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二单元 生产具与劳作方式 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试卷 0 次下载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展开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综合测试
一、单选题
1.有学者认为,“公元前两千年,巴比伦的商人和银行家之间就在使用票据和支票;罗马知道开设往来账户,账本上有借方和贷方;伊斯兰国家的商人从十世纪起已知道使用所有信贷工具;中国早在九世纪起就使用庄票。”该学者意在强调( )
A.信贷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B.信贷工具在世界主要文明区域都曾使用
C.信贷工具改变着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
D.信贷工具扩展了商业贸易活动的领域
2.1857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破产企业多达4900家,损失资本达3亿美元之多。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到英国,大量银行和企业经不住危机的冲击而纷纷破产。接着,危机又蔓延到德国、俄国、奥地利、意大利和北欧国家。该危机具有“世界性”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市场逐步形成 B.美国经济实力最强
C.资本主义矛盾尖锐 D.欧美之间关系密切
3.唐纪扇1904年从汉阳兵工厂辞官回乡创业,用三年免交房租等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吸引了不少商家前来。又成立商业协会,制定“公平竞争,童叟无欺,诚信经营,万世流芳”的经营宗旨。让桐荫镇(现巢湖市黄麓镇)成为远近闻名的商业繁华小镇,这种经营方式非常普遍。由此可见当时( )
A.清政府开始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中国传统的商业模式渐趋近代化
C.实业救国与求富强国落到实处 D.促进了工商业市镇的兴起与繁荣
4.“帝国盛行伊斯兰教,商人……从非洲运来黑奴,从印度输入米、棉及蔗糖,从唐帝国进口丝绸,首都巴格达因此成为当时世界重要的大都会。”材料中的“帝国”是指
A.罗马帝国 B.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5.中国通商银行开办后,在北京、福州、天津、广州等地设立了分行,“用人办事以汇丰银行章程为准则”,分董或经理多为捐纳的候补道员、豪绅、退职官吏,很少是有银行专门知识的人。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民族工业经营理念落后 B.洋务运动遭受严重挫折
C.商业经营管理新旧并存 D.官方强力介入银行经营
6.桑弘羊曾向汉武帝提出一个计划,这个计划的要点是:(一)将煮盐、冶铁业之事均归政府管理,所得收入,以补充赋税。(二)“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三)“收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据此可知,这一计划的执行
A.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 B.反映了汉代国力衰退
C.有利于减轻百姓负担 D.说明政府对商业禁止
7.有经济学家认为,按照国际工业经济一般的衡量标准,中国从1953年到1991年,用38年时间就达到或接近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水平。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这一时期
A.经济建设不断推进 B.对外开放日益扩大
C.市场经济逐步完善 D.城乡差别显著缩小
8.如图是全球殖民地占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情况表,关于该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①阶段英国人击败西班牙成为海上霸主
B.在②段殖民扩张的主要是西班牙、葡萄牙
C.在③阶段美国成为新崛起的世界殖民大国
D.在④阶段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9.清朝前期出现的庄票,是钱庄签发的一种票据,上面写有一定金额并由钱庄兑现;庄票分为即期庄票和远期庄票,即期庄票见票即可兑现,远期庄票到期才能支付;庄票不记名,凭票即付,不得挂失和止付,可以代替现金流通;庄票弥补了商贩的资金问题。这一现象说明( )
A.货币的商业功能转向逐利增财 B.信贷由存贷款发展为汇兑
C.借助商业契约确认财产所有权 D.资本性借贷有了显著发展
10.近代中国早期股份制企业普遍实行“官利(或称官息,指政府规定的利息)”制度,即不论企业是否盈利,股息都要预先付出,然后再进行结算,仍有利润时,再按股分配“红利”。官息年利一般为7%~8%,有时高达10%。据此可知,“官利”制度( )
A.有利于吸引民间资本 B.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困难
C.保证了企业资金运行 D.减轻了企业的资金负担
11.据研究,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出口在离岸前至少要经过五道转手(见下图),
据此可知( )
A.清政府大力扶持茶叶生产和出口 B.中国茶叶有严格成熟的生产流程
C.中国茶叶经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D.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
12.17世纪初,英国上流社会的女性流行喝加糖红茶,并以此为高贵的象证。从17世纪中期开始,英国的糖进口量成倍增长,到18世纪中期,英国民众的人均糖用量是法国人的8到9倍,与此相应,红糖和茶逐渐惠及下层民众。以上变化反映了( )
A.工业革命改变生活方式 B.英国逐步确立殖民霸权
C.自由贸易有利糖的进口 D.启蒙运动促进社会平等
13.16世纪以来,欧洲商人把来自美洲的玉米、烟草,亚洲的香料、茶叶、非洲的黄金、象牙以及欧洲的枪支等运往世界各地销售。这一现象的出现最能说明
A.商业地位日益重要 B.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C.交通运输日益便捷 D.贸易中心发生重大变化
14.商人往来于丝绸之路上,他们有时遇贼被杀,有时遇热风。名贵的丝绸要历经千辛万苦才能运到西方,他们也传播语言、艺术、技艺和宗教。材料表明商人发挥的主要作用是
A.为国家积累了物质财富 B.传播东西方文化与文明
C.了解了沿途的民风民俗 D.主要将丝绸运抵到西方
15.西周的格伯簋铭文载,格伯用四匹马与佣生交换土地,双方剖券为凭,实地勘定边界,具结交换事宜,并铸造铜器,记录约剂内容,永久保存。铭文中的上述内容有助于研究西周的
①土地交换 ②契约精神 ③耕作方式 ④赋税制度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6.1878年,唐廷枢组建开平煤矿,1880年,郑观应、经元善等人登报公开筹股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除此之外,一批数量相当的小型矿业公司,都以官督商办名义,争先恐后来到上海筹股,从1877年到1883年这些企业在上海筹集到相当数量的私人资本。这说明当时( )
A.新型经营模式已有所发展 B.中国经济卷入到世界经济
C.上海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D.货币金融市场已趋于成熟
17.旧时民间流传一首商号用字歌:顺裕兴隆瑞永昌,元亨万利复丰祥,春和茂盛同乾德,谦吉公仁协鼎光,聚益中通全信义,久恒大美庆安康,新泰正合生成广,润发洪源福厚长。我国一些老字号名称即取自上述商号用字歌,如“全聚德”“同仁堂”“恒源祥”“亨达利”等。以上材料反映了 ( )
A.传统义利观发生了根本转变 B.中国古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C.人们对美好社会生活的期许 D.中华传统文化影响商号用字
18.2019年三大运营商公布5G商用套餐,中国进入5G商用时代。网上教育、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网络医疗等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说“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体的一个电子器官”。这表明
A.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 B.互联网取代了传统的媒介
C.互联网让世界联成了一个整体 D.互联网深刻影响了人类生活
19.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之后,承运漕粮成为招商局的重要业务。为抢夺此笔生意,1875年美国旗昌轮船公司表示,情愿将漕粮运费从招商局的每担6钱左右降为1钱。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外资企业推动中国航运发展 B.洋务企业面临恶性竞争环境
C.洋务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D.漕运成为中外企业竞争焦点
20.19世纪末德国学者李希霍芬首次将中国西域至希腊、罗马的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现在也有学者根据研究试图将这条交通路线称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佛教之路”等。这些从根本上说明在古代丝绸之路上
A.交通十分发达 B.商业贸易繁荣
C.各种文明相互交流 D.中国丝绸出口地位不断下降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2年,英国对华贸易总额为96.9万英锈,此后连续增长,1845年增至239.5万英镑,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76%。一直到1869年,英国对华的进出口贸易在中国全部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分别维持在91%和76%的水平。从商品结构来看,1870~1890年间,中国每年进出口的鸦片价值约800~1200万英镑,是最大的单项进口货物。
——据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二 1950年1月,英国政府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建立了经贸关系。朝鲜战争期间,在美国的压力下,英国参加了对华“封锁、禁运”,把已经打开的中英贸易大门几乎关闭。1957年,英国不顾美国的反对,宣布把对华限制降低到与苏联、东欧的同等水平。1972年,中英正式建交,促进了两国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1980年,中英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同时,合资经营、技术转让、设备引进等其他形式的经济合作也逐步发展起来。到1989年底,英国成为欧洲在中国的最大投资国。
——据王鹤《中英经贸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英贸易对英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英贸易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
图1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分布示意图 图2 开平矿务局股票(1881年)
(1)概括指出图1的编绘者力图告诉我们些什么。
(2)图2从怎样的视角说明了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若从另一个视角说明这一贡献,说说你要补充的图片并说明理由。
三、论述题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与其说制度是经济进程及其各种变动的决定因素,不如说是它们的衍生物;制度仅仅是利用而不是决定经济进程及其变动。也就是说,制度是经济进程衍生的适应性工具,而不是经济进程的原因或社会温床。因此,制度并非起着一种根本原因的作用,人类社会的运动是由基本的经济力量——“首要的动力机制”——推动的,制度通过“次要的机制”对这些力量做出反应,而不是推动这些力量。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阅读材料,有的学者认为:经济进程的发展和各种社会因素决定了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要求:运用至少三个史实作为例子,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评分参考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古代世界巴比伦、罗马、伊斯兰国家和中国的商人都在使用信贷工具而从事商业活动,信贷工具在世界主要文明区域都曾使用,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信贷工具在生活中的重要角色,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的改变,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商业活动领域的拓展,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857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之所以波及资本主义世界,主要原因在于国际市场逐步形成,资本主义各国之间联系紧密,A项正确;此时英国是经济实力最强的,而且欧美之间关系并不密切,B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D项;该危机具有“世界性”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逐步形成,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A项。
3.B
【详解】由材料可知,唐纪扇辞官回乡后,以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后又成立商业协会,制定经营宗旨,规范贸易行为,推动了桐荫镇商业贸易的繁荣,并使这种经营方式得以推广,促进了中国传统商业的经营模式渐趋近代化,B项正确;清政府开始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传统商业经营方式的新变化,并未体现落实“求富强国”的内容,排除C项;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早在明朝中后期就已出现,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根据材料“帝国盛行伊斯兰教”“首都巴格达”可知该帝国是指当时的阿拉伯帝国,D项正确;罗马帝国的国教为基督教,排除A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首都是伊斯坦布尔,排除B项;拜占庭帝国的首都是君士坦丁堡,排除C项。故选D项。
5.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通商银行的分董或经理多为捐纳的候补道员、豪绅、退职官吏,很少是有银行专门知识的人,这体现了商业经营管理具有落后性;但中国通商银行用人办事以英国汇丰银行章程为准则,引入外国新的商业经营形式。由此可知,当时商业经营管理新旧并存,C项正确;银行不是民族工业,排除A项;中国通商银行开办于1897年,而洋务运动于1895年甲午战败后宣告破产,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官方强力介入银行经营,排除D项。故选C项。
6.A
【详解】桑弘羊的建议属于盐铁官营,这一计划实行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选项A正确;汉武帝时期是汉代国力强盛时期,排除B;盐铁官营打击了民间工商业,对于农民而言,并不能减轻负担,选项C排除;政府垄断商业不等于禁止商业,选项D排除。
7.A
【详解】中国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随后又进行了十年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78年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建立并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推进,故选择A项;对外开放在1978年开始,排除B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在1992年才明确提出,排除C项;城乡差别缩小是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成就的表现,排除D项。
8.D
【详解】依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800年以后工业革命逐步完成,世界市场逐步形成,④正确,D项正确;1588年,英国通过无敌舰队之战打败了西班牙,但并没有确立起自己的海上霸主地位,①错误,排除A项;1600年到1700年,殖民扩张的主角是荷兰,当时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②错误,排除B项;1700年到1800年,是英国发展的阶段,英国确立了自己的殖民霸主地位,并且进行了工业革命,③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远期庄票到期才能支付”、“庄票弥补了商贩的资金问题”等信息可以看出,庄票是一种借贷凭证,其在市场上流通,说明当时资本性借贷有了显著发展,D项正确;题干所述现象的核心词为“庄票”而非“货币”,“货币的商业功能转向逐利增财”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材料所述现象的主旨介绍了庄票的种类和功能,不能体现出“贷由存贷款发展为汇兑”,排除B项;“借助商业契约确认财产所有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官利”制度是企业向民间以资本借贷的形式,先预付利息,再作为股份进行“分红”,这就使投资股份制企业者有了稳定甚至高额的收入,有利于吸引民间资本投资股份制企业,A项正确;“官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企业的资金困难,但与解决政府财政困难无关,排除B项;“官利”制度可以提高企业的融资水平,但并不能保证企业资金运行,排除C项;由材料可知,“官利”加上“分红”是企业的一项巨大开支,实际上是加重了企业的资金负担,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出口在离岸前至少要经过五道转手”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出口在离岸前至少要经过五道转手,说明茶叶出口流程繁琐,增加了出口的成本,导致价格上涨,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减弱,D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判定清政府大力扶持茶叶生产和出口,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严格成熟的生产流程,排除B项;中国茶叶经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与材料描述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英国的糖进口量成倍增长,人均糖用量远高于法国,红糖和茶逐渐从上流社会的奢侈品转变为普通民众的日用品,反映出英国殖民霸权的逐步确立,促进了其海外贸易和社会生活的发展,B项正确;英国的工业革命直到18世纪中后期才开始,排除A项;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实行保护主义而非自由贸易的经济政策,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并非启蒙运动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根据时间“16世纪以来”,内容“自美洲的玉米、烟草”、“亚洲的香料、茶叶”、“非洲的黄金、象牙”、“欧洲的枪支”可知此时,把欧洲、非洲、美洲、亚洲的商品运往世界各地销售,说明世界贸易联系越来越紧密,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B项正确;材料表达的是世界商品的交流范围,而不是商业地位的高低,A项错误;交通运输的便捷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材料所述为贸易范围的扩大,不是贸易中心的转移,D项错误。
14.B
【详解】商人们历经千辛万苦,传播着语言、艺术、技艺和宗教,在东西方之间互通有无,因此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A表达的内容,排除;CD解释得不充分或片面,排除。
15.D
【详解】材料“格伯用四匹马与佣生交换土地”体现的是西周时期出现土地交换现象,①符合题意;材料“双方剖券为凭,实地勘定边界,具结交换事宜,并铸造铜器”体现的是当时对契约关系的重视,②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耕作方式及赋税制度,③④不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16.A
【详解】 根据材料中“筹股”“筹集到相当数量的私人资本”表明,当时股份制的新型经营模式有所发展,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国企业在中国国内融资,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上海在世界的地位,排除C项;当时中国金融市场刚刚起步,“成熟”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7.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商号用字多是一些吉祥、喜庆、和谐的字,体现我国传统文化,D项正确;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义利观主张“重义轻利”“先义后利”,在古代商号用字中会出现“仁、义”等字样,说明商人受到了传统义利观的影响,但“根本转变”的表述太过绝对,排除A项;商号用字多表达人们对生意兴隆的期望,体现不出商品经济的繁荣程度,也与美好生活关联不大,排除B、C两项。故选D项。
18.D
【详解】题干强调了互联网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如网上教育、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网络医疗等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说明互联网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D正确;题干主旨是互联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而非互联网技术本身的发展,排除A;互联网和传统媒介并存,排除B;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世界已经成为一个整体,C排除。
19.B
【详解】根据材料美国旗昌轮船公司为抢夺承运漕粮的生意,降低漕粮运费,打压上海轮船招商局,反映了洋务企业面临恶性竞争环境,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外资企业打压中国航运发展,排除A项 ;材料体现了西方列强压迫洋务企业的航运,没有体现洋务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其它方面,不能得出“漕运成为中外企业竞争焦点”,排除D项。故选B项。
20.C
【详解】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丝绸之路”,现在也有学者根据研究试图将这条交通路线称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佛教之路”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从根本上说明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各种文明相互交流,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交通十分发达,故A项错误。商业贸易繁荣,过于片面,没有包含“佛教之路”,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国丝绸出口地位不断下降,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丝绸之路
21.(1)对英国:拓展了海外市场,促进英国工业的发展;扩大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体系。
(2)特征:受美国影响,发展历程曲折;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合作形式多样;双方共同推动,平等互利。原因:二战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意识形态矛盾尖锐;新中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提高;改革开放的影响和发展经济的需要,英国在华利益的影响和发展经济的需要;中英双方都采取了务实的外交政策。
【详解】(1)对英国:根据材料“ 一直到1869年,英国对华的进出口贸易在中国全部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分别维持在91%和76%的水平”可知,拓展了海外市场,促进英国工业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扩大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体系。
(2)特征:从历程看,根据材料“1950年1月,英国政府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建立了经贸关系。朝鲜战争期间,在美国的压力下,英国参加了对华‘封锁、禁运’,把已经打开的中英贸易大门几乎关闭”可知,受美国影响,发展历程曲折;根据材料“1980年,中英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同时,合资经营、技术转让、设备引进等其他形式的经济合作也逐步发展起来。到1989年底,英国成为欧洲在中国的最大投资国。”可知,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合作形式多样;从地位看,双方共同推动,平等互利。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意识形态矛盾尖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提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的影响和发展经济的需要,英国在华利益的影响和发展经济的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英双方都采取了务实的外交政策。
22.(1)从洋务企业所属类型角度作答,如包括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两类;
从洋务企业投资领域角度作答,如集中在重工业领域;
从洋务企业创办时间角度作答,如集中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从洋务企业创办人的角度作答,如多为洋务派地方官员;
从洋务企业空间分布角度作答,如分布不平衡,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尤其是通商口岸附近,内陆地区相对较少。
(2)视角: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视角。
图片:新式学校。
理由:因为新式学校开设西式课程,有利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培养新式人才,促进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若举北洋舰队或其他图片,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详解】(1)根据图一信息,“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分布”,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洋务企业所属类型角度作答,如包括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两类;从洋务企业投资领域角度作答,如集中在重工业领域;从洋务企业创办时间角度作答,如集中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从洋务企业创办人的角度作答,如多为洋务派地方官员;从洋务企业空间分布角度作答,如分布不平衡,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尤其是通商口岸附近,内陆地区相对较少。
(2)视角:根据图二信息“1881年开平矿务局股票”可知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视角。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以从新式学校的角度说明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理由:可以从新式学校开设西式课程,有利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培养新式人才,促进中国教育的现代化等方面作答。
23.观点:经济进程的发展和各种社会因素决定了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论证:1500年以后,随着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推动西方国家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工业革命进程的发展推动了自由市场制度的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进程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第三次工业革命进程推进了混合经济的出现。中国的小农经济为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推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出现。苏联建立之初,落后的工业发展状况及国情,推动了其优先发展重工业及计划经济体制的推行。(其他例子,言之有理亦可)
总之,制度是经济进程发展及衍生的适应性工具,经济进程的发展决定了社会制度的产生及发展。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主要论述的是政治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我们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两者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分析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来下手,既可以分析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也可以分析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从哪一个角度分析都可以,只是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做到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