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一轮复习】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练习题+答案:文言文专题2《实词》
展开第二讲 文言文实词
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常见实词数量多,变化多。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文言文实词分类
1.通假字
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课下注释中有解释,复习时可以分册集中整理,根据自身掌握情况进行识记。
辨析通假字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①依据字音,求得本字。
例如:“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一句中的“唱”字,用它的本义和引申义都解释不通,但从音同和音近方面方面去寻找本字,用“倡”字就讲通了。
②凭借字形,求得本字。
例如:“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一句中的“辩”字,用它的本义和引申义都无法解释,但从字形相似和相近方面去寻找本字,找到“辨”(辨别),字就讲通了。
注意事项:在解释通假字的时候,要先写出其本字,然后再解释其语境义。例如:便要还家。(《桃花源记》)“要”通“邀”,邀请。
2.古今异义
古今词义的变化,是指由于语言的变迁,相同的一个词在古文中的意思和现代白话文中的意思相去甚远,这些词原先的意思便是古义,现在变化了意思便是今义。
词义扩大 | 河阳之北 河:古义:黄河 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
词义缩小 | 左佩刀,右备容臭 臭:古义:气味,今义:气味难闻 |
感情色彩变化 | 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中性) 今义:言行十分恶劣(贬义) |
词义转移 | 芳草鲜美。 古义: 新鲜美好 今义: 指食物味道好 |
【特别注意】区分古今词义变化,还要多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防止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词跟现代汉语中形式上相似的双音词混同。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可以”,“可”可以,“以”凭借。另外,平时要多积累、多比较,仔细分辨,结合语境,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能熟练考虑上下文的照应、勾连、暗示等关系,推断词义,提升语感能力。 |
3.词类活用
(1)名词的词类活用
类型 | 解释 | 举例 | |
名词活用为动词 | 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 |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 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 |
名词作状语 | 一般名词作状语 |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 途:名词作状语,在道路上。 |
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 “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 法: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 ||
表示动作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 |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兄:名词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 ||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 其一犬坐于前。(《狼》)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 ||
时间名词作状语 | 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 “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朝”“暮”,时间名词作状语,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 |
方位名词作状语 | 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 | “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 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
(2)动词和形容词的词类活用
类型 | 解释 | 举例 |
动词活用为名词 | 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 | “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 射:动词作名词“射箭的本领”。 |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 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化为名词。 | “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鲜肥:形容词作名词,新鲜肥美的东西。 |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 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形容词就化为动词。 | “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 “苦”,因带宾语“秦”,形容词作动词,(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感到苦恼。 |
(3)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以为)……怎么样”的意思。
类型 | 解释 | 举例 |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 形容词的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异: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之为异,认为这事奇怪(对……感到奇怪)。 |
名词的意动用法 |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 “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宾客”,名词活用作动词,以其父为宾客。 |
(4)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一般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活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产生相应改变。
类型 | 解释 | 举例 |
动词的使动用法 | 动词和它的宾语在一起,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 |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饿:动词,后有宾语“其体肤”,活用为使动,翻译为“使体肤经受饥饿”。 |
名词的使动用法 | 名词带宾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 “汗牛充栋”(《黄生借书说》) 汗:本是名词“汗水”,后有宾语“牛”,成为使动,翻译为“使牛出汗”。 |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形容词带上宾语,如果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形容词可以活用为使动动词。 | “凄神寒骨”(《小石潭记》) 寒:形容词“寒冷”,后有宾语“骨”,成为使动,翻译为“使骨寒”。 |
4.一词多义现象
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和假借而形成的。理解一个词的本义入手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各个引申义和假借义。
1.抓住词的本义,进行推衍联想。
如“亡”字
《说文解字》 中:“亡,逃也”,可见“亡”字的本义是“逃跑,。由“逃跑”这个意义可以推衍联想出好多其它的意思。如: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
(2)今夏十余年,存亡不可知(指人的死亡);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指国家的灭亡);
2.抓住词义引申的一般趋势。
(1)由具体到抽象。
如:“爪牙”,本义指鸟兽用以自卫和谋生的锐利的爪子和牙齿。《 劝学》中有 “引无
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即用其本义。
(2)由个别到一般。
如“末”字,本义是树梢,引申为末端,再引申为细小。
(3)由实到虚。
如“果”字,由果实,引申为结局,再虚化为副词、连词。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
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
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河北中考出现课外文言句“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
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列”这个意思。
技巧四: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
如:《孙膑兵法·威王问》:“田忌忿然作色:‘此六者,皆善者所用,而子大夫曰非其急者也。然则其急者何也?’”“田忌忿然作色”中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意思为“脸色”。
(一)
越心未平②,而夫差有忧色。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俾③参政事者以听百姓之痰苦焉,以察四方之兵革焉。一之日④,视之以伍员⑤。未三、四级⑥,且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矣。”夫差不悦,俾嚭⑦以代焉。毕九层而不奏,且倡曰:“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员曰:“彼徒欲其身之亟⑧高,固不暇为王之视也,亦不为百姓谋也,岂臣之欺乎!”
王赐员死,而拓用事⑨。明年,越入吴。
【注释】①吴宫: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宫室。 ②越心未平: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和其臣民常怀报仇复国之心。 ③俾:使。 ④一之日:十月以后的第一个月,即十一月。 ⑤伍员:字子胥,吴国大臣。 ⑥未三、四级:没等建好第三、第四层。 ⑦嚭:伯嚭,吴国太宰。 ⑧亟:急,赶快。 ⑨用事:专权,当权。
1. 解释句中加的词。
⑴ 以察四方之兵革焉 ( )
⑵ 毕九层而不奏 ( )
⑶ 固不暇为王之视也 ( )
2.辨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视之以伍员( )
定神细视 ( )
其人视端容寂 ( )
(二)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章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
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僚择胜燕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①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②批除晏殊,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惟殊杜门,与兄弟讲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①燕,通“宴”。②中:内廷中。①体:体范,规矩。
1. 下列与“上极爱其不隐”句中的“其”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欲穷其林 B. 其一犬坐于前 C. 俟其欣悦 D. 其如土石何?
2. 下列与“上面谕除授之意”句中“面”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固以怪之实 B. 主人日再食 C. 富贵不能淫 D. 军霸上
(三)
贞观十二年,太宗东巡狩,将入洛,次于显仁宫,官苑官司①多被责罚。侍中魏徵进言曰:“陛下今幸②洛州,为是旧征行处③,庶其安定,故欲加恩故老。城郭之民未蒙德惠,官司苑监多及罪辜,或以供奉之物不精,又以不为献食。此则不思止足,志在奢靡,既乖行幸本心④,何以副百姓所望?隋主先命在下⑤多作献食,献食不多,则有威罚。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载籍⑥所闻,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当战战栗栗,每事省约,参踪前列,昭训子孙,奈何今日欲在人之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⑦足矣;若以为不足,万倍于此,亦不足也。”太宗大惊曰:“非公,联不闻此言。自今已后,庶几无如此事。”
[注]①官司:侍从,侍卫。②幸:临幸,到。③为是旧征行处:因这里是以前征战之地(百姓遭了罪)。④乖行幸本心:违背了巡游的初衷。⑤在下:下人。⑥载籍:史书。⑦不啻(chì):不止,不仅仅。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次于显仁宫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B. 故欲加恩故老 桓侯故使人问之
C. 隋主先命在下多作献食 一食或尽粟一石
D. 陛下若以为足 不足为外人道也
(四)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俟①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谱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选自《韩诗外传》,有删节)
【注】①佚:通“逸”,逃跑。②厩人:马棚的差役。③躐:超越。④趣:同“促”。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⑥组:编织。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乡寡人曰( )
(2)昔者舜工于使人 ( )
(3)然犹策之不已 ( )
(4)兽穷则啮( )
(五)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常平:官仓名。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甫冠,名闻四方 ( )
(2)度常平不足赡 ( )
(3)讽富人自实粟( )
(4)知齐州( )
(5)奉继母益至( )
(6)一出其力( )
2.与“奇之”中“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山行六七里 B.腰白玉之环
C.闻寡人之耳者 D.父利其然也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常考文言文实词整理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常考文言文实词整理课件PPT,共60页。
【中考一轮复习】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练习题+答案:文言文专题7《文言文综合练习 》: 这是一份【中考一轮复习】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练习题+答案:文言文专题7《文言文综合练习 》,文件包含初中文言文专题7《文言文综合练习》练习题答案docx、初中文言文专题7《文言文综合练习》练习题docx、初中文言文专题7《文言文综合训练》课件ppt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一轮复习】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练习题+答案:文言文专题6《人物形象》: 这是一份【中考一轮复习】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练习题+答案:文言文专题6《人物形象》,文件包含初中文言文专题6《人物形象》练习题答案docx、初中文言文专题6《人物形象》练习题docx、初中文言文专题6《人物形象》课件ppt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