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泊船瓜洲教案
展开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默写。
2、理解诗歌大意,抓住要害词“又”、“绿”、“还”等,让 学生在读中感悟,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学习 借景抒情的方法
3、推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体 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人感慨万千的思乡情 感。
【教学重点】
1、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在上课之前,老师要考考大家,还记得我们学习过的描 写春天的古诗吗?(学生举手发言)今天这节课,我们 再学一首很有名的古诗——宋朝的大诗人王安石写的 《泊船瓜洲》。板书《泊船瓜洲》板书并齐读诗题,重点 指导“泊”字读音。泊船瓜洲,看到这个标题,就令我 们想起《枫桥夜泊》,泊:停船靠岸。在古代,停船靠 岸就是快到了晚上,要睡觉休息了(人们日出而作、日 落而息,因为当时没有导航技术),所以这首诗的标题 也可以改成《瓜洲夜泊》、《夜泊船瓜洲》,这首诗是他 坐着船沿着长江行驶旅途中写的,写作的时间应是临近 晚上,地点是瓜洲渡口。这首诗是他坐着船沿着长江行 驶旅途中写的。那么知道瓜洲在长江的边上,如果这是 长江(画长江),瓜洲呢?就在长江的北岸(画瓜洲并 标出。刚才,我们了解了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弄懂了 诗题的意思,这“知诗人,解诗题”,是学习古诗的必 要方法。
2、大家了解王安石吗?(学生自由发言)同时教师结合简介 作者(出示王安石画像介绍诗人)
王安石(1021-1086),王安石是我国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嘉佑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 张,要求改变“积贫 积弱”的局面,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强化统治力量。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因官僚地主,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
二、解诗
1、范读课文,正音,读准下面的多音字。(出示幻灯片)。
京口瓜洲一水间(jiàn),
钟山只隔数(shù)重(chòng)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n)。
2、自由读诗,读准,读通,读顺。
齐读:{由快——慢},初步了解诗歌大意。打节奏读,注 意节奏和押韵{由快——慢}
思考:(1)、王安石在瓜洲看到了什么景象?
(提问1——2人):一水、数重山、江南岸、明月。(板 书)
(2)、对照注释,小组交流,讨论疑难问题,全班汇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首诗的,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学生由老师引导相互解答疑问,最后进行归纳。
三、体会用词的精妙,品读诗的美妙。
1、我请个同学做诗人,联系当时的场景把自己看到想到的说出来 。刚才,我们扮演诗人想得非常好,想到了诗人脑海中浮现的许许多多的美景。这么多的美景,诗人是用哪句话来概括的?
师:“春风又绿江南岸”七个字就概括了春天的美景。那么,这句诗中哪个字用得特别好?
(1)据课后介绍王安石在选用这个“绿”字之前,曾经换了十多个字。有“到”、“过”、“入”、“满”等等,最后选定了这个“绿”字。这个“绿”字好在哪里呢?我想诗人在吟这个“绿”字的时候,一定翻来覆去吟诵,比较。让我们也来用“到”呀,“过”呀…… 吟诵吟诵,比较比较,好不好?(用绿字最好)
(2)那“绿”字好在哪里呢?
师:同学们,这首诗中有两句诗因“绿”字用得特别妙而成为千古佳句,师生共同体会“绿”字的妙用:a、春风有色,它染绿了江南,给人一种鲜明的形象感、色彩 感和生机感;b、“绿”字和“还”字有一种内在的联系,明媚的春光更能引发诗人想回家看看的冲动。
(3)总结:一个“绿”字,表达了眼前一片景,胸中无限情;一个“绿”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绝句;一个“绿”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话。
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 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绿更能展现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神奇景象。或者是绿更能表现春风的来无影,去无踪。或者绿能让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机。或者 说绿还能看出作者心里充满希望,对“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形容词做动词,使动用法,用得绝。我们刚才了解到王安前途充满信心。
师:“绿”字用得好的原因:(幻灯片)
1、反映了江南水乡早春嫩绿的色调,也可能是浅绿等绿色,总之,这个“绿”字概括性很强。
2、表现了春风使大地复苏的神奇。
3、表现了绿的层次美、动态美。(备用环节)
4、齐读后两句,“又”字说明了时间过得——?(“春风又绿江南岸”,此句的重心在“又”而非“绿”,诗人并非着意刻画江南美景,因为“绿”本是春天的最常见最平常之景,这一点只是实写,只是《容斋随笔》的炼字故事使这平常无奇之“绿”字才有了特殊的语言的魅力。诗人写作此句的重心要表达的是:春风一年一度“又”回江南,而作为对故乡情浓意切的诗人,却恰恰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离开江南的家乡,重登仕途,这里有对故乡的留恋,还有着对前途的担忧。这一去,前途吉凶莫测,不知何时才“又” 能回到江南的家中呢?一个“又”字,融情于景,实在是诗人满心难以排遗的乡愁的自然的流露。)
“何时”呢?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与讲解王安石重返政治舞台的心境相结合讲述)
5、质疑:春风又绿江南岸,而诗人也又一次离开江南的家乡,重登仕途,此时此刻他在想什么呢?(明月何时照我还。)找出这首诗的诗眼“还”,发现每句诗与“还”之 间的关系。
提问:诗中涉及了哪些地点?逐句对照进行对照解释与“还”字的联系。有:
江西临川(王安石的故乡)
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京 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钟 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指南京,王安石的第二故乡。 汴 京:今天的河南开封市。(可出示第四张幻灯片,表示 四个地方的关系)
所以,就可以解决了最后一句中的“还”——回南京这个问题。
师:站在瓜洲——望京口——想钟山——触景生情(板书)
6、离家近,应该还,思家切,却不能还,想想有什么问题要问诗人。结合学生的问题──诗人不舍得离家,为什么要离开家乡,为什么靠家乡那么近却不能回去等。教师补充:王安石简介中有王安石变法失败,辞官回到家乡,皇帝召唤重新任相,两次请求辞官但皇帝不准,只能二次上京赴任的故事,帮助学生认识到诗人的无奈、身不由己,进而更深入地体会王安石对家乡深深的依恋之情。
7、品味诗人情感。
师:此次再次被起用为相,改革能成功吗?诗人对前途充满担忧,对改革充满担忧,对国家更是忧心忡忡。嗨,种种忧愁皆化为那剪不断理还乱的一腔乡愁:春风又绿江 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8、小结学法“想意境,悟到了诗情”。
9、翻译:京口”与“瓜洲”只有一江之隔,而钟山离这里也只有几重山之远。一年一度的春风又吹绿了江南的大地,什么时候才能让我趁着明月再回来呢?(幻灯片)
10、小结学法“想意境,悟到了诗情”。
四、悟(理解、领悟)
师:王安石是在一种怎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呢?我们还要回到公元年1071年王安石任宰相的时候,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行变法革新,但是立刻遭到了以司马光为首的大官 僚们的反对,他主动辞职,回到了从小与父亲一直生活的,被他视为第二故乡的南京。8个月后,又重新被宋神宗启用,这一年王安石已经55岁,王安石二次被拜相,这 时他终于可以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了。心情愉快,但同时对前途有着不少的忧虑,在赴任途中写下了此诗——决定了本诗的感情基调(心情愉快、眷恋家乡、忧虑前程)。 我们懂得了这些,这首诗就好理解了。
(1)、愉快、喜悦之情
(2) 王安石二次被拜相,他可以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了。心情愉快,人逢喜事精神爽,所以一水,数重山都不算远。
(3)(2)、思念:从两个方面可以看出对故乡的思念:
a、王安石二次被拜相,他可以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了。心情愉快,可是又要离开故乡,所以不免又思念家乡。现在故乡近在咫尺,可是会越来越远。
b、我们可以结合白居易写《暮江吟》来理解,白居易也是触景生情,可他——离开京城长安,离开了朝庭的纷争,一路上感到十分的轻松、愉快。王安石是——赴 任,虽然可以施展抱负,但前途未卜的担心,使他想早日告老还乡。这也是人之常情:“游子思乡,他乡苦,故乡甜”。
师:“春风、江南岸、明月”等景物使王安石思乡。“春风又绿江南岸”,“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我的家乡太美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着天上的月亮,感叹月是故乡明,此时一别, 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一股浓浓的思乡情油然而生。
(3)、忧虑、无奈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重心,是“又”字。我们知道其实王安石在这里并不是要刻意描绘江南春景之美丽,他把诗句的重心放在“又”字而非“绿”字上,他要表达的是“春风”尚且有情,还知道一年一度“又绿江南岸”春回江南,而诗人自己呢,却不得不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离开江南的家乡,违心地重登仕途。这一去,前途吉凶莫测,不知何时才“又”能回到江南的家中呢?一个“又”字,融情于景,实在是诗人满心难以排遣的无限乡愁的真实写照。正是有了前三句寓情于景的层层铺垫作势,结句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抒写乡愁的淋漓之笔,才水到渠成地直泻出来,把乡愁的抒写发挥到了极致。对故乡欲回不能,欲罢不休的无奈。今日明月送我去,他日明月“何时”送我还?仕途险恶,吉凶难测,那“何时”二字是诗人发自肺腑的一声沉重叹息,诗意忧思深切,格调十分苍凉,是如闻其声的一声喟然长叹。
五、整体赏析:
我们可以看得出这首诗的每一个字都有各自不同的功能,缺一不可,如“间”、“只隔”、“数”、“又”、“何时”等字都暗自与“还”字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层层铺垫,更加突出诗人还乡的心情。其中不仅有思乡之还,有忧虑之还, 还有自己功成名就荣归故里之还。我们要学会向王安石学习,在书写时一定要注意结构严密紧凑,字字仔细斟酌。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一首好文章,才算把自己的所学变成自己的能力并实际应用。
【课堂作业】(选做题)
1、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题,按一定顺序具体介绍春天来临时江南的景色。
2、如果他来到你的身边,根据你掌握的通信和交通方面的知识,你会怎样劝尉他?排解他的乡愁?
3、继续收集有关描写思乡的诗歌。
【板书设计】
长江水 思念
景 钟山 情 愉快 希望 触景生情
江南岸 忧虑 无奈 情景交融
明月 迷茫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品读古诗,拓展延伸,课堂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泊船瓜洲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泊船瓜洲教案设计,共3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出示目标,学习指导,学习古诗,拓展延伸,课堂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