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高一生物同步课件 (2019人教版 必修第二册)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本章整合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本章整合课件PPT,共21页。
本 章 整 合知识网络·系统构建核心观点·专题归纳 知识网络·系统构建核心观点·专题归纳专题一 减数分裂过程与受精作用1.辨析减数分裂Ⅰ与减数分裂Ⅱ的区别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数量变化曲线(1)甲为性原细胞,乙为初级性母细胞,丙、丁为次级性母细胞,戊为精细胞(精子)、卵细胞或减数分裂Ⅱ产生的极体。(2)曲线①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数量的变化,曲线②表示染色单体数量变化,曲线③表示染色体数量变化。(3)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结束时,是由同源染色体分开进入两个子细胞造成的,减数分裂Ⅱ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为n→2n→n,没有减半。(4)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数、核DNA数都与正常体细胞相同,不同的是没有同源染色体。3.细胞分裂图像的辨析 4.生物生殖过程中的两种“多样性”(1)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①减数分裂Ⅰ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②四分体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导致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具有多样性。(2)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呈现多样性①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②受精时卵细胞和精子结合具有随机性。专题二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与证据专题三 伴性遗传及其特点1.伴性遗传的实例2.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类型 注2A表示体细胞中的常染色体。(1)性别决定只出现在雌雄异体的生物中,雌雄同体的生物不存在性别决定问题。(2)XY型、ZW型是指决定性别的染色体类型而不是基因型,但性别相当于一对相对性状,其传递遵循分离定律。(3)自然界还存在其他类型的性别决定方式。如染色体倍数决定性别(如蜜蜂等),环境因子(如温度等)决定性别等。3.伴性遗传与两个遗传定律的关系伴性遗传既是对两个遗传定律的补充,又是对它们的进一步延伸,其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基因随染色体进入配子,不同之处在于两个遗传定律是基因在所有染色体上的遗传现象,而伴性遗传仅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现象。(1)伴性遗传与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关系①伴性遗传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此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在形成配子时,性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彼此分离。②性染色体有同型性染色体和异型性染色体两种组合形式,因此伴性遗传有其特殊性。a.雄性个体中,有些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b.由于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此性状的遗传都与性别联系在一起。(2)伴性遗传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在处理既有性染色体又有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伴性遗传处理,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按分离定律处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和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是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按照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处理。
本 章 整 合知识网络·系统构建核心观点·专题归纳 知识网络·系统构建核心观点·专题归纳专题一 减数分裂过程与受精作用1.辨析减数分裂Ⅰ与减数分裂Ⅱ的区别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数量变化曲线(1)甲为性原细胞,乙为初级性母细胞,丙、丁为次级性母细胞,戊为精细胞(精子)、卵细胞或减数分裂Ⅱ产生的极体。(2)曲线①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数量的变化,曲线②表示染色单体数量变化,曲线③表示染色体数量变化。(3)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结束时,是由同源染色体分开进入两个子细胞造成的,减数分裂Ⅱ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为n→2n→n,没有减半。(4)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数、核DNA数都与正常体细胞相同,不同的是没有同源染色体。3.细胞分裂图像的辨析 4.生物生殖过程中的两种“多样性”(1)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①减数分裂Ⅰ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②四分体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导致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具有多样性。(2)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呈现多样性①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②受精时卵细胞和精子结合具有随机性。专题二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与证据专题三 伴性遗传及其特点1.伴性遗传的实例2.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类型 注2A表示体细胞中的常染色体。(1)性别决定只出现在雌雄异体的生物中,雌雄同体的生物不存在性别决定问题。(2)XY型、ZW型是指决定性别的染色体类型而不是基因型,但性别相当于一对相对性状,其传递遵循分离定律。(3)自然界还存在其他类型的性别决定方式。如染色体倍数决定性别(如蜜蜂等),环境因子(如温度等)决定性别等。3.伴性遗传与两个遗传定律的关系伴性遗传既是对两个遗传定律的补充,又是对它们的进一步延伸,其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基因随染色体进入配子,不同之处在于两个遗传定律是基因在所有染色体上的遗传现象,而伴性遗传仅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现象。(1)伴性遗传与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关系①伴性遗传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此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在形成配子时,性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彼此分离。②性染色体有同型性染色体和异型性染色体两种组合形式,因此伴性遗传有其特殊性。a.雄性个体中,有些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b.由于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此性状的遗传都与性别联系在一起。(2)伴性遗传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在处理既有性染色体又有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伴性遗传处理,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按分离定律处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和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是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按照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处理。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