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沈阳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0化学实验
展开辽宁沈阳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0化学实验
一、单选题
1.(2022·辽宁沈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A | 检验土豆中含有淀粉 | 滴加碘酒 |
B |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 溶解、蒸发 |
C | 鉴别小苏打和面粉 | 观察颜色 |
D | 检验羊毛中含有蛋白质 | 闻气味 |
A.A B.B C.C D.D
2.(2020·辽宁沈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 B.氧气的验满
C.取固体药品 D.稀释浓硫酸
3.(2020·辽宁沈阳·统考中考真题)鉴别下列物质的试剂或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 物质 | 试剂或方法 |
A | 硬水和蒸馏水 | 加肥皂水 |
B | 铁粉和石墨粉 | 用磁铁吸引 |
C | 氮气和二氧化碳 | 伸入燃着的木条 |
D | 白酒和白醋 | 闻气味 |
A.A B.B C.C D.D
4.(2021·辽宁沈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蒸发食盐水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稀释浓硫酸
D.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5.(2021·辽宁沈阳·统考中考真题)有关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生成黑色固体 B.硫粉—产生蓝紫色火焰
C.红磷—产生白色烟雾 D.镁带—发出耀眼的白光
6.(2021·辽宁沈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B.、、、
C.、、、 D.、、、
7.(2022·辽宁沈阳·统考中考真题)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灭 B.加油站、面粉厂——杜绝一切火种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D.火灾中逃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8.(2022·辽宁沈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蒸发溶液 B.加热液体
C.滴加液体 D.CO2验满
二、简答题
9.(2021·辽宁沈阳·统考中考真题)某学校化学学习小组设计出下图所示装置,并进行白磷燃烧实验。
(1)当烧杯内的水受热,温度计显示30℃时,打开活塞,盛有水的试管中有气泡均匀逸出,白磷未燃烧,关闭活塞。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水温升高,温度计显示45℃时,再次打开活塞,白磷在水里燃烧。常言道,水火不相容,水能灭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而本实验中白磷在水里还能够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本实验装置的A部分还可以用于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__,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
(4)油类物质燃烧不能用水灭火,原因是油比水轻,油会浮在水面上,用水灭火还会增大油与________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旺。
三、实验题
10.(2020·辽宁沈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实验室用C、D装置制取CO2时,选用的固体药品名称:_____,加入的液体药品液面高度应该在_____(填C装置中的“a”或“b”)处,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若将C、D装置换成C、E装置,还可用于制取的一种气体是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集满后的正确操作是:将导管从集气瓶中移出,_____,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11.(2021·辽宁沈阳·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序号)。
(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2.(2022·辽宁沈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用F装置收集氧气,停止实验时,应先______,再熄灭酒精灯。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可选用C装置作为发生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锌粒应该放在______。
(4)通常情况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制取甲烷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写一种即可)。
四、科学探究题
13.(2020·辽宁沈阳·统考中考真题)学习化学开启了我们认识物质之旅。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氢氧化钠的性质及应用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探究一】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如下图所示,同学们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1)实验一中的硝酸铵溶解后,溶液温度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实验二所加试剂及用量如图,将分液漏斗中的水全部加入试管后,立即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此时观察到U形管的液面左低右高,由此小明得出“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的结论,你是否同意小明的结论并写出你的理由_____。
【探究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如下图所示,同学们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了下列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A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2)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C、D试管中均无明显现象。
①为了证明D中已发生化学反应,向该试管中再加入足量的_____,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②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所用稀盐酸经估算确保过量)
整个实验过程中无明显现象,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请写出步骤Ⅱ中所加试剂_____。
【探究三】氢氧化钠的应用
(1)实验室中的应用
实验室中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气体是_____(填字母)。
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氯化氢
d、氧气
吸收上述所选气体,一般不用氢氧化钙溶液,主要是因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_____不同。
(2)工业中的应用
氢氧化钠常用于制造人造丝、造纸、炼油、纺织、印染与橡胶工业。某造纸厂废水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1.6%,现有废硫酸4.9t(H2SO4的质量分数为20%),可以处理的废水质量是_____t。
结合化学方程式中的数据分析:若将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请判断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并简述你的判断理由:_____。
14.(2021·辽宁沈阳·统考中考真题)切开的苹果放置不久后果肉逐渐变成黄色,最终变成褐色,这一现象被称为苹果褐变。通过查阅资料可知:有些水果褐变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且水果中的多酚氧化酶(成分是蛋白质)是一种催化剂,会加快水果褐变。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进行下列探究:
【提出问题】Ⅰ、苹果中是否含有多酚类物质?
Ⅱ、苹果褐变是否与氧气有关?
Ⅲ、哪些因素会抑制多酚氧化酶的生理活性?
【查阅资料】大多数的多酚类物质能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有色物质。
【实验与结论】
实验一:向鲜榨的苹果汁中立即滴入几滴______溶液,苹果汁变为绿色,说明苹果中含有多酚类物质。
实验二:设计实验证明苹果褐变与氧气有关(实验方法可用文字叙述,也可用图示并标注必要的文字说明)。
实验方法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_ | ______ | 苹果褐变与氧气有关 |
实验三:将刚刚切开的苹果片分别放入下列液体中(多酚类物质不受影响),浸泡15分钟后取出观察,填写下表并回答相关问题。
液体 | 90℃的热水 | pH=13的NaOH溶液 | pH=1的柠檬酸溶液 |
实验现象 | 苹果浸泡时没有褐变,取出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没有发生褐变 | ||
实验结论 | ______能抑制多酚氧化酶,从而减慢苹果褐变 |
(1)取出苹果后,需要观察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得出结论的原因是______。
(2)实验三中的方法使多酚氧化酶被抑制的化学原理是______。
【拓展应用】苹果等含多酚类物质的食物,在食品工业(如制作水果罐头)的加工过程中,为了抑制褐变保证品质,可以采取的方法是______(填一种即可)。
参考答案:
1.A
【详解】A、淀粉遇碘酒变蓝色,检验土豆中含有淀粉可滴加碘酒,该 实验方法能达到预期目的;
B、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可除去粗盐中的泥沙,该 实验方法能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C、小苏打和面粉都是白色粉末,通过观察颜色无法鉴别出来,该 实验方法能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D、通过灼烧羊毛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证明有蛋白质,直接闻气味不行,该 实验方法能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故选A。
2.D
【详解】A、熄灭酒精灯用灯冒盖灭,直接用嘴吹灭,容易使火焰沿着酒精灯进入瓶内,引发火灾,故A不正确;
B、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验满时,应该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故B不正确;
C、取少量粉末状的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或纸槽,取少量块状的固体药品则用到镊子或药匙,不能用手直接抓取,故C不正确;
D、浓硫酸稀释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稀释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出,故D正确。故选D。
3.C
【分析】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详解】A、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正确;
B、铁粉能被磁铁吸引,而石墨粉不能被磁铁吸引,用磁铁吸引的方法可以鉴别铁粉和石墨粉,故正确;
C、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用燃着的木条不能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鉴别方法错误,故错误;
D、白醋有酸味,酒精有特殊的香味,可以鉴别,故正确;
故选:C。
4.A
【详解】A、蒸发食盐水,食盐水置于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防止液滴飞溅,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该操作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稀盐酸与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钙,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天平不平衡,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与水混合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因此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沿器壁缓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散失,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该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所选的物质应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不能生成气体,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该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D
【详解】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光,放出大量的热,没有生成黑色固体,说法错误;
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才是蓝紫色火焰,说法错误;
C、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是固体,因此不是雾,实验现象为产生大量白烟,说法错误;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说法正确。
故选:D。
6.D
【详解】解:pH为12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
A、、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与碱性溶液中的能结合成水和氨气,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碱性溶液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故选:D。
7.A
【详解】A、熄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B、加油站周围空气中油气含量较高,油气为可燃气体,面粉厂空气中有面粉的扬尘,面粉的扬尘为可燃物,则加油站、面粉厂杜绝一切火种避免爆炸或引燃可燃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原理为隔绝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火灾中逃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烟尘进入口鼻,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8.B
【详解】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C、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经集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白磷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2H2O22H2O+O2↑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白磷的温度达到它的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 二氧化碳或氢气 CaCO3+ 2HCl ==CaCl2+H2O+CO2↑,Zn+2HCl=ZnCl2+H2↑或Zn+ H2SO4=ZnSO4+H2↑ 空气或氧气
【详解】本题考查了燃烧条件和制取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
(1) 温度计显示30℃,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白磷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锥形瓶内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反应能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化学方程式是:2H2O2 MnO2 2H2O+O2↑。
(2)水汽化吸热,水能灭火的原因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白磷在水里还能够燃烧是因为白磷的温度达到它的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
(3) 本实验装置的A部分是固液常温型制气体的发生装置,还可制取二氧化碳或氢气,其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Zn+2HCl==ZnCl2+H2↑或 Zn+ H2SO4 == ZnSO4 + H2↑
(4)油类物质燃烧不能用水灭火,原因是油比水轻,油会浮在水面上,用水灭火还会增大油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旺。
点睛:
只要满足燃烧的条件,物质就可以燃烧。
10. 铁架台 水槽 大理石(或石灰石) b H2(或氢气) A 用玻璃片的磨砂面盖住集气瓶口(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详解】(1)由图可得,图中标号仪器①为铁架台,②为水槽;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选用固体药品为大理石或石灰石;加入的液体药品液面高度应该在浸没长颈漏斗下口,避免产生气体从长颈漏斗下口逸出,故加入的液体药品液面高度应该在b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将C、D装置换成C、E装置,即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转为了向下排空气法,则制取气体密度应小于空气密度,氢气可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得,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制取气体可为H2;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需要加热,故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为A;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气体集满后,将导管从集气瓶中移出,用玻璃片的磨砂面盖住集气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11.(1)长颈漏斗
(2) 2KMnO4K2MnO4+MnO2+O2↑ AC或AE
(3)Zn+H2SO4═ZnSO4+H2↑
【分析】(1)
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适合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比较干燥,故选C或E收集,故填:2KMnO4K2MnO4+MnO2+O2↑;AC或AE。
(3)
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故填:Zn+H2SO4═ZnSO4+H2↑。
12.(1) 长颈漏斗 集气瓶
(2) A 将导管移出水面
(3) 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多孔塑料板上
(4)E##F
【详解】(1)标号仪器的名称:①是长颈漏斗,②集气瓶。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需要加热,则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用F装置收集氧气,停止实验时,为防止水倒吸进试管,引起试管炸裂,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3)C装置含有多孔塑料板,可以控制反应物的接触和分离,进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C装置的优点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固体应放在多孔塑料板上,则锌粒应该放在多孔塑料板上。
(4)甲烷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或排水法收集,故实验室制取甲烷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E或F。
13. 降低 不同意(或否),加入10mL水后试管中的部分空气被排出,也会使U形管中液面左低右高,无法得到小明的结论(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溶液由无色变红色(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稀盐酸(或稀硫酸)(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酚酞试液 ac 溶解性(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50 一定有的溶质为Na2SO4和NaOH,NaOH和H2SO4反应后有Na2SO4生成,所以溶液中一定有Na2SO4,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98份质量的H2SO4与80份质量的NaOH恰好完全反应,当加入的两种物质质量相等时,NaOH有剩余,所以溶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分析】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详解】[探究一]
(1)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由实验一可知,温度计的示数降低,故实验一中的硝酸铵溶解后,溶液温度降低。
(2)加入10mL水后试管中的部分空气被排出,也会观察到U形管的液面左低右高,故不同意(或否),理由加入10mL水后试管中的部分空气被排出,也会使U形管中液面左低右高,无法得到小明的结论。
[探究二]
(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故A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2)B试管中发生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①D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为了证明D中已发生化学反应,向该试管中再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②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如果溶液不变色,说明氢氧化钠被反应完全,故步骤Ⅱ中所加试剂是酚酞试液。
[探究三]
(1)a、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a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吸收水蒸气,故b不正确;
c、氯化氢溶于水生成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c正确;
d、氧气和氢氧化钠不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d不正确。故选ac。
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钙溶液中氢氧化钙的含量较少,故吸收上述所选气体,一般不用氢氧化钙溶液,主要是因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溶解性不同。
(2)设可以处理的废水质量是x
故现有废硫酸4.9t(H2SO4的质量分数为20%),可以处理的废水质量是50t。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将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一定有的溶质为Na2SO4和NaOH,NaOH和H2SO4反应后有Na2SO4生成,所以溶液中一定有Na2SO4,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98份质量的H2SO4与80份质量的NaOH恰好完全反应,当加入的两种物质质量相等时,NaOH有剩余,所以溶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
【点睛】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14. 氯化铁(或FeCl3) 取刚刚切开的两片苹果,一片放在空气中,另外一片放在盛水的烧杯中(或用保鲜膜密封),观察(合理即可) 放在空气中的苹果片发生褐变,放在盛水的烧杯中(或用保鲜膜密封)的苹果片不发生褐变 加热、氢氧化钠、柠檬酸(合理即可) 使苹果与氧气充分接触,防止苹果片因为浸泡在液体中隔绝氧气而不发生褐变,干扰实验结论(合理即可) 蛋白质变性(或蛋白质发生化学变化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合理即可) 在加工过程中将食物密封(或加热、加柠檬酸等)(合理即可)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根据控制变量实验的方法分析。
【详解】实验一:根据查阅资料中大多数的多酚类物质能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有色物质,实验一中苹果汁变为绿色,生成了有色物质,所以应选氯化铁溶液。
实验二:实验设计应为对照实验,一个有氧气,一个没有氧气。设计如下表:
实验方法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刚刚切开的两片苹果,一片放在空气中, 另外一片放在盛水的烧杯中 (或用保鲜膜 密封),观察。(合理即可) | 放在空气中的苹果片发生褐变,放在盛 水的烧杯中 (或用保鲜膜密封) 的苹果 片不发生褐变 | 苹果褐变与氧气有关 |
实验三:注意信息提取,在提出问题中,Ⅲ、哪些因素会抑制多酚氧化酶的生理活性?根据给定的液体,分别是加热,碱性条件和酸性条件,所以得出实验结论是加热、氢氧化钠、柠檬酸能抑制多酚氧化酶,从而减慢苹果褐变。
(1)由于都是在有水的环境中,为了防止苹果片因为浸泡在液体中隔绝氧气而不发生褐变,干扰实验结论,所以取出苹果后,需要观察相当长的时间,使苹果与氧气充分接触。
(2)根据实验结论,也再次提取信息,多酚氧化酶成分是蛋白质,因此得出多酚氧化酶被抑制的化学原理是蛋白质变性 (或蛋白质发生化学变化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
[拓展应用]
为了抑制褐变保证品质,可以从隔绝氧气和抑制多酚氧化酶两个角度考虑,因此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在加工过程中将食物密封 (或加热、加柠檬酸等)。
【点睛】本题是一个信息题,解题时根据题干信息、所需知识来分析解答即可。
辽宁锦州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0化学实验: 这是一份辽宁锦州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0化学实验,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推断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丹东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0化学实验: 这是一份辽宁丹东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0化学实验,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沈阳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5水、溶液: 这是一份辽宁沈阳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5水、溶液,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