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作业含答案1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作业含答案101
    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作业含答案102
    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作业含答案1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同步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秦攻占楚国后,设置了南郡,北魏法律规定,《唐律》规定,法和律自古以来就不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8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必备知识基础练

    1.子产执掌郑国国政时,铸刑书(把自己所制定的刑书铸在鼎器上),论政宽猛,否定了刑不可知,威不可测的秘密法。下面政治主张中,与子产的观点相吻合的是(  )

    A.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D.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2.《韩非子》一方面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以严刑峻法来约束民众;另一方面又主张君主应当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这反映出,《韩非子》(  )

    A.深受荀子人性论的影响

    B.主张统治阶级实施仁政

    C.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D.意在加强和维护君主权力

    3.先秦时期,儒家在治国方略上经历了孔子的以德治国、孟子的仁政和荀子的君主的‘德’最重要等主张。这反映了此时儒家(  )

    A.反对法家的法治主张

    B.追求理想的人治政治

    C.缺乏治国的明确标准

    D.渴望人伦秩序的规范

    4.秦攻占楚国后,设置了南郡。公元前227,南郡郡守通告各县、道:今法律令已具矣,而吏民莫用,乡俗淫失之民不止……甚害于邦,不便于民。这反映出秦国(  )

    A.国家统一推动法律实践

    B.郡县制激化了社会矛盾

    C.法律制度已经名存实亡

    D.以法为教的历史必要性

    5.北魏法律规定:父祖七十以上的犯人,死罪者允许上请,流罪者免于发遣,待父母死后再施流刑;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要求维护的伦理的相关律文有数十条之多。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的(  )

                    

    A.民主化 B.儒家化

    C.自由化 D.法家化

    6.汉代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但不同于秦律,汉律的判决会参考当事人的行为是否涉及其父母子女等亲属关系,出于孝心的行为往往从轻量刑。这反映了汉代(  )

    A.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

    B.司法审判标准极度混乱

    C.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

    D.孝治天下的儒家独尊观念

    7.先秦时期重农抑商思想是法家思想;汉代以后,随着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这一思想才逐步融入儒家思想之中,这一变化表明(  )

    A.儒家思想力图适应政治需要

    B.商人势力影响汉代政治统治

    C.农民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D.法家思想逐步成为儒家思想的内核

    8.《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大清律》中将刑罚改为杖一百,而父母许令分产者则不予追究。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  )

    A.父母对子女的严格控制

    B.儒家伦理遭遇严重冲击

    C.法律彰显人文主义思想

    D.治国思想的儒法相结合

    9.法和律自古以来就不同。夏、商、西周直至春秋时期称法律为刑;春秋战国之际,改称法律为法;商鞅变法时进一步改法为律。此后,自秦汉至明清,除宋朝律典称刑统,元朝称通制、条格等外,其他各个朝代基本都称法律为律。对古代演变趋势的合理解释是(  )

    A.反映法律名称的变化

    B.表明社会的本质变化

    C.体现法律制度的发展

    D.说明治国思想的质变

    10.乡约制度是我国古代乡村治理的重要方式,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

    A.乡约制度自古有之

    B.乡约制度具有法律效力

    C.乡约制度有利于敦促教化改良世风

    D.乡约制度代表最高统治者的意志

    能力素养提升练

    11.与西周时期相比,春秋时期的地位进一步提升,统治者从对天的崇拜中脱离出来。《春秋左传·桓公六年》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又《春秋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言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这表明(  )

    A.统治阶层对社会治理持理性态度

    B.民的尊崇与鬼神的崇拜互相交织

    C.民的地位与鬼神的地位分庭抗礼

    D.鬼神成为了国运衰落的罪魁祸首

    12.董仲舒《决狱》曰: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甲当何论?或曰,殴父也,当枭首。议曰:臣愚以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怅之心,扶杖而救之。非所以欲诟父也。《春秋》之义,许止父病,进药于其父而卒,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也,不当坐。材料表明汉代法治思想的特点是(  )

    A.外儒内法 B.援儒入法

    C.重罪轻罚 D.严刑峻法

    13.隋文帝下令制定的《开皇律》是隋代第一部成文法典,在篇章体例和基本内容诸方面总结和发展了以往各朝代的立法经验,为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唐律提供了直接蓝本,成为后世立法的模板,为宋、明、清各朝所沿用。由此可以看出,《开皇律》的编纂(  )

    A.使封建法典进一步系统规范化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充分落实民本思想

    D.削弱地方政府自主性

    14.《唐六典》,唐玄宗时官修,是唐朝一部行政性质的法典。六典之名出自周礼,原指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共三十卷,近三十万字,详细规定了政府各部门职权及人事分配,宋元明各代推行政务,均大体以此书为典范。据此可知《唐六典》(  )

    A.体现了以礼入法的立法原则

    B.适应了封建政府行政运作的需求

    C.有利于司法程序的公平公正

    D.标志着中华法系的确立

    15.朱元璋选用深通法律的学者编订律令,经过缜密的商定,去繁减重,编成《大明律》,又为简化公文起见,案牍减繁式颁示各衙门,使公文明白好懂。由此可见,明初(  )

    A.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B.重视法令和吏治的建设

    C.以法治国成为上下共识

    D.有利于老百姓明晓律令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材料二 (王阳明)在南赣建立起一种乡村民众的自治组织乡约,并亲自撰写了约规,即《南赣乡约》。阳明的乡约模式……强调乡约格物致知,即格心中之物,而同时见诸行动。……《南赣乡约》颁行以后……赣县人心大约淳正,急公输纳,守礼畏法……子弟间有游惰争讼者,父兄闻而严惩之,乡党见而耻辱之

    ——摘编自程鹏飞《王阳明

    知行合一<南赣乡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的法制观念,分析孟子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分析《南赣乡约》颁行的社会价值。

     

     

     

     

     

     

     

     

     


    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8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1.A 子产铸刑书揭开了法律的神秘面纱,彰显了法律的公平性,A项的意思为不管远近亲疏和出身的高低,在法律面前都一视同仁,故正确;B项说的是自然规律,C项与礼制有关,D项涉及的是臣子对君主的态度,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D 把材料两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分析,最终的目的都是加强和维护君主权力,D项正确;韩非接受并吸收了荀子人性论的观点,但这不是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故排除A;B项与材料中以严刑峻法来约束民众说法不符,排除;从材料内容无法得出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的结论,故排除C项。

    3.B 材料中三位儒家代表人物都主张德治,但材料中并未反映出他们反对法治,A项错误;他们都将德治作为理想的人治政治,B项正确;德治是他们治国的明确标准,C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儒家的治国方略,与人伦秩序的规范无关,D项错误。

    4.D 根据材料可知,由于百姓遵从民俗,不遵守法律,危害社会,这说明了国家推行法律的必要性,D项正确;公元前227年秦尚未统一全国,排除A;题干显示的是民俗和法律之间的矛盾,排除B;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5.B 材料体现的是儒家伦理道德对法律的影响,强调的是法律的儒家化,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6.A 材料表明汉代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中均未体现,皆排除。

    7.A 材料信息表明儒家在力图适应政治需要,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8.D 材料信息体现了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儒法结合,D项正确;材料是法律规定,而不是强调父母对子女的控制,故排除A;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出儒家伦理受到冲击,故排除B;材料与人文主义无关,故排除C项。

    9.C 古代法律的演变,反映了法律效力的加强和使用范围的变化,体现法律制度的发展,故选C;A项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排除;古代法律名称的变化无法体现社会的本质变化,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法律制度的发展,并非治国思想发生了质变,排除D项。

    10.C 乡约制度本身就具有社会教化的作用,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好转,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说法不准确,乡约只有成为法律实施载体时,它才可能具有法律效力,排除;乡约制度最初与最高统治者无关,D项错误。

    11.A 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统治阶层在社会治理中认识到了百姓的作用,体现了理性的态度,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对鬼神的崇拜,故排除B;材料中没有提到民的地位与鬼神的地位分庭抗礼,故排除C;材料主旨是对的作用和地位的提高的认知,不是表明鬼神的作用,排除D项。

    12.B 董仲舒引用儒家经典《春秋》中的父子之义,解释儿子为救父却误伤其父,不应被判处死刑的道理,表明汉代法治思想具有援儒入法的特点,B项正确;外儒内法是汉代儒学而非汉代法治思想的特点,A项错误;C项没有准确揭示材料的中心主旨,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严刑峻法,D项错误。

    13.A 依据材料可知,《开皇律》承袭了前朝法制长期发展的经验,经过删繁就简、补充完善,使封建法典的编纂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A项正确;B项表述和材料无关,排除;材料内容与落实民本思想无关,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排除D项。

    14.B 《唐六典》对政府的运行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适应了封建政府行政运作的需求,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礼法关系,排除A;材料与司法程序公平公正无关,排除C;标志着中华法系确立的是《唐律疏议》,排除D项。

    15.B 材料信息表明明初重视法令和吏治的建设,B项正确;材料只是体现了朱元璋编订律令及简化公文等措施,没有体现法律体系的完备,A项错误;材料中未提及上下共识,仅体现朱元璋的措施,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老百姓,D项错误。

    16.参考答案(1)法制观念: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

    (2)价值:净化社会风气,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基层社会的治理和稳定。

     

    相关试卷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随堂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素养达标,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时训练,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达标测试,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作业含答案1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