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一轮复习】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练习题+答案:文言文专题1《断句(节奏划分)》
展开文言文综合专题
第一讲 断句(节奏划分)
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所谓“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称之为“读”(dòu)。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一.节奏划分有要求,划一划二不划三。
“划一划二不划三”意思是说在一句文言句子中,停顿一二次是常事,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就很少了,即使是要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做题时,也可以省去可划可不划的地方。
二.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
通常情况下,文言句子的结构与现代汉语的句子结构相似,都是由主语、谓语、宾语、补语等成分构成,朗读时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中心词与补语之间要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
分类 | 示例 |
主谓之间应稍加停顿 |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曹刿论战》) 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
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稍加停顿 | 恐/前后受其敌。(《狼》) 恐/托付不效。(《出师表》) |
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面应稍加停顿 |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 |
状语与中心语之间的停顿 | 先 / 天下之忧 / 而忧(《岳阳楼记》) 今/南方已定(《出师表》) |
三.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设有停顿。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文言文中“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特别多,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通篇用了二十七个“也”字。
分类 | 示例 |
句首发语词: 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 (1)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3)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
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 (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2)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加强反问语气) (3)盖/ 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盖”句首发语词,表示引出议论。 (4)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二章》(表议论) |
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末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 俄而/雪骤。《咏雪》 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 |
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 (1)“而”字表转折关系时: “而”字在句首:在“而”字后应该停顿 “而”字在句中:在转折连词前一般要稍加停顿: (2)“而”字若起到下列作用,就应该和后面的词语连读: | (1)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六则》 (2)形容词(副词)+而+动词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而”连接词性相同的两个词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四.“古二今一”,即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例: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可以”,古代是表示两个单音节词:“可”+“以”,翻译为“可以凭借(这一点)”,而现代汉语表示一个词,“允许”的意思。
五.起到总领性的词语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些词放在句首,总领主句乃至全段,诵读时必须稍有停顿,否则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
例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
“予独爱”总领后面的几个分句,因此“予独爱”后面应稍有停顿,否则就无法显示它的总领作用。
六.“之”“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
语气词“也”表示提示,让读者换一口气来读。
例:余闻之也/久矣(《伤仲永》)
“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结构助词,表示舒缓语气。
例:悍吏之/来吾乡(《扑蛇者说》)
七.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古代汉语常有省略句式,在省略之处停顿准保没错,有些语气词用在句子中,表示提示或舒缓语气,在这个词的后面停顿合情合理。
例:一日/与棐论文/及坡
“一日”后面省略了“欧阳公”字。
八.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
古代汉语有很多表示人名、地名、年号名、官职名等的词语,我们要加以分辨,在这些专有名词的中间是决不能停顿的。
例:士大夫/不能诵坡诗
“士大夫”是专有名词,中间是决不能停顿的。
九.断句基本原则
1.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找出动词,明确句意。
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
比如
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句中动词有“亡”“入”“吊”,因此可区分出两个句子。
3.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文言中常有对偶句、排比句,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
| 例句 |
顶真 |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
对偶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男有分/女有归。 |
对称 |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
排比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
十.断句口诀:
节奏划分有要求,划一划二不划三。
主谓谓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漫步走。
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
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
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
中考文言文句子断句(朗读节奏)考题,主要有选择题和主观题两种题型。选择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选择正确的,一类是选择错误(或不正确)的。主观题类型主要是用“/”直接划分节奏。
文言文朗读节奏考生失分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答题时无规律可依,心中自然无底。解读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需要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解答这类题时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考虑:
一是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切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
二是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一)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日:“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至,留邸一月,见罢④。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
【注】①嫚:侮辱。②瘳(chōu):(伤、病)痊愈。③使酒将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⑤股肽: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尝为书熳吕后 B.故/特召君耳
C.上默/然惭 D.欲/以为御史大夫
(二)
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春风暖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③谕“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刷前人之耻。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幕④。乃得全功。古人云:纵此欲者,丧人善事;置之一处,无事不办。读书先静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不会理。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备之。 外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黄庭坚《与徐甥师川书》)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外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B.外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C.外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D.外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三)
少述足下:某①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②,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诸不一一,千万自爱!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某:我,谦称。这里是王安石自称。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②燔:焚烧。
请用“/”给下面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某 自 度 不 能 数 十 日 亦 当 得 一 官 以 出 但 不 知 何 处 耳。
(四)
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遂之北地田牧。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有畜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闻隗嚣好士,往从之。嚣甚敬重,与决筹策。
(选自《资治通鉴》)
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汝 大 才 当 晚 成 良 工 不 示 人 以 朴 且 从 所 好
(五)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④间,海外诗⑤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⑥,而人或谓之不韵⑦。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③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⑥气索:气短。⑦不韵:不雅。]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每 一 篇 到 欧 阳 公 为 终 日 喜。
2.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在其后面画“√”。
(1)前后类/如此( ) (2)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
3.下面句子朗朗节奏划分正确是一项是( )
A.一日/与棐论/文及坡 B.汝/记吾言
C.禁愈严/而传愈/多 D.海外/诗盛行
4.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 B.便/自觉气索
C.是时/朝廷/虽尝禁止 D.而人/或谓/之不韵
(六)
曾子①衣敝衣以耕。普君使人往致邑②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注释:①曾子:名参。②致邑:给一座城。]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一处停顿。
参 之 言 足 以 全 其 节 也
2.下面给“曾子衣敝衣以耕”划分的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衣敝衣/以耕 B.曾子衣/敝衣/以耕
C.曾子/衣敝/衣以耕 D.曾子/衣敝衣以/耕
3.下面的划分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
A.我/能勿畏乎? B.先生/非求于人
C.受人者/畏人 D.请以/此修衣
4.判断下面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在后面括号中打“√”,错误的打“×”。
⑴普君/使人往/致邑焉( ) ⑵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
5.请为下面一句话加上标点符号(两处)。
反 复 往 又 不 受。
(七)
请用“/”给下面画线句子断句。(断8处)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 哀 公 问 弟 子 孰 为 好 学 孔 子 对 曰 有 颜 回 者 好 学 不 迁 怒 不 贰 过 不 幸 短 命 死 矣 今 也 则 亡 未 闻 好 学 者 也。
(八)
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10处)
孔 子 曰 益 者 三 乐 损 者 三 乐 乐 节 礼 乐 乐 道人 之 善 乐 多 贤 友 益 矣 乐 骄 乐 乐 佚 游 乐 宴 乐 损 矣。 (《论语•卷八》)
【注释】
(1)节礼乐:孔子主张用礼乐来节制人。(2)骄乐:骄纵不知节制的音乐。
(3)佚:同“逸”。 (4)晏乐:沉溺于宴饮取乐。
(九)
请用“/”给下面画线句子断句。(断3处)
(甘茂曰:)“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 以 曾 参 之 贤 与 母 之 信 也 而 三 人 疑 之 则 慈 母 不 能 信 也。今臣之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二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于是与之盟于息壤。
(十)
请用“/”给下面画线句子断句。(断8处)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汎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 属 文 初 不 精 思 先 磨 墨 数 升 则 酣 饮 引 被 覆 面 卧 及 寤 援 笔 成 篇 不 易 一 字 时 人 谓 勃 为 “腹稿”。尤喜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