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寒食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课 题 | 3 古诗三首 | 部编版 | 六年级下册 | 第一单元 | 第2课时 |
学 校 |
| 授课班级 |
| 授课教师 |
|
学习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迢迢牵牛星》。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3.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相关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 ||||
学习 重难点 |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迢迢牵牛星》。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 ||||
学情分析 | 本诗想象丰富,感情浓郁,是首相思怀远的诗,朗诵时,应将诗歌悲凉的情感带入朗诵中。这对于孩子们来说难度较大可以在朗诵前细细了解诗歌的时代背景,作者创造诗歌时的心情、感情,再将领悟到的内容通过诵读表达出来。 | ||||
教学辅助 | 1.多媒体课件。 2.学习任务单。 |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四: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回忆所学或所了解的古诗,将学生带入学古诗的氛围中。)
1.背诵古诗,引出“牛郎织女”的话题。
2.学生通过背诵积累的古诗,回顾“七夕节”的习俗。
(1)引导学生回顾并背诵三年级下册学过的《乞巧》一诗。
(2)学生回顾五年级学过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并交流与七夕相关的节日习俗。
3.导入:课前大家查找了许多关于七夕节风俗的资料,课上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牛郎织女的故事家喻户晓,而一千多年前的一位诗人也以古诗的形式讲述了他们的故事,并流传至今。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迢迢牵牛星》。(板书课题)
4.解题:“迢迢”的意思是遥远。
(1)启发学生思考:牵牛星距离谁显得遥远?
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考发言:牵牛星距离织女星显得遥远。
(2)小结:是啊,牵牛、织女相隔万里,这么远的距离会在他们心中激荡起怎样的思绪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3)齐读诗题。
学习任务五: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精读的方法,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诗中描绘的画面,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感情,使朗读更有韵味。)
1.(课件出示古诗)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指名读,读准字音与停顿。
(2)教师提示学生注意“皎”“纤”“擢”“杼”“脉”等字的字音和句子间有规律的停顿。
(3) 学生反复自由朗读,将字音读准。
(4) 齐读古诗。
2.学习生字。
(1)出示“章”“泣”“盈”“脉”等生字。
(2)教师提示:“盈”字上半部分应先写横折折折钩,再写撇,里面的“又”最后一笔变形为点。“脉”字为多音字,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
(3)(课件出示)请根据不同意思进行扩词并选择恰当的词语把例句补充完整。
“盈”字在字典中的两种解释:①充满;②多出来,多余。
A.惟以中国土壤之博,物产之(丰盈),人才之盛,十倍于西洋各国。
B.他苦心经营了五年,公司终于(盈利)了。
C.今天上午,那个(恶贯满盈)的罪犯终于落网了。
3.再读诗文,理解诗意。
(1)教师在课件中标红“素、章、盈盈、脉脉”等词语,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2)小组内合作学习,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所反映的内容,初步想象画面。
(3)小组派代表交流,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预设】学生交流“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时,可引导学生根据“札札”这一象声词,想象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想象织女织布时的样子。
学习任务六:想象画面,感悟诗情。
(设计意图:诗词的教学重点在想象、品读、悟情。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交流,在关键处给予指导。最后紧扣人物心情,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反复品读诗句,读出诗词背后的那份情,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1.小组合作探究: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选择诗中描绘的一两个让你印象深刻的场景,想象一下自己看到的画面。
2.展示交流:
【预设】: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①对诗句的理解:银河边,牵牛星遥遥可见。星河的另一头,织女星闪烁着明亮皎洁的光芒。
②想象画面:从“迢迢”一词感受银河的遥远,从“皎皎”这一词语来感受织女娇美的姿态。
③引导学生感受诗句表达的情感,读出诗句的韵律美。
(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①诗句的理解:织女伸出纤柔、白晳的双手摆弄着织布机,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
②想象画面:引导学生感受“弄”这一词语所刻画出的织女熟练地织布却又心不在焉的身影。
③启发思考:织女的心思并不在织布上,那么她在想些什么呢?
生:体会到诗句表达的情感——思念之情。
④指导朗读:读“纤纤擢素手”时,可以想象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织布的样子,这时语气应轻柔一点,尽可能读出其中的柔美之感。“札札”可读得稍微短促一点。
(3)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①诗句的理解:织女坐在织布机旁,一整天也没有织出一段完整的布帛,她眼中的泪水如雨点般不断落下。
②展开想象:仿佛看到了织女因思念丈夫呆呆地坐着,独自流泪的情景。
③启发思考:前文说织机札札不停歇,按理说织女应该能织出很多布来,为何此时写的却是“不成章”?此时可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朗读和想象来感受织女的离愁别绪。
(4)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①诗句的理解:银河看上去又清又浅,河的两岸又相隔多远呢?虽然只隔了一条清澈的银河,但牵牛与织女也只能含情脉脉地无言相望。
②展开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
教师提示:“盈盈”这一叠词既可以形容清浅的河水,也可以形容织女仪态优美。这一词语让人仿佛看到了织女在河水中的婀娜的倒影、优美的身姿。
③引导学生抓住“脉脉”一词体会织女无言中的浓浓的离愁。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诗作,借天上之事,传人间之情。再读诗歌,让我们体会一下这首诗歌“深深的话,浅浅地说”的语言之美。
这首诗使用了“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等叠词,以及双声词“河汉”“素手”“清浅”等,这些词不仅展示了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和音乐美,而且使诗歌表达的感情更加动人:我们仿佛看见织女面向银河另一边望眼欲穿的画面,仿佛听到织女因悲伤而哽咽的声音,我们能体会到织女无尽的思念。
5.背诵古诗。
(1)出示反映牛郎织女故事的图片,以及本诗中的叠词和双声词,学生根据这些提示尝试背诵。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大声朗读,读出了节奏;边说边读,读懂了古诗的含义;抓住重点词想象画面,感悟到了诗文中的独特情感。有了这一幅幅美好画面的引领,我们怎能读不出诗文的美感呢?
学习任务七:求同比异,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学完三首诗,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从中发现异同,从而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1.同桌讨论:这三首诗是由不同时代的诗人所写的,为什么要放在同一篇课文当中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2.合作探究后交流:
【预设1】
都是描写节日的,都抓取了节日最典型的事物来写。
【预设2】不管诗歌是以写景开头,还是以叙事开头,前半部分的描写都是为后半部分抒发作者的情感作铺垫的。诗歌的主要内容都集中在后半部分的抒情上。
3.教师总结:同学们,读诗,不仅要读懂诗歌的内容,还要读懂诗歌背后诗人的情感。三首古诗给我们呈现了不同的节日画面,诗人所表露的情思也是不同的。《寒食》是冷静、理性的;《迢迢牵牛星》饱含着相思之苦和哀伤;《十五夜望月》表达了诗人思念的伤感难过。
课堂小结:
在古诗词中还有许多描写传统节日的诗句,我们祖国流传下了许多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这些古诗或表达家国情怀,或抒发离愁欢乐,或表达思亲之情……课下同学们继续搜集相关古诗,也试着用今天学习的方法体会情感。
自主作业:
1.古代的诗人经常寄情于月,请你想一想,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
2.你还知道哪些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收集其他描写传统习俗的古诗,并整理相关的习俗文化。
板书:
相隔之远
叙
相思之情
情 离别之苦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迢迢牵牛星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6124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迢迢牵牛星第二课时教案设计</a>,共6页。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 古诗三首寒食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 古诗三首寒食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共8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石灰吟第3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石灰吟第3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