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2篇北冥有鱼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2篇北冥有鱼作业,共3页。
第12篇 北冥有鱼一、[原创新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5分)北冥有鱼《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万 事王安石万事黄粱欲熟时,世间谈笑漫追随。鸡虫得失何须算,鹏晏鸟逍遥各自知。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 (2)去以六月息者也 去: (3)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 (4)万事黄粱欲熟时 欲: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北冥有鱼》中引用的《齐谐》之言。(3分) 4. 《北冥有鱼》选自《庄子》一书中的《逍遥游》,《万事》中有“逍遥”一词,说说二者体现的“逍遥”的内涵分别是什么。(4分) 二、[原创新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北冥有鱼》)【乙】终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其长称焉,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翼若垂天之云,其体称焉。世岂知有此物哉?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节选自《列子·汤问》)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怒而飞 怒: (2)去以六月息也 以: (3)伯益知而名之 名: (4)夷坚闻而志之 志: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有鸟焉,其名为鹏,翼若垂天之云,其体称焉。 3.【甲】【乙】两文都写到了鹏,分别有什么特点?(2分) 4.【甲】文中《齐谐》之言的引用和【乙】文中大禹、伯益、夷坚等人做法的引入分别有何妙处?请结合语段简要分析。(4分) 第12篇 北冥有鱼一1.(4分)(1)盘旋飞翔 (2)离开 (3)表示选择 (4)将要(每小题1分)2.(4分)(1)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迁徙到南海。(2)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3.(3分)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大鹏起飞的磅礴气势,阐明“万物皆有所待”的道理。(修辞手法1分,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4.(4分)《北冥有鱼》中体现的“逍遥”的内涵: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束缚;《万事》中体现的“逍遥”的内涵:不计较过往,不计较得失。(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万 事万事都像黄粱一梦,世间追随(的欲望)都可当作笑谈。如鸡虫那样的小小的得失何须计较,鲲鹏和晏鸟雀都有各自的逍遥自在。二1.(4分)(1)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2)凭借 (3)命名 (4)记载(每小题1分)2.(6分)(1)(翅膀)拍打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浪涛,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2)(那里)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翅膀张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它的身体也与之相称。(每小题3分。意思对即可)3.(2分)【甲】文中的鹏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乙】文中的鹏体形硕大。(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4.(4分)【甲】文中引用《齐谐》中的话,对鹏迁徙南海的场景作进一步的补充和描绘,丰富了“鹏”的形象;【乙】文中大禹见之、伯益名之、夷坚志之的做法循序渐进,增加了“鲲”“鹏”的真实性。(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乙】终北国的北方有个溟海,是天然形成的水池,其中有鱼,它体宽几千里,体长与之相称,名叫鲲。(那里)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翅膀张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它的身体也与之相称。世间的人们难道知道这种东西吗?大禹巡游时看到它,伯益知道了,就给它取了名字,夷坚听说了,就将它记载下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22篇出师表作业,共2页。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21篇邹忌讽齐王纳谏作业,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20篇曹刿论战作业,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