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1 行星的运动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1 行星的运动课时练习,共6页。
A.春分B.夏至
C.秋分D.冬至
【答案】D
【解析】在行星运动时,连接行星和太阳的连线,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同样大小的面积,故远日点速度小,近日点速度大,所以冬至节气地球绕太阳公转速度最大。故选D。
2.(2021)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圆,太阳处在圆的中心
B.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中心
C.所有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D.同一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答案】D
【解析】AB.根据开普勒第一定律可知,每一个行星都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AB错误;CD.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对于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C错误、D正确。故选D。
3.(2021浙江)开普勒被誉为“天空的立法者”、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系的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B.同一行星在绕太阳运动时近日点速度小于远日点速度
C.绕太阳运行的多颗行星中离太阳越远的行星运行周期越大
D.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独特,太阳和其他行星都围绕着它做圆周运动
【答案】C
【解析】A.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太阳系的行星绕太阳的轨道是椭圆,且速度大小在改变,故A错误;B.同一行星在绕太阳运动时近日点速度大于远日点速度,故B错误;C.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离太阳越远的行星运行周期越大,故C正确;D.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着太阳做椭圆运动,故D错误。故选C。
4.(2022·四川省泸州高级中学校高一阶段练习)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B.地球绕太阳在椭圆轨道上运行,在近日点速率小于在远日点速率
C.表达式,k与中心天体有关
D.表达式,T代表行星运动的公转周期
【答案】B
【解析】A.由开普勒第一定律可知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地球绕太阳在椭圆轨道上运行,在近日点速率大于在远日点速率,B错误,符合题意;C.在开普勒第三定律中k与中心天体有关,C正确,不符合题意;D.在开普勒第三定律中T代表星球行动的公转周期,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5.(2022浙江)在“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中,观察到太阳表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移过,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那便是金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在金星与太阳之间
B.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
C.金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小于365天
D.当金星远离太阳,相同时间内,金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变小
【答案】C
【解析】A.“金星凌日”现象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当金星转到太阳与地球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金星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人们看到太阳上的黑点实际上是金星,由此可知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金星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故A错误;B.观测“金星凌日”时,如果将太阳看成质点,将无法看到“金星凌日”现象。故B错误;C.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依题意,有,解得,故C正确;D.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在同一轨道内,相同时间内,金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相等。故D错误。故选C。
6.(2022江苏)“太阳系中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首先提出这一观点的科学家是( )
A.伽利略B.开普勒C.爱因斯坦D.卡文迪许
【答案】B
【解析】开普勒通过对第谷的观察资料研究,发现了开普勒三大定律,其中第一定律为:太阳系中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故选B。
7.(2022)人类对太阳系中行星运动规律的探索过程中,曾有擅长观测的科学家通过长期观测记录了各行星环绕太阳运动(公转)的大量数据,在此基础上有位擅长数学推理的科学家,认为行星公转轨道应该是椭圆,然后通过数学推理,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揭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观测记录行星公转的大量数据以及发现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科学家分别是( )
A.托勒密、第谷B.第谷、开普勒C.哥白尼、托勒密D.哥白尼、开普勒
【答案】B
【解析】第谷通过长期观测记录了各行星环绕太阳运动(公转)的大量数据,开普勒认为行星公转轨道应该是椭圆,然后通过数学推理,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故选B。
8.(2022海南)如图所示,火星和地球都在围绕着太阳旋转,其运行轨道是椭圆。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 )
A.火星绕太阳运行过程中,速率不变
B.地球靠近太阳的过程中,运行速率减小
C.火星远离太阳过程中,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逐渐增大
D.火星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比地球的长
【答案】D
【解析】AB.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行星与中心天体的连线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则地球和火星靠近太阳的过程中,运行速率增加,故AB错误;C.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火星远离太阳的过程中,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不变,故C错误;D.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火星绕太阳运行的半长轴大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半长轴,可知火星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比地球的长,故D正确。故选D。
9.(2021重庆四区) 中国古代为区分季节有节气之说,如题图所示,从现代物理学可知,地球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动所处四个位置,分别对应我国的四个节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做匀速椭圆轨道运动
B. 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C. 冬至时地球公转速度最小
D. 秋分时地球公转速度最大
【答案】B
【解析】A.地球在椭圆轨道上运动,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不可能做匀速椭圆运动,故A错误;B.根据开普勒第一定律可知,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故B正确;CD.冬至时,地球在近日点,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公转速度最大,故CD错误。故选B。
10.(2020南京师大附中)(多选)行星沿不同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 )
A. 所有椭圆轨道的中心重合,太阳处在该中心上
B. 所有行星都是在近日点速度比在远日点的速度大
C. 椭圆轨道半长轴长的行星,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也长
D. 如果将行星的轨道近似看作圆,则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答案】BCD
【解析】A.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故A错误;
B.行星从近日点到远日点万有引力做负功,动能减小,速度减小,故B正确;C.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得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所以椭圆轨道半长轴长的行星,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也长,故C正确;D.如果将行星的轨道近似看作圆,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提供其所需的向心力,则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故D正确。故选BCD。
提优派
11.(2021河南)我国古代人根据天地运行规律来确定四季循环的起点与终点,并划分为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代表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如图所示,从天体物理学可知地球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所处四个位置,分别对应我国的四个节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绕太阳做匀速率椭圆轨道运动
B.地球从冬至至春分的时间小于地球公转周期的四分之一
C.地球绕太阳运行方向(正对纸面)是顺时针
D.秋分时地球公转速度最大
【答案】B
【解析】A.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可知,近日点速率最大,远日点速率最小,所以地球绕太阳做变速率的椭圆轨道运动,则A错误;B.地球从冬至至夏至的时间为地球公转周期的二分之一,由于近日点速率最大,远日点速率最小,所以地球从冬至至春分的时间小于地球公转周期的四分之一,则B正确;
C.地球绕太阳运行方向(正对纸面)是逆时针,所以C错误;D.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可知,近日点速率最大,则冬至时地球公转速度最大,所以D错误;故选B。
12.(2021河北)位于贵州的“中国天眼”(FAST)是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通过FAST可以测量地球与木星之间的距离。当FAST接收到来自木星的光线传播方向恰好与地球公转线速度方向相同时,测得地球与木星的距离是地球与太阳距离的k倍。若地球和木星绕太阳的运动均视为匀速圆周运动且轨道共面,则可知木星的公转周期为( )
A.年B.年C.年D.年
【答案】A
【解析】题中太阳、地球、木星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设地球的公转半径为R1,木星的公转半径为R2,测得地球与木星的距离是地球与太阳距离的k倍,则有,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由于地球公转周期为1年,则木星的公转周期年,故选A。
姓名 班级 学号
重点题型落脚点
限时:25min
【1】对开普勒定律的认识
【2】天体运动的规律及分析方法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1 行星的运动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必修 第二册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1 行星的运动课时训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1 行星的运动达标测试,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