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1.根据阅读提示,尝试运用略读、跳读、精读等多种学习方法。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感受石猴形象。
3.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遇到不明白的语句尝试猜出大致意思,激发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同时,构建古白话文优美独特的语感图示,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难点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感受石猴形象。
2.构建古白话文优美独特的语感图示,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过程
一 知作者,识名著
1.出示歌词,猜测歌曲,引出《西游记》。
丢丢丢,登登等登,瞪登等登,登登等登,瞪登等登,丢丢丢,嘟嘟嘟,登西游记登等登,瞪登等登,登登等登,瞪登等登……
【设计意图】通过歌词引子和歌曲片段结合,激发学生学习《西游记》选段的兴趣。
2.了解作者,出示相关资料。
吴承恩,大约生于521年前,明代文学家。父亲是商人,生前十分希望儿子能考取功名,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是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然而,吴承恩屡次参考,均落第而归,快到五十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官场生活不过短短八年,因受人诬告,最终回到家乡归隐。吴承恩快七十岁时,开始着力撰写《西游记》,历经三年,《西游记》成书。著书时间不长,得益于他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其喜欢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如《百怪录》、《酉阳杂俎》等小说或者野史,29岁时,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自幼的积累,加上官场的失意、人生的困顿,于是吴承恩用志怪小说的形式表达对科举制度和黑暗社会的不满,《西游记》成为他最主要的成就。
【设计意图】了解吴承恩生平,初步感知,作品是作者创作时知识和思维的折射,《西游记》之所以能成为神魔小说的巅峰之作,与作者的知识积累、生平经历是有密切关联的。
3.出示后人对《西游记》的评价
(1)或问《西游记》果为何书?曰实是一部奇文、一部妙文。——清代学者 张书绅
(2)吴承恩撰写的幽默小说《西游记》,里面写到儒、释、道三教,包含着深刻的内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统治意义的神话作品。吴承恩本善于滑稽,他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欢看。——鲁迅
(3)《西游记》其想像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极为鲜明,而且读者面最宽,老少咸宜。此书的副作用极小,是一部鼓舞人积极斗争、永不灰心、为达到目标而百折不挠的书。 ——北大教授 白化文
【设计意图】从后代大文豪和权威机构的评价中初步感知名著《西游记》的艺术价值和地位,引起学生更大的学习期待。
二 通语句,固基础
1.出示课题,明确要求
(1)出示课题,说一说“猴王”指谁?分享听过的关于猴王的故事,并说说根据课题能做出怎样的预测?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激活预测能力。
(2)出示阅读要求,扫清阅读障碍:遇到不明白的语句,猜测大致意思继续往下读,标注自读过程中猜读的方法。
【设计意图】有意识关注猜读方法,提高猜测词义,理解词句的能力。
(3)分享不理解的词句并交流理解这些词句的方法。
【设计意图】理解词句,扫清课文阅读障碍。
(4)巩固字词,扎实积累
难理解的词句预测:拱伏无违、序齿排班、天造地设、灵通
易错音预测:迸bèng裂、镌juān着、拖男挈qiè女、呵(同“啊”,读轻声,不同于“呵呀”中的“呵”,读ā。)
【设计意图】落实词句认读和理解,增加必要的词句积累。
三 理身世,悟神奇
1.阅读第1自然段,出示学习任务:用横线画出描写石猴出世的句子。
预设: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设计意图】先有对课文的理解,为接下来用自己的话复述作准备。
2.结合思维导图,用自己的话复述石猴出世的经过
【设计意图】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石猴出世的经过,既是为了完成默读提示中要求完成的任务,也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以小组为单位,分享交流第1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语句,简要说说这些语句的特点,并有滋有味地朗读。
预设: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顶针)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比喻)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动词+名词)
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四字词语,写了与谁一起做什么)
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对偶)
……
【设计意图】细读慢悟中感知这些语句的构成规律,建构古白话文独特优美的语感图示,以达到积累运用的目的。
四 凭本事,成猴王
1.略读2-4自然段,在原文中画出石猴成为美猴王的关键事件中的重要语句,整体把握石猴称王的过程。
预设:
第2自然段——群猴玩耍时,率先钻进瀑布,发现水帘洞……
第3自然段——石猴告知众猴水帘洞家当齐全……
第4自然段——石猴带领众猴进入水帘洞安家,众猴按约定拜石猴为王……
【设计意图】依托原文,概括石猴称王过程中的关键事件,整体把握石猴称王的过程。
2.精读2-4自然段,圈出石猴探洞过程中的动作描写,用横线画出石猴的语言,对比找出石猴与众猴在进洞前后的相关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可以感受到这是一只怎样的石猴?
预设:
圈出的动作描写:瞑目蹲身、将身一纵、跳入、睁睛抬头观看、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看罢多时、跳过、左右观看
画出的语言描写:
“我进去!我进去!”
“大造化!大造化!”
“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
“……我们都住进去,省得受老天之气。”
“都随我进来!进来!”
“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何不拜我为王?”
“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
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拱伏无违,序齿排班,朝上礼拜
石猴
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
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何不拜我为王?”
关于石猴形象分析的关键词预设:焦急、自信、勇敢、胆大、识文断字、有领导担当、聪明、机敏、爽朗、坦率、勇于担当大任、生而知之……
【设计意图】学生通读课文后,肯定会对石猴形象有自己的判断认知,通过圈画出相关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找出反衬的描写,学生在这一环节之后需要知道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是要综合运用动作、语言、神态、反衬等多种描写方法的。
3.小组合作,补充完成“石猴称王”思维导图中的小标题,用自己的话复述石猴成为猴王的故事,合作表演故事时注意突出石猴的性格特点。
特别提示:
起始之处——梳理探洞的前因后果
抓住“本事”一词,不要遗漏关键情节
注意其中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石猴称王”故事复述评价标准
小组成员姓名
意思表达清楚
语句通顺连贯
态度自然大方
【设计意图】故事文本作为凭借,学生通过角色自居进行讲述和演绎,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五 补原著,激兴趣
1.补充原著第一回课文节选时删减的内容资料,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尝试将删减的内容补充进课文相关段落;二是对比分析课文节选和原著的优劣。
注:课文节选删减内容资料见教学资源拓展第一条。
【设计意图】补充课文节选时原著删减的部分,一来可以增加故事的完整性,二来可以让学生认知到经典作品在细节上的处理更是恰到好处,极为精彩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原著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2.猴王出世是神奇的,播放86版电视视频《猴王出问世》片段,对比原著中相关描写,分享自己的观影和阅读感受各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影视作品通常会给观众比较强烈的视觉冲击,容易引起人的兴致;但文字构建的“画面”会极大激发读者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解读路径。
3.课后拓展:
阅读名著《西游记》:积累与孙悟空有关的其他故事,认识其他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唐僧、沙和尚、猪八戒……一个月后,召开《西游记》故事会,看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主学文,感悟猴趣,学习语言,欣赏美文,小结,感悟特点,拓展延伸,激发积累欲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总体设计理念,课堂设计理念,学习目标,课前游戏,教学实录,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