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练习
展开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同步练习题
一 、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棱角(líng) 骤然(zhòu) 虔诚(qián) 安营扎寨(zhā)
B. 摄制(niē) 呼啸(xiào) 凄凉(qī) 秋高气爽(shuǎng)
C. 蠕动(rú) 砾石(lì) 演绎(yì) 气喘吁吁(yū)
D. 敦实(dūn) 蜿蜒(wān) 衰竭(shuāi) 气势磅礴(páng)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漫溢 裸露 黧黑 变化多端 B. 雕塑 倒霉 酝酿 云遮雾嶂
C. 霹雳 愚蠢 蔚蓝 接锺而至 D. 账篷 扫荡 懈怠 鲜有人迹
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 立身于风云变幻的世界上,我们遇事要独立思考,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B. 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
C. 夏季来临,攀登喜马拉雅山的登山者川流不息。
D. 海拔接近六千米,力大如牛的安托师傅做起活儿来也不免气喘吁吁。
4.填入下面两句中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 , ,缓慢而从不懈怠。
● 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褶皱, 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马丽华《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
A. 雕琢着 切割着 端详着 想象着
B. 雕琢着 切割着 想象着 端详着
C. 切割着 雕琢着 端详着 想象着
D. 切割着 雕琢着 想象着 端详着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
B. 过午的太阳强烈,冰面疏松多了,有流水漫溢出来。
C. 寒冷季节里汽车可以驶过冰河,直接进到山脚冰塔林中。
D. 是否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登上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条件之一。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和阅读者的兴趣、思考、关注点密不可分。
B. 通过对春雁集会日常程序的观察,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
C. 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了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
D. 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7.下面情境下,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A. 老李对父亲刚去世三天就来上班的老张说:“家父刚过世,你还是在家里多休息几天吧。”
B. 小马老师参加工作刚一年,她对教学经验丰富的高老师说:“教学上我有许多不懂之处,请您多多指教。”
C. 王老师高兴地对我说:“你此次夺冠,为班级增了光,你真是我的高足呀!”
D. 小兰在刚开张的小店里买到了她心仪已久的音乐盒,兴奋地对店主说:“下次我还会光临贵店,多多惠顾贵店的。”
二 、现代文阅读
8.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在各拉丹冬以东几公里处有牛粪可捡的草坝子上,我们搭起牛毛帐篷。安托师傅他们从崖底冰河里背回大冰块,我们喝上了长江源头的水。海拔接近六千米,力大如牛的安托师傅做起活儿来也不免气喘吁吁。他说自己是海拔低些的聂荣县人,所以不很适应。我就更不在话下了。此刻倒霉迹象接踵而至,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的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
这样的身体状况真是大煞风景。但愿它不要影响我的心态,各拉丹冬值得你历尽艰辛去走上一遭。我们把车停在冰河上,踏进这块鲜有人迹的冰雪世界,在坚冰丛莽间的一个砾石堆上竖起三脚架。我双手合十,面向各拉丹冬威严的雪峰行了跪拜大礼,虔诚而愚蠢——各拉丹冬是男性神,据说这方圣地并不欢迎女人,不久它便让我领教了一番。它还不喜欢人们过于恭顺,在等待云散天晴的日子里,面对大家的恳求它不为所动;等到导演用粗话诅咒的那一天,它可就在蔚蓝的天幕下十分情愿地露了面。
这里便是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的冰塔林。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杰巴、安托、开大车的大胡子师傅,头戴狐皮帽,身裹羊皮袍,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慢慢从砾石堆上走下来,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图案形态随意性很强,难说像什么。从狭小的冰洞里爬过去,豁然又一番天地。整座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我用新近装备的柯尼卡拍彩照,使用标准镜头受限,没同时配起变焦镜头使我后悔了一辈子——拍一座完整的冰山,要退出很远。正是在后退的当儿,脚下一滑,分外利落地一屁股坐在冰河上,裂骨之痛随之袭来。这一跤,使我在后来的旅行中备受折磨。回那曲拍了片才知道,娇贵而无用的尾椎骨已经折断,连带腰椎也错了位。
(1)选文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文第二段中提到传说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赏析选文第三段中的“卖弄”一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人说选文最后一段写拍照、摔跤、受伤的细节显得多余,可以删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郁孤台笑了
①一个云清风和的下午,我怀着几分崇敬、几分兴奋的心情,寻到了位于赣州市西北角的贺兰山下。仰望山巅那魁伟的郁孤台,它,三重屋檐,檐角飞翘,似握拳扬臂,挺起了那一份民族的自尊!它,默默无语,似蹙眉凝神,反省着那一页沉重的历史!我,步履匆匆地登上了郁孤台前六层百级石阶。
②我是在岳武穆的《满江红》词里知道“贺兰山”的,有人说词中所写的“贺兰山缺”,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而眼前的贺兰山,因为承载着一座巍峨慷慨的郁孤台,承载着一位血溅战袍、泪洒宣纸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承载着他用热血书就的一首悲壮诗篇,同样名扬中华,流芳千古!
③这是一座三层楼高的古建筑。跨进门厅,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①》赫然在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④我自然惦记着辛公当年的登临处,惦记着诗中的清江水。于是,急忙上楼,更上一层,推窗而望,远山隐约,近水潺潺。忽然看到底楼的背阴处,竟有一块开阔地,一座高大塑像的背影跃入我的眼帘。他,一定就是辛弃疾!于是,我匆忙下楼,来到辛公塑像脚下,豁然明了:这就是辛公当年的登临处,就是感慨愤激的辛弃疾喷发一腔热血、成就千古名作的地方!
⑤仰视眼前的稼轩公,右臂撩斗篷于身后,左手握龙泉②于胯部。他剑眉紧锁,凝目远眺,短须似乎微颤,深邃的目光中,流露出几多痛楚,几多愤懑,几多无奈!
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我不禁轻吟起这样两句。放眼望去:山下正是章江、贡水两道江水交汇处的赣江。溯洄望去,两水茫茫而来;溯游望去,一江默默流去。虽说那天江水不盈,可是辛公的诗句,依然让人想见当年的血泪之江。大敌当前,国势艰危,腐败的南宋朝廷却苟安求和,不思山河破,不念金瓯③缺,让奸佞当道,为丧权辱国之事,走苟且偷安之路!结果,王室南渡,甚至太后逃生,金兵追至造口,太后不得不弃舟登陆而去,百姓的颠沛流离,更是不堪回首!这样的历史耻辱,岂容忘记!江水、泪水,就这样融而为一了。
⑦我步出郁孤台,踱步在与台相连、沿江而伸的古城墙上。城墙很宽,俨然是一位经风历雨、昂首挺胸的壮汉!它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胸脯,挡住滚滚的江浪,抵御敌寇的刀箭火炮。古城墙,它曾经的斑斑驳驳,它满身的伤痕累累,天地可鉴!然而,它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辛公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此情此景,城墙能够作证,城墙得以共鸣!
⑧我侧过身子,回眸郁孤台的侧影,想起先前楼内的楹联“郁结古今事,孤悬天地心”。是的,楼台、城墙都在警示我们:莫忘历史。它们也在教导我们:位卑未敢忘忧国!如今的郁孤台,修葺一新,绝无当年的伤痕;如今的古城墙,也绝无历史的霉点,然而,民族之魂犹在!
⑨眼下,我没有听到当年凄凄楚楚的鹧鸪声,也没有见到“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的美景,倒是辛公在这里留下的名句激发起我的连绵情思,剪之难断……
⑩如今我们生逢盛世,不乏莺歌燕舞,面对郁孤台的沉吟,清江水的抽泣,焉能置若罔闻?此时,我的身边不乏热情的游者,但其中无视楹联的却非个别,楼内文人墨客的诗作,吸引不了他们;脚踩历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显然不是他们的热衷。他们登临楼台的脚步,轻快迅疾,徜徉城墙的心情,轻松愉悦,而“楼以诗显,诗以楼传”的道理,他们丝毫不想深究……我默然了。默诵着八百年前辛公以刀剑刻成、蘸血泪写就的名诗,我决心把它谱曲吟唱,自己吟,教我的学生吟,让这首“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词,融入我们师生的心中,融入更多后人的心中!
⑾如今,我如愿了,当我一次次吟唱时,当我在郁孤台上吟唱时,我感到:郁孤台笑了,笑得很欣慰,笑得很深沉……
【注释】 ①造口、郁孤台、清江都在江西赣江流域。淳熙二、三年(1175-1176),辛弃疾任江西提刑(掌管刑法狱讼的官),官署在赣州,这首词当作于这一二年间。②龙泉:剑名,这里指宝剑。③金瓯:黄金做的盆类器皿,比喻完整的疆土,泛指国土。
(1)这是一篇以游踪为线索的游记散文。阅读全文,从文中找出表明线索的主要语言标志,加以概括,填在横线上。(每空限5字)
仰望郁孤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解释第⑧段中加横线短语“历史的霉点”的含义。
(3)说说第⑥段开头“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这两句诗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4)阅读文中第⑦段和第⑾段中画线的句子,联系全文回答问题。
①古城墙为什么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
②郁孤台为什么“笑了”?
(5) “楼以诗显,诗以楼传。”古建筑是历史的印记,更是文化的沉积。华夏大地上,像郁孤台这样的遗迹又何止一处,请再列举一座这类建筑物,结合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和杰出诗文做简要表述(请仿照示例写)。
三 、作文
10. [制订攻略]请根据《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这篇游记(可适当查阅相关资料),给想去各拉丹冬旅行的老师设计一份较为实用的旅游攻略。可选择你喜欢的呈现形式,如表格、绘画、文字、思维导图等,并在学习小组内交流使之完善。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A.棱léng。B.摄shè。C.吁xū。
2.【答案】A;
【解析】B.嶂→障。C.锺→踵。D.账→帐。
3.【答案】C;
【解析】A.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比喻局势动荡不定,变化迅速,难以预料。B.历历在目:形容某种景象清楚地展现在眼前。C.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使用错误。D.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
4.【答案】C;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根据句意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易错点是句意理解不到位,词语理解不正确。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具体语境中,每个词就只能有一个确定的意义。
第一空,根据前文“刻刀”可知,选用“切割”与之呼应。第二空,选用“雕琢”,强调是对事物修改使其更为完善,程度加深。第三空,面对眼前“冰山上纵横的裂纹”,作者是仔细地看,选用“端详着”。第四空,“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是作者的想象,选用“想象着”。故C正确。
故选C。
5.【答案】D;
【解析】两面对一面,去掉“是否”。
6.【答案】B;
【解析】ACD.使用正确。
B.冒号后面并不是话语或想法,引号属于滥用,应删掉。正确应为: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解答此题,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还要根据语句关系判断标点运用是否正确。
7.【答案】B;
【解析】A.家父:谦辞,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C.高足:敬辞,赞扬别人弟子本领高强。D.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惠顾:惠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
8.【答案】(1)主要叙写人在各拉丹冬的身体状况。主要用“我”在各拉丹冬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来衬托这里隆冬时节天气严寒以及海拔高的特点。
(2)为文章增添神秘色彩,使天气转晴及“我”摔跤的事显得迷离有趣;为后文摔跤受伤做铺垫,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好奇作者“领教”了什么。
(3)“卖弄”一词在这里贬词褒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造物主的创造力超出人的想象。
(4)不同意。写用新相机退后拍照,是为了显出完整的冰山之壮观;写摔了一跤受伤是为了说明冰河的坚硬,并且照应前面提到的传说。这些都从侧面表现了各拉丹冬的条件恶劣,景观壮美,让人叹服畏惧。;
【解析】
(1)此题主要考查内容的概括和段落的作用。第一段主要介绍了人在各拉丹冬的身体状况,尤其以作者的不良反应来衬托这里隆冬时节天气严寒以及海拔高的特点。一定要读懂下文的内容再作答。
(2)文章提到传说的作用基本上都是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本段的传说在内容上:使天气转晴及“我”摔跤的事显得迷离有趣。结构上:为后文摔跤受伤做铺垫。
(3)本题为词语鉴赏题,要在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意思表达正确即可。“卖弄”本义: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这里贬词褒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造物主的创造力超出人的想象。
(4)解答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语段的内容、对主旨的表达以及文章结构的照应等角度进行分析。用新相机退后拍照,是为了显出完整的冰山的壮观。摔跤受伤从侧面表现了各拉丹冬的条件恶劣,同时照应前文。
9.【答案】["
(1)登临郁孤台——步出郁孤台(踱步古城墙)——回眸郁孤台
(2)既指敌寇入侵给古城墙留下的斑驳伤痕,更指南宋王朝苟且偷安留下的耻辱印记。(3)承上启下。“郁孤台下清江水”一句,承上“凝目远眺”,启下,引出眼前所望之景。(4)“中间多少行人泪”一句,引出对南宋屈辱历史的回顾,点明辛弃疾作词的背景。
⑸①南宋王朝苟且偷安,辛弃疾力主抗金,却只能空怀报国志,唏嘘、长叹;古城墙甘愿御敌,同样遭遇冷落,只能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
②更多的人记住了辛弃疾,记住了这首词,记住了郁孤台,并且融入了心中,他们脚踩历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郁孤台若有知,当备感欣慰。
⑸【示例】鹳雀楼,王之涣为之作《登鹳雀楼》,留下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名句;黄鹤楼,崔颢为之写《黄鹤楼》,留下了“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名句。
【解析】
⑴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整体感知文章以及信息收集提炼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力求做到把握文章脉络,划分阅读区间,理清信息要点,提炼关键信息,从而作出判断。本文表明线索的主要语言标志是:仰望郁孤台——登临郁孤台——步出郁孤台(踱步古城墙)——回眸郁孤台。
⑵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可从这些方面思考:联系具体语言环境;结合作品背景;抓住关键性词语;联系文章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和思想等。通过分析第⑧段中加横线短语“历史的霉点”既指敌寇入侵给古城墙留下的斑驳伤痕,更指南宋王朝苟且偷安留下的耻辱印记。
⑶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作用的能力。文章中间语句作用一般从两个角度去考虑:一个是结构上的作用,一个是内容上的作用。1、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照应上文,为下文作铺垫等等;2、内容上,暗示主题,强化情感,突出形象等等。第⑥段开头“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承上启下。“郁孤台下清江水”一句,承上“凝目远眺”,启下,引出眼前所望之景。“中间多少行人泪”一句,引出对南宋屈辱历史的回顾,点明辛弃疾作词的背景。
⑷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力求做到把握文章脉络,划分阅读区间,理清信息要点,提炼关键信息,从而作出回答。本题①南宋王朝苟且偷安,辛弃疾力主抗金,却只能空怀报国志,唏嘘、长叹;古城墙甘愿御敌,同样遭遇冷落,只能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②更多的人记住了辛弃疾,记住了这首词,记住了郁孤台,并且融入了心中,他们脚踩历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郁孤台若有知,当备感欣慰。
⑸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句子仿写能力。仿写要求如下:结构一致;话题一致;修辞一致;格调一致。本题示例:鹳雀楼,王之涣为之作《登鹳雀楼》,留下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名句;黄鹤楼,崔颢为之写《黄鹤楼》,留下了“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名句。
10.【答案】符合要求即可。
;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拟写旅游攻略的能力。一份好的攻略,应该包括旅游路线、景点介绍、气候特点、必备物件、安全事项等。写作时根据《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这篇游记的内容,也可适当查阅相关资料来写,注意语句通顺,内容清晰合理即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37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当堂检测题</a>,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暑假复习课课练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这是一份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暑假复习课课练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现代文阅读,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时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