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案设计
展开《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本篇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分析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本课时为第二课时
1.、学习目标:
(1) 学习本文新颖巧妙的构思,重点是两次误会,三次悬念。
(2)抓住关键词语“梨花”,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
(3)学习优秀人物的向雷锋学习。
2、 教学难点:
(1) .学习文章以“谁是小茅屋的主人”的巧妙设疑的构思方法。
(2).理解“梨花”的多层含义及作用。
教学内容
一、 学前展示
1、 作者介绍2、写作背景3、字词包括多音字、形近字等4、雷锋介绍5、展示一两句有关梨花的诗句,比如:忽如一夜春风来一句,出处,意思解释清楚6、《闻武均州已复西京》背诵即可。
师:今天学前展示同学准备的很充分,表现的都很好。相信在今天的幸福的语文课堂上,同学们会尽情的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有没有信心?
二、 激情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驿路梨花》这篇美文,体验行文之妙、人情之美、梨花之香。
三、 自主学习
要想体验行文之妙,人情之美,梨花之香,怎么体会呢?从什么角度入手呢?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的行文思路有起伏有波澜,写了两次误会三次悬念,今天我们就从这个角度入手,运用略读的方法,找出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发生的两次误会、三次悬念。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学习方法---略读
那么什么是略读呢?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略读的方法。
略读的主要特征是选择性阅读。要求:
1、高度集中注意力,以最快的速度扫读,粗知文章大意。
2、扫读时,注意找出与误会、悬念有关的信息并勾画概括
3、与误会、悬念无关的可以跳读。如本文的景物描写、人物对话、心理活动、议论抒情等细节,都可以跳过。
要求400字/分钟,本文大约有2000字,所以应该五分钟读完。我计时。时间到,你达到朗读目标了吗?
四、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再次略读读课文,先找出两次误会,看一看在哪些段落中。
师:请读一下吧。
师: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吗?
师:到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找出作者巧设的三个悬念。想想看,主人究竟是谁?
生读课文。
师: “我们”正焦急时,发现了小屋,里面却没人没灯,于是发出疑问: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第二处悬念呢?
师: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老人不是。到底谁是主人呢?这是第二处悬念。
第三处呢?
师:刚才这几个同学读的是第三处悬念——解放军叔叔为什么盖房子?谁知道他们为什么盖房子?
师:解放军叔叔说的多好啊!把他们说的这句话划下来,请大家齐读。
生齐读
师:既然小茅屋是解放军盖的那主人就是解放军了,你同意老师的意见吗?
师:你认为主人是谁?能把理由告诉大家吗?
师:同学们分析的都有道理。雷锋、解放军、梨花、瑶族老人、“我”和老余,所有为小茅屋做好事的人,包括你、我、他,我们大家都是主人。那什么是主人呢?就是主人翁精神,无私主动提供服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本文里的人物心里想着他人,都想为小茅屋做事,所以多少年来,小茅屋仍在发挥着它的作用。人们到了那里,就像到了家里。这就是主人。那作者直接写出主人是谁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写误会悬念呢?有什么好处?
生说
师: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大山没有峰棱,没有起伏,就不会有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千古诗句。
有曲折、有悬念才吸引人,才是好的文章。
总结误会、悬念的好处: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强阅读兴趣。
五、精讲点拨
师:作者在西南边陲生活过多年,亲自感受到当地淳朴的民风,尽管这篇文章是虚构的,但字里行间无不闪烁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这就是文学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道理。以后,同学们也要学会观察生活、提炼生活。作者在谈此文的写作时,曾满含深情地说:“云南边疆民风淳朴,尽管当地的人们没有把学雷锋的口号挂在嘴上,但他们却一向有助人为乐的好习俗,好客、热情、关心他人,我经常想起那里许许多多朴实的人和事,想起当年曾住过的深山老林里只为方便他人的小茅屋,想起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想起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为小茅屋做点事的人。”同学们,作者说的多朴实啊!
刚才我们从行文方面进行了品读,这样好的文章我们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品读呢?(语言、情感、背景等)角度当然有很多,但我建议从标题入手。
研究标题研究什么呢?含义?作用?好处?那就先研究含义吧?我们先研究什么呢?梨花。好。先说梨花的含义,要想真正把梨花的含义弄明白,还得再次走进课文。找出梨花,对,还得再次运用略读的方法,勾画出来描写梨花的语句。
师:那同学们先把文中描写梨花的段落找出来,一共有几处?(略读,勾画品读每一处作用。精读。读一读品一品,做好批注。熟读精思,让我们好好读一读,加上批注,写出每一处的含义和作用。2分钟)
师:品读
师:感受了梨花的美之后,谁再来说说题目的含义?先说梨花指什么?生:我认为既指自然界的梨花,又指梨花姑娘。生:我认为还象征着一种精神。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可“驿路”呢?在古代指什么?指传递消息的吗?我和老余走的道。联系课下注释我们换个别的路行吗?比如山路梨花行吗?传递消息的?传递的是什么呢?
师:谁能联系文章的最后一段,再来说一下?言外之意是什么?
生:我认为是雷锋精神处处开放。
师:你理解的真深刻,还有没有其它的理解?联系一下“驿路”,再想想看?生:我认为是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师:助人为乐,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仅仅要传递好,更重要的是实实在在地去做,去关心他人。
总结标题的妙处: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自然界的梨花,实指梨花姑娘,即梨花精神雷锋精神。引用诗句,为文章增添了文化的韵味。
六、拓展提升
上个世纪,作者就歌颂雷锋精神,告诉我们为他人着想,从小事做起,与人为善,雷锋精神处处开,大山里的哈尼族助人为乐,我们的解放军助人为乐,老猎人也乐于助人,那么在当今社会,去发扬雷锋精神,如何修身正己,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公德,课后题也有,作为初中生,读完后,你对“公德”这个概念有什么想法?
同学们说的真好,我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的社会、校园一定处处是和谐幸福的画面。
结优秀小组。
七、布置作业
无私奉献受到人们的称赞,市场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假如哈尼小姑娘在驿站开起了旅店,你怎么看?写一段文字。
结束语:
我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争做一朵飘香的梨花,当然我们这梨花和现实的梨花是不同的,因为现实的梨花只能在春天开放,只能在泥土里开放,我们要做永远都不凋谢的、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开放的梨花。那样的话,梨花就不仅仅只在驿路开放了,而是“祖国梨花处处开”了。做一朵梨花吧,帮助别人,充实自己。记住吧,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非常好,我们合作的也很愉快,同学们辛苦了,谢谢大家。
预备训练
一、 根据注音写汉字
竹miè( ) niǎn( )走 huǎnghu( )
jǐ( )子 花bàn( ) 修qì( )
二、 根据意思写词语或解释词语
1、山势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 )
2、广阔而看不清楚( )
3、闲适而自得( )
4、光亮而透明( )
5、修qì:
6、修长:
7、香气四溢:
8、huǎnghu:
三、填空
1、《驿路梨花》作者 。他在本文的结尾引用了 代著名诗人 的诗句:“ ”,这句话在结构上起 作用,在内容上起 作用。
2、本文在结构文章,编织故事上的最大特色是 ;从结构上看,课文是按 顺序组织材料的,但从 来看,课文又是按倒叙组材的。
3、如何在顺叙中追溯往事?文章是借人物语言来达到这一目的的。
一是借 之口讲述
二是借 之口讲述
这样文章结构紧凑,容量很大而文字节省。
4、本文围绕“ ”这一疑问展开故事情节,几经曲折是为了突出 是小茅屋的主人。
5、下面三段话都是对梨花的描写,其中( )属实写,( )属虚写。这样虚实结合,反复写的作用是 ,梨花象征了 精神。
A、白色的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呵!
B、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C、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初中语文驿路梨花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驿路梨花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听《驿路梨花》音频朗读,检查文中生字词,作者简介,背景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品味课文,探究主题, 拓展探讨,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深情导入,明确学习目标,回顾旧知,自主学习,课外延伸,作业,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