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精练
展开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人类曾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后来世界逐步连成一体。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地理知识的积累
B.航海技术的进步
C.勇于探险的航海家的贡献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 [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开始于地理大发现,促使探险家出海探险的因素是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故D项正确。]
2.“星盘”和“指向标”的发明为新航路开辟创造了条件,表现在( )
A.地理知识的进步 B.造船技术的进步
C.航海技术的进步 D.天文知识的进步
C [题干中的“星盘”和“指向标”都是航海仪器,说明了航海技术的进步,故C项正确。]
3.关于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中外史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但《马可·波罗行纪》对新航路的开辟却产生了重大影响,这表现在( )
A.介绍了世界地理知识
B.介绍了航海技术
C.提出了地圆学说
D.增强了欧洲人对东方财富的向往
D [《马可·波罗行纪》的主要内容并不是介绍世界地理知识,故A项错误;航海技术与地圆学说也不属于《马可·波罗行纪》的主要内容,故B、C两项错误;《马可·波罗行纪》中有关中国富甲天下、金银遍地的描写,增强了欧洲人对东方财富的向往,故D项正确。]
4.“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该比方意在说明( )
A.西班牙和葡萄牙具有海洋探险的优越环境
B.葡萄牙和西班牙必然走在海洋探险的前列
C.商品经济发展是欧洲海洋探险的根本原因
D.商业危机是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经济根源
C [题干材料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对欧洲各种关系的影响,最终导致了新航路的开辟,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均排除。]
5.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认为:“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材料意在表明( )
A.企业家们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支持者
B.企业家在远洋航行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C.工商业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D.企业家是鼓吹“寻金热”的主要代表人物
C [新航路开辟的主要支持者是西班牙王室和葡萄牙王室,排除A项;开辟新航路期间,航海家在远洋航行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排除B项;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对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这从根本上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C项正确;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可排除。]
6.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这次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海洋是( )
A.印度洋 大西洋 太平洋
B.大西洋 太平洋 印度洋
C.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D.大西洋 印度洋 太平洋
B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从大西洋穿过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最后经好望角绕回欧洲。]
7.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造成“随郑君之没以俱逝”的决定性因素是( )
A.明朝时期的国力已经下降
B.中西航行的根本驱动力不同
C.西欧航海家更有探险精神
D.西、葡两国的科技更加先进
B [明朝国力下降,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不选A;郑和下西洋是封建性质的,航海主要是为了宣扬国威,并不具备长期的经济动力,而新航路开辟是为了满足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具有长期的经济动力,B符合题意;冒险精神不是决定因素,排除C;科技先进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故选B。]
8.《马可·波罗行纪》对日本的描写:“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这一描写( )
A.真实可信,影响巨大 B.真实可信,但影响有限
C.毫无根据,亦无影响 D.脱离现实,但影响较大
D [欧洲人相信《马可·波罗行纪》对日本的描写,他们渴望到东方寻求黄金,《马可·波罗行纪》对日本的描写脱离现实,但影响较大,故D项正确。]
9.16世纪著名的葡萄牙诗人路易斯·德·卡蒙斯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的:“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令诗人对他的祖国引以为豪的是( )
A.地处海路交通要冲 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
C.率先探寻新航路 D.居于欧洲经济中心地位
C [“地处海路交通要冲”不符合材料中“大海,在这里才开头”,故A项错误;垄断欧亚之间贸易的是奥斯曼帝国,故B项错误;材料“大海,在这里才开头”,说明葡萄牙人引以为豪的是率先进行新航路的开辟,故C项正确;此时葡萄牙并未居于欧洲经济中心地位,故D项错误。]
10.在《达·伽马航行的佚名笔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当达·伽马航船行驶到印度向卡利库特王公呈递信件之后,这位印度王公曾问及葡萄牙有些什么商品。达·伽马回答说:“有很多粮食、呢绒、铁、铜等。”王公又问他是否带来了一些商品,达·伽马回答说:“总数不多,都是样品。”这可以用来说明( )
A.资本主义对外扩张本性
B.东西方国家贫富差距明显扩大
C.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
D.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有很多粮食、呢绒、铁、铜等”“总数不多,都是样品”显示,达·伽马的航行与经济因素关系密切,故C项正确。此时资本主义还未得到实质性的发展,排除A项。B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D项是无关项,排除。故选C项。]
11.钱乘旦在《西方那一块土》中指出,经过差不多70年的努力,葡萄牙人终于从非洲最北端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最南端,其中的艰难险阻是难以想象的。关于此次航海,说法正确的是( )
A.达·伽马最早进入了印度洋
B.迪亚士抵达“好望角”
C.推动了东西方贸易开始形成
D.从此发现了美洲大陆
B [材料没有反映进入印度洋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葡萄牙人终于从非洲最北端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最南端”反映的是迪亚士抵达非洲南端“好望角”,故B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前,东西方之间就存在着贸易,故C项错误;哥伦布是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12.在历史研究中,新航路的开辟这一历史事件又被称为“地理大发现”“探索时代”“大航海时代”等。这些表述( )
A.丰富史料实证 B.含有时空观念
C.彰显家国情怀 D.属于历史解释
D [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时空观念是指将所认识的史实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彰显家国情怀主要是属于历史价值观的培养,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地理大发现”“探索时代”“大航海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表述都是对新航路的开辟这一历史事件的历史解释,故D项正确。]
13.据统计,麦哲伦船队的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葡萄牙人37人,意大利人30多人,法国人19人,此外还有佛兰德(今属比利时)人、德国人、英国人等。这表明当时( )
A.葡意法成为航海活动的领导者
B.各国间加强了航海方面的合作
C.航海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D.地圆学说的科学性已得到证实
C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得到了西班牙国王的支持,故A项错误;各国间航海方面的合作材料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船队的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表明航海探险活动被多个国家的人所接受,航海活动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基础,故C项正确;地圆学说的科学性是通过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得到证实的,麦哲伦船队的船员构成与地圆学说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14.阿梅斯托在《1492:那一年》中总结:“1492年那一年,不只基督教国度改头换面,整个世界也脱胎换骨。把过去分立的文明结合在一起,使名副其实的全球历史——真正的‘世界体系’成为可能。”下列对“那一年”论述正确的是( )
A.西班牙人最早到达了印度
B.将大西洋由屏障转变成了通道
C.葡萄牙人完成了环球航行
D.世界各地的交通已经畅通无阻
B [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由大西洋向西航行,发现美洲大陆,将大西洋变成了通道,故B项正确;达·伽马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寻找到了通往印度的航路,而且时间是在1497年,故A项错误;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进行并最终实现了环球航行,故C项错误;世界各地的交通已经畅通无阻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故D项错误。]
15.在西、葡两国成功开辟新航路的同时,西欧的英、荷等国也积极支持开辟新航线,这些活动都( )
A.在欧洲至北美的航线上
B.无功而返
C.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
D.加速了对美洲的开发
C [从这些航海活动的地理空间看,主要集中在欧洲至北美、环澳大利亚的航线上,A、D两项错误。这些航线的开辟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建立了各大洲的海上直接联系,并非无功而返,C项正确,B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你怎样理解材料中“西方社会已达到起飞点”?
(2)你同意材料中“哥伦布”“达·伽马”开辟新航路的说法吗?为什么?
解析: 第(1)问要从西方社会资本主义的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扫清海路、开拓新市场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材料中的观点强调了新航路的开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答案: (1)15世纪以来,西欧各国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对新市场的开拓意愿日益迫切,把海外视作实现发财梦的最好场所,西欧人掀起了海上探险的热潮。
(2)同意材料的说法。材料强调“即使没有哥伦布和达·伽马,也可能有其他人会这么做”,说明开辟新航路的条件已经成熟,是当时的必然选择,达·伽马和哥伦布等航海家只是顺应了当时的时代潮流。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新的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扩大,而且规模愈来愈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你是怎样理解材料一中“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的?它们是怎样被发现的?
(2)有人说:“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解析: 第(1)问应从两个方面简述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一方面是哥伦布和迪亚士分别发现美洲和东印度航路,另一方面是“怎样被发现”,应指出达·伽马和麦哲伦船队的贡献。第(2)问应围绕材料二中“彼此隔绝”“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判断说明人类交往与联系的加强。
答案: (1)“美洲的发现”是指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1492年,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东印度航路”是指从欧洲绕过非洲直通印度的航路和绕过南美洲、穿越太平洋到达印度的航路。这两条航路,前者由达·伽马在1497—1498年开通,后者由麦哲伦及其船队于1519—1522年开辟。
(2)新航路开辟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综合训练题,共5页。
高中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一课一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