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一课一练
展开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下图是某校高一学生学习历史课程时制作的信息图片,其探究的文明是( )
A.印度文明 B.中国文明
C.希腊文明 D.阿拉伯文明
D [从图片中的“传播阿拉伯数字”“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创立伊斯兰教”等信息可知,同时具备这几个文明特征的是阿拉伯文明,故D项正确。]
2.《阿拉伯文学史》: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一般,载蜜而归,把他们储蓄的宝藏,分发给发奋的学生们。这说明阿拉伯文学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达 B.注重吸收东西方文明
C.国家重视 D.立足以往文明的基础
B [根据“游历欧亚非三洲”“载蜜而归”等信息可以看出,阿拉伯文学繁荣与吸收外来文明并进行融合有关,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涉及的是吸收其他地区的文明,不涉及经济,也与国家重视无关,排除A、C两项。吸收其他文明,并不是立足以往文明,排除D项。故选B。]
3.下图为某校高一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时制作的一幅时间轴,其中第三个空白处应该填写的是( )
A.建立麦地那政权 B.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C.大规模向外扩张 D.建立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国
D [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权是在622年,故A项错误;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是在632年,故B项错误;7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故C项错误;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故D项正确。]
4.“1453年,征服者征服了君士坦丁堡,一个新的纪元,帝国的纪元,正式开始了。这个新的巨人,跨博斯普鲁斯海峡而屹立,一只脚踏在亚洲,另一只脚踏在欧洲。”材料中的“这个新的巨人”是指( )
A.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D [1453年,征服君士坦丁堡,并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是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建立后,经济一度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因此说开辟了一个新纪元,故D项正确。]
5.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 )
A.哈里发 B.苏丹
C.皇帝 D.国王
B [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为苏丹,故B项正确。]
6.15-16世纪,处于地中海商贸中心的意大利逐渐衰落下去,与其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奥斯曼帝国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
B.意大利分裂割据的局面愈演愈烈
C.意大利城市自治权利的日益扩大
D.奥斯曼帝国征服了意大利各城邦
A [奥斯曼帝国兴起后,逐渐控制了传统的亚欧商路,由于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东西方的贸易,后来导致了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使意大利逐渐衰落下去,故A项正确。]
7.古代南亚文明诞生于印度河流域,后来文明中心逐渐转移到今天的印度北部,先后建立起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笈多帝国最早兴起于恒河下游
B.笈多帝国时期印度教成为国教
C.德里苏丹国由塞尔维亚人建立
D.德里苏丹国在地方划分行省
D [A项笈多帝国最早兴起于恒河中游,B项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得到统治者支持,以后逐渐发展为主要的宗教,而不是国教。C项德里苏丹国由突厥人建立。D项地方划分为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表述正确,故选D项。]
8.公元7世纪,中印度的那烂陀寺规模宏大,盛极一时,远自亚洲诸国而来的留学僧亦不少,如中国的玄奘、义净,新罗的慧业、阿离耶跋摩等人皆曾来此就学。这说明( )
A.印度统治阶级大力支持佛教为国教
B.笈多帝国是当时亚洲文化中心之一
C.德里苏丹国是当时亚洲最发达的国家
D.佛教成为当时印度影响最大的宗教
B [公元7世纪,印度处于笈多帝国统治时期,从题干中可看出当时亚洲很多国家的学者来印度求学,笈多帝国由此成为当时亚洲的文化中心之一,故B项正确;笈多帝国时期统治阶级支持印度教,故A项错误;当时的政权是笈多帝国,而德里苏丹国是公元13世纪初建立的,故C项错误;印度教才是笈多帝国影响最大的宗教,故D项错误。]
9.公元7世纪,某国家整个朝野掀起了“中国化运动”,仿效唐朝的制度和文化,把处于蒙昧状态的民族,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这个善于学习的国家是( )
A.日本 B.阿拉伯帝国
C.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A [据所学知识,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故选A项。]
10.幕府是古代日本的一种权力机构,权力曾一度凌驾于天皇之上。日本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幕府政治开始于( )
A.12世纪早期 B.13世纪早期
C.12世纪晚期 D.13世纪晚期
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末,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幕府,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C项正确。]
11.日本大化改新和高丽王朝均曾仿效唐朝制度进行改革,其中属于高丽王朝独有的改革措施是( )
A.推行土地国有制 B.改革中央官制
C.引入科举选官制 D.加强中央集权
C [日本大化改新没有学习中国的科举选官制度,但是高丽王朝引入了中国的科举考试选拔官员,故C项正确。]
12.自7世纪到14世纪末,朝鲜半岛上先后出现了几个强大的政权,其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新罗、高丽、朝鲜 B.高丽、新罗、朝鲜
C.朝鲜、新罗、高丽 D.新罗、朝鲜、高丽
A [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改国号为朝鲜,故A项正确。]
13.14世纪末,通过发动政变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的是( )
B [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了高丽王朝,故A项错误;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故B项正确;16世纪末,日本侵略朝鲜,明朝大将邓子龙和朝鲜大将李舜臣联合抗击日本侵略,双双壮烈牺牲,故C、D两项均错误。]
14.德里苏丹国废除了印度传统的官吏世袭制度,各部长官由苏丹任命。边远地区分布着印度教王公统治的众多土邦。这些土邦在承认德里苏丹国的宗主权和缴纳贡税的条件下,处于半独立的状态。这说明( )
A.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
B.印度教仍是国家的主导宗教
C.不同土邦间的对立非常严重
D.印度王公的各种特权被取消
A [从题干中可看出德里苏丹国废除了印度传统的官吏世袭制度,各部长官由苏丹任命,虽然边远土邦之间仍处于半独立的状态,但相对于以前来讲,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有所加强,故A项正确;题干中未涉及占主导地位的宗教,况且德里苏丹国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故B项错误;题干中只是说明边远土邦处于半独立状态,未涉及土邦之间的对立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中只是强调废除了印度传统的官吏世袭制度,不能由此得出印度王公的各种特权被取消,故D项错误。]
15.幕府时代,日本统治者曾告诫农民:“随便将萝卜叶、豇豆叶、大豆叶等扔掉,就太浪费了,这些东西掺上些杂粮煮着吃,味道是很鲜美的。”这表明日本( )
A.统治者提倡节俭
B.统治者关心民众的生活
C.农民的生活困窘
D.农民被剥夺了政治权利
C [在幕府时代,由于日本推行封建等级制度,广大农民需要承担的租税负担非常沉重,农民生活非常困苦,题干中统治者告诫农民是一种愚民手段,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四年起,日本不断派遣唐使到中国来,至唐朝后期894年止,先后派使到中国达13次。随同大使、副使来的还有学者、学问僧、留学生、画师、医生、工匠、水手等。
材料二 647年,天竺摩揭陀国遣使来中国;随即,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作法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
材料三 唐初,阿拉伯半岛上大食兴起,651年侵占了波斯,波斯国王卑斯路和他的儿子泥涅斯来到唐朝,客居长安,后来先后客死长安。波斯商人的足迹遍长安、洛阳、扬州、泉州、广州。他们贩卖珠宝、香药及西域、南海一带的土产。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等商品也大量运往波斯,并被波斯商人转销到西方。
材料四 大食于651年遣使和唐朝通好。大食商人频繁往来于亚欧之间。大食商人不少定居唐朝,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受到唐政府尊重。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上述历史现象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情况。
(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4)根据材料分析唐朝对外交往的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唐朝的对外交往。第(1)问,依据材料,结合唐朝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对外政策等方面分析;第(2)问,依据材料一、二、三逐一分析归纳;第(3)问,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第二问的内容分析归纳;第(4)问,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从对唐朝、对各国、对中华文化圈等方面的影响分析。
答案: (1)历史条件:唐朝政治经济制度先进,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繁荣;政府重视中外交往和贸易;对外交通发达;坚持对外开放、兼收并蓄的开明政策。
(2)情况:唐政府接待日本“遣唐使”来唐学习;唐朝与天竺互派使者,加强往来;唐朝与大食往来;波斯商人在唐经商;唐政府尊重外来宗教。
(3)特点:持续时间长,同亚洲各国交往,联系范围广泛:既有使者往来,也有政治经济制度、生产技术、宗教文化各领域的相互交流,更有直接商品贸易等;既有外国学习唐朝的方面,也有唐朝吸收外国的方面,具有双向性。
(4)影响:唐朝对外关系的发展,密切了唐朝同各国的联系;对唐朝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当时主要是唐朝文化促进了亚洲及世界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中华文化圈”形成;唐文化在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对日本产生重大影响。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大唐国者,法式(法度、法则)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经》
(1)材料一中图片再现了中华文明对日本文化产生的重大影响,依据图片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推崇唐朝制度的基础上实行的改革,并分析这次改革在日本历史上的重大影响。
解析: 第(1)问,从图片中可直接看出,日本在服饰、建筑、书法等方面深受中国的影响,进而再从日本传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日本善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民族先进文化的角度来分析信息。第(2)问,“改革”是指大化改新,“影响”应从改革促使日本社会转型的角度来分析。
答案: (1)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国学习、吸纳其他民族先进文化的国家;日本的服饰、建筑和书法深受中国的影响;日本传统文化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
(2)改革:大化改新。
影响:通过改革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实现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同步训练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当堂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按时间顺序排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随堂练习题,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