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老山界课后练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老山界课后练习题,共8页。
第6课《老山界》同步练习题
第一部分 基础运用
-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瑶民(yáo) 歇脚(xī) 军阀(fá)
B.苛捐(kē) 欺侮(wǔ) 攀谈(pān)
C.盛饭(chéng) 峭壁(qiào) 骨碌(gǔ)
D.咀嚼(jué) 呜咽(yàn) 疲倦(juàn)
-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B.当人们酣然入梦的时候,前线的勇士仍在与疫魔鏖战。
C.在旧社会,沉重的苛捐杂税压得百姓们喘不过气来。
D.西班牙流感期间,面对不可捉摸的病毒的肆虐,人们开始意识到卫生系统建设的不完善。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同我们十分亲热起来的。
B.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努力攻克技术难关,取得了约 500 项左右的专利成果。
C.通过“主题教育”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意义。
D.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必须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
-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 爱好写作, 想在这方面成才, 不能不首先掌握好(语言)这个工具, 要像木匠爱斧锯、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器那样爱我们赖以进行工作的工具。
A.如果 并且 所以 而且 B.既然 并且 就 因此
C.既然 又 就 而且 D.如果 又 所以 因此
- 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誶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
(2)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3)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鸣咽……
A.拟人 描写 排比、比喻 B.描写 夸张 排比、拟人
C.拟人 比喻 排比、比喻 D.拟人 视觉 听觉
- 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昼夜内所发生的事情,真实、生动地叙述了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
B.“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文章开头就点出“三十里高”,说明山势高峻,暗示翻越艰难。
C.本文中有不少篇幅写红军战士与瑶民攀谈的情节,这和课文的中心事件“翻越老山界”联系不大。
D.“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这句话有一定的讽刺效果,点出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背景,也含蓄地表明国民党军队的一些下层官兵不愿意充当炮灰,希望抗日的心愿。
- 学校组织了一次以“传承长征精神,感悟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本次活动的构思框架图,请把这个构思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75 字。
- 班级开展以“我看长征”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 【补写对联】请结合相关资料,根据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补写下面的对联。
上联:行长征甘洒热血
下联:
(2) 【写开场白】2021 年是长征胜利 85 周年,为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学校准备开展纪念活动,决定于 10 月 30 日下午两点在校大礼堂举行以“长征——不朽的丰碑”为主题的文艺演出。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设计一段开场白。
- 细读课文,探究红军战士的革命精神,完成下面的表格。
翻山之难及红军表现
翻山困难 | 具体情况 | 红军表现 |
走路难 | 山路险峻、悬崖峭壁 | 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
睡觉难 | 路窄不平、寒气逼人 | ① |
② | 粮食缺乏、肚子饥饿 | ③ |
处境难 | ④ | ⑤ |
通过以上的学习活动,你体会到红军什么样的精神?请写下你的探究结果。
- 《老山界》一文的结尾写道:“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但是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请同学们查阅图书或借助网络,看看红军长征途中还遇到过哪些困难,他们又是如何克服的,把你搜集的故事缩写成 100 字左右的故事梗概。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 课内阅读理解。
老山界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吗?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 选文中两次提到了“火把”,说说它们在文中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2) 选文中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很传神,试举例分析心理活动的作用。
(3) 对战士们翻山时的喊声、笑声的理解,下列说法最符合选文原意的一项是
A.表明红军战士虽然浑身紧张,但因为后有敌人追兵,没有退路,故呼喊着壮胆爬山。
B.表现了红军战士看到星光与火把相接的奇观后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有了前进的动力。
C.表现了红军战士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D.表现了红军战士困境中爱开玩笑的心态。
(4) 选文中最后一段从多个角度描写“半夜”,从 觉角度突出夜之 ,从 觉角度暗示山之 ,从 觉角度反衬夜之 。(每处填一字)
- 课外阅读理解。
长征回忆录
成仿吾
草地的天常阴暗,不定什么时候忽然来一阵雨,风吹雨打,世界就剩下了眼前一片。雨过天也不晴,太阳不知道躲在哪里。大家总是埋头走路,但这样的路走不多远,天也就黑了。先头部队选取了适宜的地方搭了一些棚子,有些还能利用,或稍加修理还能蔽风雨,有些里面还躺着病号,等待恢复体力再前进。许多战士已经只能够烧点开水吃干粮,然后就躺在油布上睡觉,用热水洗脚早已没有指望了。
经过两天的草地生活,好像一切都已经习惯了。无非是走路“嚓……嚓……”的响声,无非是一阵雨来,叫你湿上加湿,无非是湿地上露营,无非是冻醒过来冷战一阵等,如此而已。草地上有很多条不知何来何去的小河,大家互相搀扶着渡过去,有的被流水冲倒了,立刻被拉起来。饿了就抓一把炒米或面粉,往嘴里送,几乎每一个人嘴边都是白胡子。第三天早晨淋了一阵大雨后,走了十多里路,草地上先头部队立了一个木牌,写着“分水岭”三个大字。这里地势较高,站在这里,可以说是“眼中无物”。傍晚到了一条河沟边,有些矮树,大家尽量把棚子搭好一些,煮了麦面疙瘩吃,肚子美美地享受了一顿饱餐。夜里没下雨,还见到了几颗疏星,算是过草地的良宵美景。
第四天黎明起来,发现了一个病重的同志已经停止了呼吸。大家非常悲痛,有的同志发出声音来:“同志,你已经为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尽了最后的力量!”旁边的同志接着说:“不要紧,你的任务我们来完成!”“我们一定为中国的独立、解放流最后一滴血!”大家默默地从牺牲了的同志的身边走过,又走上了极目青青的草原。
(有改动)
(1) 阅读文章,分析第1段的作用。
(2) 请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饿了就抓一把炒米或面粉,往嘴里送,几乎每一个人嘴边都是白胡子。
(3) 阅读下面这些话,联系文章内容回答,选文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世界。
无非是一阵雨来,叫你湿上加湿,无非是湿地上露营,无非是冻醒过来冷战一阵等,如此而已。
旁边的同志接着说:“不要紧,你的任务我们来完成!”“我们一定为中国的独立、解放流最后一滴血!”
(4) 将本文与《老山界》进行比较,说说在写作人称、顺序、表现人物方面有什么相同点。
答 案
1-6 BAACCC
7. 示例:活动围绕红色主题分准备和实施两个阶段。在准备阶段,要制作小红旗,排练节目;在活动实施阶段,要重走长征路,看望老红军,最后表演节目。
8.
(1) 为革命何惧牺牲
(2) 示例:伟大的长征,不朽的丰碑!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就是要重温长征精神,牢记长征精神,感受红军战士的英雄豪情。今天我们举行“长征——不朽的丰碑”文艺演出,追思和弘扬长征精神,奋发图强!
9. ①酣然入梦、观赏夜景;②吃饭难;③鼓着勇气、继续前进;④敌人追击,设备笨重;⑤毫不畏惧、嘲笑敌机。
示例:我体会到红军战士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0. 示例一:红军在过草地时,炊事班班长被指派照顾赶不上队伍的伤病员,他四处为伤病员找野菜、拾干草,还将缝衣针烧红了弯成鱼钩钓鱼,为伤病员增加营养。伤病员们的精神越来越好,可他却饿得昏迷不醒了。
示例二:有一位普通的红军谢益先,过草地时分到四斤干粮。在行军过程中看到饿慌了的母子三人,谢益先瞒着队友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他们,而他自己每天就用野菜、凉水充饥,最终因体力不支离开了人世。
11.
(1) 内容上,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了悲壮的氛围,暗示了红军过草地的艰苦。结构上,为下文体现红军战士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做铺垫。
(2) “抓”写出了战士们吃炒米或面粉的情状,表现了战士们的饥饿和对这种艰苦生活的满不在乎。
(3) 表现了战士们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不怕牺牲的精神。
(4) 两文都采用了第一人称、顺叙的写作手法,主要表现众多红军战士而不是某一个人物。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特点等。
12.
(1) 第一次写火把是为了说明它的“之”字形形状,火把跟星光相接,暗示路陡山高。第二次写火把,展示了“奇观”的细节,描写细致、生动。
(2) (示例)如“横着心躺下去”,这里的心理描写写出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态度,衬托了他们不怕苦的精神。
(3) C
(4) 感;寒;视;高;听;静
13.
(1) D
(2) 大白皮和大头栽:织炕席;正草:铺房、填房碱;白毛子:当柴烧;假皮:织篮捉鱼。
(3) ①因为好看,风景优美。②这里的英雄事迹很多。
(4) 句中的“血”含义不同,第一个是指英雄的鲜血在冰上凝固了,第二个是指英雄虽然牺牲了,但他的意志是坚定的,是不可摧毁的,是永远留在人民心里的。他的死震撼了每个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老山界随堂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老山界复习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