一身黑衣裤,一双黑布鞋。
(3)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 )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
(4)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 )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
A.虽然 果然 竟然 当然 B.当然 果然 虽然 竟然
C.果然 当然 虽然 竟然 D.当然 虽然 果然 竟然
4.(本题1分)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要积极响应“人人动手,绿化祖国”。
B.她含着眼泪,对我倾吐衷肠,说了很多心里话。
C.回想自己走过的道路,我深深地体会到,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
D.我们班同学将来都希望考个好大学,做个有作为的人。
5.(本题1分)下列带点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故:过去的)
B.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能耐:本领)
C.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恐:害怕)
D.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破绽:缺点)
6.(本题1分)下列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两茎灯草》——《儒林外史》——蒲松龄
B.《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骆驼祥子》——老舍
C.《摔跤》——《小兵张嘎》——徐光耀
D.《刷子李》——《俗世奇人》——冯骥才
7.(本题1分)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意思依次为( )
①绝对。 ②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赶上的。 ③断绝。
刷子李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现在这门手艺已经绝迹了。
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①②③
8.(本题1分)下面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起。(动作描写)
B.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纪念。”(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C.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心理描写)
D.(他)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外貌描写)
9.(本题1分)本单元课文中鲜活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怎样才能写好一个人物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写出人物的特点,做到细致观察,掌握一些写人的基本方法。
B.选用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把它写具体。
C.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运用多个事件,越详细越好,面面俱到,人物更丰满。
D.可以描写周围人的反应,采用间接的手法写出人物的特点。
10.(本题1分)描写人物时,为了能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事例,为了突出爸爸幽默这个特点,可选择下列事例哪些事例( )
①他自称“大帅哥”,管妈妈叫“大美女”,叫我“小逗号”。
②他每天都乐呵呵的,时不时地讲个小笑话逗大家乐。
③每天坚持锻炼身体。
④用幽默的话语开导我。
⑤每到星期天,就动员全家人大扫除。
A.①④⑤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填空题(共22分)
11.(本题5分)根据拼音写字词。
(1)孩子们在比赛玩shuāi jiāo( )和bān wàn( )子的游戏,他们扯着hóu lóng( )在给选手们加油。明明望着远处shǎ( )站着正在发 zhèng( )的夏远,让他快点过来,做好xián jiē( ),马上就到他们了。
(2)小偷在警察的wēi yán( )之下,终于lòu xiàn( )了,警察警告他们不要想着qī fu( )别人,qīn fàn( )他人的权益,否则将会非常nán kān( )。
12.(本题4分)句子理解。
(1)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这些是对刷子李刷墙 ______的细致描写,写出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
这里描写了祥子的 __________,从“铁扇面似的胸”和“直硬的背”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
(3)俩人把“抢”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
“公鸡鹐架”形象地写出了两个人________的情景。作者运用_______的修辞手法刻画出了两个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儿童形象。
13.(本题4分)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那些猴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 )
(2)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 )
(3)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 ( )
(4)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 )
14.(本题9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摔跤》选自____,作者____。文中通过对小嘎子的_____描写,表现出了他的____的特点;《他像一颗挺脱的树》选自小说____,作者是___,他的代表作有_____。文中通过对祥子的_____描写,展示了他______的特点。《两茎灯草》选自清代_______的讽刺小说《_____》,通过对_______(人物),______的描写,生动刻画出了一个_______的形象。
(2)《刷子李》出自著名作家____的《俗世奇人》,作者花许多笔墨写徒弟曹小三,是为了从_____反映出刷子李_______的特点。这让人想起一句俗语_______。
三、语言表达(共4分)
15.(本题2分)按照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修改片段中的错误。(5处错误)
过去,语文对我不怎么感趣味。自从读了冰心奶奶的“再寄小读者”以后,我认识到语文是一门基础科目,就下了苦功。如今,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有了进步。我还要陆续努力,精一求精。
________________
(2)例: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
体会上面加点的词语的特点,请你也用这样的方法,仿写表示连续动作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
16.(本题2分)请用典型事例表现你的家人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2分)
17.(本题2分)句子练习
(1)大家都知道刷子李的本领高。(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常州在短期内迅速控制住了疫情,谁能否认这是民众团结一心,共同抗疫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32分)
(本题6分)阅读与欣赏
某小学学生与父母相处状况问卷调查统计表
调查人数
把父母当朋友,相处得很融洽
把父母当长辈,关系一般
跟父母有敌对情绪,总想跟他们对着干
一年级
100
84%
14%
2%
三年级
100
56%
33%
11%
五年级
100
35%
38%
27%
18.(2分)阅读表格,我知道了这位同学抽取了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的方式获取了相关的信息。
19.(2分)根据表格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年龄越小的学生越容易与父母融洽相处。 ( )
(2)一年级学生“跟父母有敌对情绪,总想跟他们对着干”的比例最低。( )
(3)随着年级的升高,“把父母当长辈,关系一般”的比例增长最快。 ( )
20.(2分)联系生活实际,想想怎样才能跟父母相处得更融洽,写出你的建议。(至少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8分)阅读
材料一:
说起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习惯,话可就长了。
早在商代,筷子称为“挟”,后来改称“箸”,过了上百年后又改为“筷”。“筷子”的“筷”与“快”是同音字。“快”表达了人们的肚子饿了,急于进食的心情,于是便拿起“筷子”美餐起来。
今天,在全世界,凡吃中餐者,都用筷子。《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中国的筷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国的筷子取代餐桌上的刀叉,反映了学者以文化英雄的优势胜过了武士。”
中国筷子还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许多来旅游观光的外国客人总愿带回几双中国的筷子作为纪念。小小筷子传播了友谊,加深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
材料二:
【热点背景】
江苏泰州市出台了全国首个《公勺公筷使用规范》地方标准,指出公勺公筷为两人以上同桌共餐时,用以舀(夹)取菜(点)的勺子、筷子,是就餐者不与嘴接触的分餐工具,并从长短、颜色、标识等方面规定了公筷的制作要求。
【热点聚焦】
不光是泰州,不少省市都发布了使用公勺公筷的倡议。首都文明办、北京市卫健委发出《争做文明健康好市民倡议书》,建议市民尽量分餐进食,使用公勺公筷。上海市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上海首批100家餐厅对外承诺,全面提供一菜一公筷或公勺。
疲情之下,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成为人们的共识,打喷嚏时遮挡口鼻、排队时保持距离等不少细节都已成为人们的习惯。人们对生命健康高度重视,健康意识被唤醒,在此契机下提倡使用公筷公勺无疑会事半功倍。不过,推广使用公筷公勺,只有规范标准和餐厅的承诺还不够,还需要每个人切实地参与。在一项有21万人参与的投票调查中,针对“你外出聚餐有用公筷公勺的习惯吗”这一问题,有5.7万人选择“会用,已成习惯”,有6.4万人选择“没有,嫌麻烦”。有网友留言说:“有时候提出用公筷,对方用一副我们不讲义气的样子拒绝,也不好意思再提。”“我想用但怕他们觉得我做作,也就忍了。”
材料三:
21.(2分)读材料一,“说起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习惯,话可就长了。”这句话中“长”的意思是( )
A.《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筷子作的评价很长。
B.筷子的传播距离很长。
C.筷子的历史悠久,关于筷子的内容多,有很多话可说。
22.(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公筷公勺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健康的重视。
B.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有利于推行人们使用公筷公勺。
C.使用公筷公勺是小题大做,完全没有必要。
23.(2分)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筷子”的”筷”与“快”是同音字。表示中国人吃饭很快而且很快乐。( )
(2)从调查的结果中看,有6.4万人觉得使用公公筷太麻烦。( )
(3)材料三的宣传图片中,“公筷进餐,守护健康”告诉我们只要进餐时使用公筷,就不会得病。( )
24.(2分)上海市出台了《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红红认为在自己家也要使用公筷公勺,而爷爷却认为在自己家不用这么做。你认同谁的想法?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
(本题8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选文一:民国元年,一位打山东来的摔跤手成了无敌手。那摔跤手个子大赛面墙,肩厚似牛臀,臂粗如大腿,光头圆脸冒红光;浑身的肌肉一使劲,好比上上下下到处肉球,再动两下,肉球满身乱滚。这小子拿手的本事是摔跤时,两手往对手肩上一搭,就紧紧抓住,腰一给劲,就把对手端起来。你两脚离地使不上劲,他胳膊长你踢不上他,你有再好的跤法也用不上。他呢?端着你一动不动,你再沉再重也没他劲大。等你折腾够了,他把你往地上一扔,就赛给他玩够的小小狗,扔在一边。据说他这手是从小练的一个怪招:端缸。
选文二:这怪人在街头站了一会儿,忽然打腰里掏出一个小纸盒,从里边抽出一根一寸多长的小细木棍儿,棍儿一头顶着个白头。他举起小木棍儿,从上向下一划,白头一蹭衣褂,嚓地生出火来,把木棍儿引着,令街上的众人一大惊,不知怪人这小棍儿是嘛奇物。怪人待手里的小木棍儿烧到多半扔在地上,跟着从小盒再抽一根,再划,再生火,再烧,再扔。就这么连划了十多根,表演完了,嘛话没说,扬长而去。
从此天津人称怪人这种“一划就着”的玩意儿叫“自来火”。呵呵,其实就是咱们用的“火柴”而已。
25.(2分)借助表格梳理文章内容。
片段
选文一
选文二
主要人物
山东小子
_____
主要描写方法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_____
“奇怪”之处
_____
怪人点“自来火”
26.(2分)选文一中,“肩厚似牛臀”“________”等词句是对“山东小子”的_________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等词是动作描写。这样写表现出“山东小子”________的特点。
27.(2分)选文二中,“表演”一词极具深意。请你联系选文,说一说它的深层含义。
_____________
28.(2分)下列对两篇选文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小子”之所以能成为称霸一方的“无敌手”,是因为他有一身的蛮力。
B.“自来火”就是火柴,只是当时未普及使用,因此人们称之为“奇物”。
C.“怪人”表演结束后扬长而去,作者对此持批判态度,讽刺了当时社会的愚昧无知。
D.两段选文选用不同的描写方法,目的在于表现不同人物的特点,突显主旨。
(本题10分)阅读
那个乞丐
①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但是那个乞丐的影像总还生动地储存在我的记忆里,时间越久,越显得明晰。
②这是一个老太婆。她的头发还没有全白,但蓬乱如秋后的杂草。面色黧黑,满是皱纹。右手持一根短棍。因为她也是双目失明,棍子是用来探路的。不知为什么,她能找到施主的家门。我第一次见到她,就是在我家的二门外面。她从不在大街上叫喊,而是在门口高喊:“爷爷!奶奶!可怜可怜我吧!”也许是因为,她到我们家来,从不会空手离开的,她对我们家产生了感情;所以,隔上一段时间,她总会来一次的。我们成了熟人。
③据她自己说,她住在南圩子门外乱葬岗子上的一个破坟洞里。里面是否还有棺材,她没有说。反正她瞎着一双眼,即使有棺材,她也看不见。即使真有鬼,对她这个瞎子也是毫无办法的。
④不知道为什么,她竟然还有闲情逸致来种扁豆。她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扁豆种子,就栽在坟洞外面的空地上,不时浇点水。到了夏天,扁豆是不会关心主人是否是瞎子的,一到时候,它就开花结果。这个老乞丐把扁豆摘下来,装到一个破竹筐子里,拄上了拐棍,摸模索索来到我家二门外面,照例地喊上几声。我连忙赶出来,看到扁豆,碧绿如翡翠,新鲜似带露,我一时吃惊得说不出话来。我当时还不到十岁,虽有感情,绝不会有现在这样复杂、曲折。我不会想象,这个老婆子怎样在什么都看不到的情况下刨土、下种、浇水、采摘。这真是一首绝妙好诗的题目。可是限于年龄,对这一些我都木然懵然。只觉得这件事颇有点不寻常而已。扁豆并不是什么名贵的东西,然而老乞丐心中有我们一家,从她手中接过来的扁豆便非常非常不寻常了。这一点我当时朦朦胧胧似乎感觉到了。这扁豆的滋味也随之大变。在我一生中,在那以前我从没有吃过那样好吃的扁豆,在那以后也从未有过。我于是真正喜欢上了这一个老年的乞丐。
⑤然而好景不长,这样也没有过上几年。有一年夏天,正是扁豆开花结果的时候,我天天盼望在二门外面看到那个头发蓬乱鹑衣百结的老乞丐。从早晨到晌午,从晌午到黄昏。然而却是天天失望,我又感到凄凉,感到孤寂,又是好几天心神不宁。从此这一个老太婆,在我眼前消逝了,永远永远地消逝了。
29.(2分)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图表,还原老乞丐的形象。
30.(2分)短文第④自然段两次提到“不寻常”,分别指什么?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31.(2分)阅读文章第④自然段划波浪线的句子,写出老乞丐的动作,体会她的心理活动。
动作:摘______________
心理:________________
32.(2分)阅读第⑤自然段划线句子,联系短文内容,从这样的表达,你体会到了什么?( )
A.“我“焦急不安地盼望着老乞丐出现,所以觉得时间过得很漫长。
B.“我”盼望老乞丐早点给我们送扁豆,所以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
C.“我”每天无所事事,一个人很寂寞,所以觉得时间特别难熬。
D.“我”每年种扁豆,日子过得很充实,所以觉得时间转眼就过去了。
33.(2分)结合全文,想一想第①自然段中“那个老乞丐的影像总生动地储存在我的记忆里,时间越久,越显得明晰”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共30分)
34.(本题30分)习作
无论是严监生还是那个乞丐,特色鲜明的人总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生活中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人,即使偶然见一面,他(她)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也会留在心中挥之不去。想一想,试着选用典型事例来向我们介绍一下他(她)吧。
要求:1.运用学过的写人方法。2.写出人物特点。3.4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B 2.C 3.B 4.C 5.A 6.A 7.A 8.B 9.C 10.C 11. 摔跤 扳腕 喉咙 傻 怔 衔接 威严 露馅 欺负 侵犯 难堪
12. 动作 的娴熟与优雅,透着自信与潇洒,给人的感觉不是在刷墙,而是一位艺术家正在创作一件伟大的作品。 外貌 祥子的强壮 虎视眈眈、各不相让 比喻 好胜和可爱的儿童形象
13.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14. 《小兵张嘎》 徐光耀 动作 顽皮机敏、争强好胜 《骆驼祥子》 老舍 《四世同堂》 外貌 身体结实健美 吴梓敬 儒林外史 严监生 动作、神态 守财奴、吝啬鬼 冯骥才 侧面 技艺高超 有事者事竟成
15. 过去,我对语文不怎么感兴趣。自从读了冰心奶奶的《再寄小读者》以后,我认识到语文是一门基础科目,就下了苦功。如今,我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有了进步。我还要继续努力,精益求精。 妈妈早上起床刷完牙,坐在椅子上,从袋子里抽出几片茶叶,喝了茶之后,妈妈开始刷碗了。
16.我的妈妈是个特别爱干净的人。我想写她下班回来无论多么疲惫,只要看到地上稍微有点灰,东西稍微摆得不整齐,就立刻开始收拾,打扫卫生。亲朋好友去我家,没有不说我家干净整齐的。我要通过这两件事表现出妈妈爱干净的特点。
17. 大家不会不知道刷子李刷墙的本领高。 常州在短期内迅速控制住了疫情,谁也不能否认这是民众团结一心,共同抗疫的结果。
18. 一 三 五 19. √ √ √ 20.尊重父母;学会与父母沟通;理解父母的唠叨,体谅父母。
21.C 22.C 23. × √ × 24.我认同红红的想法。使用公筷公勺不会把人们之间的亲情割断,反而对全家人的健康有好处。
25. 怪人 动作描写 摔跤时把对手端起来 26. 臂粗如大腿 外貌 一搭 抓住 端起来 摔跤的高超技艺,无人能敌 27.“表演”一词明写怪人划火柴,背后隐藏的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的落后,百姓愚昧无知的无形的批判与讽刺。 28.A
29.面庞黧黑 满脸皱纹 双目失明 老乞丐种了扁豆送给“我”家 30.老乞丐在什么都看不见的情况下种出了扁豆 老乞丐心中有“我们”一家,扁豆承载着她对“我们”的情谊 31. 装 拄 来 喊 总是被这家人照顾,我要把扁豆送给他们,表达我的感谢。 32.A 33.老乞丐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种了扁豆,送给“我”家,她虽然很贫穷,但她让“我”感到很温暖,所以“我”很怀念她。
34.范文:
爱唠叨的妈妈
清早,闹钟“丁零零”地在我耳边响起,我睡眼朦胧地睁开眼一看才6点钟,正想翻身再睡一下的时候,妈妈叫起来了:“快点起床,别睡了,再睡上学就要迟到了,快穿好衣服。”我极不情愿地爬起来穿了衣服,刚穿好,妈妈的声音又来了:“先刷牙洗脸,然后快点吃早餐了,多吃点,不然上午会饿,人一饿记忆力会下降的,会影响学习的。”我不愿吃的煮鸡蛋硬让我吃了两个。在我终于可以背起书包准备出门时,妈妈又唠叨起来了:“检查好书包,看东西带齐了没有?”
放学回来了,我书包一丢,正想跑出家门找朋友玩弹珠,妈妈又叫了起来:“先写作业,认真一点写,早一点把作业写完,别到很晚还没写完。”我好不容易写完作业,刚打开电视准备“大饱眼福”的时候,妈妈的唠叨又来了:“洗澡睡觉了,早睡早起精神好。”你看,妈妈的唠叨从早到晚都没停过,你说烦不烦。
可是有一次,我彻底改变了对妈妈唠叨的看法。有一个早上,妈妈要我检查好书包,看东西带齐了没有,我看都没看就说带齐了。到了学校,第二节语文课时,我发现我的语文书忘在家里了,整堂课我的心都志忑不安,生怕老师发现批评我,那节语文课也没学好,直后悔没听妈妈的话检查好书包。
我现在才明白妈妈的唠叨是为了我好,所以我已经喜欢妈妈的唠叨了,因为那一句句的唠叨也是一句句的爱。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