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7-9课综合拔高练 试卷 1 次下载
- 6-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复习提升 试卷 试卷 1 次下载
-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练习题 试卷 2 次下载
-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练习题 试卷 1 次下载
- 3-专题强化练3 古代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试卷 2 次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本单元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单元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唐代有很多造船基地,主要分布在浙江的杭州、绍兴、临海、金华、湖州,江苏的镇江、常州、苏州、扬州,江西的九江、南昌,山东的登州,安徽的宣城,还有东南沿海的泉州、福州和广州等。这些基地所造船只数量多、吨位大,工艺水平先进。这说明唐代( )
A.政府鼓励发展海外贸易
B.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加强
C.大运河推动了商业发展
D.实际上放弃了重农抑商
2.在古代中国经济社会中常用的专有名词有“工商食官”“盐铁专营”“漕运制度”“景德镇官窑”“江宁织造”等。这些专有名词反映了古代中国( )
A.别具特色的手工业技术
B.官商合流局面的出现
C.封建官府的垄断性经营
D.官营和民营竞争激烈
3.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宋代婚俗的记载。
史料 | 出处 |
今人不复以氏族为事,王公之女,苟贫乏,有盛年而不能嫁者;闾阎富室,便可以婚侯门,婿甲科 | 《云麓漫钞》卷三 |
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 | 《颜元集》 |
广南风俗,市井坐估,多僧人为之,率皆致富……妇女多嫁于僧 | 《鸡肋编》卷中 |
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 | 《萍洲可谈》卷一 |
据此表能够被认定为历史事实的是宋代( )
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婚俗
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C.富绅渴望进入上层社会
D.程朱理学受到冲击
4.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表述中属于宋代商业革命的是( )
A.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B.城市盛行整齐划一的坊市
C.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兴起
D.茶馆、酒楼等常常营业到三更
5.公元1666年,康熙帝令各省将须征税的货物种类及税率刊刻在木榜上,竖立于各关口,并在商贾往来的道路上“遍行晓谕”。康熙帝此举有利于( )
A.提高商贾地位 B.推动中外贸易
C.保障市场公平 D.恢复社会经济
6.亚欧大陆各文明的跨文化交流已经存在了很多个世纪。但是直到16世纪和17世纪初,各个民族——不仅是亚欧大陆上的各民族,还包括东西半球的各民族——才开始了较为密集而持续的互动往来。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奴隶贸易 D.宗教改革
7.某学者在评价16世纪末某次海战时说:“它是跨越海洋的商业战争中第一次重大的海战。英国海军以其优越的技巧和先进的战术取得了胜利。”该海战使( )
A.英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
B.西欧地缘政治中心改变
C.西班牙海外殖民地尽失
D.荷兰丧失海上贸易优势
8.1882年《上海平准股票公司叙及章程》载:“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股票)为幸。”这一现象说明( )
A.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
B.清政府经济政策出现重大变化
C.洋务企业的近代化水平提高
D.新型商业模式逐渐为人们接受
9.1861 年烟台开埠。1886 年,德国人创办了盎斯洋行,首创胶东缫丝与花生的出口业务。1896 年俄国人创办了士美洋行,从烟台出口草帽辫、花边、锦绣、发网等商品。与此同时,大量洋布、洋纱等涌入中国。这表明( )
A.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B.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深入内地
C.开埠通商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逐步增强
10.下图是1860—1900年英、法、德、美四国年均工业增长率对比情况示意图。这一状况反映出( )
A.英国丧失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B.美、德两国的对外竞争力提高
C.法国政局阻碍了工业的发展
D.德、美传统工业发展已超英、法
11.1913年10月,在总统威尔逊的呼吁下,美国国会通过了《安德伍德—西蒙斯关税法》,将关税税率由40%降至29%。有人评价该法案“目的是减少保护,使美国工业与欧洲制造商展开真正竞争”。美国的关税改革( )
A.客观上推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B.体现出扩大资本积累的客观需求
C.有利于保护美国的国内市场
D.反映了美国对欧洲国家的妥协让步
12.下图是中低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GDP占世界比重的变化图。对图中数据解读合理的是( )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B.高收入国家的制造业发展萎缩
C.中低收入国家的产业发展均衡
D.新兴经济体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13.据联合国统计,截至2004年末全世界已有7万多家跨国公司母公司和69万个海外子公司及附属企业,其每年的产值占全球总产值的45%;它们形成了“以世界为工厂,以各国为车间,以全球为销售带的企业运作模式”。这反映了( )
A.西方国家主导全球化
B.世界开始融为一个整体
C.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
D.企业国际化是时代潮流
14.20世纪初,福特公司的汽车生产从轧钢到全车装配都在自己的工厂进行。20世纪末,丰田公司可以经过计算机精准设计,将汽车生产的各道工序通过信息网络“外包”到世界各地。由此可见,信息革命( )
A.瓦解了美国的经济优势
B.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
C.改变了生产的组织形态
D.加剧了世界各国的贸易竞争
15.1973年10月,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全球石油交易必须以美元结算。而在此之前,全球石油交易可以用各种国际流通货币结算。这一变化( )
A.导致美国经济出现滞胀危机
B.说明美元仍旧维持霸权地位
C.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得以维系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礼》中借贷被称之为“贷”“取予”“同财货”,反映借贷关系的“债”则被称作“责”。西周时期,政府规定民间借贷活动必须在国家法定的利息下进行,违者要受到处罚。“凡民同货财者,令以国法行之,犯令者,刑罚之”,民间借贷必立以契约文书,“听取予以书契”,官府通过借贷契约文书来判定民间债务纠纷,“凡有责者,有判书以治,则听;凡属责者,以其地傅而听其辞”。
——摘编自谭光万《中国古代农业商品化研究》
材料二 宋代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主体部分,借贷虽出于情势之逼迫,并非个人意愿,但却是他们的一种生产、生活的常态。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加之小农是小生产者,抵御灾荒的储备(资金和粮食)不足,一旦遭遇灾荒年份,则小农必须依赖于借贷。南宋后期著名理学家真德秀说:“中人一家之产,仅足以供一户之税。遇有水旱疾厉,不免举贷逋欠。”他在另一奏疏中说,农民“一有艰歉,富民不肯出贷,则其束手无策,坐视田畴之荒芜,有流移转徙而已”。
——摘编自王文书《宋代借贷业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间借贷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农民借贷“常态”现象形成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民间农业借贷的积极作用。(6分)47
17.(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一缔约国领土的产品输入到另一缔约国领土时,在关于产品的国内销售、兜售、购买、运输、分配或使用的全部法令、条例和规定方面,所享受的待遇应不低于相同的本国产品所享受的待遇。
——摘编自高露华等《国际贸易》
材料二 1820—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
年份 国别 | 1820 | 1875 | 1913 | 1926 | 1931 | 1952 | 1965 | 1985 |
英国 | 45—55 | 0 | 0 | 4 | 17 | 17 | 6 | 1.7 |
美国 | 34—45 | 40—50 | 33 | 20 | 53 | 9 | 6.7 | 3.5 |
——摘编自戴维·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
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材料三 据统计,非计划经济国家的商品出口值,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以年均6%的速度增长,1960—1973年增长速度更高,达到年均8%。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编著
《增长与变革——二十世纪的国际经济》
材料四 在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组织主持下,从1947年迄今已举行了8次多边贸易谈判。第一次……使占资本主义国家进口值54%的商品平均降低关税35%。第二次……使占应征税进口值5.6%的商品平均降低关税35%。第三次……使占进口值11.7%的商品平均降低关税26%。第四次……使占进口值16%的商品平均降低关税15%。第五次……使占进口值20%的商品平均降低关税20%。第六次……使关税税率平均水平下降35%。第七次……这次谈判的重心已从关税转移到非关税壁垒上,并达成七个非关税壁垒方面的守则。这七个守则,在法律上独立于总协定,它们仅对在守则上签字的成员具有法律效力。第八次……首次将劳务贸易列入多边贸易谈判范围。除了货物贸易外,还将知识产权和投资问题列入了谈判内容。……但是在布鲁塞尔部长级会议上讨论的一揽子最后文件,因美国和欧洲共同体对农产品价格补贴问题的谈判破裂,未能如期完成。
——摘编自饶贵生主编《国际贸易》
材料五 WTO虽然号称“经济的联合国”,但不容否认的是,在当今贸易自由化进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毕竟是少数发达国家,全球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进程也是在发达国家占支配地位的国际环境中进行的。它们通过WTO来制定符合本国利益的多种贸易、投资及经济运行规则,这决定了WTO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与问题,在WTO多边贸易体制发展中必然交织着各种矛盾和冲突。每个国家加入WTO就是为了使自己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然而这些规则的不公平性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受到伤害。因此成员之间的贸易争端就发生了。
——摘编自江虹《世界贸易组织发展中的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关贸总协定对世界经济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世贸组织与关贸总协定的联系与区别。(10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世界贸易组织对世界经济的积极影响和其自身的局限性。(6分)
答案全解全析
单元达标检测
1.B | 2.C | 3.A | 4.D | 5.D | 6.A | 7.B | 8.D |
9.D | 10.B | 11.A | 12.D | 13.C | 14.C | 15.B |
|
一、选择题
1.B 由材料“分布在浙江的杭州、绍兴、临海、金华、湖州,江苏的镇江、常州、苏州、扬州,江西的九江、南昌,山东的登州,安徽的宣城,还有东南沿海的泉州、福州和广州等”可知,唐代的造船基地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南方城市发展较快,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加强,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唐代对外贸易政策,故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大运河,故排除C项;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
2.C “盐铁专营”“景德镇官窑”等体现的是古代的官营,其由官府运营,官府凭借政治权力处于垄断性地位,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手工业技术,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官商合流与官营、民营间的激烈竞争,故排除B、D两项。
3.A 四则材料分别记述了富商可与贫困贵族联姻、以财富多少论婚嫁、富僧可娶妇以及富商用金钱嫁女笼络士人,据此可知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婚俗观念发生了变化,故选A项;重农抑商政策一直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政策,故排除B项;材料不仅体现了富商可以迎娶贵族女子为妻,进入社会上层,还体现了平民阶层中的有钱之人,甚至是僧人,也很容易娶妻嫁女,故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程朱理学受到冲击,故排除D项。
4.D 宋朝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定,出现街市、夜市等,故选D项;西汉时期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故排除A项;唐代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度,故排除B项;明清时期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兴起,故排除C项。
5.D 康熙帝此举旨在规范长途贸易税收,这有利于促进长途贸易的发展,恢复社会经济,故选D项;清朝依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康熙帝此举与提高商贾地位无关,故排除A项;据材料“令各省”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国内贸易,未涉及中外贸易,故排除B项;康熙帝此举未涉及保障市场公平,故排除C项。
6.A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大洲的孤立状态,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故选A项;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无法使东西半球的各民族持续的互动往来,故排除B项;奴隶贸易主要是在欧洲、美洲和非洲之间进行,并不是全球性的互动往来,故排除C项;宗教改革是西方的思想解放运动,故排除D项。
7.B 结合所学可知,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使西班牙丧失了殖民霸主的地位,故选B项;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故排除A项;这次海战使西班牙丧失了殖民霸主地位,但是没有使其尽失海外殖民地,故排除C项;三次英荷战争后,荷兰丧失了海上贸易优势,故排除D项。
8.D 根据材料“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股票)为幸”可知,洋务企业中民用企业的创办引发了民间办厂的风潮以及人们对股票的追捧,这说明新型的商业模式逐渐为人们接受,故选D项;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说法过于绝对,顽固派对洋务运动采取的就是排斥的态度,故排除A项;清政府经济政策出现重大变化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故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洋务企业的近代化水平,故排除C项。
9.D 1861年烟台开埠之后,烟台的缫丝、花生、草帽辫、花边等产品出口到国外,同时“大量洋布、洋纱等涌入中国”,这些现象说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逐步增强,故选D项;材料未体现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故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开放苏州、杭州、重庆、沙市为通商口岸,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深入内地,故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开埠通商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故排除C项。
10.B 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德两国的年均工业增长率较高,这说明两国的工业增长迅速,在世界市场上的对外竞争力也有所提高,故选B项;A、C、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故排除。
11.A 据材料《安德伍德—西蒙斯关税法》将关税税率“由40%降至29%”以及“使美国工业与欧洲制造商展开真正竞争”可知,美国的关税改革有利于美国与欧洲竞争,客观上推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A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的资本膨胀,“扩大资本积累”不是当时的客观需求,排除B项。据材料该法案“目的是减少保护”可知,这次的关税改革会在一定程度上使美国的国内市场受到冲击,排除C项。据材料“使美国工业与欧洲制造商展开真正竞争”可知,此次关税改革促进了美国与欧洲的竞争,排除D项。
12.D 材料中高收入国家的GDP占比由72.4%上升到82.8%,之后下降到68.3%,而2000年之后中低收入国家的GDP占比由17.2%上升到31.8%,据此可知中低收入国家的影响力上升,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故选D项;当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故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高收入国家的制造业发展萎缩和中低收入国家的产业发展均衡,故排除B、C两项。
13.C 由材料“以世界为工厂,以各国为车间,以全球为销售带的企业运作模式”可知,在经济全球化形成发展的过程中,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故选C项;材料未体现西方国家主导全球化,故排除A项;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融为一个整体,故排除B项;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潮流,故排除D项。
14.C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传统的工厂生产被国际分工取代,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故选C项;美国的经济优势未被瓦解,故排除A项;“技术壁垒”现在仍然存在,故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世界各国的贸易竞争,故排除D项。
15.B 根据“全球石油交易必须以美元结算”可知,美元仍旧维持霸权地位,故选B项;“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全球石油交易必须以美元结算。而在此之前,全球石油交易可以用各种国际流通货币结算”,这一变化理论上会推动美国经济的发展,故排除A项;这一变化只是强化了大国对全球经济的领导,不会改变经济秩序,故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布雷顿森林体系,故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 (1)特点:历史悠久;讲究规范、诚信;受政府监管。(4分)
(2)原因:自然灾害频发;繁重的苛捐杂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政府赈灾救济能力有限;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8分)
(3)积极作用:民间农业借贷既是农业生产者为维持和扩大农业生产而进行融资的重要途径,也是民间资金渗入农业生产领域的重要方式,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6分)
解析 (1)据材料一“《周礼》”“西周时期”可知历史悠久;根据西周时期对借贷关系的相关规定,可知讲究规范、诚信;据材料一“西周时期,政府规定民间借贷活动必须在国家法定的利息下进行,违者要受到处罚”“官府通过借贷契约文书来判定民间债务纠纷”可知受政府监督。
(2)据材料二“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加之小农是小生产者,抵御灾荒的储备(资金和粮食)不足,一旦遭遇灾荒年份,则小农必须依赖于借贷”可知,自然灾害频发,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据材料二中南宋真德秀的观点“中人一家之产,仅足以供一户之税。遇有水旱疾厉,不免举贷逋欠”可知,繁重的苛捐杂税;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赈灾救济能力有限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3)据材料二“宋代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主体部分,借贷虽出于情势之逼迫,并非个人意愿,但却是他们的一种生产、生活的常态”可知,农业借贷既是农业生产者为维持和扩大农业生产而进行融资的重要途径,也是民间资金渗入农业生产领域的重要方式,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7.答案 (1)关贸总协定对发达国家特别是对美国有利,它可以大量地向发展中国家倾销商品,是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工具;关贸总协定创造了一个相对自由的贸易环境,推动了世界各地经济的发展,使发展相对缓慢的国家可以更多地得到先进产品和技术;关贸总协定构成了战后调整世界经济贸易的支柱,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6分)
(2)联系:世贸组织是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的,它的宗旨和基本原则与关贸总协定基本相同,即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达到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4分)
区别: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而世贸组织则是一个常设的、永久性存在的国际组织;关贸总协定仅管辖部分货物贸易,世贸组织将货物、服务、知识产权融为一体,置于其管辖之内;关贸总协定的许多协议,对缔约方没有强制约束力,世贸组织成员承担的义务具有强制性,即必须接受世贸组织的协议;在解决争端时,关贸总协定不能做出有效的裁决,而世贸组织成员必须遵守世贸组织各协定、协议的规定,执行其争端解决机构做出的裁决。(6分)
(3)积极影响:世界贸易组织为全球贸易的发展规定了方向;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了制度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世界贸易组织通过多边谈判为各成员提供建设性和公平合理的解决贸易纠纷的方案;世界贸易组织使各成员可以通过贸易获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世界贸易组织的运行是基于规则而非强权,努力减少其成员间的不平等,对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通过其决策机制有效地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有助于抑制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3分)
局限性:西方发达国家仍然主导着“游戏规则”的制定,而广大发展中国家不能得到平等的发言权;当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出现经济萎缩时,出于其对眼前利益的考量,他们往往做出违背世界贸易组织基本原则的举措;贸易争端、贸易摩擦仍然存在。(3分)
解析 (1)据材料一“所享受的待遇应不低于相同的本国产品所享受的待遇”可知,关贸总协定反对贸易歧视;据材料二可知它推动英美降低关税,据材料三可知它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因此关贸总协定一方面有利于营造自由贸易的环境,使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另一方面,美国凭借经济优势,利用它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扩张。
(2)第一小问联系,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世界贸易组织是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的、它的宗旨和基本原则与关贸总协定基本相同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两者的区别,需要从二者性质、管辖对象、执行决策的效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3)第一小问积极影响,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为全球贸易的发展规定了方向、推动了制度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为各成员提供建设性和公平合理的解决贸易纠纷的方案、使各成员可以通过贸易获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有效地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及有助于抑制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自身的局限性,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西方发达国家仍然主导着“游戏规则”的制定、维护发达国家的利益、贸易争端和贸易摩擦仍然存在等角度回答。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一课一练,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课时练习,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I卷两部分,有学者认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习题: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I卷两部分,有学者认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