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第二节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
展开京改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 7.2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 |||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 |||
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引导学生做出假设、实证分析,提高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同时尝试利用直观的模型深入浅出的阐释微观的生理学原理,有助于学生的概念学习,并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在概念传递过程中,以学生原有心理图式为基础建构新的模型,并利用模型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重视知识的传承与应用,体现了螺旋式上升的认知规律。结合科学实验数据和简单的临床病理现象分析,体现科学课以理服人的特点及知识的应用价值。 | |||
教学背景分析 | |||
(一) 教学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地位与作用 该内容属于《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五大主题“生物圈中的人”中第三个小标题“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具体内容标准是:“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形成的重要概念是: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其功能是排出废物和多余的水。本节内容对学生认识排泄系统的功能,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具有重要价值。 (二) 相应版本教材的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为北京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生物的排泄》,第二节《尿液的形成与排出》的第三部分内容“尿液是血液流经肾单位时形成的”。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单位是肾脏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在学习了泌尿系统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尿液的形成这一生理过程,体会结构和功能统一的生物学观点,最终实现重要概念的建构,提高学生认知水平,逐步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 学情分析 认知特点:肾单位是微观结构,尿的生成是微观过程,所涉及的内容很抽象,从初中学生认知规律来看,需要从生动的直观开始,例如:宏观所谓滤过,与肾小球的滤过是不同的。 知识:初一学生已经具备关于消化、循环、呼吸等人体生理的基础知识;在本章节前面的学习中,知道了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及肾单位的结构。关于尿液,学生并不陌生,但对于尿液形成的微观生理过程,学生知之甚少。 能力: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观察与思考、阅读资料并提取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尿液形成这一复杂微观的生理过程,学生需要借助图片、模型、模拟实验等直观方法,在教师引导下学习。
| |||
教学目标 | |||
(一) 知识目标 1、 能说出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中血液的区别。 2、 能说出入球小动脉和静脉中血液的区别。 3、能区分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成分。 4、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二) 能力目标 1、能理解对复杂事物,划分为组成部分的认知方法和思维过程。 2、尝试分析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比较数据,认识其原因。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接受复杂的生理过程可以通过简单的模型模拟的学习方式。 2、对生物复杂结构持尊重态度,接受对科学、对实验、对数据持谨慎态度。
| |||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 |||
(一) 教学重点: 尿液形成的过程 (二) 教学难点: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机理 (三) 教学流程: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 | 展示:装有30克尿素试管、尿素溶于水 讲述:这是人一天排出尿液中尿素的量, 除此之外还有盐等其他物质。 演示:肾脏剖面图 设问:肾脏是如何将血液中的代谢废物清除并形成尿液的呢? 讲述:学习尿液形成的过程 | 观察 反思生活常识
| 直观感受导入课题,体会尿液形成和排出的重要性。 |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一) 回顾生 理结构
| 演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 复习:肾单位的相关知识。 演示:视频 血液在肾小球中的流动 讲述:肾脏仅占体重的0.5%,而肾脏血流量占心输出量的20%-25% 提问: 1、血液流经肾小球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血液和尿液有什么关系呢? 2、如何用事实证明推测是否正确呢? 3、肾小囊十分微小,如何从中抽取液体呢? | 观察回忆
观看 通过数据,感知肾血流量多
作出推测
说出证明方法
|
通过真实视频,感知血液在肾小球中的流动,思考血液和尿液的关系,做出假设
|
(二)学习研究方法,区分血浆和原尿成分
| 讲述:科学家为鉴定肾小囊中液体和血浆的成分,用非常细的玻璃管取肾小囊中的液体与血浆进行比较,检测其中各种物质的含量。 演示:血浆与肾小囊腔液体主要成分比较表 比较数据,区分血浆和原尿成分。 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演示:肾小球毛细血管及肾小囊内壁结构模式图 讲解: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内壁结构特点。
演示:孔径数据及血细胞直径数据 提问:血细胞是否能够通过肾小球? 讲述:细胞和大多数蛋白质的直径大于孔隙的孔径,不能进入肾小囊腔。肾小球对血液起到滤过作用。 设问:血液流经肾小球是不是全部被滤过了呢?除了孔隙,肾小球还有那些适于滤过的特点呢? 讲述:这个微观的生理过程不容易观察,让我们通过一个模拟实验进行探究。 | 了解研究过程
分析数据 推测解释 观察
认识肾小球毛细血壁和肾小囊内壁上有一些特殊孔状的结构
分析数据回答问题
思考质疑 |
通过数据分析,认识血浆和原尿的成分变化。
观察结构,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
(三)利用模拟实验进一步阐释滤过原理
| 展示:实验装置图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组织学生汇报观察现象及实验结果 1、模拟实验装置中的各部分分别代表的结构。
2、实验探究“根据提供的实验器具,用什么方法,可以在一次注射器的推注过程中,使小孔中流出较多的水?”
3、描述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
演示:学生操作及实验结果 提问: 1、 连接管径较细软管前后,液体流出部位有什么不同?分别从哪些部位流出? 2、为什么连接管径较细软管后,会有液体从中间小孔流出? 设问: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的管径是否存在差异? 演示:肾小体结构模式图 讲述:科学家测定,分布在肾皮质的肾单位,出球小动脉管径比入球小动脉细,管径比1:2,有利于滤过。 提问: 3、这两个烧杯中的液体有什么区别吗?这是为什么呢?
4、从两部分流出的液体量有什么差别吗? 设问: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滤过量和流出量是不是也存在差异呢? 演示:肾血流量图 讲述:科学家测定,肾血流量及滤过量数据。 提问:模拟装置中滤过量较少,结合肾小球结构分析,怎么改进模拟装置,能够使两部分流出的液体量更接近真实情况呢?
|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
1、明确模拟实验装置中的各部分分别代表的结构;
2、能够正确连接装置;分析孔径和颗粒物大小关系;分析出水端连接管径较细软管的作用;
3、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组间质疑、补充、完善。 明确实验结果
思考质疑、回答问题
观察
观察 回答 分析孔径和颗粒物大小关系 观察 回答
思考回答
|
确认模拟实验对应的相应生理结构。
通过模拟实验,将微观的生理过程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肾小球的滤过作用的生理过程。
通过实证数据,进一步认识肾小球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分析肾小球结构,提出模型改进措施。 |
| 讲述:总结肾小球结构适应物质滤过的特点: 1、分支多,表面积大,总滤过面积1.5㎡左右; 2、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较其他同级别毛细血管血压高,滤过的动力。(数据支持) 3、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是单层细胞,相互紧贴。具有孔隙。 4、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比一般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大100多倍。 |
| 认同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
(四)形成肾小球滤过的概念 | 讲述:通过数据分析及模拟实验,我们认识了血液经过肾小球的过程。 学生总结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 阐释重要概念 | 归纳总结,构建完整的概念 |
(五)知识应用 | 讲述: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血压。 提问:如果某人外伤大出血后血压明显降低,对原尿的产生有什么影响呢? 演示实验:没有推力时没有液体滤出,加大推力后滤出的液体量增多。 讲述:血压的高低会影响肾小球血流量,以及肾小球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提问:健康人3、4个小时没喝水,是否还有原尿形成呢?为什么? | 思考
回答问题
观察、思考
思考
讨论、回答问题 | 拓展知识,应用模型解释生活现象和简单的临床病理问题成因,加深对肾小球滤过作用的理解。 |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 设问:健康人一昼夜形成的原尿量约有150升,而人实际的排尿量只有1.5升左右。原尿又是如何形成尿液的呢? 演示:模拟实验,观察原尿流出通路 设问:原尿只是这面简单的由肾小囊流入肾小管,通过肾小管流出吗? 讲述:分析原尿和尿液成分的变化。 演示:原尿和尿液主要成分含量比较表 比较数据,区分原尿和尿液成分。 提问: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物质发生什么变化? 讲述:原尿和尿液的量和成分都发生了变化 演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 提问:推测原尿在经过肾小管时发生什么变化? 讲述:出球小动脉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网,包饶这肾小管,对物质进行了重吸收。 | 思考质疑
观察 思考质疑
观察 分析数据 思考回答
分析结构推测原因
| 设置疑问,引入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分析数据,认识原尿和尿液成分变化
分析肾小管及其周围毛细血管网利于重吸收的特点
|
提问: 1、出球小动脉分支有什么意义? 2、肾小管还有什么特点适于重吸收呢? 学生总结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讲述:重吸收过程有着复杂的调节机制。维持机体的平衡。 | 思考回答 |
| |
结束 | 讲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了尿液形成的过程。 设问:尿液如何排出体外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练习 |
完成书上习题 | 归纳总结、反馈练习 |
板书设计 | |||
尿液的形成
肾小球 肾小管 血液 原尿 尿液 滤过作用 重吸收作用 150L 1.5L |
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生物的排泄第三节 汗液的排出教案: 这是一份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生物的排泄第三节 汗液的排出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分析,教学策略与手段,作业设计,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生物的排泄第二节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生物的排泄第二节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生物的呼吸第一节 人的呼吸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生物的呼吸第一节 人的呼吸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