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方法讲解(共五个)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方法讲解(共五个)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方法讲解(共五个)

    展开

    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一、明(一)明名词、代词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文段后先找出其中的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谥号等,找出其中的代词,如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谦称(寡人、臣、妾、朕、孤),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再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示例: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分析:上面语段中,人名管宁”“华歆反复出现,应视为断句的重要标志。再根据动词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答案: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德行》)(二)明动词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整体把握句意,进而可以正确断句示例: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分析:找出其中的动词置、浣、沉、避、戏,就能判断妇人、虎、二小儿分别做了什么事,就可以断开答案: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苏轼《书〈孟德传〉后》)(三)明虚词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1、句首的发语词和谦敬副词,其、盖、凡、诸、唯、盍、夫、则、夫、且夫、若夫、窃、请、敬等前面可断句。2、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3、句末语气词 ,者、也、矣、欤、哉、耶、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4、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5、常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 既而、俄而等一般前后都可断句。示例:(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筑扞蔽也?筑犹齿之有唇也?筑唇亡则齿寒?筑今日亡赵?筑明日患及齐楚矣?筑且救赵?筑高义也?筑却秦师?筑显名也?筑不务为此而爱粟?筑为国计者过矣。(选自《资治通鉴 · 周纪五》)注:扞蔽——屏障。分析:这一语段中,位于句首的虚词有夫、犹、且;位于句末的虚词有也、也、矣、也、也、矣。找出这些虚词,这一语段的断句就差不多都解决了。、找找句式 :文言文中涉及到很多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如“…………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不亦 ┅┅┅”“孰与┅┅”“┅┅”“┅┅”“┅┅等反问句式;┅┅┅┅”“┅┅┅┅”“┅┅┅┅”等被动句式;还有┅┅”“┅┅”“何(以)┅┅等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如: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如: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在这个句子中"以……为"连用,表判断不能断开,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认为……"、"把……当作"、"凭借(依靠)……作为"等,整句话翻译为可是蔺相如仅仅只凭借一点说话的技巧作为功劳,职位却在我的上面.、看看对话 文言文中,对话最易被发现,因为这里涉及到一些表示对话的标志性字词,如曰、云、言。但在这里我们需注意两点: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字的。示例: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分析:第一步划出人名,根据人物与动词关系确定主语,这一段中,有表对话的标志性词,就不难做出正确答案了。答案: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示例: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分析:这一段中,有表对话的标志性词,但中间有两句省略了说话人和,就要特别注意了。此答案: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战国策》)、据据修辞 文言文中往往会用到排比、对偶、反复、顶真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好这些特点对我们断句很有帮助。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是用了顶真手法,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例如《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又如: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这两句用了对偶的修辞。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一段句式整齐,四六句和对偶多。、杂(1)找虚词(句首、句末虚词)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过: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确实如此.若夫且夫今夫嗟夫愚以为然则是故得无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而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2)据相似结构、对称结构(排比、对偶、反复)排比、对偶、对称、反复等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3)找对话、引文(曰、云、言、谓)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4)找顶真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5)依总分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6)找固定结构“…………不亦…………之有孰与……” …………”是以是故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