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秀习题
展开一、选择题
1.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瑶民(yá) 军阀(fá) 缴租(jiǎ)
B.苛捐(kē) 欺侮(wǔ) 煮粥(zhōu)
C.盛饭(shénɡ) 峭壁(qià) 骨碌(lū)
D.点缀(zhuì) 疲倦(juàn) 倾斜(qīnɡ)
2.选出下列句子中引号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
B.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
C.我们已经超过自己的纵队,跑到“红星”纵队的尾巴上。
D.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
3.依次填入下列语句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她拿出仅有的 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
②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 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
③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 勇气前进。
④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 的队伍战胜了。
A.一斗 害怕 靠着 沉重
B.一点 生怕 鼓着 笨重
C.一碗 担心 凭着 繁重
D.一袋 担忧 趁着 深重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满望可以多走一段,可是走不了几步,又要停下来。(十分希望)
B.我们就跟瑶民攀谈起来。(闲谈)
C.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指繁重的捐税)
D.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比喻声音细微亲切)
5.下面与“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B.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
C.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
6.下面各句中破折号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B.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C.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D.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老山界》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③“不要掉队呀!”
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⑤“我们顶着天啦!”
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⑧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⑨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⑩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⑪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周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
8.对“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一排排的火把比作“之”字形,写出火把之多,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山路的崎岖。
B.“一直连到天上”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山的陡峭和高峻。
C.“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和“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天上无数的明星”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联想和想象。
D.既写出了山之高,又写出了点火把的人之众,体现了红军队伍庞大的气势,并歌颂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
9.第①段“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中“奇观”奇在哪里?“奇观”一词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10.选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很传神,试举例分析心理活动的作用。
11.节选部分③④⑤段对红军战士的对话描写有什么作用?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2.最后一段画线句子是怎样描写景物的?请简要赏析。
13.对战士们翻山时的喊声、笑声的理解,下边的说法哪一项符合文章的原意( )
A.表明红军战士虽然浑身紧张,但因为后有敌人的追兵,没有退路,故呼喊着壮胆爬山。
B.表现了红军战士看到星光与火把相接的奇观后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有了前进的动力。
C.表现了红军战士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D.表现了红军战士在困境中爱开玩笑的心态。
阅读《文房四宝》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文房”之名,起于南北朝时期,专指文人书房。笔、墨、纸、砚为文房所用,因而被誉为“文房四宝”。南宋初年,陆游甚至还把“文房四宝”叫作“文房四士”:“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文房四宝”品类繁多,以湖笔、徽墨、宣纸、端砚著称,至今仍享盛名。
②毛笔,据说是秦朝大将蒙恬创制的。实际上,湖南长沙楚墓中就曾出土过战国时期的毛笔。湖北荆州凤凰山汉墓曾出土几乎是一整套文房四宝,除了以简代纸外,笔、墨、砚均全,这是汉文帝时的产物。毛笔的笔头所用兽毫分为柔、健两类,柔毫主要是山羊毛所制,健毫则用兔脊毛和黄鼠狼尾毛等制成,柔毫和健毫杂在一起称为兼毫。好的毛笔具有尖、齐、圆、健四大优点。尖,指笔锋如针;齐,指笔毫齐崭;圆,指笔头吸水饱圆;健,指富有弹性。毛笔产地,唐宋时期,以安徽宣州最出名,所产紫毫笔,为无上佳品,“千金求买市中无”。明清以后,为浙江湖州所产的湖笔所取代,并且相沿至今。
③墨的出现很早,《述在书法纂》上说:西周“邢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荆州凤凰山汉墓出土的墨是颗粒状的,磨时放在凹形砚池上,用一个扁圆形的砚石,压在墨颗粒.上加水磨细。后代的墨确是煤烟所成,可分为油烟墨、漆烟墨、松烟墨,分别以桐油、生漆、松枝所烧的烟炱,加黄明胶和麝香、冰片等制成。南北朝时,河北易州的墨就很有名,又以奚氏出品为最佳。五代时,易州墨工奚超父子避乱到徽州,改进了先前的制墨方法,制成“新安香墨”。新安即徽州,这就是徽墨的源头。徽墨的特点是:“丰肌腻理,光泽如漆。”墨锭制成各种艺术形态,施以五彩,精美异常。
④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西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已出现麻制的纸。东汉蔡伦采用多种原料,改进制纸方法,使纸的质量和产量都大为提高。晋安帝时废除了自古沿用下来的竹木简,把历史推进到全面用纸的时代。唐代的造纸业非常发达,宣州出宣纸,江西临川出薄滑纸,扬州出六合笺,广州出竹笺等,都是上等品。宣纸产自宣州府(今安徽泾县),起初用青檀树皮制纸,后逐渐扩大到用桑、竹、麻等十几种原料。宣纸的特点是:质地绵韧,纹理美观,洁白细密,经久不坏,并善于表现笔墨的浓淡润湿,变化无穷。古代诗人誉为:“滑如春冰密如茧”,并被称作“纸中之王”和“纸寿千年”。宣纸的品种多达五六十种,分为生宣和熟宣。生宣书画皆宜,生宣上矾后即为熟宣,因着水不洇,经得多次皴染,适宜于画工笔重彩。
⑤砚,西汉时即已使用。我国传统有四大砚,即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端砚产于广东肇庆东郊端溪,有“群砚之首”的称誉,石质细腻、坚实、幼嫩、滋润,扪之若婴儿之肤。歙砚产于徽州,徽州是府治,歙县是县治,同在一地。所以,歙观与微墨乃是“文房四宝”中同产一地的姐妹。歙砚的特点,据《洞天清禄集》说:“细润如玉,发墨如饥油,并无声,久用不退锋。”端砚资源缺乏,名贵者已不多。歙县地处黄山之阳,取材广泛,近年仍有镂刻工极细之艺术大砚出产。洮砚之石材产于甘肃临洮大河深水之底,取之极难。澄泥砚产于山西绛州,不是石砚,而是取河泥,反复淘洗、过滤,烧制成砚。
⑥文房四宝不仅有实用价值,也是融汇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各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艺术品。
(选自《中国文房四宝》,有删改)
14.下列对选文的结构形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总一分一总B.总一分C.递进式D.连贯式
15.下列对选文第③段画线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打比方B.分类别C.下定义D.引资料
16.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宣州所产“紫毫笔”唐宋时期千金难求,“湖笔”成为文房四宝名品则是在明清之后。
B.避乱徽州的奚超父子改进了制墨方法,制成徽墨,使之“丰肌腻理,光泽如漆”。
C.宣纸“滑如春冰密如茧”,熟宣因着水不洇,经得多次皴染,适宜于画工笔重彩。
D.歙砚与徽墨同产一地,歙砚细润如玉,扪之若婴儿之肌肤,被誉为“群砚之首”。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刘燕敏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弟子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回来之后,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
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根除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17.请概括哲学家给弟子上的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
18.联系上下文,解释“饱学”的意思,并再写两个含有“饱”字的成语。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四个弟子除掉杂草的方法各不相同,对于前两个弟子的回答,哲学家的态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对于后两种方法的态度却只字未提,为什么?请你展开想象,用简短的语句,描写哲学家的神情、态度。
20.最后一句话含蓄、意味深长,它在全文的作用是________,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1.C
2.D
3.B
4.D
5.D
6.A
7.红军星夜上山(行军)和山上夜宿时的情景(登山夜宿的过程)。 8.C 9.首先“奇”在火光与星光相接,许多“之”字形从山脚连到天上,景象壮观、浪漫;其次,“奇观”准确而形象地写出了山路的陡峭,反映出红军丝毫没有被这样的艰险吓倒,更体现出红军是具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队伍。“奇观”蕴含着作者的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对红军的赞叹之情。(要点:“奇”在①景象壮观,②红军精神;蕴含情感①作者乐观,②对红军的赞叹) 10.示例:“横着心躺下去”,这里的心理描写写出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态度,衬托了他们不怕艰苦的精神。 11.表现红军战士互相帮助(舒缓紧张)、互相激励;也表现战士们战胜困难的豪迈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12.通过视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星空浩瀚、山峰矗立的景象。写出山的高峻陡峭,突出环境之险;更展示出宏大风景中的红军战士不畏险阻,内心丰富而美好,具有堪与自然之力匹敌的伟大力量。 13.C
14.A 15.D 16.D
17.如何除掉旷野里的杂草。 18. 学识丰富 饱经风霜 饱经忧患 饱学之士 饱暖思淫欲 19. 点点头; 微笑;态度与前两种基本相同(言之有理即可) 20.点明中心:美德是一个人灵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使灵魂纯净的唯一办法是用美德占据它。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雁归来优秀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雁归来优秀巩固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精品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精品课时作业,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灯笼优秀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灯笼优秀课时作业,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现代文阅读,逢十是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