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地理】2023届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轮专项提升模拟题库(一模)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地理】2023届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轮专项提升模拟题库(一模)含解析01
    【高考地理】2023届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轮专项提升模拟题库(一模)含解析02
    【高考地理】2023届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轮专项提升模拟题库(一模)含解析03
    还剩8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地理】2023届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轮专项提升模拟题库(一模)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2023届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轮专项提升模拟题库(一模)含解析,共90页。

    【高考地理】2023届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轮专项提升模拟题库(一模)
    【原卷 1-2 题】 知识点 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
    2、
    【正确答案】
    1、C    2、B    
    【试题解析】
    1、湖泊可以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A错误;该地撂荒20年,并未用作其他用途,土地功能未发生变化,B错误;水田种植需投入大量劳动力与生产资料,收益较低,随着经济发展,当地农民多外出务工,导致土地撂荒,C正确;湖区周边沉积物较多,土壤肥力较高,D错误。故选C。
    2、林禾村位于农村,技术并不先进,A错误;试验田的选址主要是为了试种“航聚香丝苗”,需选择自然环境优越的地区,林禾村位于广东省,水热资源丰富,靠近湖泊,水源充足,且经过多年撂荒,土地受化肥、农药等影响较小,符合试验田的要求,B正确;“航聚香丝苗”试验田的成果是作为科研使用,市场不是考虑的主要因素,C错误;试验田占地面积较小,不需要考虑成本问题,D错误。故选B。
    土地撂荒的原因
    一个是微观的劳动力方面,即主动撂荒;
     农业劳动力缺失所导致的土地撂荒属于主动撂荒,即农户主动放弃耕种,在政府、社会所提供的政策范围内不能有效激发此类土地使用权所有人回归土地的意愿。
    一个是宏观的收益方面,即被动撂荒:
    因耕作收益较低、耕作环境较差或者受野生动物破坏的撂荒属于被动撂荒,即这类农户大都有继续从事土地耕种的意愿。
    针对此类土地撂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改善耕作条件,如合理进行土地整治,通过整治实现土地的集中连片和基本满足农民小型机械化耕种的需要;
    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在种粮补贴、粮种补贴等项目上加大补贴力度;
    三是积极进行技术下乡,鼓励农村种植收益率更高的经济作物;
    四是积极推进农业保险工作,为农户种植工作提供坚守保障,在野生动物破坏程度较重的地区每年给予农民一定的生态补偿。

    1-2-1(基础) 在16,17世纪的一些欧洲国家中,菠萝被认为是一种尊贵的水果,甚至成为人们炫富的商品。现在,菠萝已成为世界各地百姓餐桌上常见的水果。我国最大的菠萝生产基地在广东省雷州半岛南端的徐闻县,这里被称为中国的“菠萝的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菠萝能走到世界各地百姓的餐桌上,主要得益于( )
    A.菠萝的价格下降 B.消费水平的提高
    C.菠萝生产机械化 D.运输和保鲜技术提高
    2、徐闻县成为“菠萝的海”的主导区位优势是( )
    A.科技 B.政策 C.气候 D.地形
    【正确答案】 1、D 2、C

    1-2-2(基础)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地处陕北高原,正常年均降水量只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水量的一半,传统耕作的谷子出苗不齐、病虫害较多,亩产较低。2017年,当地引进山西农科院的渗水地膜旱地穴播技术,选用良种,试验地谷子单产提升显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制约佳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传统种植模式 B.出苗不齐 C.病虫害多 D.水源不足
    2、渗水地膜旱地穴播技术主要改善了( )
    A.土壤温度 B.土壤肥力 C.土壤湿度 D.土壤黏性
    【正确答案】 1、D 2、C

    1-2-3(巩固) 云南省剑川县自古以来延用稻麦复种、水旱轮作的耕作方式,被誉为3000年水旱轮作的“活化石”。当地农民每年5~6月栽种水稻,10~11月水稻收获后,翻耕土地播种大麦或小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县稻麦复种、水旱轮作耕作方式主要利用的自然优势条件是( )
    A.水热充足 B.昼夜温差大 C.地形平坦 D.土壤肥沃
    2、该耕作方式提高了( )
    A.机械化水平 B.稻麦质量 C.土地利用率 D.土壤肥力
    【正确答案】 1、A 2、C

    1-2-4(巩固) 水稻一直以来是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下图为该省近几十年来单季稻和双季稻种植面积变化示意图。为了改变近年来双季稻比重下滑的现状,国家出台了扶持双季稻种植的政策。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浙江省本世纪10年代后双季稻和单季稻种植比例快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粮食作物收益多 B.单季稻产量高
    C.农村劳动力减少 D.全球气候变暖
    2、国家大力扶持恢复双季稻种植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劳动力回乡务农 B.减少粮食的进口规模
    C.提高稻谷的销售价格 D.保障国家的粮食供应
    【正确答案】 1、C 2、D

    1-2-5(巩固) 2000年以来,的粮食产量总体稳步上升,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较大贡献。图为粮食增产影响因子的贡献度分析,其中粮作比例是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与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0~2019年期间,一直对粮食增产起促进作用的重要因子是( )
    A.耕地规模 B.复种指数 C.粮作比例 D.粮食单产
    2、推测近年来的粮食产量总体稳步上升的条件是( )
    A.光热资源全年丰富 B.粮食播种面积占比增大
    C.有效灌溉面积增加 D.生态退耕使土地质量好
    【正确答案】 1、D 2、C

    1-2-6(提升) 植物工厂是一种通过对室内环境条件进行高精度控制,实现作物全年连续生产的高效农业系统,不依赖于当地的自然环境,是解决特殊环境下蔬菜生产难题的最佳途径。下图为某植物工厂的多层立体栽培照片。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植物工厂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技术 D.交通
    2、与传统蔬菜种植相比,植物工厂蔬菜生产的突出优势是( )
    A.节能高产 B.布局灵活 C.成本较低 D.运输方便
    3、推测图中的植物工厂最可能采用的农业技术( )
    ①建日光温室 ②无土栽培 ③大型机械化 ④精准施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正确答案】 1、C 2、B 3、C

    1-2-7(提升) 耕地复种指数=某地区全年播种(或移栽)作物的总面积/耕地总面积×100%。复种指数大,说明耕地利用率高;反之,耕地利用率低。下图是1998~2012年我国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耕地复种指数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东北和西部地区耕地复种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科技进步 B.耕地的增加
    C.降水增多 D.气候变暖,导致气温大幅度提升
    2、2006年到2007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耕地复种指数略有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结果 B.耕地面积大量减少
    C.台风、洪涝和旱灾严重 D.农民种粮积极性减弱
    3、东部地区耕地复种指数后1998年逐渐低于中部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减少,干旱加重 B.中部水热条件好于东部
    C.东部靠海近,台风,洪涝灾害严重 D.东部大量耕地被占用
    【正确答案】 1、A 2、C 3、D

    【原卷 3-4 题】 知识点 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3、
    4、
    【正确答案】
    3、D    4、A    
    【试题解析】
    3、读图,与2015年比,2016年上海市户籍人口新生儿数量明显上升,主要是我国实施了二胎政策,即生育政策调整,提高了出生率,D对;根据已学知识,上海市经济发达,人口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是三低模式,2016年由于生育政策调整,提高了出生率,自然增长率会有所上升,但这是2016年上海市户籍人口新生儿数量明显上升后的结果,而非主要原因,A错;外来人口迁入不会导致户籍人口新生儿数量明显上升,B错;经济快速增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程度的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生育观念的改变等等原因,此时整个社会的生育意愿不断下降,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中都发生过,所以2016年上海市户籍人口新生儿数量明显上升的主要原因不会是经济快速增长,C错。故选D。
    4、材料信息“上海市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为倒金字塔型”提示,上海市少年儿童人口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结构由于育龄人群比重低,后备力量更低,如果生育水平不变,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呈负增长,人口缩减。而材料信息“预测到2029年,上海市户籍人口新生儿的数量将降低到7.41万,比2019年降低了1.73万”,可以推断上海市户籍人口生育水平会进一步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会进一步下降,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会呈负增长,人口会缩减。综上所述,针对上海市目前的“新生人口少,老年人口多”倒金字塔型畸形人口结构,建议采取的积极应对措施包括: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会增强生育家庭对生育、养育以及教育的支付能力,进而提高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富裕程度提高,适龄生育女性没有生育方面的经济压力,才能加快上海市出生人口增长速度,提高生育率;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加强人口教育,加大对教育的资金投入,上海市生活成本高,应降低抚育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成本,让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成本方面没有后顾之忧;减轻育龄家庭养老负担。上海市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年轻人照顾老人的负担逐渐加剧,上海应积极应对老龄化,应在上海市政府的领导下,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有效完善社会养老保险、福利医疗体系等,减轻育龄家庭养老负担,促进上海市生育率的进一步提高。综上所述,针对上海市目前的人口结构,建议采取的积极应对措施包括①②③,A对;采取的积极应对措施不包括④延长退休年龄,根据已学知识,应适当延迟退休年龄,排除BCD。,故选A。       
    人口老龄化措施—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完善医疗保险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老年服务和相关产业 ;推动支持老年人再学习与再就业等;目前我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高现状措施:有计划有组织对外劳务输出;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等 。       

    3-4-1(基础) 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统计显示全国总人口约14.12亿,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表为“第七次普查部分地区性别比(指每100名女性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
    男(%)
    女(%)
    性别比
    全国
    51.24
    48.76
    105.07
    广东
    53.07
    46.93
    113.08
    湖南
    51.16
    48.84
    104.77
    吉林
    49.92
    50.08
    99.69
    1、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缓解 B.广东省女性人口数量少于吉林省
    C.三省中湖南的生育观念相对较好 D.吉林省的重工业后备劳动力不足
    2、下列行业发展,有利于降低性别比的是( )
    ①家庭护理②建筑业③制造业④食品服务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正确答案】 1、D 2、D

    3-4-2(基础) 2022年11月15日,联合国宣布世界总人口达到80亿。今后,随着全球人口增长率持续放缓,“10亿”里程碑将会变得越来越“稀有”。下图为世界10亿人口日时间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世界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段是( )
    A.1975-1987年 B.1987-1999年 C.1999-2011年 D.2011-2022年
    2、世界人口从70亿增长到80亿,用时不到12年。其主要原因是( )
    A.世界人均寿命的延长 B.中印等国的高出生率
    C.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D.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正确答案】 1、A 2、A
    3-4-3(巩固) 读浙江、河南、吉林、西藏城镇人口比重和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点表示河南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影响四省(区)人口增长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A.甲一妇女就业状况 B.乙一文化教育水平 C.丙一经济发达程度 D.丁一医疗卫生条件
    【正确答案】 1、B 2、C

    3-4-4(巩固) 从国际社会发展历程来看,一般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都较高,但我国江苏省各地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却呈现“越富越年轻”的规律。下图示意2020年江苏省各城市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江苏各市老年人口占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策因素 D.文化因素
    2、人口老龄化促使江苏省( )
    ①社会经济发展活力有效提升②农业的机械化和规模化经营③工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④各种生活性服务业快速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正确答案】 1、B 2、D

    3-4-5(巩固) 人口老龄化系数指同一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数与少儿人口数的相对比值,系数越高说明老龄化程度越深。下左图为“1990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及全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图",下右图为“2015年等粤港澳大湾区老龄化系数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00〜2010年期间粤港澳大湾区老龄化系数变大,反映了( )
    A.经济发展水平下降 B.劳动力指向型企业增加
    C.青壮年劳动力减少 D.交通事业发展较快
    2、与香港相比,深圳( )
    A.城市化起步早 B.老龄化系数小 C.老龄人口占比大 D.人口无流动性
    3、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请大家思考选择,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方式( )
    A.提高生育率 B.延迟退休
    C.加强和完善社会养老服务制度 D.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养老康养中心
    【正确答案】 1、C 2、B 3、A

    3-4-6(提升) 下图为中国劳动适龄(15-64岁)人口比重及年增长率变化(含预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信息反映( )
    A.2005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年增长率呈持续下降趋势
    B.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年增长率为零,劳动适龄人口达最多
    C.中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和劳动适龄人口年增长率无关联性
    D.2050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达到最低值,劳动力短缺
    2、针对我国劳动适龄人口状况(含预测),现阶段我国政府可( )
    ①吸引外来移民迁入②改变生育政策,鼓励生育三孩
    ③适当推迟退休年龄④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岗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正确答案】 1、B 2、B

    3-4-7(提升)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2010年相比,2020年我国( )
    A.人口年龄中位数偏大 B.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C.农村60岁以上人口数量大幅度上升 D.人口年龄结构优化
    2、2000年以来,我国农村60岁以上人口占比一直高于城镇,说明我国( )
    A.农村经济发展越来越好 B.农村环境质量好,适合养老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城乡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
    3、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积极发展养老产业 B.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
    C.实行延迟退休制度 D.提高社区老年服务水平
    【正确答案】 1、A 2、D 3、C

    【原卷 5-6 题】 知识点 城市和乡村区位因素,城市和乡村外部形态


    5、
    6、
    【正确答案】
    5、C    6、A    
    【试题解析】
    5、据图可知,ANN指数均小于1,说明整体上乡村聚落呈集聚分布模式,故A错误。2018年相比2009年太平镇ANN指数升高,有离散趋势,故集聚程度均有提升不正确,B错误,C正确。2018年比2009年指数减少最多的乡镇为马头镇,故D错误。所以选C。
    6、部分未能在城镇实现稳定定居的农民工返乡建设新宅,促进了乡村聚落规模的扩张,A正确。部分农户在城镇获得稳定就业与收入,定居于城镇地区,引起乡村聚落的“空心化”现象,但规模不会缩小,B错误。该地随着铝产业逐渐发展成为主导产业,因矿业开采所需大量农用地被征用,农地的流失引起农民就业转移,促使了聚落景观格局的演变。一般工矿点对于乡村聚落布局的区位优势存在于一定范围内,距离工矿点过近或过远,其区位优势皆较低,C错误。乡村聚落数量与面积均随着距道路距离的增加而递减,D错误。所以选A。
    在农区或林区,村落通常是固定的;在牧区,定居聚落、季节性聚落和游牧的帐幕聚落兼而有之;在渔业区,还有以舟为居室的船户村。一般说来,乡村聚落具有农舍、牲畜棚圈、仓库场院、道路、水渠、宅旁绿地,以及特定环境和专业化生产条件下的附属设施。小村落一般无服务职能,中心村落则有小商店、小医疗诊所、邮局、学校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随着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在城市郊区还出现了城市化村这种类似城市的乡村聚落。

    5-6-1(基础) 四川茂县位于岷江上游中段的高山峡谷区,是典型的干旱河谷中心。下图示意茂县乡村聚落沿岷江干流的分布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茂县乡村聚落空间聚集特征总体呈 ( )
    A.片状集中 B.带状延伸
    C.环状分布 D.零散无序
    2、距干流约200米聚落数量最多,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地势相对平坦,地质灾害较少
    B.植被茂盛,土壤肥沃,易于耕作
    C.距水源近且不易遭受洪涝灾害
    D.地势较高,气候干爽,适宜居住
    【正确答案】 1、B 2、C

    5-6-2(基础) 乡村作为都市圈城镇化扩张主要方向之一,乡村产业受城镇化等多重因素影响明显,呈现典型空间差异性。下图示意位于南京中心城区东南部50km范围内的乡村产业实体数量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测,该区域乡村产业分布特点为( )
    A.呈团块状聚集 B.距中心城区越远越少 C.呈同心圆环城分布 D.零散均匀分布
    2、离中心城区较远的区域,乡村产业类型相对单一,其原因是( )
    A.土地成本相对较低 B.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C.城市居民需求影响小 D.旅游资源优势突出
    【正确答案】 1、A 2、C

    5-6-3(巩固) 杭州富阳新一村位于壶源溪畔,周围多山地。古代村民外出需涉水过河。后来跨河修建了一条水坝,坝顶有混凝土平台,可涉水,水坝一侧是层层叠叠的鱼鳞状水池,故称“龙鳞坝”(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龙鳞坝的主要作用是( )
    ①拦截泥沙②防洪发电③改善供水④方便交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新一村与下干村的空间形态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河流 C.气候 D.土壤
    【正确答案】 1、B 2、A

    5-6-4(巩固) 下图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与主城区位置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受机场影响,主城区用地发展受限方向是( )
    A.西南 B.东北 C.西北 D.东南
    2、影响成都市主城区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 B.经济 C.河流 D.地形
    【正确答案】 1、A 2、D

    5-6-5(巩固) 人口空间分布是城市空间结构的代表性特征。下图示意的是我国某城市2020年两个不同线上的人口密度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城市形态呈带状分布,推测其城市空间延展的主要方向是( )
    A.南北方向 B.西南一东北方向 C.东西方向 D.西北一东南方向
    2、甲处城市功能区最可能是( )
    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绿地休闲区
    【正确答案】 1、D 2、D

    5-6-6(提升) 湖南山区某县于2020年脱贫,该县境内不同村庄因区位条件的差异,发展水平很不均衡。为促进乡村振兴,根据不同村庄经济发展水平,把村庄分成甲、乙、丙三类,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策略。下图示意该县的概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各类村庄发展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
    ①地形条件②土地资源③交通区位④环境质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该县境内规模最大的城镇可能位于(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正确答案】 1、A 2、B
    5-6-7(提升) 某典型岭南村落历史悠久。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该村落三个阶段空间结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村落各功能区布局呈现的空间形态多为( )
    A.扇形 B.圆形 C.带形 D.半圆形
    2、影响图中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环境 B.经济水平 C.历史文化 D.交通运输
    3、第3阶段,该村落的发展状况是( )
    A.大量本地人口流出 B.风俗文化大变样
    C.服务业推动工业化 D.农业生产规模化
    【正确答案】 1、A 2、C 3、D

    【原卷 7-8 题】 知识点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植被类型

    7、
    8、
    【正确答案】
    7、B    8、C    
    【试题解析】
    7、由垂直地带性植被更替原理可知,A处的下方植被类型为针阔混交林,上方植被类型为中山苔藓矮曲林,故可推知其为针叶林,B选项正确;落叶阔叶林不会出现在针阔混交林之上,A错误;矮曲林和混交林之间应该还是森林,不会出现草原,故C错误;该纬度雨热条件不足,不会出现季雨林,D错误。故选B。
    8、武夷山地区气候变暖明显,由图中可知,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的面积受气候变暖的影响呈增加趋势且常绿阔叶林变化较大,针叶林及草甸面积呈减少趋势, 由此可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武夷山地区气候变暖明显,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的面积受气候变暖的影响呈增加趋势,针叶林及草甸面积呈减少趋势,植被的迁移和面积变化受气温的影响较大,尤其是针阔混交林对气候变化响应最为明显;针阔混交林的分布海拔上限有所上升,草甸和针叶林的分布海拔无明显变化。

    7-8-1(基础) 下图为阿尔卑斯山垂直自然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自然带对应正确的是( )
    A.甲——常绿硬叶林带 B.乙——落叶阔叶林带
    C.丙——针叶林带 D.丁——高寒荒漠带
    2、导致乙自然带在南北坡分布海拔范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势 B.光照 C.热量 D.水分
    【正确答案】 1、D 2、D

    7-8-2(基础) 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差异是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重要表现。下图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处自然带最可能是( )
    A.落叶阔叶林带 B.热带雨林带 C.温带荒漠带 D.山地草原带
    2、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水分 B.光照 C.坡度 D.土壤
    【正确答案】 1、A 2、A

    7-8-3(巩固) 伊塞克湖分布在天山山脉北麓,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湖泊,湖面海拔1608m,平均水深278m,面积约6236km2。伊塞克湖是高山不冻湖,湖水清澈澄碧,素有“遗落的明珠”之称。下图为伊塞克湖天山北坡垂直自然带谱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自然带可能为( )
    A.常绿阔叶林带 B.常绿硬叶林带 C.山地草原带 D.高山灌丛带
    2、伊塞克湖为不冻湖的原因是( )
    A.湖泊纬度低 B.湖泊海拔高 C.湖泊地热丰富 D.湖泊面积和深度大
    3、随着气候变暖,在短时期内伊塞克湖( )
    A.流域面积扩大 B.湖泊面积增大 C.湖水盐度增大 D.水温显著上升
    【正确答案】 1、C 2、D 3、B

    7-8-4(巩固) 广东省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部分山顶或山脊处,分布有斑块状草地,草地与森林的交界处被称为“假林线”。下图示意该保护区内“假林线”在不同海拔的分布频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对该保护区内“假林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假林线”的频次随海拔升高先增后减 B.“假林线”在700-800米分布频率最大
    C.“假林线”有明显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假林线”附近植被枝叶繁茂树形高大
    2、该山地“假林线”主要分布在山顶或山脊处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候湿冷 ②土壤贫瘠 ③风力强劲 ④日照强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正确答案】 1、A 2、A

    7-8-5(巩固) 山地植被带与地形、气候关系密切。研究山地垂直植被带推移对重建古代环境演变,了解气候变化及其生态响应有着重要意义。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山地北坡(44°N附近)近3000年垂直自然带的推移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V自然带的景观特点是( )
    A.植被覆盖率高 B.裸地占比很大 C.河流湖泊密布 D.常年积雪覆盖
    2、与距今3000—2000年相比,现在该山地( )
    A.雪线海拔较高 B.林带上限明显较低 C.草地面积较大 D.垂直带谱更加简单
    【正确答案】 1、B 2、A
    7-8-6(提升) 山地地形影响气候特性,进而使山地景观类型随海拔升高而变化。下图为太行山区、横断山区、黔桂喀斯特山区的耕地面积与坡向关系示意图。考察发现,黔桂喀斯特山区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分别代表横断山区与太行山区的是( )
    A.②与③ B.①与② C.②与① D.①与③
    2、影响太行山区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的耕地分布上限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耕作技术 B.农耕历史 C.光照条件 D.水热匹配
    3、黔桂喀斯特山区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是因为该山区( )
    A.土壤肥沃 B.水分充足 C.山体陡峭 D.热量充足
    【正确答案】 1、C 2、D 3、C
    7-8-7(提升) 气候变化影响山地林带的上限和下限。下图示意阿尔泰山西南坡自然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山地森林生长所需水分主要来自( )
    A.大气降水 B.地表径流 C.永久冻土 D.冰川融水
    2、该山地森林带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A.常绿阔叶林 B.针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硬叶林
    3、气候暖湿化期间,该山地森林带( )
    A.上限上移,下限下移 B.上限下移,下限下移
    C.上限上移,下限上移 D.上限下移,下限上移
    【正确答案】 1、A 2、B 3、A

    【原卷 9-10 题】 知识点 湿地保护和开发的措施

    9、
    10、
    【正确答案】
    9、A    10、A    
    【试题解析】
    9、刚建成6个月,种植的植物较矮小,植物根系发育不完全对植被稳定和水岸线抗侵蚀作用较小,所以A正确。基底设置是为了防范大潮影响,基底较稳定,6个月织物不可能完全降解,评估不足无法得出,BCD错误。所以选A。
    10、岸线环境脆弱容易导致植被退化或死亡,多样化种植可以降低植物死亡带来的风险,提高稳定性,A正确;充分利用空间不是主要目的,B错误;种植植物都为灌木类起不到多层防护效果,C错误;河口自然岸线范围小,生存环境单一,D错误。所以选A。
    岸线规划原则:1、根据岸线利用与保护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结合各河段的河势状况、岸线自然特点、岸线资源状况,在服从防洪安全、河势稳定和维护河流健康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要求,按照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划定岸线控制线。2、按照流域综合规划、防洪规划、水功能区划及河道整治规划、航道整治规划等方面的要求,统筹协调近远期防洪工程建设、河流生态功能保护、滩地合理利用、土地利用等规划以及各部门对岸线利用的要求,按照岸线保护的要求,结合需要与可能合理划定。3、应充分考虑河流左右岸的地形地质条件、河势演变趋势及与左右岸开发利用与治理的相互影响,以及河流两岸经济社会发展、防洪保安和生态环境保护对岸线利用与保护的要求等因素,合理划定河道左右岸的岸线控制线。4、岸线控制线的划定应保持连续性和一致性。

    9-10-1(基础) 红树林的自然发生和大面积发育须具备5个条件:热带型气候、细质冲积物、静浪的海岸、咸水和广阔的潮间带。传统海堤一般为砌石陡墙,在防范海洋灾害的同时,也造成了沿海红树林的破坏。生态海堤自海向陆包括潜堤、堤前浅滩、海堤堤身三个系统。下图为生态海堤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生态海堤对红树林的保护作用体现在( )
    A.潜堤低矮,利于削减海浪 B.堤前浅滩,利于泥沙沉积
    C.堤顶平坦,过滤地表径流 D.堤身坡缓.限制生存空间
    2、与传统海堤相比,生态海堤能够( )
    A.抵御海洋灾害 B.维护海洋权益
    C.维护生态平衡 D.保持海岸稳定
    【正确答案】 1、B 2、C

    9-10-2(基础) 生态浮岛是一种经过人工设计建造、漂浮于水面上,供动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繁衍,栖息的生物生态设施。完成下面小题。

    1、生态浮岛的主要功能是( )
    ①净化水质②美化环境③涵养水源④提供蔬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生态浮岛作用显著的是位于( )
    A.逐渐萎缩的内陆湖泊 B.水流湍急的河流上游
    C.沿海广阔的滩涂、沼泽 D.流经城市的河流、湖泊
    【正确答案】 1、A 2、D

    9-10-3(巩固) 欧洲西部的荷兰原有海岸沙丘因自然原因遭破坏,沿海低地涝灾风险增加。2011年荷兰人开始通过人工抛沙(从附近海域抽取泥沙输送到近岸形成新土地)对海岸进行综合整治。下图示意荷兰海岸沿52°N纬线地形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人工抛沙前,引发沿海低地涝灾风险增加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A.台风 B.寒潮 C.风暴潮 D.泥石流
    2、荷兰人通过人工抛沙对海岸进行综合整治获得的效益有( )
    ①增加陆地面积
    ②保护海岸生态环境
    ③方便船舶停靠
    ④保护原有海岸沙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正确答案】 1、C 2、B

    9-10-4(巩固) 迪拜杰贝勒阿里人工岛以棕榈树为设计原型,跨度达15公里,增加海岸线720公里,建有65个港口泊位,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岛上建设有私人住宅、公寓、摩天大楼和酒店以及主题公园。下图示意杰贝勒阿里人工港设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棕榈树型的人工岛设计可以( )
    A.增加湿地面积 B.提高港口吞吐量
    C.延长海运线路 D.扩大国土面积多
    2、杰贝勒阿里人工港对沿海生态的影响是( )
    A.海洋生物种类增多 B.海洋生态环境改善
    C.天然沙滩范围减少 D.自然海流运动不会改变
    【正确答案】 1、B 2、C

    9-10-5(巩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是中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之一,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属于黄河重点生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黄河三角洲湿地健康的关键措施是生态补水,为此,黄河三角洲实施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水系连通等工程,着力构建“河—陆—滩—海”水系连通体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功能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 B.储备耕地资源 C.发展生态旅游 D.净化黄河水质
    2、黄河三角洲湿地最需要生态补水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正确答案】 1、A 2、A

    9-10-6(提升) 泥沙随水出入湖是改变湖泊形态的重要水文特征。洞庭湖区湖泊湿地土地利用类型,自1930年至2020年有近41.5%的湿地(水体、滩涂)转化为非湿地,总面积约2340.3km2;约有49.69km2的非湿地转化为湿地。图示意1930年至2020年洞庭湖区湖泊湿地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30年至1970年,洞庭湖水体面积减少的自然原因是( )
    A.大气降水较少 B.入湖泥沙较多 C.地壳持续抬升 D.蒸发作用增强
    2、近百年间,洞庭湖湿地转化为非湿地的主要途径为( )
    A.围湖造田种粮 B.兴修水利排水 C.植被演替固沙 D.发展滩涂养殖
    【正确答案】 1、B 2、A

    9-10-7(提升)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潮间带湿地位于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是红树林的重要分布地区(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红树林对于海岸线的作用主要是( )
    A.减轻盐碱化程度 B.减缓海水流速 C.保护生物多样性 D.减弱沿海风力
    2、有机碳被固定于土壤中最为明显的地点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正确答案】 1、B 2、C

    【原卷 11-13 题】 知识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影响植被的因素

    11、
    12、
    13、
    【正确答案】
    11、C    12、A    13、B    
    【试题解析】
    11、本区域为天津滨海新区,受海洋影响,区域土地盐碱化较严重,对植物的生长限制较大,只能生长耐盐碱的植被,C正确。冬季不是植物生长时间,冬季气温低对其影响不大,A错误;夏季降水多会促进植被的生长,B错误;造陆初期,成土时间短,土壤肥力低,但先锋植物对土壤肥力要求较低,因此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C。
    12、水分和盐度会沿着缓坡向坡底转移。坡底水分条件较好,地下水埋藏浅,土壤含盐量高,适合浅根系耐盐碱的碱蓬生长;坡顶风力大,蒸发旺盛,水分流失快,同时盐分也向坡底转移,土壤水分和盐度较低,适合深根系的灌木植被的生长;坡腰处于水分和盐度的过渡地区,适合芦苇生长。坡底、坡腰、坡顶分布的植被依次为碱蓬芦苇柽柳,A正确,故选 A。
    13、缓坡比地形平坦地区相比,水分和盐度迁移速度快,加速了水分和盐度的分异,加速了演替的过程,B正确。该地缓坡垂直高度变化小,水分和热量的差异小,A错误。平坦地区排水不畅,旱涝灾害更加严重,加剧了土地盐碱化,适合浅根系耐盐碱的碱蓬生长,缺少水盐差异,演替速度慢,CD错误。故选B。
    植物可以改造其生长环境条件:裸地→少数种的植物生长→改造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更多种类植物生长→形成稳定的植被。天然植被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11-13-1(基础) 海南岛云雾林一般植株相对矮小、树干弯曲,主要分布在海拔1200米以上地区。林区大雾天数多,一年内甚至会超过300天。下图为海南岛云雾林主要分布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海南云雾林分布地区的突出地理环境特征是( )
    A.土壤贫瘠、风速快 B.土壤贫瘠、风速慢
    C.土壤肥沃、风速快 D.土壤肥沃、风速慢
    2、据海南岛云雾林的分布特点,推测海南岛云雾林分布地区水汽主要源自(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正确答案】 1、A 2、D

    11-13-2(基础) 红柳是灌木或小乔木,高1~3米,它的枝条瘦细,十分柔软,木质化生长枝上的叶呈披针形,半抱茎,枝条丛生,根系十分发达,可以往地下深扎10米之多。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红柳形态特征的气候环境主要是( )
    A.全年温和湿润 B.终年高温多雨 C.终年干旱少雨 D.全年寒冷干燥
    2、红柳( )
    ①柔软细枝可以抗风②枝条较长是为了减少蒸腾作用
    ③枝条丛生是为了遮挡阳光④叶呈披针形,可减少水分蒸腾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正确答案】 1、C 2、D

    11-13-3(巩固) 山艾为灌丛植被,适应性强。北美西部山地海拔为2700~3900m的地区历史上多山艾林,由于人类活动加剧,天然林火减少,针叶林入侵山艾林。为遏制针叶林的入侵趋势,当地组织人工火烧。山火会烧光地上所有的附着物,一是减少了有机质的提供,二是大火带来的高温会破坏土壤表层的结构,容易造成土壤板结,不利于林木的生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山火能遏制针叶林的入侵趋势,主要是因为与山艾林相比,针叶林( )
    A.耐火烧能力低 B.对土壤要求高 C.耐高温能力低 D.枯落物密度大
    2、人工火烧后率先恢复的植被可能是( )
    A.针叶林 B.山艾林 C.阔叶林 D.草本植物
    【正确答案】 1、B 2、D

    11-13-4(巩固) 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中东部,其东部以固定、半固定沙地为主,西部以半固定、流动沙丘为主从东到西依次分布着疏林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下图示意浑善达克沙地2018~2020年夏季不同降水分区中不同植被类型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浑善达克沙地西部地区植物根系的特点最可能是( )
    A.扎根面广而深 B.根系细小而短 C.扎根面窄而浅 D.根系的数量少
    2、浑善达克沙地中植被类型从东到西分布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温度 B.水分 C.地理位置 D.太阳辐射
    3、浑善达克沙地中荒漠草原区的土壤特征是( )
    A.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 B.土质黏重,pH值较低
    C.含沙量大,土壤结构疏松 D.透水性差,保水性强
    【正确答案】 1、A 2、B 3、C

    11-13-5(巩固) 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区域位于( )
    A.南美洲 B.北美洲 C.非洲 D.亚洲
    2、甲、乙两地植被分别是( )
    A.热带雨林、热带草原 B.热带荒漠、热带草原
    C.热带草原、热带雨林 D.热带雨林、热带荒漠
    3、导致甲乙两地植被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洋流 B.土壤 C.地形 D.海陆位置
    【正确答案】 1、B 2、C 3、C

    11-13-6(提升) 祁连圆柏是“随遇而安的树种”,是青藏高原名副其实的常青树,广泛分布于海拔2600~4300m的阳坡、半阳坡地带。祁连圆柏树干笔直或略扭,叶子为刺叶或鳞叶,根系发达。但在柴达木盆地,很多祁连圆柏都呈孤岛状态分布,它们的周边被荒漠包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材料推断,祁连圆柏的生长习性为( )
    A.喜光喜热 B.喜温喜湿 C.耐盐碱 D.耐寒旱、耐贫瘠
    2、柴达木盆地中很多祁连圆柏呈孤岛状态分布且周边被荒漠包围,说明了( )
    A.当地气候干旱,降水少 B.当地荒漠化速度快,程度深
    C.祁连圆柏被人们大肆砍伐 D.祁连圆柏不适宜在此生长
    【正确答案】 1、D 2、B

    11-13-7(提升) 育间伐是一种重要的森林经营措施,不同强度的间伐可以调节森林的生长环境和群落结构,进而影响土壤的养分。下图示意川西某山地海拔1500-1600m柳杉人工林区不同间伐强度下浅层土壤样本的有机碳含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 B.地貌 C.成土母质 D.人类活动
    2、与轻度、重度间伐相比,中度间伐使林区( )
    A.枯枝落叶减少 B.垂直结构优化 C.林下光照增强 D.土壤侵蚀增强
    【正确答案】 1、D 2、B

    【原卷 14-15 题】 知识点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陆地水体之间的水源补给关系,河流和湖泊的水系、水文特征

    14、
    15、
    【正确答案】
    14、C    15、B    
    【试题解析】
    14、由材料可知,这里气候极度干旱寒冷,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风沙危害大,甜水海湖面临干涸,①④正确;流域内有冰川129条,规模较大,②错误;该区域属于高山荒漠和半荒漠地带,植被覆盖率较低,③错误。故选C。
    15、古湖岸线是湖泊退缩遗留下来的地貌形态,古湖岸线海拔相似,说明阿克赛钦湖和甜水海湖在历史时期曾连成一片,曾是一个统一的大湖,B正确;地处断陷宽谷盆地、两湖距离较近、水质相似不能推出阿克赛钦湖和甜水海湖在历史时期是一个湖泊,ACD错误。故选B。
    湖泊是湖盆及其承纳的水体,是地表相对封闭可蓄水的天然洼池。按照成因来看,可将湖泊分为构造湖、火山口湖、冰川湖、堰塞湖、喀斯特湖、河成湖、风成湖、海成湖和人工湖等。湖水的来源是降水、地面径流、地下水,有的则来自冰雪融水。而湖水的消耗主要是蒸发、渗漏、排泄和开发利用。中国湖泊众多,共有湖泊24800多个。其中,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就有2800多个。湖泊干涸的原因湖泊消亡的现象主要有湖水干涸、湖泊消逝。这对陆地水文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它的主要危害是加剧洪涝、干旱、风沙以及土地沙漠化等灾害,进而破坏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罗布泊曾是一个浩瀚大湖,最大时湖泊面积达5200平方公里。但现在已经成为广袤的干盐滩,寸草不生。

    14-15-1(基础) 呼伦湖(如图)流域上游的阿尔山是亚洲最大的火山群,玄武岩地下水成为呼伦湖重要的补给水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玄武岩地下水成为呼伦湖重要的补给水源,其必备条件有( )
    ①玄武岩多气孔②玄武岩埋藏浅③断裂带发育④向斜构造发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推测由玄武岩地下水形成的流入呼伦湖的支流( )
    A.水温较低 B.含沙量大 C.汛期较长 D.终年不冻
    【正确答案】 1、A 2、D

    14-15-2(基础) 乌伦古湖深居欧亚腹地,由南北相对独立的布伦托海(也称大湖)和吉力湖(也称小湖)组成,历史上乌伦古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来自乌伦古河。1987年实施引额济乌工程,将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湖联通,大湖湖水倒灌入小湖(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乌伦古湖主要参与( )
    A.海陆间水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三者都不是
    2、引额济乌工程建成后( )
    A.大湖盐度升高 B.小湖盐度降低 C.湖区总盐分增加 D.大小湖变为外流湖
    【正确答案】 1、B 2、C

    14-15-3(巩固) 凡湖是土耳其最大的湖泊,3713km2,湖面海拔1648m。湖区原为高原、山地环抱的构造盆地,后来内姆鲁特火山喷发出的熔岩阻塞了河道,凡湖由外流湖逐渐演变为内陆咸水湖,冬季湖泊南半部不封冻。1960—2015年,凡湖年降水量与地表径流流入量之和小于年实际蒸发量,但总体水位上升。图为凡湖及其周边水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按成因分类,凡湖属于( )
    A.堰塞湖 B.火山口湖 C.冰川湖 D.构造湖
    2、与北部湖区相比,南部湖区冬季不易结冰的原因是( )
    ①南部湖区面积大,湖水较深②南部湖区河流注入少,盐度高
    ③南部地区山地多,阻挡冷空气④南部湖区靠近火山,地热丰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推测凡湖总体水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年实际蒸发量小 B.地表径流流出少
    C.地下水补给多 D.湖水渗漏损失小
    【正确答案】 1、D 2、B 3、C

    14-15-4(巩固) 巴尔喀什湖是中亚地区的内陆湖,有多条河流注入,伊犁河是最重要的水源。1970年,位于伊犁河干流的卡普恰盖水库建成。图示意1961—2020年巴尔喀什湖水量平衡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巴尔喀什湖水水量耗散的主要途径是( )
    A.水面蒸发 B.湖水下渗 C.湖水外流 D.人类引用
    2、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地下水补给湖泊水量较大,原因可能是( )
    A.伊犁河入湖水量减少 B.湖区降水量减少
    C.湖区地下水位下降 D.湖区蒸发量增多
    3、1960年至2010年,巴尔喀什湖水量整体呈现( )
    A.不断减少 B.不断增加 C.先减少后增加 D.先增加后减少
    【正确答案】 1、A 2、A 3、C

    14-15-5(巩固) 位于中亚的某内陆咸水湖,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显著。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但补给量较少。下图示意该湖泊1961-2020年各时期降水量、蒸发量、入湖地表径流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已知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地表径流量,则甲、乙、丙分别代表的是( )
    A.降水量、入湖地表径流量、蒸发量 B.入湖地表径流量、蒸发量、降水量
    C.蒸发量、降水量、入湖地表径流量 D.入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2、推测湖水水位上升最快的时期是( )
    A.1961-1969年 B.1970-1979年 C.1980-1989年 D.1990-1999年
    3、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来该湖泊面积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沙尘天气增多 B.灌溉面积减小 C.降水量增大 D.上游修建水库
    【正确答案】 1、D 2、A 3、B

    14-15-6(提升)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6月,该河段( )
    A.流量保持稳定 B.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C.河面宽度明显变大 D.水位持续上升
    2、对该河段8月河底淤积解释正确的是( )
    A.坡面受降水侵蚀,河水含沙量高 B.地壳下沉,导致泥沙沉积
    C.流量减少,水位变浅 D.流速加快,河水搬运大量沙石
    【正确答案】 1、D 2、A

    14-15-7(提升) 热喀斯特湖是指因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地下冰或多年冻土层局部发生融化,地表土层随之热融沉陷、积水而形成的湖塘。下图示意青藏铁路沿线四个地区热喀斯特湖分布概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青藏高原热喀斯特湖形成过程中,水源主要来自( )
    A.大气降水 B.高山积雪融水 C.地下冰融化 D.河流水补给
    2、与风火山山区相比,楚玛尔河高平原热喀斯特湖发育更广泛。与之关联性较大的因素是( )
    ①地形②气温③植被④土壤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正确答案】 1、C 2、B

    【原卷 16 题】 知识点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正确答案】
    (1)Ma到Mc之间。距离珠三角近,交通和经济联系紧密;生产要素(劳动力和土地)成本较低;珠三角城市对口帮扶,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珠三角科技发达,市场广阔,便于企业就近研发和销售。
    (2)装备制造业属于高关联度(产业内部分工明显,产业链较长,所需要的零配件较多,对中间产品的依赖程度强)、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并存的产业,而产业园与之相关的上下游配套企业数量少;产业转移虽然降低了劳动力成本,但产业配套效率低,部分中间产品仍需从珠三角供应,运输成本增加,影响企业盈利水平;该类企业对劳动力素质有较高的要求,英德市高素质劳动力和技术工种较少,制约企业发展。因此,装备制造业在英德产业园中企业迁移成效较差。
    【试题解析】
    【分析】本题以英德市接受珠三角产业转移和英德市产业转移园位置图及空间盈利边界模型图文为材料,涉及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产业转移企业类型分析等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详解】(1)读模型图可知,Ma到Mc之间收益曲线高于成本曲线,即处于盈利范围。读图可知,英德市距离珠三角较近,交通便利,经济联系紧密,适宜接受珠三角的产业转移;珠三角城市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资金实力雄厚,通过对口帮扶,可以给英德市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支持;珠三角地区科技发达,销售市场广阔,迁移到英德市的企业便于就近研发,并继续占领珠三角市场;英德市经济欠发达,产业转移获得的优势是劳动力和土地价格都比较低,企业迁入该地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2)由材料“由于产业链长短不等、中间投入品价格对成本影响程度不同,导致区域产业转移实际效果存在差异”可得出本题答题的角度,即产业链配套能力、成本等因素。英德市经济欠发达,产业转移获得的优势是劳动力和土地价格都比较低,企业迁入该地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根据材料可知,装备制造业属于高关联度企业,产业内部分工明显,产业链较长,所需要的零配件较多,对中间产品的依赖程度强,而英德市的劣势是产业园与之相关的上下游配套企业数量少,不适宜发展装备制造业;产业转移后,虽然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但劣势是由于部分中间产品仍需从珠三角供应,运输成本增加,影响企业盈利水平;该类企业对劳动力素质有较高的要求,英德市的劣势是高素质劳动力和技术工种较少,该地不利于企业发展。由此推测出装备制造业在英德产业园中企业迁移成效较差。

    16-1(基础)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镍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主要原材料。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镍资源消费国,印尼是我国主要进口来源国。印尼主要为高品位红土镍矿,为含镍的岩体风化—淋滤—沉积的产物,矿床规模大,分布集中。2014年印尼政府禁止镍原矿出口,筹划在甲岛建设精炼镍工业城,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建设。
    材料二下图为印度尼西亚红土镍矿分布示意图。

    1、分析印尼建设镍工业城的主要优势条件。
    2、简述中国企业参与建设印尼镍工业城的地理意义。
    3、为推进生产方式的绿色化,中国企业在红土镍矿的开采及加工冶炼过程中应采取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 1、濒临海洋,产品运输方便;镍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人口多,提供丰富廉价劳动力;政府禁止出口,政策支持对镍矿进行精炼。
    2、有利于缓解我国镍资源供应紧张;有利于带动国内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为印尼当地增加就业和促进经济发展。
    3、绿色开采(对废弃物环保处置);采空区回填复植;提高资源利用率;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对废弃物进行环保处置。

    16-2(基础)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当前正在进行的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我国变成了产业转移的输出国,开始向生产要素低廉和消费市场广阔的南亚、东南亚国家转移。中巴经济走廊(如下图所示)自2015年正式启动,2017年中巴将未来两国合作的主要方向定为产业对接,巴基斯坦表示产业转移有助于推动其实现工业化,并积极推动更多中国产业向该国转移。

    1、说明我国进行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
    2、简析巴基斯坦承接我国产业转移可能面临的困难。
    3、简述巴基斯坦承接我国产业转移对当地的主要影响。
    【正确答案】 1、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环境承载力降低;地租、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为其他新兴产业留出发展空间;扩张市场,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等。
    2、巴基斯坦工业基础薄弱,产业承接能力较弱;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配套设施不齐全;缺少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生产效率低等。
    3、有利影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等。
    不利影响:破坏生态环境,带来环境污染等。

    16-3(巩固)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X汽车集团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主要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豪华智能电动汽车,总部位于北京。该集团发展初期,将自有生产基地设在江苏常州市。2021年10月,该企业宣布北京绿色智能工厂在北京市顺义区正式开工建设,这是利用原北京某汽车厂的厂房,建设纯电动乘用车智能制造工厂,改扩建总面积达27万平方米。下图示意北京与常州的位置。

    1、X汽车集团发展初期,将自建生产基地布局在常州市,分析常州市具有的区位条件。
    2、简述X汽车集团建设绿色智能工厂的必要性。
    3、说明X汽车集团将绿色智能工厂选址在原北京某汽车厂厂房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 1、常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工业历史悠久,产业基础好,生产协作条件好: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素质较高;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居民生活水平高,汽车需求量大。
    2、绿色智能工厂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高,生产效率高;能够保证产品质量和产量,提升品牌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
    3、利用原北京某汽车厂厂房建工厂,可以节省建筑投资;可以利用原厂房的配套服务设施,降低生产成本,尽快投入生产。

    16-4(巩固)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国产民用轿车的品牌少、产量低。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长城汽车公司在俄罗斯图拉市的乌兹洛瓦工业园区建立了图拉工厂(如图)。这是中国汽车企业在海外建立的首个全工艺整车制造厂,汽车零部件本地化率达到65%,生产流程集“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工艺于一体。图拉工厂下线的首款车型,全要销往俄罗斯因内及周边的欧洲国家。

    1、从市场竞争力角度,说明长城汽车选择在俄罗斯建立海外首个全工艺整车制造厂的原因。
    2、分析长城汽车选址图拉市的原因。
    3、为适应当地环境,请为图拉工厂生产的首款车型在设计上提出合理建议。
    【正确答案】 1、俄罗斯民用汽车品牌少,产量小,市场竞争小;零部件本地化率高,运费低(或者答本地生产,降低关税),降低成本;技术成熟,竞争力强。
    2、位于俄罗斯西部,靠近市场;地处交通枢纽,便于零部件和汽车产品的运输;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协作条件好。
    3、气候寒冷,增加制暖设施;冰雪覆盖时间长,增强轮胎防滑性能;地广人稀,行驶的路程长,要加大油箱容积。

    16-5(巩固)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印度手机产业发展迅速,在中国手机市场趋于饱和的背景下,众多中国手机企业积极向印度扩张,这些企业还协助和推动不少供应链企业一同前往印度。金奈(位置见下图)是印度重要的工商业中心,软件产业发达。2019年,印度已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手机生产国,并形成金奈等专门产业聚集区。目前在印度市场份额排名前五的智能手机企业中有四个是中国企业,合计占有超70%的市场份额。

    1、分析众多中国手机企业积极向印度扩张的原因。
    2、说出中国手机企业进入印度初期可能面临的困难。
    3、分析金奈吸引手机企业聚集的优势条件。
    【正确答案】 1、中国市场趋于饱和,竞争压力大,印度市场需求量大,且市场潜力大;印度劳动力、土地等成本较低;避开贸易壁垒。
    2、产业协作条件较差,产业链不完整,零部件本地供应能力较差;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用户需求与国内差异大;用户对中国手机品牌的认知度低;市场渠道不成熟。
    3、交通便利;工商业发展水平高,产业协作条件较好;软件产业发达,技术人才较多。

    16-6(提升)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镍是生产不锈钢和动力电池的关键原料,全球大部分镍矿资源集中分布于几个国家,其中印度尼西亚探明的镍矿储量位居世界第一,且储量的80%分布在苏拉威西岛。2014年,印度尼西亚规定镍矿经冶炼加工后方可出口,镍价飙涨。之后,我国数十家镍冶炼企业前往印度尼西亚合作投资建厂,其中规模最大的是青山工业园区,该项目选址在苏拉威西岛东南沿海的偏僻渔村,园区配套建设了大型电站和码头,极大地促进了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下图为苏拉威西岛镍矿分布及青山工业园区位置示意图。

    1、简述我国多家镍冶炼企业2014年后到印度尼西亚投资办厂的原因。
    2、指出青山工业园区选址的关键条件并分析其前期投入成本高的原因。
    3、分析配建码头对青山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作用。
    【正确答案】 1、我国镍矿资源不足,近年来新能源产业不断发展,镍矿需求剧增;印尼镍矿资源丰富;2014年后,我国无法直接进口印度尼西来的镍矿,只能进口冶炼后的镍产品;在印尼建厂冶炼镍矿再进口回国,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利润;印尼国家政策的支持。
    2、关键条件:镍矿资源富集;临海,便于建设配套港口。
    前期投入成本高的原因:当地电力供应不足,需自建发电厂;当地缺少对外运输交通设施,需自建专用港口;劳动力素质低,需投入大量经费对职工进行技术培训。
    3、建设前期,码头的建成有利于通过海运运进大量建材和机械设备,保证工业园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园区投入生产后,码头利于运进大量生产所需原料和输出产品,保证工业园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效益。

    16-7(提升)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服务外包产业是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剥离出来,外包给企业外部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印度政府高度重视服务外包,现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软件服务外包市场。21世纪初,印度将中、低端软件服务外包业务一方面向中国、菲律宾、巴西等国家转移,另一方面大量向国内乡村地区转移,在乡村建立大量外包企业,使乡村服务外包产业日益繁荣。2010年以来,印度软件服务外包企业被迫进行产业梯度转移,创新运营模式,布局国内市场。下图为印度离岸软件(由外包公司开发的软件)服务外包产业转移路径图。

    1、说明印度将中、低端软件服务外包业务分别向国际转移和国内乡村地区转移的目的。
    2、推测印度软件服务外包企业被迫进行产业梯度转移的原因。
    3、指出印度将中、低端软件服务外包业务向国内乡村地区转移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
    【正确答案】 1、稳固离岸业务,占据国内新市场;利用中国、菲律宾等国家的优势要素,增强国际市场的拓展能力;推动本国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2、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外包服务价格下降;印度大城市的人力资源、场地、运营成本不断攀升;国内市场面临国际软件跨国企业的竞争。
    3、提供技术、技能培训和其他支持;完善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等。

    【原卷 17 题】 知识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陆地水体之间的水源补给关系,水循环的类型及其主要环节



    【正确答案】
    (1)补给来源:地下水。原因;周边有河流经过,有断层,地下水丰富;月牙泉位于党河和西水沟两个冲积扇之间,地势低洼,易于汇水;地处内陆,降水少。
    (2)周围多为砂质土,土层疏松;月牙泉南侧有高水位地下水补给,北侧有更低的洼地,便于地域间水盐的水平更替。
    (3)直接补水难以达到持续效果;人工补水的理化性质与泉水不同;人工补水会干扰该区域的自然环境整体性。
    【试题解析】
    【分析】本题以月牙泉为材料,涉及水循环以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月牙泉地处西北干旱区降水少,图中显示当地有党河和疏勒河流经,地下水较丰富;表层砂岩疏松储水性能好,底层岩层质地紧实,垂直流失少;月牙泉位于两个冲积扇之间,地势低洼;南侧有断层,形成地下水的运移补充通道。
    (2)从图中可判断,地势南高北低,南侧地下水水位较高,北侧为洼地,地下水水位较低,地下水流动性较强,利于水盐更替;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区域土壤以砂质土为主,土质疏松,土壤空隙较大,有利于地下水的流动,水运运动强烈等。
    (3)拯救月牙泉需立足于整体性思想,直接注水是在短时间内大量补给月牙泉,难以长时间的持续补给,不能模拟自然环境下的生态补水;直接向湖泉注水与月牙泉原有的补给方式不同;直接向湖泉注水会影响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自然演化发生扰动等。

    17-1(基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艾比湖位于天山北坡,海拔189米,是准噶尔盆地西南缘最低洼地和水盐汇集中心,也是目前第一大咸水湖。1950年以来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大片湖区干涸,引起区域生态与环境急剧变化。2007年4月艾比湖湿地被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图为艾比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从水循环角度,分析近年来艾比湖湖泊萎缩的气候原因。
    2、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推测湖泊持续萎缩对流域内自然环境演化的影响。
    【正确答案】 1、气候干旱,降水量少,入湖的水量减少;夏季气温高,春季多大风天气,蒸发量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2、随着湖泊萎缩,湖泊水位下降,盐度升高;湖床裸露,湖泊将向干湖盆方向演化;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干,温差加大;土壤沙化、盐碱化加重等。

    17-2(基础)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色林错流域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属于内流区。湖面海拔4530m,是西藏第一大湖泊及中国第二大咸水湖,是青藏高原形成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构造湖,为大型深水湖。下图为我国色林错湖流域和该湖面积曲线、流域年降水量变化柱状图。

    1、简述色林错的主要补给水源。
    2、分析色林错流域参与的水循环类型。
    3、说明2003年至2008年,色林错湖面面积的变化。推测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
    【正确答案】 1、色林错位于青藏高原,其主要补给水源为夏季大气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2、色林错周边有多条河流汇入湖泊;流域封闭,位于内流区,参与的是陆地内循环。
    3、2003年至2008年,色林错湖面面积总体增大。该区域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增加;同时大气降水增加,湖泊补给增加。

    17-3(巩固)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四纪冰期时,呼伦湖区域冰川广泛发育。距今约1万年前,气候逐渐转暖,呼伦湖形成。近100年来,湖水发生了两次扩张和收缩。新开河连通呼伦湖与海拉尔河,是呼伦湖唯一与外流区域的联系通道,其流向随呼伦湖的扩张和收缩发生改变。下图为呼伦湖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1、简述内力作用与气候变化在呼伦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推测呼伦湖收缩期新开河的流向,并说明理由。
    3、与扩张期相比,收缩期呼伦湖水体盐度较高,分析其原因。
    【正确答案】 1、受地壳运动影响,呼伦湖区域断裂下陷形成湖盆。冰期时气温低,冰川累积量大,冰期后气候变暖,冰川融水汇入湖盆形成湖泊。
    2、自东北流向西南(或由海拉尔河流向呼伦湖)。呼伦湖收缩期,湖泊水位下降,新开河河水水位高于呼伦湖湖水水位,河水流向湖泊。
    3、入湖河流不断带来盐分(矿物质);收缩期,呼伦湖唯一与外流区域联系的通道(新开河),其流向为流人呼伦湖,湖水无外泄通道,盐分无法排出;该区域降水较少,随着湖水蒸发,湖泊萎缩,盐分富集。

    17-4(巩固)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月牙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处在鸣沙山(第四纪以来气候逐渐变干,由风沙作用堆积而成)北麓,党河和西水沟两个洪积扇的交界处,以“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的奇观闻名中外。研究表明,月牙泉的形成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相对周边较低的地形条件关系密切。近几十年来,月牙泉水位不断降低,面临消失的危险。下图示意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分布(图中右下角为月牙泉景观)。

    1、从外力作用的角度,推测月牙泉较周边地区地势低的原因。
    2、说出月牙泉的补给类型,并结合水循环原理说明其补给过程。
    3、简述近年来月牙泉水位大幅度下降的主要人为原因。
    【正确答案】 1、月牙泉位于古党河河道,受流水侵蚀作用强,地势较低;月牙泉位于两个洪积扇之间,受流水堆积作用,洪积扇地势不断增高,月牙泉地势相对较低;第四纪,该区域气候逐渐变干,风力侵蚀使月牙泉所在洼地不断变低。
    2、地下水补给。山地冰川、积雪融水等汇入党河、西水沟,形成地表径流,两河在流经洪积扇时下渗形成地下径流,地下径流在地势较低的洼地溢出,补给月牙泉。
    3、人口增长,生产生活用水增加,过量开采地下水;上游水利工程建设,补给水源减少。

    17-5(巩固)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中国内陆最大咸水湖。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湖区位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西南干旱区的交汇地带,湖水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2012年7月30日,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遥感监测结果显示,青海湖面积持续8年增大。
    材料二:下图示意青海湖地理位置及其水系特征。

    材料三:下图示意青海湖水量年际变化及2001-2016年青海湖流域气候变化情况。

    1、简述青海湖流域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
    2、说明2001年以来青海湖水量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评价青海湖水量及面积变化对周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对青海湖流域未来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正确答案】 1、地势总体上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入湖河流多,且西、北部多,水量较大;地处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西南干旱区的交汇地带,干寒、少雨、多风,太阳辐射强,气温日较差大,属于典型高寒气候。
    2、2001-2016年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2001-2004年水量呈缓慢减少趋势;2004年以后水量迅速增加。流域内降水量增加,降水补给增多;平均气温升高,冰雪融水补给增加;退耕还林、还草,科学放牧等,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3、湖泊调节气候的能力增强;提高周边植被覆盖率;减缓沙漠面积扩大,利于恢复生态环境;可能会淹没农田和动物栖息地。
    建议:人类活动尽量减少对原生环境的干扰;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

    17-6(提升)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然乌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是雅鲁藏布江支流帕隆藏布江的主要源头。然乌湖发育形成于巨大的冰川谷地,湖体狭长,由上湖、中湖、下湖三个有河道相连的湖泊组成,湖区两岸有大量的冰残丘分布。山上是呈“马鬃状”分布的森林(森林沿山脊像马鬃一样呈带状纵向分布),山顶则是终年不化、重叠起伏的雪山。湖水颜色随季节变化,或碧蓝或青绿或浑黄等。下左图为然乌湖位置及水系示意图,下右图为马鬃状森林景观。

    1、简述然乌湖的形成过程。
    2、分析森林呈“马鬃状”分布的原因。
    3、推测夏季然乌湖湖水的颜色并分析原因。
    【正确答案】 1、河流上游形成峡谷,河谷狭长;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多发,堵塞多段河道,河水汇聚形成相连的湖泊。
    2、然乌湖岸沟谷内因冰雪融水侵蚀强烈,土层浅薄、贫瘠,树木难以生长。山脊光照充足,土层较厚,森林沿山脊像马鬃一样呈带状纵向分布。
    3、夏天湖水为浑黄色。青藏高原东南部夏季时为雨季,降水较多,汇入湖泊的泥沙较多,呈现浑黄色。

    17-7(提升)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拉昂错与玛旁雍错(如下图)位于喜马拉雅山的深陷断裂河谷地带,是封闭的内陆湖泊。两湖曾经连在一起,谷地水源丰沛、河湖发育,自第四纪以来因全球气候变迁,湖泊水位下降,逐渐分化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湖泊,仅北侧有一条季节性河道相通。分化开以后,两湖出现巨大差异,拉昂错为微咸水湖,而玛旁雍错为淡水湖。玛旁雍错鱼类、鸟类等生物资源丰富,是周边野生动物和当地人重要的水源地。近几十年来,流域内冰川面积萎缩,降水减少,气温升高,玛旁雍错面积呈减少趋势,盐度略有升高。

    1、说明拉昂错与玛旁雍错的形成过程。
    2、判断两湖北侧连通河道的流向,并说明理由。
    3、说明近几十年玛旁雍错的变化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正确答案】 1、板块挤压断裂下陷形成谷地,地表水汇集形成湖泊;第四纪前山地冰川消融带来的大量洪积物和冰碛物在湖泊中部堆积;后因湖泊水位下降,堆积物出露,湖泊分化开形成拉昂错与玛旁雍错。
    2、流向:自东南流向西北(自玛旁雍错流向拉昂错)。
    理由:玛旁雍错通过河流把矿物质(盐分)带入拉昂错,而拉昂错无河流流出,矿物质(盐分)含量增加演变成微咸水湖。
    3、湖泊水位下降,水域面积减少,调节气候功能下降;裸露湖床增多,风沙活动增加;湖泊水位下降,盐度升高,生物多样性减少。

    【原卷 18 题】 知识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海岸地貌,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


    【正确答案】
    (1)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入海,形成泥质海岸(粉砂质岸滩);泥沙减少、海平面上升、地面下沉因素等造成海水加剧侵蚀潮滩;大量贝壳物源被海浪搬运至高潮线附近沉积形成贝壳堤。
    (2)主要原因:人类为发展经济,对贝壳堤进行开发利用;农用地、盐田和养殖场等开发占用,加上人类采挖(外运)破坏,港口建设影响,使贝壳堤面积减少。
    管护对策:建立自然保护区人类遥感核查体系;完善自然保护区相关法律法规;充分保护贝壳堤物源地,修复贝壳的生境。
    (3)贝海拾趣,了解海洋生物;查阅资料后进行实地调查,分析该地贝壳堤的形成与发展演化;研究贝壳堤等海洋遗迹,分析黄河变迁、海岸变化等环境演变。
    【试题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贝壳堤相关图文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海水沉积作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研学旅游活动设计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
    【详解】(1)结合材料中对贝壳堤的表述可知,贝壳堤的形成需要泥质(粉砂黏土质)海岸,丰富的贝壳来源、海水侵蚀潮滩搬运贝壳物至高潮线附近沉积。故其形成过程为:1、泥质(粉砂黏土质)海岸的形成: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入海,形成泥质海岸(或粉砂质岸滩);2、丰富的贝壳来源、海水侵蚀潮滩搬运贝壳物至高潮线附近沉积的过程:泥沙减少、海平面上升、地面下沉因素等造成海水加剧侵蚀潮滩;大量贝壳物源被海浪搬运至高潮线附近沉积形成贝壳堤。
    (2)从表中数据,看贝壳堤面积呈减少趋势。其原因主要是人类为发展经济,对贝壳堤进行开发利用。表中农用地、盐田和养殖场面积增加最多,三者的开发占用是贝壳堤面积呈减少的重要原因;结合实际生产生活可知人类采挖(外运)破坏,港口建设影响,也会造成贝壳堤面积减少。针对贝壳堤面积减少的问题,结合材料信息“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贝壳堤是世界三大贝壳堤之一,是研究黄河变迁、海岸线变化等环境演变的重要基地”可知,我们可采取的措施可以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人类遥感核查体系;完善自然保护区相关法律法规;充分保护贝壳堤物源地,修复贝壳的生境等。
    (3)材料信息“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贝壳堤是世界三大贝壳堤之一,是研究黄河变迁、海岸线变化等环境演变的重要基地”提示,依托该保护区贝壳堤可设计的高中生研学旅游活动可有多个角度,涉及多方面知识。生物学角度:贝海拾趣,了解海洋生物;地理角度:查阅资料后进行实地调查,分析该地贝壳堤的形成与发展演化;研究贝壳堤等海洋遗迹,分析黄河变迁、海岸变化等环境演变等。

    18-1(基础)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岸沙丘岩是指在海岸沙丘形成较稳定时,碎屑沉积物表层的矿物被水溶解,由碳酸盐胶结而成的固结岩石。胶结作用是指碎屑沉积物之间充填胶结物,碎屑颗粒黏结变硬的过程。碎屑沉积物往往含有大量生物骨屑,为海岸沙丘胶结成岩提供充足的胶结物来源。图示意我国华南海岸沙丘岩的发育模式。

    1、说出海岸沙丘的沙源。
    2、据图概括海岸沙丘发育的条件。
    3、分析该地气候、气象条件对海岸沙丘岩胶结成岩过程的影响。
    【正确答案】 1、内陆河流带来的泥沙;基岩风化、侵蚀形成的泥沙;海洋含钙生物骨屑随海浪携带至海岸。
    2、海滩上有丰富的沙质沉积物,低潮位时能够露出海面;海滩上部高于高潮位,且地形平坦宽广可供沙丘堆积;有强劲恒定的迎岸风搬运海洋泥沙到海岸。
    3、湿润的气候有利于地表水对碳酸盐的溶解;气温高,蒸发强烈使胶结作用加快;风力较弱使沙丘相对稳定,有利于沉积物固结成岩。

    18-2(基础)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的环境下形成的。碳酸钙是石灰岩未固结前的形态,呈白色,且碳酸钙越纯,颜色越白。英国多佛尔海峡沿岸因发育大规模洁白的崖壁而闻名,其碳酸钙沉积形成于温暖的白垩纪。多佛尔白崖大致每年后退35厘米。

    1、分析多佛尔海峡沿岸的崖壁为什么是白色的?
    2、从内、外力作用角度,说明英国多佛尔白崖的形成过程。
    3、分析多佛尔白崖后退的原因。
    【正确答案】 1、①白崖是松软的碳酸盐,呈白色;②每年后退35厘米,遭受侵蚀速度快,表面无法有植被长时间覆盖,白亮如新。
    2、①地质历史时期为浅海环境,海洋生物骨骼堆积,形成碳酸钙沉积层;②地壳抬升,碳酸钙沉积层未固结就出露地表;③海峡走向与西风风向一致,风浪较大,海水侵蚀作用强,(碳酸钙沉积层岩性脆弱,易被侵蚀,)形成白色的陡峭崖壁。
    3、原因:①碳酸钙规模有限,受海浪侵蚀作用影响,不断减少。②该地降水丰富,雨水不断溶蚀碳酸钙。③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18-3(巩固)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法国圣米歇尔山位于圆锥形小岛上,由耸立的花岗岩构成,以其独特的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朝圣(如下图)。圣米歇尔湾涨落潮海平面高差可达15m,圣米歇尔山周期性与大陆通过连岛坝相通。为开发旅游业,1877年人工建设长堤与大陆永久相连,此后又在部分陡崖上修筑护坡。20世纪山上出现了多个旅游接待场所。目前,圣米歇尔湾沉积作用加速,预计海湾将于2042年被沉积物完全掩埋,为拯救圣地,当地在库埃农河上修筑水坝。

    1、结合图文材料,描述圣米歇尔山景观的形成过程。
    2、分析圣米歇尔湾加速萎缩的原因。
    3、说出当地修建库埃农河水坝的主要功能。
    【正确答案】 1、岩浆侵入岩层冷却凝固形成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后由于地壳抬升出露海面,形成小岛;后经海浪侵蚀而形成独特的景观。
    2、为开发旅游业,人工建设长堤与大陆相连,阻挡了海水的运动,海水流速降低;使圣米歇尔湾沉积作用加速,沉积物增多,导致圣米歇尔湾加速萎缩。
    3、水坝的功能是拦蓄泥沙;蓄潮冲沙;减少沙体的沉积。

    18-4(巩固)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翡翠岛沙丘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部,古滦河(途经浑善达克等沙地)入海口附近,沿海一侧到处可见列阵沙坝,被称为“大海与沙漠的吻痕”。近年来,当地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和发展“滑沙入海”(主要在夏秋季节)等旅游项目。研究表明,旅游区内的沙丘脊线高度呈现季节变化,但年际变化不大。如图示意翡翠岛沙丘位置及其沿岸沙丘。

    1、推测翡翠岛海岸沙丘群的的形成过程。
    2、分析旅游区内沙丘脊线高度的季节变化特点。
    3、分析当地植树造林对风沙活动的影响。
    【正确答案】 1、古滦河携带大量泥沙在(古)入海口附近沉积;入海口附近及近岸的沙质沉积物在长期强劲的向岸风(东北风或偏东风)和海洋(潮汐、海流、波浪)共同作用下逐渐搬运沉积;泥沙在开阔沙质海滩上不断堆积成沙丘,最后聚丘成群。
    2、夏秋季节,“滑沙入海”旅游项目等引发沙丘坡体下滑,导致沙丘脊线高度降低;冬春季节,东北风(或偏东风)势力强劲,大风吹扬,到夏初沙丘脊线高度基本恢复。
    3、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拦截运动沙粒,促其沉降;增加植被覆盖面积,减少沙源;截留水分,(增湿促进沙丘沙体表层板结)减弱沙丘的移动性。

    18-5(巩固)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深圳市东南部的大鹏半岛(下左图)海岸地貌类型齐全。2020年7月,在海岸地貌学专家的指导下,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来到大鹏半岛南部的西冲湾开展考察活动。同学们发现这里沙滩的沙粒大小不一,于是分别在沙滩A、B、C处取样,对沙粒进行观察。右图为同学们根据取样位置绘制的剖面图。

    1、推测西冲湾沙滩沙粒的可能来源。
    2、研学小组观察发现A处沙粒较B处细,请说明其形成过程。
    3、说明C处形成沙丘而没有形成沙堤的原因。
    【正确答案】 1、河流入海搬运的泥沙;波浪搬运海底的沉积物(碎屑物质);沿岸山体风化产生的松散物质;沿岸洋流将东冲湾河口沙粒携带至此。
    2、涨潮时,海水流速快搬运能力较强,携带大小不一的沙粒向海岸移动,在B处堆积;退潮时,海水流速减慢搬运能力较弱,将颗粒较小的沙粒搬运至A处堆积;颗粒较大的沙粒保留在B处。
    3、C处距海岸较远,受海浪作用较小,主要受风力作用;风挟带海岸沙粒向北移动,遇到坡地阻挡,风速减小,搬运作用减弱,在坡地C处逐渐堆积,形成沙丘。

    18-6(提升)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福建省长乐市宽阔低平的滨海平原上,因独特地理位置使得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面积约80km2的海岸沙丘,它自闽江入海口向南绵延约50km,大致呈条带状平行海岸线分布。这里也是福建省三大风沙活动区之一,一年中东北风盛行,历史上的周期性气候变化影响该地风沙活动强弱。
    层理构造是指沉积物沉积时,由于地质作用的差异而显示出的层状现象。研究层理构造有助于认识地层的形成环境。科考队员在海岸沙丘东南部选择一地进行采样,通过沉积剖面考察福建省长乐市滨海平原海岸沙丘沉积构造时发现,经历数百年的海退,该地沙丘有明显的上、下两层不同沉积构造,上部沉积层呈交错层理,下部沉积层呈平缓的波状层理。

    1、据材料说明长乐滨海地区形成大规模海岸沙丘的自然条件。
    2、指出要绘制出上图采样点沙丘剖面图,在采样点考察中需要测量的信息。
    3、近年来,海岸沙丘呈现逐渐向陆地移动的趋势。为防治该地风沙对耕地的危害,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正确答案】 1、闽江带来的大量人海泥沙,被向南运动的沿岸流带到该滨海地区形成沙滩;东北向的向岸风将海滩泥沙吹向陆地,堆积形成海岸沙丘;滨海地区平坦开阔,为大面积沙丘提供分布空间。
    2、①确定采样点剖面线的方向;②量算采样点剖面长度;③测量沙丘表面的高程;④多点测量上部交错层理的沙层厚度数据;⑤计算上部交错层理的倾斜方向和角度;⑥测量下部波状界面的深度数据。
    3、加强闽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减少泥沙来源;植树种草,营造农田防护林带;设置沙障等工程性措施固定沙丘。
    18-7(提升)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坛岛是福建省最大的岛屿(见图1),该岛在地质历史时期多火山活动。其东北部迎风海岸分布有一座大沙丘相对高度达30米,当地人称之为大砂山(图2示意大砂山地质剖面)。大砂山上无法生长植物,只覆盖着一些夹杂黑色碎石的沙土。研究表明大砂山是第四纪晩期以来在气候冷暖变化背景下,主要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大砂山虽与村庄近在咫尺,但沙丘不移动,形成“沙不袭村”的特殊现象。岛上传统民居“石头厝”(如图3所示)低矮、窗小,以石头房为主体,多用花岗岩建成,屋顶的每一片瓦都用石头压住,这些独具魅力的石头房被称为居住文化的“活化石”。


    1、分析大砂山“沙不袭村”的原因。
    2、说明当地传统民居“石头厝”与地理环境的适应性。
    3、判断大砂山风砂层、海蚀崖、冲积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正确答案】 1、村庄位于沙丘的西北和东南侧,与沙丘之间有河流隔开;由于地形阻挡,村庄受东南季风影响弱;冲积层的沙土和碎石颗粒较大,不易起沙;丰水期河水对扩散至河谷的沙土搬运作用强。
    2、海坛岛多岩石,可就地取材,建房原料丰富且成本低;花岗岩质地坚硬,建造房屋可抵御大风破坏和海水侵蚀;房屋低矮、窗小,利于抵挡台风等恶劣天气的侵害。
    3、形成的先后顺序是:冲积层、海蚀崖、风砂层。形成过程:流水从君山山坡上携带的沙石在山麓堆积,形成冲积层;海平面上升,靠近海岸的冲积层被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崖;海平面下降,东北风携带海滩和下游河滩泥沙遇海蚀崖阻挡堆积,形成风砂层。

    【原卷 19 题】 知识点 我国的台风灾害,其它气象灾害,自然灾害防御措施



    【正确答案】
    (1)空间分布总体由东向西呈现递减规律;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南部、西部沿海;万宁最为严重,白沙、琼中最轻。
    (2)选择抗风橡胶品种;及时对橡胶树修枝整形,减少分枝;营造防护林;选择避风环境等。
    【试题解析】
    【分析】本题以海南岛香蕉园台风危害为材料,涉及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材料中提到台风的强风对橡胶树危害最大,台风风速越大,橡胶树遭受的风险就越大。根据台风风速的分布图可知,海南岛风速总体东部大于西部,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南部及西部沿的少部分地区,其中东部的万宁最为严重,白沙、琼中最轻,这些区域也是橡胶的主要分布区,因此橡胶树遭受台风的风险呈现出了和台风风速基本相同的分布规律。
    (2)为了减少橡胶损失,研学小组为万宁橡胶园提出建议,重点强调了具体的建议,也就是可操作性建议。台风有三大灾害,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材料中重点提及台风的强风对橡胶园危害最大,所以措施主要针对强风。应对强风可以选择避风的环境种植;选择抗风橡胶品种;对橡胶树修枝整形,减少分枝,因为分支多遇强风会折枝、断干、倒伏;通过营造防护林降低风速减小橡胶的损失。

    19-1(基础)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台风“山竹”9月16日17时在广东台山海宴镇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成为当年登陆我国的超强台风。广东、广西、海南3地避险转移和安置124.9万人,广东2人因灾死亡,各地采取措施全力以赴抵御台风。
    材料二:图为台风“山竹”实时路径图。

    1、台风“山竹”登陆我国,广州和南宁都普降暴雨,而广州出现了更严重的洪涝灾害且经济损失更为巨大,试分析其原因。
    2、请你为减轻台风灾害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
    【正确答案】 1、广州距海较近,地势低洼,灾害强度大;广州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灾害造成的损失更大。
    2、加强预警预报系统;完善灾后应急系统;增强防灾减灾的意识,提高自救能力;完善城市的排涝系统,提高城市防洪、排洪能力;相关地区应当注意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此生地质灾害;加固港口设施,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停止室内外大型集会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

    19-2(基础)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悉尼2022年3月暴雨频发,降雨量超过520毫米,是自1942年以来最潮湿的3月。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悉尼所在的新南威尔士州,洪水已造成20亿澳元的损失。
    材料2 下图是悉尼位置图。

    1、新南威尔士州洪灾的气象原因是什么?这种气象原因还会在当地引发什么地质灾害?
    2、经济方面,洪水对悉尼可能造成哪些危害?
    3、面对洪水威胁,悉尼政府在非工程措施方面,可以做哪些工作?
    【正确答案】 1、暴雨频发,短时间降水过多,山体滑坡
    2、淹没工厂,造成生产困难;淹没道路,造成生产物资运输困难;淹没农田,造成种植业减产;河道水情变化,水产养殖业受损等。
    3、加强监测和预报;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制定防灾应急措施等。

    19-3(巩固)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下图为1929~2019年我国沿海各省台风年均登陆次数统计。

    1、指出1929~2019年我国沿海各省台风年均登陆次数的分布特征。
    2、分析广东省台风登陆次数多的原因。
    3、简述台风给沿海各省带来的影响。
    【正确答案】 1、沿海各省差异明显;主要集中在东南和南方沿海各省;整体上纬度较低省份登陆次数较多。
    2、广东省纬度相对较低,更接近台风源地;广东省海岸线较长,可登陆的地带较多。
    3、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风暴潮会摧毁建筑物,破坏交通通信,影响渔民出海,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有利于消暑、抗旱。

    19-4(巩固)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德克萨斯州位于美国南部是畜牧业大州,另外棉花、能源、航天技术和渔业等也是其重要的产业。2021年2月,美国德克萨斯州遭遇了罕见的持续性暴雪天气,有些地区气温达到零下十五度以下,由于极端低温影响,德克萨斯州电力供应出现问题,电价最大涨幅达到3600%,550万户家庭用电受到影响,至少50人因此身亡。据了解,本次强降温是由于极地冷空气南下造成的。
    材料二 下左图示意北美地形(图中箭头表示冷空气移动方向),下右图灰色阴影部分为德克萨斯州的位置。

    1、阐述此次寒潮过境对德克萨斯州农业生产可能产生的危害。
    2、寒潮并非“百害而无一利”,试谈谈你的看法。
    3、依据材料,为减轻寒潮对德克萨斯州的不利影响,可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正确答案】 1、强降温,使农作物、牲畜受冻;大风使农作物出现倒伏,降低农作物的产量;降雪会覆盖牧场,影响牲畜觅食和转移。
    2、冻杀害虫,减轻来年农业病害;大雪缓解春旱;大雪覆盖越冬作物,起到抗寒保温作用;大风是宝贵的动力资源。
    3、政府:建立预警系统发布,做好对农作物、牲畜防寒防灾准备(如加固棚架设施);提高应急能力,做好道路融雪工作;寒潮前应及时检修加固电力设施,防止电力中断。个人:应减少外出,注意保暖。

    19-5(巩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图1为影响越南北部和南部的台风路径图,图2、图3分别示意1978-2016年登陆越南北部和南部的台风频次统计。

    1、台风引发的狂风、_________和__________给越南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与南部相比,指出越南北部台风登陆次数的差异__________。
    2、从水温的角度,简析越南南部台风秋季较春季次数多的原因。
    3、从来水的角度,简析越南易发生山洪的原因。
    【正确答案】 1、风暴潮 特大暴雨(可以互换) 北部台风登陆集中于夏秋季;登陆次数较多
    2、高水温是台风形成的重要条件;海水热容量大,夏季到秋季海水降温慢;到秋季海水温度仍然较高,台风发育多,登陆越南南部的台风相对较多。
    3、山脉东部迎风坡降水量大,来水量大;山地地形陡峭,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来水快;河流流程短,汇流时间短。
    19-6(提升)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10月初,山西省出现了罕见的、由多场降雨组成的持续暴雨天气,强度大,历时长,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带来威胁。下图示意本轮持续暴雨中某一时刻的局部海平面天气形势。

    1、分析图示时刻山西出现强降水的原因。
    2、推测与往年相比,2021年副热带高压的位置特点及南方地区易发生的气象灾害。
    3、与南方地区相比,相同强度的强降水对山西造成的危害更大,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正确答案】 1、强大的副热带高压盘踞在山西省的东部,高压边缘引导海洋的水汽登陆,形成暖湿的东南风(暖气团),水汽充沛;陆地高压增强,陆地高压前缘气压梯度大,引导冷空气东移南下,与较强的东南暖湿气流交汇,形成较稳定的冷锋;山地、高原对水汽的抬升时间长、作用强,形成丰富的地形雨。
    2、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气象灾害:南方持续高温、少雨,易发生旱灾。
    3、黄土高原多丘陵沟壑,植被覆盖率低,强降水更易诱发严重水土流失以及滑坡等地质灾害;正常年份降水量较小,民众防洪意识相对薄弱,自救互救技能较弱;经济发展水平偏低,防灾减灾设施落后;不可移动的文物古迹众多,损失严重。

    19-7(提升)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季节变化同步,气候资源复杂多样,气象灾害繁多。下图为某年5~9月浙江省重点关注与防御的气象灾害分布图。

    1、简述该年5~9月浙江省重点关注与防御的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
    2、说明浙江省梅雨和台风天气在时间上的差异,并就此作出合理解释。
    3、解释浙江省气象部门十分关注梅雨、台风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 1、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东南沿海为台风重点关注与防御区,西部为梅雨重点关注与防御区,中部为梅雨和台风重点关注与防御区。
    2、梅雨一般出现在6、7月份(偏早时出现在5月份);台风主要发生在7、8、9月份。解释:5、6、7月份,浙江境内盛行东南季风,北方南下冷空气与东南季风交绥形成徘徊不前的准静止锋,带来连绵的梅雨天气;7、8、9月份,是发源于西北太平洋台风的活跃期,浙江省东南沿海位于台风移动的西北路径上,受台风的影响较大。
    3、梅雨期过长或过短,梅雨量过大或过小,会带来旱涝灾害,影响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等气象灾害,危害性强;给予关注,加强监测和预报,及时防御,可以减轻灾害。


    答案解析

    1-2-1【基础】 【正确答案】 1、D 2、C
    【试题解析】 要使菠萝走上世界各地百姓餐桌,需要解决菠萝的长距离运输问题,而且要保证菠萝的新鲜,这需要运输途中的冷藏保鲜技术较高,D正确,ABC错误。故选D。
    菠萝属热带水果,徐闻县位于雷州半岛南端,气候温暖湿润,热量充足,属于热带气候,适宜菠萝生长,因此其主导区位优势是气候,C正确;政策、科技、地形均不是徐闻独有的区位优势,属于一般区位优势,ABD错误。故选C。
    点睛:
    分布在我国的热带水果主要是:香蕉、橙子、腰果、菠萝、荔枝、枇杷、芒果。水果保鲜期短,需要快速的运输条件以及先进的冷藏保鲜技术。
    1-2-2【基础】 【正确答案】 1、D 2、C
    【试题解析】 读材料可知,陕西省愉林市佳县地处陕北高原,正常年均降水量只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水量的一半,制约佳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水源不足, D正确。正是因为水资源不足,才导致出苗不齐、病虫害多、以传统种植为主,ABC错误,故选D。
    当地水资源不足,所以引进山西农科院的渗水地膜旱地穴播技术,渗水地膜旱地穴播技术主要改善了土壤湿度,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促进单产的显著提高, C正确。改善土壤温度和土壤肥力不是主要的作用,降水较少地区的土壤一般不是黏性的,ABD 错误,故选C。
    点睛: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等。
    1-2-3【巩固】 【正确答案】 1、A 2、C
    【试题解析】 云南省剑川县能够实行稻麦复种,水旱轮作的方式主要是因为这里纬度较低,水热条件好,可进行稻麦复种,同时由于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可进行水旱轮作,A对;该地纬度低,降水较多,昼夜温差较小,B错;云南省剑川县位于喀斯特地貌区,地形起伏大,土层薄,土壤不太肥沃,CD错。故选A。
    复种是在同一耕地上一年种收一茬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稻麦复种,水旱轮作的有效方式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C对;机械化水平主要与地形,科技,资金有关,A错 ;稻麦质量没有提高,B错;复种会降低土壤肥力,D错。故选C。
    点睛:
    复种是在同一耕地上一年种收一茬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有两年播种三茬,一年播种二茬,一年播种三茬等复种方式。复种的方法有:(1) 复播,即在前作物收获后播种后作物;(2) 复栽,即在前作物收获后移栽后作物;(3)套种,即在前作物成熟收获前,在其行间和带间播入或栽入后茬作物。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是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和土地资源,提高单位耕地面积产量和总量的有效措施。
    1-2-4【巩固】 【正确答案】 1、C 2、D
    【试题解析】 本世纪10年代就是近十年以来,由图可知,近十年以来,双季稻的比重在下降,单季稻的比例在快速增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青年人口向经济发达的地区流动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使农村劳动力减少,而水稻种植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单季稻的种植可以减少劳动力投入,C正确;若粮食作物收益多,不会引起双季稻的比例下降,A错误;单季稻与双季稻相比,双季稻可以收两次,所以双季稻的产量更高,B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平均气温升高有利于双季稻的生长,会使双季稻的比例增加,D错误。故选C。
    由于双季稻的比例迅速下降,导致粮食产量降低,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国家恢复双季稻种植,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国家的粮食供应,但不是为了减少粮食的进口规模,D正确,B错误;恢复双季稻的种植会提高水稻的产量,产量增加,销售价格不会得到提高,C错误;国家的大力扶持,会促进劳动力回乡务农,但不是主要目的,A错误。故选D。
    点睛:
    我国的粮食安全战略:我国针对国情及粮食安全的形势,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指出要集中国内资源,重点保障口粮供给安全,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并且高度重视粮食和食品质量安全。
    1-2-5【巩固】 【正确答案】 1、D 2、C
    【试题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2000~2019年期间,粮食单产因子贡献度始终为正值,对粮食增产始终起促进作用,D正确。耕地规模,复种指数以及粮作比例等贡献因子均在某些年份存在负值,ABC错误。故选D。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2015~2019年份对粮食增产中贡献度最大的为耕地规模因子,表明近年来随着农田基础灌溉设施的完善,有效灌溉面积增加,促进粮食产量稳步上升,C正确。地区冬季光热资源并不丰富,A错。近年来粮作比例因子贡献度呈负值,表明粮食播种面积占比并没有增大,B错。生态退耕使耕地面积减小,不会促使粮食产量上升。同时,材料并无信息反映生态退耕使土地质量变得更好,D错。故选C。
    点睛:
    保证粮食安全可采取的措施:①严守耕地红线,保证耕地面积。②加大技术投入,培育良种,提高粮食单产。③改善自然条件,减轻灾害影响,保证粮食稳产。④完善交通,加大粮食的跨区域调剂。⑤增加粮食进口渠道,促进粮食进口渠道的多元化。⑥建立粮食储备。
    1-2-6【提升】 【正确答案】 1、C 2、B 3、C
    【试题解析】 植物工厂是通过技术调控室内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的资金技术密集型农业,技术的进步是植物工厂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C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植物工厂“不依赖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因此与地形、水源无关,AB错误;植物工厂发展与交通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
    植物工厂的建设不依赖于自然环境,在各地均可发展,布局灵活性强。传统蔬菜种植深受当地气候、地形、土壤等条件影响,分布范围较固定,B正确;植物工厂电力成本占比高,耗能大,AC错误;传统农业和植物工厂种植的蔬菜都需要运输,D错误。故选B。
    日光温室是使用自然光提供光照,植物工厂是使用LED灯、荧光灯等满足植物生长需要的光照,①错误;据图可知,植物工厂多层立体栽培的方式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③错误;植物工厂无需泥土,而是使用营养液栽培技术,营养液精量配比实现精准调控水肥,②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
    水培植物,是指大部分根系生长在营养液层中,只通过营养液为其提供水分、养分、氧气的有别于传统土壤栽培形式下进行栽培的植物。
    1-2-7【提升】 【正确答案】 1、A 2、C 3、D
    【试题解析】 图示显示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复种指数呈上升趋势。我国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受热量和水分条件限制,复种指数低。气候变暖不可能使气温大幅度上升,D错误。复种指数提高,说明科技进步,人们适应或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A正确。耕地的增加不会影响到复种指数,B错误。西部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不会有大幅度的增加,C错误。故选A。
    2006年到2007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耕地复种指数略有下降,是受一个突发因素变化的影响。A、B、D项均为缓慢变化的因素,故排除,台风、洪涝和旱灾严重为突发因素,故应选择C项。
    耕地复种指数=某地区全年播种(或移栽)作物的总面积/耕地总面积×100%。复种指数大,说明耕地利用率高。由于东部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大量耕地被占用,使东部耕地利用率低,从而使近年来东部地区的复种指数上升低于中部,D正确;东部地区的自然条件较为优越,不是复种指数逐渐降低的主要原因,ABC错误。故选D。
    点睛:
    复种指数的高低受当地热量、土壤、水分、肥料、劳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等条件的制约。热量条件好、无霜期长、总积温高、水分充足是提高复种指数的基础。经济发达和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则为复种指数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3-4-1【基础】 【正确答案】 1、D 2、D
    【试题解析】 读题可知,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我国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缓慢,出生率低,老龄化趋势加重,A错误;广东省男女性别比高于吉林并不代表其女性数量多于吉林,还要看人口总数,B错;三省中,吉林省男女性别比最低,生育观念较好,C错;吉林男女性别比低,青壮年男性劳动力占比低,吉林重工业后备劳动力不足,D对, 故选D。
    食品服务业和家庭护理对女性的需求量较大,给女性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同时食品服务业和家庭护理业的发展,女性能够减轻家庭负担,获得发展机会,有利于降低性别比,①④对,建筑行业和制造业需要的男性劳动力较多,不利于降低性别比,ABC错误,故选D。
    点睛:
    缓解性别比的措施: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转变男孩偏好的生育理念;健全法律法规,加强行政执法管理,严禁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养老制度,减缓民众“养儿防老”的危机意识,从根本上缓解性别比失衡。
    3-4-2【基础】 【正确答案】 1、A 2、A
    【试题解析】 读图可知,世界总人口在1960年达到30亿,1975年达到40亿,1987年达到50亿,1999年达到60亿,2011年达到了70亿,2022年达到80亿,即1975年以来,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时间都在12年左右。与1987年、1999年、2011年相比,1975年的人口基数最小,所以1975-1987年世界人口增长率最高,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全球人口从70亿增长到80亿花了不到12年时间,表明全球人口的总体增长速度正在放缓,但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时间缩减不明显,主要是因为世界人均寿命的延长,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仍较高,A正确;我国目前的出生率较低,B错误;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会导致婚育年龄推迟,出生率降低,C错误;与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
    点睛:
    人类有漫长的发展历史,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得相当缓慢,此后世界人口进入迅速增长的时期,特别是1999~2010年,年均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最快(增长一亿人口所用时间最少),到2010年底,世界人口总数突破70亿。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3-4-3【巩固】 【正确答案】 1、B 2、C
    【试题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河南在我国城镇人口比例中处于中游水平,年平均增长率放缓,但不至于负增长,综合来判断,乙最符合,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甲地区已经出现人口负增长,而且城镇人口比例较高,判断为我国东部地区的吉林,影响此处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大量人口外迁,加上气候关系,冬季严寒,A错误。乙为河南,作为我国人口大省,人口基数大,而且大多数人保留着传宗接代的思想,所以人口增长率仍然保持低速增长状态,B错误。丙是城镇人口比例最高的,判断为浙江省,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大量外地人口进入,促进人口增长,C正确。丁为西藏,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仍保持正增长且为四个地方最高的,判断影响因素为信仰、地方文化思想,D错误。故选C。
    点睛:
    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主要因素有自然地理环境、农业生产、战争、政治制度、传统思想和习惯影响等。文化因素更多地影响着人口的自然增长。经济因素对人口自然增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决定了人口的增殖条件和生存条件。”
    3-4-4【巩固】 【正确答案】 1、B 2、D
    【试题解析】 根据2020年江苏省各城市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情况图,可知南通、泰州、扬州、盐城等经济较为落后的城市老龄化更严重,苏州、南京等经济发达的城市人口老龄化较轻。主要是因为经济发达地区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大,年轻人的迁入缓解了人口老龄化,故为经济因素,B正确;历史因素、文化因素对该省人口老龄化分布影响不大,AD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出有政策影响老龄化的分布,C错误;故选B。
    人口老龄化会使年轻人和社会福利压力增大,劳动力比重减少,社会经济发展受到制约,①错误;农业劳动力的减少,促进农业向机械化、规模化方向发展,②正确;劳动力数量减少,随着社会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得工业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升级,③正确;人口老龄化使与老年人相关的生活性服务业快速发展,而年轻人相关的生活性服务业可能会发展缓慢,④错误;排除ABC,故选D。
    点睛:
    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老龄化无疑会带来产业结构的升级。现在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半导体、芯片,以及数字经济的建设,需要具备专业认知和创新能力的劳动者,这部分是老龄化带来的瓶颈。原来是技术含量低的工种,年纪大一点无所谓,现在不行了,产业的升级将会倒逼企业进行更多的研发、倒逼个人进行更多的学习。低端产业会越来越少,研发创新会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4-5【巩固】 【正确答案】 1、C 2、B 3、A
    【试题解析】 2000-2010年期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迅速,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使得劳动力指向型企业数量减少,普通劳动力数量减少,引起老龄化系数变大。AB错误,C正确;交通事业发展较快,与人口老龄化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
    与香港相比,深圳城市化起步迟,发展快,期间大量青壮年人口不断流入,老龄化系数小,ACD错误,B正确;香港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但目前发展很慢,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人口流动性远不如深圳,老龄人口占比大,老龄化系数大。故选B。
    老龄化是现在社会的共识,但是缓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儿童的人口比例,提高生育率可行,A正确。而B答案是缓解劳动力的方式,错误;CD答案是照顾老人的方式而已,错误。故选A。
    点睛:
    人口老龄化问题:劳动力短缺,社会赡养费用上升,政府财政压力大,青壮年负担重,社会需求不旺,影响经济增长。措施:鼓励生育和推迟退休、接纳海外移民和外籍劳工。
    3-4-6【提升】 【正确答案】 1、B 2、B
    【试题解析】 图中信息两条曲线说明2005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年增长率呈波动下降趋势,A错误;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为零,劳动适龄人口所占比重最大,数量最多,B正确;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为正值时,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劳动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为负值时,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中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和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年增长率有明显关联性,C错误;1980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是最低值,D错误。故选B。
    当今影响劳动力迁移的关键因素是经济因素,我们可以适度放宽国际移民政策,但不可能靠大量吸引外国劳动力来承担我们的国家建设,①错误,A排除;劳动适龄人口出现负增长,说明青壮年劳动力资源后备不足,所以从长远来看,我国政府应及时调整人口政策,提高出生率,以补足后备劳动力,②正确;同时,为解决现实劳动力问题,可以推迟退休年龄,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③正确,B正确;发展第三产业并不是政府能够采取的措施,而是取决于经济发展,④错误,CD排除。故选B。
    点睛: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
    3-4-7【提升】 【正确答案】 1、A 2、D 3、C
    【试题解析】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与2010年相比,2020年我国年龄段整体向更高年龄移动,人口年龄中位数增大,A正确;从图中无法了解两个年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无法比较,B错误;农村60岁以上人口占比大幅度上升,但数量不一定上升,因为农村人口总数随着城镇化进程可能下降了,C错误;人口结构出现老龄化问题,D错误。故选A。
    2000年以来,我国农村60岁以上人口占比一直高于城镇,主要说明我国农村老龄化严重,原因是年轻人大量流失,迁往城市,并不是农村环境好,适合养老,B错误;随着城镇化进程,城乡差距变大,受劳动力流失影响,农村发展减缓甚至倒退,D正确、AC错误。故选D。
    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养老产业,解决老年人赡养问题;促进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减轻社会压力;提高社区老年服务水平,满足老年人需求,ABD正确,不符合题意;实行延迟退休制度并不能解决老龄化问题,反而加大老龄人生活压力,C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5-6-1【基础】 【正确答案】 1、B 2、C
    【试题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距离岷江干流越远则乡村聚落的比例逐渐降低,所以可以判断出茂县乡村主要沿岷江干流分布,茂县乡村聚落呈现沿岷江干流带状延伸的空间结构,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B正确。
    距干流约200米聚落数量最多,最可能的原因是距离水源较近,取水方便,并且地势较高,不易受洪涝灾害影响,C正确。岷江干流沿岸地区地势均相对平坦,并不是只有距干流200米附近才有这样的特点,A错误。岷江干流沿岸地区均属于流水沉积形成的土壤,土壤均比较肥沃,并不是只有距干流200米附近才有这样的特点,B错误。岷江沿岸地区气候条件相差无几,D错误。故C正确。
    点睛:
    岷江别名汶江、都江、岷江河。所属水系为长江支流,位于长江上游,自北向南贯穿四川省中部。流经四川省阿坝州、成都、眉山、乐山、宜宾市。
    5-6-2【基础】 【正确答案】 1、A 2、C
    【试题解析】 据图可知,在距中心城区15km和40km处乡村产业分布密集,应呈现团块状聚集,A正确,BD错误;没有呈现同心圆环城分布,C错误。故选A。
    乡村产业类型受城市影响大,离中心城区较远的区域,受城市影响较小,产业类型单一,C正确;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旅游资源不是导致远离中心城区的乡村产业类型相对单一的主要原因,ABD错误。故选C。
    点睛:
    郊区农业一般具有农产品种类多、生产周期短、运输量大、易损耗、集约化程度高、商品量大、商品率高等特点。
    5-6-3【巩固】 【正确答案】 1、B 2、A
    【试题解析】 当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量丰枯明显。河水流量小的枯水期,龙鳞坝可以拦蓄河水,增加生产和生活供水,③正确。坝体顶部平坦,可以满足行人跨过河流,避免涉水渡河,④正确。此处地形平坦,泥沙大量沉积在河床,如果再拦截泥沙,容易导致河床抬升,汛期容易发生洪涝灾害,①错误;此处地形平坦,河流落差小,不适合发电,②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新一村位于河流凸岸,泥沙沉积较多,地形相对平坦,聚落呈团聚状。下干村位于河流凹岸,且受河边山地地形制约,只能沿河布局,A正确。两村距离较近,且都靠近河流,B错误。两地气候相同,C错误。两地土壤情况差别不大,D错误。故选A。
    点睛:
    稳定、安全、适宜的地质条件是村镇长期存在并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5-6-4【巩固】 【正确答案】 1、A 2、D
    【试题解析】 双流机场位于成都主城区的西南方,所以主城用地发展受限方向是西南方,故选A。
    成都市主城区主要为平原,形态为团块状,且交通干线呈环线分布,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D正确;图中并未显示城市形态被大的河流、交通线隔开,A、C错误;经济主要影响城市内部结构的形成,而非外部形态,B错误。故选D。
    点睛:
    城市空间形态:团块状,多分布于平原,集中连片;组团状,受地形和资源分布等影响,由几个片区组成;条带状或放射状,沿河流或交通线分布。
    5-6-5【巩固】 【正确答案】 1、D 2、D
    【试题解析】 根据图形,该城市沿西北一东南方向,人口密度大,空间延展距离远,推测其城市空间延展的主要方向是由市中心向西北一东南方向延伸,D正确,ABC错误。故选D。
    .根据图形信息,甲区域人口密度非常小,在各城市功能分区中,绿地休闲区常住人口密度最小,甲处城市功能区最可能是绿地休闲区,D正确;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人口密度较大都不符合,ABC错误。故选D。
    点睛:
    城市地域结构形态受地形、河流影响,平原地区多团块状,山区或沿河地区多条带状、组团状分布。
    5-6-6【提升】 【正确答案】 1、A 2、B
    【试题解析】 结合图例高速公路和等高线分析,甲类村庄位于交通线附近,交通区位条件较优;乙类村庄主要位于海拔较高的西北部地区,位置较偏远,交通不便;丙类村庄分布比较集中,主要位于②处附近,①③正确。土地资源和环境质量未明显体现,②④排除。故选A。
    读图可知,①②③④四地中,②处位于高速公路与国道交汇处,交通条件优越,位置适中,与其他三地联系便利,是客货集散地,人口聚集地,可判断为最大城镇,B正确。其他三地交通及位置均没有②处优越,A、C、D错误。故选B。
    点睛:
    影响聚落的区位因素:一、 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因素:交通、政治、军事、信仰、科技、旅游等。
    5-6-7【提升】 【正确答案】 1、A 2、C 3、D
    【试题解析】 该地逐步出现了工业区和现代居住区,且由图可知,外围的工业区和现代居住区的规模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而非圆形、半圆形或者带状分布,A对,B、C、D错。故选A。
    由材料可知,该村落历史悠久,虽然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但公共服务设施分布区始终处于该村落的核心区域,工业区、现代居住区、商业区等用地未布局在区域中心,这和一般的受地租因素影响的城镇布局不同,主要是为了保护传统的住宅区和公共服务区,属于历史文化因素,C对。村落形成早期公共服务设施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工业化时期受自然影响小,A错;若受经济水平或交通运输影响,村落中间应分布着付租能力最高的商业区,B、D错。故选C。
    第3阶段,非农用地规模超过了农业用地,土地价值提高,这会促进产业化、规模化种植,农业生产效率大幅上升,D正确;工业化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当地人口不会外流,A错;虽然当地开始了工业化和城镇化,但中央仍保留着传统居住区和公共服务设施,保留了传统的风俗文化,B错;由该地第2阶段至第3阶段的发展过程可知,商业区出现晚于工业区,说明是工业化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C错。故选D。
    点睛:
    乡村景观是集合聚落景观、经济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特色为一体的地域综合体,包含美丽的田园风景,浓厚的地方生活气息和丰富的精神文化内容。广阔的乡村空间孕育了丰富的乡村文化景观类型。虽然乡村随着工业化发展,农业产业逐渐边缘化,但传统文化习俗仍然可以保留,形成特有的文化景观。
    7-8-1【基础】 【正确答案】 1、D 2、D
    【试题解析】 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高大的山脉。山地景观有明显的垂直带性变化,丁以上为积雪冰川带,说明丁处热量少、水分低、气温低,植被少,则最可能为高寒荒漠带,D符合题意;甲、乙、丙无法确定具体的自然带,ABC不符合题意。故选 D。
    读图可知,乙自然带南坡的海拔高于北坡,但自然带面积较小。根据阿尔卑斯山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可推测乙地应为森林带,森林生长对水分条件要求较高,阿尔卑斯山北坡为阴坡,气温偏低,盛行西风带来降水,水分条件好。南坡为阳坡,蒸发强,水分条件较差,森林分布面积较小。故选 D 。
    点睛:
    阿尔卑斯山脉地处温带和亚热带纬度之间,成为中欧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和南欧亚热带夏干气候的分界线。高峰全年寒冷,在海拔2000米处年平均气温为0℃。山地年降水量一般为1200~2000毫米,但因地而异。海拔3000米左右为最大降水带。高山区年降水量超过2500毫米,背风坡山间谷地只有750毫米。
    7-8-2【基础】 【正确答案】 1、A 2、A
    【试题解析】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变化类似于从当地到高纬的分异规律,该山地的基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随海拔升高、温度降低,甲处对应的植被应是山地落叶阔叶林带,A正确,BCD错误。故选A。
    读图可知,该地基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该地东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发育常绿阔叶林带;西坡是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发育荒漠草原;故水分是造成两坡植被的差异,A正确;东西两坡光照、坡度、土壤差异小,BCD错误。故选A。
    点睛:
    在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中,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保持一致;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更替类似于从当地向高纬的水平地域分异;垂直自然带谱丰富程度与山体当地纬度,山体海拔,相对高度有关。
    7-8-3【巩固】 【正确答案】 1、C 2、D 3、B
    【试题解析】 伊塞克湖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湖泊,湖面海拔1608m,天山北坡是西风迎风坡,降水较多,临近湖泊的甲地位于针叶林之下,是山地草原带,C正确。常绿阔叶林带、常绿硬叶林带是亚热带植被,AB错误。高山灌丛带一般位于高海拔地区,D错误。故选C。
    伊塞克湖平均水深278m,面积约6236km2,湖面大、湖水深,热容量大,不易结冰,D正确。伊塞克湖分布在天山山脉北麓,纬度较高,A错误。湖面海拔1608m,湖泊海拔高,气温低,本应容易结冰,B错误。位于板块内部,地热资源不丰富,C错误。故选D。
    流域面积受地形影响,不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A错误。随着气候变暖,在短时期内,冰川融水增加,湖泊面积增大,B正确。在短时期内,冰川融水增加,湖水盐度变小,C错误。在短时期内,冰川融水增加,冰川融水水温较低,因此水温不会显著上升,D错误。故选B。
    点睛:
    伊塞克湖湖区位于大陆性气候带中部,气候温和干燥, 1月平均气温-6℃ , 7月平均气温15~25℃,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7-8-4【巩固】 【正确答案】 1、A 2、A
    【试题解析】 结合图片可知,“假林线”的频次在1000米到1200米到达最高,然后降低,因此“假林线”随海拔升高先增后减,A正确;结合图片可知,“假林线”在1000-1200米分布频率最大,B错误;“假林线”的分布并没有体现出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错误;结合材料分布有斑块状草地,草地与森林的交界处被称为“假林线”,由此可知,“假林线”附近现今的植被主要为草地,因此“假林线”附近植被不是枝叶繁茂树形高大,D错误。故选A。
    结合材料可知,“假林线”是斑块状草地,草地与森林的交界处;结合选项,山顶处或山脊处海拔较高,气候湿冷,不适合森林生长,①正确;山顶和山脊处地势较高,落差较大,流水侵蚀较强,土壤贫瘠,不适合森林生长,②正确;山顶或山脊处地势较高,风力较大,森林容易折断,因此不适合森林生长,③正确;光照强烈有利于森林生长,因此不是“假林线”主要分布在山顶或山脊处的主要原因,④错误。故选A。
    点睛:
    非地带性自然带的成因一般从三个角度分析:海陆分布、地形和洋流;气候林线高度与山地水热状况有关,随纬度增加,山地气候林线高度呈下降趋势。山地实际林线高度与山地水热状况、实际海拔高度、土壤状况密切相关,高山地带达到一定高度后,土壤贫瘠,树木很难生长。
    7-8-5【巩固】 【正确答案】 1、B 2、A
    【试题解析】 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结合纬度位置及海拔可确定位于天山山脉,V为海拔为0的自然带即基带,因此北坡基带V为温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的景观特点为地表大面积裸露,少有植被覆盖,B正确,A错误;湖泊河流稀少;积雪覆盖主要出现在冬季,夏季无积雪覆盖,CD说法错误。故选B。
    读图可知,Ⅰ(高山草甸带)之上为冰雪带,冰雪带的下限是雪线;Ⅱ是森林带,其上限是林线;Ⅲ、Ⅳ是草原带。对比两图可知,与现在相比,距今3000—2000年,该山地林带上限差别不大,雪线海拔较低,自然带的数量较少,垂直带谱相对简单,草地面积较大,A正确,BCD错误。因此,本题应选A。
    点睛:
    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一般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7-8-6【提升】 【正确答案】 1、C 2、D 3、C
    【试题解析】 根据材料可得②的耕地面积分布海拔更高,因此②地为横断山区。①地分布的海拔相对较低,因此为太行山区,故C正确,因此排除A、B、D,选择C。
    读图可知,黔桂喀斯特山区的农田分布上限较高,可以到达海拔2800米左右,而太行山区的农田分布上限较低,只能到达海拔2000米左右,主要原因是黔桂喀斯特山区所处的纬度较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海拔较高处水热条件依然较为充足,可以进行农田耕作;而太行山区所处的纬度较高,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所以海拔较高处水热条件较差,不能进行农田耕作,故D正确。光照条件、耕作技术和耕种历史对两山区农田分布,上限差异影响不大,故排除A、B、C,选择D。
    由题干信息可知,黔桂喀斯特山区山体陡峭,坡面水土容易流失,因此其较低海拔陡峭的山体处,地表水分不充足,土壤较贫瘠,不利于其他植物生长,针叶林则成为优势植被。因此C正确,故排除A、B、D,选择C。
    点睛:
    垂直地带性,通常指高山地区自然地理现象随高度递变的规律性。由于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降低,降水和湿度在一定限度内随高度增加而增大,从而形成山地气候的垂直分带。受其影响,土壤、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出现相应的变化。
    7-8-7【提升】 【正确答案】 1、A 2、B 3、A
    【试题解析】 阿尔泰山的降水主要是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水汽遇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西南坡处在西风带的迎风坡,由于地形雨一般在山腰处降水量最大,所以山腰处为森林和森林草原带,A正确;地表径流、冰川融水森林可利用的较少,BD错误;永久冻土不会为森林生长提供水分,C错误。故选A。
    该地区海拔较高,深入内陆,气温较低,降水较少,针叶林更能适应这种寒旱环境,B正确;常绿阔叶林适应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特征,A错误;落叶阔叶林适应温带季风气候区特征,C错误;硬叶林适应地中海气候特征,D错误。故选B。
    气候暖湿化期间,阿尔泰山降水量增加,气温升高,森林带范围扩展,所以上限上移,下限下移,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
    在高山地区,由于海拔高度不同从而导致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水分组合的分异,进一步产生了植被土壤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山地自然带,这种自然带的分异,叫垂直地带性分异。
    9-10-1【基础】 【正确答案】 1、B 2、C
    【试题解析】 新增潜堤,利于削减海浪,为红树林提供静浪区域,但其应该有一定的高度,故A选项中“低矮”错误;新增堤前浅滩,利于泥沙沉积,形成细致沉积物,利于红树种苗定植,B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海堤堤身降低迎水面坡度,且植被覆盖,植被可以过滤地表径流,缓坡还可以扩大潮间带面积,扩大原生红树林生长空间,CD错误。故选B。
    生态海堤和传统海堤都能抵御海洋灾害、维护海洋权益、保持海岸稳定,但传统海堤会造成了沿海红树林的破坏,而生态海堤可以保护红树林,故与传统海堤相比,生态海堤能够维护生态平衡,C正确,ABD错误。选C。
    点睛:
    红树林能够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
    9-10-2【基础】 【正确答案】 1、A 2、D
    【试题解析】 据图示信息可知,水中生物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及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净化水质,①正确;浮岛上的植物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②正确,A正确;根据材料可知,生态浮岛漂浮于水面上,并不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③错误,BC错误;生态浮岛可供动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繁衍,但不能提供蔬菜,④错误,D错误。故选A。
    流经城市的河流、湖泊水质污染严重,同时城市人口密集,需要环境优美、水质清洁。生态浮岛具有消除污染,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的功能,最适宜在流经城市的河流、湖泊修建,D正确。生态浮岛在逐渐萎缩的内陆湖泊,水流湍急的河流上游以及沿海广阔的滩涂、沼泽地区的作用不显著,ABC错误。故选D。
    点睛:
    湿地的功能:1、生态效益:调节气候;调蓄洪水,涵养水源 ;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提供水资源,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保护生物多样性。2、经济效益:产出粮食、药材、 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提供航运,水能资源 ;具有旅游观光价值。3、社会效益: 教育与科研价值、提供就业岗位。
    9-10-3【巩固】 【正确答案】 1、C 2、B
    【试题解析】 该地纬度较高,不受台风影响,A错误;寒潮是冬季风带来的强冷空气入侵,该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基本不受寒潮影响,B错误;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且下暴雨的时候更易发生,该地地势低平,降水强度小,没有泥石流影响,D错误;常年盛行西风为迎岸风,冬季风力较大,沿海易受到风暴潮的侵袭,引发沿海低地涝灾风险增加,C正确。故选C。
    根据图示信息,人工抛沙后新土地高出海平面,增加了陆地面积,①正确;受到新沙丘的阻挡,原有海岸沙丘受破坏的几率减小,保护原有海岸沙丘和海岸生态环境,②、④正确;人工抛沙后沿岸海水变浅,不利于船舶停靠,③错误。故选B
    点睛:
    风暴潮形成的条件:一是有利的地形,即海岸线或海湾地形呈喇叭口状,海滩平缓,使海浪直抵湾顶,不易向四周扩散。二是持续的刮向岸的大风,由于强风或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对海面作用,导致海水急剧升降。三是逢农历初一、十五的天文大潮,它是形成风暴潮的主体。当天文大潮与持续的向岸大风遭遇时,就形成了破坏性的风暴潮。
    9-10-4【巩固】 【正确答案】 1、B 2、C
    【试题解析】 人工岛会侵占浅海面积,而浅海(水深小于6米)也属于湿地,所以棕榈树型的人工岛并不能增加湿地面积,A错误;结合材料,棕榈树型的人工岛有利于增加海岸线长度,增加港口数量,提高港口吞吐量,B正确。海运线路相对稳定,棕榈树型的人工岛不能延长海运线路,C错误;相对于该国阿联酋的国土面积83600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人工岛的面积比重极小,扩大国土面积并不多,D错误。故选B。
    人工港建设后会影响当地海洋生物的栖息地,使得海洋生物种类减少,A错误;人工港建设后人类活动增加,会导致海洋生态环境恶化,B错误;人工港建设后天然沙滩范围会缩小,而人工沙滩范围扩大,C正确;人工港建设后会对当地的自然海流运动产生影响,D错误。故选C。
    点睛:
    人工港建设对海洋及沿海生态环境的影响:破坏海湾海洋生物的栖息地;阻止或改变自然海流运动,加剧海洋污染;破坏海岸地貌。
    9-10-5【巩固】 【正确答案】 1、A 2、A
    【试题解析】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最主要功能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活的自然博物馆,不能用于发展农业,旅游业,可以起到净化黄河水质的作用,但不是其主要功能,故排除BCD,故选A。
    黄河三角洲生态补水需求主要受蒸散量、降水量和黄河来水量的影响,黄河三角洲湿地春季气温回升,蒸发量大,降水量少,水量少,故最需要生态补水的季节是春季,A正确,夏季、 秋季受季风影响,降水多,冬季蒸发量少,故排除BCD,故选A。
    点睛: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9-10-6【提升】 【正确答案】 1、B 2、A
    【试题解析】 依据材料,泥沙随水出入湖是改变湖泊形态的重要水文特征。1930年至1970年,洞庭湖水体面积减少较大,所以推测该时段入湖泥沙量较多,造成湖床抬升,湖水外溢,水体面积减少。故选B。
    近百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耕地和粮食的需求变得旺盛,沿湖的水域往往被围垦,造成湿地减少,A正确。湖区不会因兴修水利排湿地水造成其面积减少,B错误;该区域植被演替固沙作用不会对湿地面积减少造成如此大的影响,C错误;发展滩涂养殖不会使湿地转变为非湿地,D错误。故选A。
    点睛:
    洞庭湖自古为五湖之首,是中国水量最大的通江湖泊,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洞庭湖经历了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演变过程。
    9-10-7【提升】 【正确答案】 1、B 2、C
    【试题解析】 根据材料“潮间带湿地位于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是红树林的重要分布地区”可知,红树林对于海岸线的作用是红树林作为海岸带重要的防风林,成为抵御风浪对海岸冲击和沿海滩涂侵蚀的一道天然屏障,减缓海水流速,促淤保滩,防风解浪,巩固堤岸,防止海岸线向后退缩,B正确;减轻盐碱化程度、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弱沿海风力都是红树林对海岸带的生态功能,不是对于海岸线的作用,ACD错误。故选B。
    根据材料“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潮间带湿地位于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是红树林的重要分布地区”可知,潮间带湿地是红树林的重要分布地区,生物分布最多,因此土壤有机碳被固定于土壤中最多,图中只有③地位于高潮位和低潮位之间的潮间带地区,有机碳被固定于土壤中最为明显;①地和②地位于低潮位线下,位于水下带,不是潮间带地区,④地位于高潮位线上,也不是潮间带地区,因此红树林分布少,土壤有机碳被固定于土壤中的较少,ABD错误。故选C。
    点睛:
    红树林的生态作用:1.作为动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2. 抗风消浪,维护岸堤;3. 净化海水;4.改良土壤,促淤造陆 ;5. 美化海岸景观,开发生态旅游。
    11-13-1【基础】 【正确答案】 1、A 2、D
    【试题解析】 该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风由海洋吹向陆地,风力强,强风不利于树木的生长,加上海拔高,土壤贫瘠,造成植株矮小、树干弯曲,A正确,BCD错误,故选A。
    读图可知,海南岛热带云雾林主要分布在岛屿西南部,根据山峰与云雾林的分布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时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所以水汽的来源是西南季风,D正确,东北比较干凉,水汽少,该地为东南风的背风坡,离冬季风源地远,受东南风和西北风影响少,ABC错误,故选D。
    点睛:
    云雾林是热带雨林的一种,在海南岛,泛指海拔较高的山地生长的原始热带雨林。由于林木茂密,空气湿度极大,寄生、附生植物发达,终年云雾缭绕降雨频繁,很多云雾林地区年降雨量可达2500毫米以上。特殊的地形和小气候,造成这一区域动植物种类繁多,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是个天然的大氧吧,非常适合在城市久居的人们到此养生或者是父母带着孩子来观察雨林。
    11-13-2【基础】 【正确答案】 1、C 2、D
    【试题解析】 红柳根系十分发达,表现为适应终年干旱的环境,终年干旱少雨的气候背景下,土壤水分不足,地下水埋藏较深,C正确;全年温和湿润、终年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土壤水分充足,灌木根系不会深至10米之多,AB错误;全年寒冷干燥,可能存在冻土层,不利于根系向下伸展,D错误。故选C。
    沙柳枝条瘦细,十分柔软,可以适应大风环境,①正确;枝条较长较多一定程度上会增加蒸腾作用,②错误;枝条丛生可以增加地表摩擦力,减小风速,达到防风固沙的作用,③错误;叶呈披针形,叶面缩小可减少水分蒸腾作用,④正确。故①④正确,故选D。
    点睛:
    叶片上的气孔是水分和气体的通道,针形叶,叶片小,气孔少,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
    11-13-3【巩固】 【正确答案】 1、B 2、D
    【试题解析】 山火能遏制针叶林的入侵趋势,主要是因为大火带来的高温会破坏土壤表层的结构,容易造成土壤板结,不利于林木的生长,故针叶林生长对土壤要求高,B正确,题中未体现两者的耐火烧能力、耐高温能力、 枯落物密度等关系,故排除ACD,故选B。
    人工火烧后率先恢复的植被可能是草本植物,草本植物对土壤的适应能力强,针叶林、 山艾林、 阔叶林对土壤的要求较高,大火带来的高温会破坏土壤表层的结构,不利于林木的生长。故D正确,排除ABC,故选D。
    点睛:
    土壤是森林赖以生息的根本。森林火灾对土壤的影响源于其向土壤输送的热量。火烧后土壤最直接的变化就是土壤温度的升高,升温幅度与火强度、火烧持续时间、土壤含水率等密切相关。
    11-13-4【巩固】 【正确答案】 1、A 2、B 3、C
    【试题解析】 据材料分析可知,浑善达克沙地西部地区降水少,以半固定、流动沙丘为主,故植物根系的数量多,扎根面广而深。扎根面广可以获取更多水分,植物根系多、扎根深既可以固定植物体又可以获得水分,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所以选A。
    据材料分析可知,浑善达克沙地从东到西依次分布着疏林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呈明显的地带性,其植被类型分布比例明显不同,主要是因为水分条件的差异,从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B正确;温度差异、地理位置不同、太阳辐射不同都不是主要原因,ACD错误。所以选B。
    荒漠草原区地上生物量较少,植物枯枝落叶量较小,土壤有机质补给量较小,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A错误;该地气候干旱,降水量较少,土壤含水量较低,土质疏松,B错误;该地土壤以砂质为主,含沙量较大,土壤结构疏松,C正确;土壤疏松,透水性较强,保水性较差,D错误。所以选C。
    点睛:
    浑善达克沙地是中国十大沙漠沙地之一, 位于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草原南端,距北京直线距离180千米,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源。浑善达克沙地东西长约450千米,面积大约5.2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100多米,是内蒙古中部和东部的四大沙地之-。浑善达克沙地是中国著名的有水沙漠,在沙地中分布着众多的小湖、水泡子和沙泉,泉水从沙地中冒出,汇集入小河。这些小河大部分流进了高格斯太河,也有的只流进水泡子里,还有的只是时令性河流。
    11-13-5【巩固】 【正确答案】 1、B 2、C 3、C
    【试题解析】 根据图中经纬度可判断出图示区域位于14°N-16°N之间,88°W-92°W之间,根据世界大洲分布背景知识,可判断是北美洲,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图中甲地河流短小,乙地河流密布且流程较长,说明甲地降水少,乙地降水多。乙地位于东北信风迎风坡,且受墨西哥湾暖流增温增湿影响,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甲地,冬季位于东北信风背风坡,降水少。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较多,形成热带草原。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乙地位于东北信风迎风坡,且受墨西哥湾暖流增温增湿影响,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甲地,冬季位于东北信风背风坡,降水少。两地降水量的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不同条件的降水量导致了植被的不同,所以推断植被不同的主导因素是地形,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
    气候现象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的分布、地表的起伏,洋流的性质等都影响着气候分布。
    11-13-6【提升】 【正确答案】 1、D 2、B
    【试题解析】 根据材料可得,祁连圆柏广泛分布于海拔2600~4300m的阳坡、半阳坡地带。说明其耐寒,适宜在海拔高的地方生存;叶子为刺叶或鳞叶,根系发达。能够吸收地下深层的养分,说明耐旱与耐贫瘠,故D正确,因此排除A、B、C,选择D。
    根据材料“在柴达木盆地,很多祁连圆柏都呈孤岛状态分布,它们的周边被荒漠包围”可充分说明,它们在柴达木盆地荒漠化开始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但当地荒漠化速度快,程度深,侵占了该树的生存空间,故B正确、D错误。祁连圆柏被人们大肆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气候干旱,降水少,不会导致祁连圆柏呈孤岛状态,A、C错误。因此排除A、C、D,选择B。
    点睛:
    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气候向寒旱方面变化,许多树种灭绝,而圆柏属植物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特殊的生理结构,如叶片缩小成鳞片状、半肉枝、枝条柔韧、根系发达等,提高了耐寒耐旱能力,从而在山地得到发展。
    11-13-7【提升】 【正确答案】 1、D 2、B
    【试题解析】 根据不同间伐强度下浅层土壤样本的有机碳含量分布图,可知有机碳含量分布受到不同间伐的影响,故图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人类活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与轻度、重度间伐相比,中度间伐使林区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说明森林的生长环境好,群落结构复杂。枯枝落叶减少会导致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A错误;中度间伐为新生植物提供一定空间和光照,促进森林垂直结构优化,B正确;林下阳光增强最多的是重度间伐,C错误;土壤侵蚀强,会导致土壤有机碳的流失,D错误;故选B。
    点睛: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中的碳元素含量即为土壤有机碳。
    14-15-1【基础】 【正确答案】 1、A 2、D
    【试题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玄武岩多气孔,孔隙中的储水量大,①正确;玄武岩中的地下水可以通过断裂带向上运移,因此需要有连接玄武岩和地表的断裂带,与埋藏深度关系不大,②错误,③正确;玄武岩为岩浆岩,为火山喷发形成,向斜构造形成于沉积岩中,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应选A。
    地下水埋藏于地下,受外界气温影响较小,且该流域是亚洲最大的火山群,使地下水可能受到地热的影响而终年不冻,其水温不会太低,A错误,D正确;该流域河湖较多,水分较为充足,植被主要以草原为主,水土流失程度较轻,含沙量不大,B错误;该地为温带大陆气候为主,降水主要在夏季,汛期较短,C错误。应选D。
    点睛:
    河水一般与地下水是相互补给的。丰水期,河水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水。地下水从潜水水位高处向低处渗流。当河水水位高于潜水位时,则河水补给潜水;当河水水低于潜水位时,则潜水补给河水。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量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都十分均匀。
    14-15-2【基础】 【正确答案】 1、B 2、C
    【试题解析】 结合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乌伦古湖地处准噶尔盆地北部,其为断陷湖,且属于内流区,故其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由此B正确,排除ACD,选择B。
    引额济乌工程建成后,额尔齐斯河河水可以流入大湖,河流水会稀释大湖盐度,大湖盐度会下降,A错误;吉力湖有水道通往大湖,因此其为淡水湖,而大湖无湖水流出通道,为咸水湖,因此随着实施引额济乌工程,大湖湖水倒灌入小湖,造成小湖盐度有所上升,B错误;由于将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湖联通,部分河水汇入湖泊,且带来河水中的盐分,而该湖区无出湖通道,因此湖区总盐分增加,C正确;引额济乌工程造成大小湖之间有互相流动,但湖区整体仍无法外流入海,因此总体上湖区依然为内流湖,D错误。故选C。
    点睛:
    内流湖:内陆湖是处于河流的尾闾或独自形成独立的集水区域,湖水均不外泄入海的湖泊;外流湖:外流湖指有的湖水与河流相通,最终汇入海洋的湖泊。
    14-15-3【巩固】 【正确答案】 1、D 2、B 3、C
    【试题解析】 由材料可知,凡湖湖区原为高原、山地环抱的构造盆地,后来成为因为熔岩阻塞河道,变为内陆咸水湖,所以按照成因分类,凡湖为构造湖,A错误,D正确。火山口湖分布在火山喷发后的火山口处,B错误;当地没有冰川分布,材料也没有体现历史上有冰川分布,C错误。故选D。
    冬季湖泊结冰与温度、面积、盐度等有关。由图可知,南部湖区面积大,湖水较深,流动性大,不易结冰,①正确;北部有两条河流注入,且面积小,说明虎皮盐度低,而南部湖水盐度高,不易结冰,②正确;由图可以看出,山地分布在湖泊在北部,对湖泊南北部都有阻挡作用,③错误;南部湖区靠近火山,地壳活跃,地热丰富,湖水温度高,④正确。故选B。
    由材料可知,凡湖年降水量与地表径流流入量之和小于年实际蒸发量,湖泊为内陆咸水湖,无地表径流流出,所以湖水水位上升是因为有额外的补给来源,ABD错误;湖区原为高原、山地环抱的构造盆地,地势低,有断层分布,说明地下水补给多,使得湖水总体水位上升,C正确。故选C。
    点睛:
    构造湖是地壳构造运动所造成的坳陷盆地积水而成的湖泊。以构造断裂形成的断层湖最常见其特征为水深,岸坡陡峻,常成狭长形。
    14-15-4【巩固】 【正确答案】 1、A 2、A 3、C
    【试题解析】 结合图片可知,巴尔喀什湖水量变化中蒸发量占比最高,因此水面蒸发应是水量耗散的主要途径,A正确;结合图片可知,地下水变化量较小,因此湖水下渗较少,B错误;该湖泊为内陆湖,因此湖水不会外流,C错误;该湖泊应为咸水湖,人类引用较少,D错误。故选A。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入湖径流显著减少,导致湖泊水位下降,地下水补给湖泊水量增加,A正确;结合图片可知,湖区的降水量和蒸发量都没有明显变化,BD错误;结合图中信息,并不能看出地下水位的变化,C错误。故选A。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巴尔喀什湖蒸发量变化不大,但是入湖径流量在70年代和80年代减少,导致湖泊水量先减少;80年代之后,入湖径流量开始增加,因此湖泊水量后增大,因此整体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其他陆地水体的最主要补给形式;冰川融水可补给河流水及其他陆地水体;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
    14-15-5【巩固】 【正确答案】 1、D 2、A 3、B
    【试题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该湖泊位于中亚地区,身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较少,结合图中可知,乙水量最少,应为降水量;结合材料可知,该湖泊为咸水湖,因此蒸发量大于补给量,结合图片可知,丙为蒸发量,甲为入湖地表径流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结合材料可知,引起湖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为地表径流量;结合图片可知,1961-1969年地表径流量最大,因此水位上升最快,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结合图片可知,2000年以来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地表径流增加,说明湖泊面积变大;结合选项可知,灌溉面积减少会导致地表径流变多,湖泊面积变大,B正确;沙尘天气增加不会导致湖泊面积增加,A错误;结合图中信息可知,降水量没有明显变化,C错误;上游修建水库会导致湖泊面积变小,而不是增加,D错误,故选B。
    点睛: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其他陆地水体的最主要补给形式;冰融水可补给河流水及其他陆地水体;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
    14-15-6【提升】 【正确答案】 1、D 2、A
    【试题解析】 读图可知,该河流4—6月,河面明显上升,说明河流流量明显增加,水位持续上升,但河面宽度并无明显变化。故D正确,A、C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该河流7月后才主要受降水补给,4~6月该河段没有受到明显的大气降水补给,故B错误。故选D。
    读图可知,该河流8月河底明显上升,说明河床泥沙大量淤积,导致河底升高。根据材料可知,该河流该河流7月后才主要受降水补给,故8月河底淤积,主要是由于坡面受降水侵蚀,河水含沙量高,A正确;该河段在短期内地壳是稳定的,不会发生明显的运动,B错误;流量减少,水位变浅,不能解释河底的泥沙淤积状况,C错误;若河流流速加快,河流搬运能力增加,则河床不会淤积大量泥沙,也不会出现河底升高的情况,D错误。故选A。
    点睛:
    河流的水文状况包括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等特点,河流水文特征受气候、地形、植被、土壤以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需要结合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准确识别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14-15-7【提升】 【正确答案】 1、C 2、B
    【试题解析】 热喀斯特湖是因地下冰或冻土层融化,地表土层热融沉陷而形成的湖塘,其形成过程中,水源主要来自地下冰融化。故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
    风火山山区海拔高,低温条件不利于热喀斯特湖形成,同时风火山山区(山地)地形也不利于地表水体的聚积,楚玛尔河高平原海拔低温度高,地形利于地表水聚积,故与热喀斯特湖发育状况关联性较大的因素主要是气温和地形。故B①②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
    点睛: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6-1【基础】 【正确答案】 1、濒临海洋,产品运输方便;镍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人口多,提供丰富廉价劳动力;政府禁止出口,政策支持对镍矿进行精炼。
    2、有利于缓解我国镍资源供应紧张;有利于带动国内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为印尼当地增加就业和促进经济发展。
    3、绿色开采(对废弃物环保处置);采空区回填复植;提高资源利用率;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对废弃物进行环保处置。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目以印度尼西亚红土镍矿分布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工业区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印尼建设镍工业城的优势区位条件主要是,甲岛濒临海洋,海运便利,产品运输方便;印尼主要为高品位红土镍矿,镍矿品位高,矿床规模大,分布集中,储量大,易开采;印尼人口过亿,人口多,提供丰富廉价劳动力;2014年印尼政府禁止镍原矿出口,政策支持对镍矿进行精炼。
    中国企业参与建设印尼镍工业城,利于获取资源,有利于缓解我国镍资源供应紧张;建设精炼镍工业城,有利于带动国内相关产业发展,完善产业链;建设精炼镍工业城有利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建设精炼镍工业城为印尼当地增加就业和促进经济发展。
    为推进生产方式的绿色化,减少环境问题,可以绿色开采,对废弃物环保处置,减少污染;采空区回填复植,及时恢复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实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达标排放;对废弃物进行环保处置,减轻危害。
    16-2【基础】 【正确答案】 1、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环境承载力降低;地租、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为其他新兴产业留出发展空间;扩张市场,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等。
    2、巴基斯坦工业基础薄弱,产业承接能力较弱;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配套设施不齐全;缺少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生产效率低等。
    3、有利影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等。
    不利影响:破坏生态环境,带来环境污染等。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以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其影响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为市场、劳动力、环境等因素,污染型企业对周边环境具有污染,使得环境承载力降低,加之对污染治理所承担的费用不断提升,使得企业转移到环境法规较轻的地区;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如地租、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使得企业利润降低,企业会转移到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地区;从当地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角度分析,为其他新兴产业留出发展空间,我国会优化产业结构;从市场角度分析,企业为了扩张市场,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会转移到具有较好市场的地区。
    巴基斯坦承接我国产业转移可能面临的困难主要从基础设施、人才技术等角度分析。从基础设施角度分析,巴基斯坦工业基础薄弱,许多工业生产不能较好完成,产业承接能力较弱;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配套设施不齐全,对企业的吸引力较弱;从人才技术角度分析,巴基斯坦缺少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生产效率低等。
    巴基斯坦承接我国产业转移对当地的影响既有有利影响又有不利影响。有利影响:结合材料可知,产业转移能够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转移的企业能够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等。不利影响:部分污染型企业会破坏生态环境,带来环境污染等。
    16-3【巩固】 【正确答案】 1、常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工业历史悠久,产业基础好,生产协作条件好: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素质较高;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居民生活水平高,汽车需求量大。
    2、绿色智能工厂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高,生产效率高;能够保证产品质量和产量,提升品牌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
    3、利用原北京某汽车厂厂房建工厂,可以节省建筑投资;可以利用原厂房的配套服务设施,降低生产成本,尽快投入生产。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以汽车工厂选址的变化过程为材料,涉及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由图可以看出,常州位于上海附近,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为我国工业起步、发展较早的地区,所以积累了大量的生产经验,工业基础较好,利于汽车产业发展;同时,长三角地区涵盖的省市如上海、浙江、江苏等,人口、城市密集,为汽车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可知,该区经济发达,人们生活水平较高,汽车具有广阔的市场和较高的需求量。
    由材料可知,绿色智能工厂即智能制造工厂,对技术要求高,建立自动化生产线,能够提高汽车的生产效率,从而扩大产量,抢占市场;同时,汽车集团能以此为卖点,加大宣传,扩大品牌知名度,获取更多经济收益。
    由材料可知,智能工厂是由原汽车厂改造而来,相对于选址和建设新厂房来讲,能够减少前期的厂房建设投资;此外,同为汽车工厂,电动汽车生产过程中可以利用原汽车厂的如交通、供电、供水等部分基础设施,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16-4【巩固】 【正确答案】 1、俄罗斯民用汽车品牌少,产量小,市场竞争小;零部件本地化率高,运费低(或者答本地生产,降低关税),降低成本;技术成熟,竞争力强。
    2、位于俄罗斯西部,靠近市场;地处交通枢纽,便于零部件和汽车产品的运输;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协作条件好。
    3、气候寒冷,增加制暖设施;冰雪覆盖时间长,增强轮胎防滑性能;地广人稀,行驶的路程长,要加大油箱容积。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拉工厂相关图文为材料,涉及长城汽车选择在俄罗斯建立海外首个全工艺整车制造厂的市场原因、图拉市对长城汽车选址吸引力强的位置优势、图拉工厂生产的长城SUV在配置上做出的适应性调整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根据题目要求,需从“市场”角度,说明长城汽车选择在俄罗斯建立海外首个全工艺整车制造厂的原因。结合材料信息“俄罗斯国产民用轿车的品牌少、产量低”,因此长城汽车的产品在俄罗斯的汽车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汽车零部件本地化率达到65%”,零部件本地化率高,社会协作条件好,可以减少零部件的运输费用,降低企业成本;“生产流程集“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工艺于一体”,全工艺整车制造,可以降低关税,从而减少生产成本,降低汽车市场销售价格,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材料显示图拉工厂“产出的SUV车型主要销往俄罗斯国内及周边的欧洲国家”,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图拉市位于俄罗斯西部,接近俄罗斯的人口稠密区,且距离欧洲市场较近;图中显示图拉市有多条公路和铁路经过,属于铁路和公路交通枢纽,交通非常便利,便于汽车零部件和汽车整车的运输;“汽车零部件本地化率达到65%”,可知图拉市的乌兹洛瓦工业园区工业基础雄厚,社会协作条件好,对长城汽车有较强的吸引力。
    俄罗斯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漫长,因此汽车车窗、坐椅等需配加热装置;俄罗斯冬季积雪多,且不易融化,道路比较光滑,因此生产的汽车需增强轮胎防滑性能;俄罗斯土地面积广大,地广人稀,一般行驶的路程较长,因此应加大油箱容积,尽量确保长距离运输所需汽油量;与中国人相比,俄罗斯人体型更高大,对汽车内部空间要求更高,因此应增加车的宽度与高度。
    16-5【巩固】 【正确答案】 1、中国市场趋于饱和,竞争压力大,印度市场需求量大,且市场潜力大;印度劳动力、土地等成本较低;避开贸易壁垒。
    2、产业协作条件较差,产业链不完整,零部件本地供应能力较差;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用户需求与国内差异大;用户对中国手机品牌的认知度低;市场渠道不成熟。
    3、交通便利;工商业发展水平高,产业协作条件较好;软件产业发达,技术人才较多。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以印度手机产业为背景材料,考查了产业转移的原因、面临的困难及产业聚集的优势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根据材料信息“印度手机产业发展迅速,在中国手机市场趋于饱和的背景下,众多中国手机企业积极向印度扩张”可知,中国手机市场趋于饱和,而印度手机产业发展快,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阔;印度相较于中国,劳动力充足且廉价、土地租金较低,生产手机的成本低;中国手机企业积极向印度扩张,还可以避开贸易壁垒,享受优惠政策,降低手机生产成本。
    中国手机企业进入印度,初期可能面临的困难可从产业协作条件、技术工人、产品需求类型、品牌认知度、市场渠道等方面分析。印度手机产业发展不如中国,所以产业协作条件较中国较差,产业链相对不完整,本地的零部件供应能力较差;由于工人技术水平较低,缺少熟练的技术;与中国存在民族差异,所以与国内用户需求存在差异;中国手机的品牌知名度较低,所以印度用户对中国手机品牌的接受程度可能较低;刚开始进入印度市场,销售渠道不完善。
    根据图文材料可知,金奈位于沿海地区,且有铁路、高速公路相连接,水陆交通便利;由“印度已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手机生产国,并形成金奈等专门产业聚集区”可知,金奈位于手机专门产业聚集区,产业协作条件较好;印度的软件产业相对发达,有手机产业发展需要的大量技术人才;金奈为印度重要的工商业中心,消费市场巨大。
    点睛:

    16-6【提升】 【正确答案】 1、我国镍矿资源不足,近年来新能源产业不断发展,镍矿需求剧增;印尼镍矿资源丰富;2014年后,我国无法直接进口印度尼西来的镍矿,只能进口冶炼后的镍产品;在印尼建厂冶炼镍矿再进口回国,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利润;印尼国家政策的支持。
    2、关键条件:镍矿资源富集;临海,便于建设配套港口。
    前期投入成本高的原因:当地电力供应不足,需自建发电厂;当地缺少对外运输交通设施,需自建专用港口;劳动力素质低,需投入大量经费对职工进行技术培训。
    3、建设前期,码头的建成有利于通过海运运进大量建材和机械设备,保证工业园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园区投入生产后,码头利于运进大量生产所需原料和输出产品,保证工业园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效益。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工业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以及交通运输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和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由材料“镍是生产不锈钢和动力电池的关键原料”可知,我国经济发展,对不锈钢需求量大,另外我国高速铁路、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对动力电池的需求量大,近年来新能源产业不断发展,镍矿需求剧增,我国镍矿资源不足;由材料“全球大部分镍矿资源集中分布于几个国家,其中印度尼西亚探明的镍矿储量位居世界第一,且储量的80%分布在苏拉威西岛”可知,印尼镍矿资源丰富;由材料“2014年,印度尼西亚规定镍矿经冶炼加工后方可出口,镍价飙涨”可知,2014年后,我国无法直接进口印度尼西来的镍矿,只能进口冶炼后的镍产品;在印尼建厂冶炼镍矿再进口回国,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利润;由材料“之后,我国数十家镍冶炼企业前往印度尼西亚合作投资建厂”可知,印度尼西亚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印尼国家政策的支持。
    根据材料“其中印度尼西亚探明的镍矿储量位居世界第一,且储量的80%分布在苏拉威西岛”和“该项目选址在苏拉威西岛东南沿海的偏僻渔村,园区配套建设了大型电站和码头”可知,青山工业园关键条件是苏拉威西岛镍矿资源富集;青山工业园区临海,便于建设配套港口。由材料可知,前期投入成本高的原因是当地地处偏僻的渔村,基础设施差,电力供应不足,需自建发电厂,自建了大型电站;当地缺少对外运输交通设施,需自建专用港口,园区配套建设了大型码头;当地位于偏僻的渔村,劳动力素质低,需投入大量经费对职工进行技术培训,用工成本增加。
    根据材料“该项目选址在苏拉威西岛东南沿海的偏僻渔村,园区配套建设了大型电站和码头,极大地促进了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设前期,青山工业园区位于偏僻的渔村,工业基础薄弱,园区建设所需要的机械和物资需要由我国提供,因此码头的建成有利于通过海运运进大量建材和机械设备,保证工业园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青山工业园区以镍矿冶炼加工为主,产品主要面向我国市场,因此园区投入生产后,码头利于运进大量生产所需原料和输出产品,保证工业园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效益。
    16-7【提升】 【正确答案】 1、稳固离岸业务,占据国内新市场;利用中国、菲律宾等国家的优势要素,增强国际市场的拓展能力;推动本国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2、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外包服务价格下降;印度大城市的人力资源、场地、运营成本不断攀升;国内市场面临国际软件跨国企业的竞争。
    3、提供技术、技能培训和其他支持;完善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等。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以印度的服务外包产业为材料背景设置试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目的及承接地需要做的准备,培养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对地理基本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落实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由材料以及印度离岸软件服务外包产业转移路径示意图可知,印度将中、低端软件服务外包业务既有国内二三线城市和乡村地区,也有国外发展中国家,不仅可以稳固离岸软件业务,利于开拓国内、国外市场;而且从一线城市转出中低端软件服务,能够推动本国一线城市甚至二三线城市抑或乡村的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再者,中低端产业在国际上主要是转入发展中国家,便于利用这些国家的优势生产要素,增强国际市场的拓展能力。
    由印度离岸软件服务外包产业转移路径示意图可知,发达国家的软件外包业务不仅仅流向印度一线城市,而且以混合的形式流向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样就会使得软件外包服务的国际竞争激烈;且部分发展中国家,生产成本低于印度,使得国际外包服务价格下降,印度的外包价格优势降低;承接发达国家软件外包业务的首批城市是印度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一线城市,这些城市的人力资源、场地、运营成本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攀升,利润空间缩小;同时,国内市场面临国际软件跨国企业的竞争。
    相比于城市,乡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力素质较低,交通不便。印度软件服务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对于劳动力的素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印度国内乡村地区承接软件外包服务,需要提供技术、技能培训等支持,提高劳动力素质;完善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等。
    17-1【基础】 【正确答案】 1、气候干旱,降水量少,入湖的水量减少;夏季气温高,春季多大风天气,蒸发量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2、随着湖泊萎缩,湖泊水位下降,盐度升高;湖床裸露,湖泊将向干湖盆方向演化;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干,温差加大;土壤沙化、盐碱化加重等。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以艾比湖地理环境为材料,涉及水循环、自然环境整体性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分析近年来艾比湖湖泊萎缩的气候原因,主要从来水减少,去水增多角度考虑。气候干旱,降水量少,入湖的地表和地下径流减少,湖泊补给水源减少;夏季气温高,春季多大风天气,蒸发量大,湖泊出湖水量增多;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导致湖泊面积减小等。
    随着湖泊萎缩,蒸发的水量增多,湖泊水位下降,湖泊内析出的盐分增多,湖泊水盐度升高;湖床裸露,大面积湖底土地裸露出来,导致湖泊将向干湖盆方向演化;湖泊面肌萎缩,大量湿生植被和依靠湖水灌溉的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湖泊面积萎缩,调节气候能力降低,气候变干,温差加大;大量湖底土地裸露,植被退化导致土壤沙化、盐碱化加重等。
    17-2【基础】 【正确答案】 1、色林错位于青藏高原,其主要补给水源为夏季大气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2、色林错周边有多条河流汇入湖泊;流域封闭,位于内流区,参与的是陆地内循环。
    3、2003年至2008年,色林错湖面面积总体增大。该区域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增加;同时大气降水增加,湖泊补给增加。
    【试题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色林错流域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陆地水体补给、水循环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素养。
    根据流域年降水量变化柱状图可知,色林错流域内拥有较丰富的大气降水,故色林错主要补给水源包括夏季的大气降水。根据材料“色林错流域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属于内流区。湖面海拔4530m”可知,色林错湖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而注入湖泊的河流多发源于高海拔的冰雪带,所以色林错的补给来源海包括有高山冰雪融水。
    水循环类型包括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三种,一般流域水循环主要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是外流区,流域水循环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的是内流区。结合材料和图片信息可知,色林错流域属于内流区,流域内有多条河流汇入色林错,却没有河流从色林错排出;流域位于高原腹地,较为封闭,没有地表径流参与海陆间循环。故色林错流域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主要为陆地内循环。
    由色林错湖面积曲线、流域年降水量变化柱状图可知,在2003年至2008年之间,色林错湖面面积变化曲线呈波动上升的趋势,故湖面面积总体是增大的。色林错的水源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高山冰雪融水增多,大气降水增多,湖泊的水源补给增加,最终导致湖泊面积总体增大。
    17-3【巩固】 【正确答案】 1、受地壳运动影响,呼伦湖区域断裂下陷形成湖盆。冰期时气温低,冰川累积量大,冰期后气候变暖,冰川融水汇入湖盆形成湖泊。
    2、自东北流向西南(或由海拉尔河流向呼伦湖)。呼伦湖收缩期,湖泊水位下降,新开河河水水位高于呼伦湖湖水水位,河水流向湖泊。
    3、入湖河流不断带来盐分(矿物质);收缩期,呼伦湖唯一与外流区域联系的通道(新开河),其流向为流人呼伦湖,湖水无外泄通道,盐分无法排出;该区域降水较少,随着湖水蒸发,湖泊萎缩,盐分富集。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以呼伦湖及周边区域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内力作用与气候变化在呼伦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呼伦湖收缩期新开河的流向、收缩期呼伦湖水体盐度较高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从内力作用角度:由于地壳运动,呼伦湖区域地壳断裂下陷而形成湖盆。从气候变化角度:第四纪冰期时,气温较低,呼伦湖区域冰川广泛发育,而后由于气候逐渐转暖,冰川融化,大量水源汇入湖盆,形成呼伦湖。
    结合材料“新开河连通呼伦湖与海拉尔河,是呼伦湖唯一与外流区域的联系通道”,呼伦湖收缩期时,湖水水位下降,新开河的河水水位高于湖水水位,因此此时是河水补给湖水,故新开河河水流向呼伦湖,可推测新开河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
    结合材料“新开河连通呼伦湖与海拉尔河,是呼伦湖唯一与外流区域的联系通道”,收缩期时,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河水汇入湖泊中,河流带来大量盐分,而湖泊由于水位较低,且无外泄通道,盐分无法排除,加之收缩期时该区域降水较少,蒸发量大,因此湖泊水量不断减少,盐分不断累积,导致湖水盐度升高。
    17-4【巩固】 【正确答案】 1、月牙泉位于古党河河道,受流水侵蚀作用强,地势较低;月牙泉位于两个洪积扇之间,受流水堆积作用,洪积扇地势不断增高,月牙泉地势相对较低;第四纪,该区域气候逐渐变干,风力侵蚀使月牙泉所在洼地不断变低。
    2、地下水补给。山地冰川、积雪融水等汇入党河、西水沟,形成地表径流,两河在流经洪积扇时下渗形成地下径流,地下径流在地势较低的洼地溢出,补给月牙泉。
    3、人口增长,生产生活用水增加,过量开采地下水;上游水利工程建设,补给水源减少。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水体补给类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提高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素养。
    由材料可知,鸣沙山为“第四纪以来气候逐渐变干,由风沙作用堆积而成”,可推知月牙泉处受到风力侵蚀作用较强,形成洼地,而南部鸣沙山随着风力的不断堆积,地势变高;月牙泉位于“党河和西水沟两个洪积扇的交界处”,随流水不断堆积,两个冲积扇地势逐渐变高,月牙泉地势相对变低;由图可知,月牙泉位于古河道,受流水侵蚀,因此地势较低。
    由材料和图片可知,该地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周围有大面积沙漠,说明该地降水稀少,且无河流水注入,周围无高大山脉提供高山冰雪融水,因此其主要补给类型应为地下水。祁连山冰雪融水汇入党河和西水沟形成地表径流,在流经冲积扇时,下渗形成地下径流,使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在月牙泉处出露,补给泉水。
    月牙泉近年来面积不断缩小,人为原因是近年来该地区人口增加,社会经济的发展较快,生产生活用水量大,但此处降水少,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潜水水位下降。根据图例,月牙泉上游河流兴建水库,导致下游河床处于长期断流的状态,使泉水补给减少。
    17-5【巩固】 【正确答案】 1、地势总体上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入湖河流多,且西、北部多,水量较大;地处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西南干旱区的交汇地带,干寒、少雨、多风,太阳辐射强,气温日较差大,属于典型高寒气候。
    2、2001-2016年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2001-2004年水量呈缓慢减少趋势;2004年以后水量迅速增加。流域内降水量增加,降水补给增多;平均气温升高,冰雪融水补给增加;退耕还林、还草,科学放牧等,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3、湖泊调节气候的能力增强;提高周边植被覆盖率;减缓沙漠面积扩大,利于恢复生态环境;可能会淹没农田和动物栖息地。
    建议:人类活动尽量减少对原生环境的干扰;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以以青海湖为材料,涉及区域自然地理特征、陆地水体相互补给关系、湖泊生态功能以及生态脆弱区治理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据图可知,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光照充足,白天气温较高,晚间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从地形上分析,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地势整体西北高东南低;青海湖支流数量较多,尤其西部和北部河流较多,河流径流量较大,注入青海湖水量较多。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2001-2004年青海湖水量呈缓慢减少趋势,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增多,截留地表径流量增加;全球气温升高,导致蒸发量增多。2004年以后青海湖水量迅速增加,主要原因:流域内降水量增加,导致青海湖补给水量增加;气温升高,导致冰雪融水增多,冰雪融水补给青海湖水量增多;随着区域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退耕还湖、退耕还草、科学放牧等,使得区域生态环境改善。
    青海湖水量及面积变化对周边地理环境的影响:湖泊面积增加,导致湖泊调节气候的能力增强,区域气候湿化;能够促进湿生生态系统的恢复,提高植被覆盖率;能够缓解荒漠化的进程,减缓沙漠面积扩大;有利于区域生态系统的恢复。但同时也有不利影响,可能会淹没沿湖农田和动物栖息地等。
    青海湖流域未来发展的合理建议: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退耕还草,恢复自然植被,合理放牧,使得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加强流域统一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等;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促进自然环境的自我修复。
    17-6【提升】 【正确答案】 1、河流上游形成峡谷,河谷狭长;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多发,堵塞多段河道,河水汇聚形成相连的湖泊。
    2、然乌湖岸沟谷内因冰雪融水侵蚀强烈,土层浅薄、贫瘠,树木难以生长。山脊光照充足,土层较厚,森林沿山脊像马鬃一样呈带状纵向分布。
    3、夏天湖水为浑黄色。青藏高原东南部夏季时为雨季,降水较多,汇入湖泊的泥沙较多,呈现浑黄色。
    【试题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然乌湖位置及水系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湖泊的形成、湖泊水文特征以及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由材料可知,然乌湖是雅鲁藏布江支流帕隆藏布江的主要源头,说明位于上游地区,河流上游受流水侵蚀形成峡谷,河谷狭长;两侧山体陡峻,地壳运动活跃,山体松散,滑坡、泥石流多发,从而堵塞多段河道,形成堰塞湖。再经过河水汇聚,形成相连的三个河道湖泊。
    由图可知,森林主要分布在山脊处,然乌湖岸山体冰川广布,沟谷内因冰雪融水侵蚀强烈,土层浅薄、贫瘠,树木难以生长。而当地海拔高,沟谷处因为山体阻挡形成阴影。山脊光照充足,土层较厚,适合森林植被的生长。因此森林沿山脊像马鬃一样呈带状纵向分布。
    然乌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夏季时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汇入沟谷的流水将泥沙带入湖泊内,从而使湖水呈现浑黄色。
    17-7【提升】 【正确答案】 1、板块挤压断裂下陷形成谷地,地表水汇集形成湖泊;第四纪前山地冰川消融带来的大量洪积物和冰碛物在湖泊中部堆积;后因湖泊水位下降,堆积物出露,湖泊分化开形成拉昂错与玛旁雍错。
    2、流向:自东南流向西北(自玛旁雍错流向拉昂错)。
    理由:玛旁雍错通过河流把矿物质(盐分)带入拉昂错,而拉昂错无河流流出,矿物质(盐分)含量增加演变成微咸水湖。
    3、湖泊水位下降,水域面积减少,调节气候功能下降;裸露湖床增多,风沙活动增加;湖泊水位下降,盐度升高,生物多样性减少。
    【试题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玛旁雍错和拉昂错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湖泊演化、河道流向的判定、湖水性质、湿地功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素养。
    结合材料这两个湖泊位于喜马拉雅山的深陷断裂河谷地带,说明该湖泊首先时由于板块的挤压,青藏高原不断抬升,然后板块北部断裂下陷,形成谷地。由于谷地周边水源丰沛,地表水大量汇集,形成封闭的内陆湖泊。根据材料“自第四纪以来因全球气候变迁,湖泊水位下降”并结合相关知识可知,第四纪时地球气候变暖,由于冰川携带的碎屑在冰川融化后大量堆积在大湖的中部,使湖床抬升;再加上气候变暖,蒸发加剧,冰川萎缩,补给水量减少,大湖面积萎缩,造成湖泊水位下降。下降过程中,由于中部地势高,逐渐形成山丘,导致原本的大湖一分为二。
    只有河流流入,没有河流流出的湖泊是咸水湖;有河流流出的湖泊是淡水湖。“拉昂错为微咸水湖,而玛旁雍错为淡水湖”,说明两湖北侧连通河道由玛旁雍错流向拉昂错,玛旁雍错通过该河流可以把矿物盐份带入拉昂错,而拉昂错无河流流出,矿物质盐份含量由于湖水的不断蒸发,盐分逐渐积累,演变成微咸水湖。所以河流流由东南流向西北。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一个要素改变引起其他要素随之变化。玛旁雍错湖水域面积减少导致调节气候功能下降,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变大,降水减少;湖泊面积减少,湖泊水位下降,裸露湖床增多,风沙活动增强;玛旁雍错湖面积减少,湖水盐度升高,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水位下降会导致周边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土壤层的含水量减少。
    18-1【基础】 【正确答案】 1、内陆河流带来的泥沙;基岩风化、侵蚀形成的泥沙;海洋含钙生物骨屑随海浪携带至海岸。
    2、海滩上有丰富的沙质沉积物,低潮位时能够露出海面;海滩上部高于高潮位,且地形平坦宽广可供沙丘堆积;有强劲恒定的迎岸风搬运海洋泥沙到海岸。
    3、湿润的气候有利于地表水对碳酸盐的溶解;气温高,蒸发强烈使胶结作用加快;风力较弱使沙丘相对稳定,有利于沉积物固结成岩。
    【试题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海岸沙丘岩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海岸地貌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应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图文材料的能力。
    图a有陆源碎屑入海,基岩也会受到海水的侵蚀,材料中“碎屑沉积物往往含有大量生物骨屑”,则有海洋生物死亡后的遗体骨骼等被海浪携带到海滩堆积。
    据图b显示,在低潮面时,海岸的沙质沉积物露出海面;在迎岸风的吹拂下,在广阔平坦的海滩上部堆积,所以需要高于高潮位的开阔平坦的地方堆积沙丘;沙丘为风力堆积作用形成,故还需要有迎岸风将海滩的泥沙吹向高潮位之上堆积。
    根据材料“海岸沙丘岩是指在海岸沙丘形成较稳定时,碎屑沉积物表层的矿物被水溶解,由碳酸盐胶结而成的固结岩石”和图c显示的有降水、蒸发、海洋水汽。碎屑沉积物表层的矿物被水溶解就需要湿热的气候,溶解快;蒸发强烈使胶结作用加快,需要气温高的气候条件。指在海岸沙丘形成较稳定时才容易形成,故风力较弱。
    18-2【基础】 【正确答案】 1、①白崖是松软的碳酸盐,呈白色;②每年后退35厘米,遭受侵蚀速度快,表面无法有植被长时间覆盖,白亮如新。
    2、①地质历史时期为浅海环境,海洋生物骨骼堆积,形成碳酸钙沉积层;②地壳抬升,碳酸钙沉积层未固结就出露地表;③海峡走向与西风风向一致,风浪较大,海水侵蚀作用强,(碳酸钙沉积层岩性脆弱,易被侵蚀,)形成白色的陡峭崖壁。
    3、原因:①碳酸钙规模有限,受海浪侵蚀作用影响,不断减少。②该地降水丰富,雨水不断溶蚀碳酸钙。③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试题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英国多佛尔白崖相关图文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核心素养。
    根据材料信息“英国多佛尔海峡沿岸因发育大规模洁白的崖壁而闻名,其碳酸钙沉积形成于温暖的白垩纪”可知,多佛尔海峡沿岸的崖壁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材料信息“碳酸钙是石灰岩未固结前的形态,呈白色,且碳酸钙越纯,颜色越白”可知,白崖是松软的碳酸盐,呈白色;材料信息“多佛尔白崖大致每年后退35厘米”和读图,崖壁在多佛尔海峡沿岸,可知,崖壁遭受海水侵蚀;根据已学知识,英国多佛尔海峡位于40°~60°纬度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该地降水丰富,雨水不断溶蚀碳酸钙,综上所述崖壁受侵蚀速度快,表面无法有植被长时间覆盖,白亮如新。
    材料信息“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的环境下形成的”,根据已学知识,石灰岩属于沉积岩,从外力作用角度看,英国多佛尔白崖的形成过程首先是地质历史时期为浅海环境,海洋生物骨骼堆积,形成碳酸钙沉积层;后来经内力作用地壳抬升,碳酸钙沉积层未固结就出露地表;读图并根据已学知识,海峡走向与西风风向一致,风浪较大,最后经外力作用:海水侵蚀作用强,(碳酸钙沉积层岩性脆弱,易被侵蚀,)形成白色的陡峭崖壁。
    根据材料信息“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的环境下形成的”可知,碳酸钙规模有限,材料信息“多佛尔白崖大致每年后退35厘米”和读图,崖壁在多佛尔海峡沿岸,且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可知,崖壁遭受海水侵蚀不断增强,碳酸钙不断减少;根据已学知识,英国多佛尔海峡位于40°~60°纬度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该地降水丰富,雨水不断溶蚀碳酸钙。以上便为多佛尔白崖后退的原因。
    18-3【巩固】 【正确答案】 1、岩浆侵入岩层冷却凝固形成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后由于地壳抬升出露海面,形成小岛;后经海浪侵蚀而形成独特的景观。
    2、为开发旅游业,人工建设长堤与大陆相连,阻挡了海水的运动,海水流速降低;使圣米歇尔湾沉积作用加速,沉积物增多,导致圣米歇尔湾加速萎缩。
    3、水坝的功能是拦蓄泥沙;蓄潮冲沙;减少沙体的沉积。
    【试题解析】 分析:
    该大题结合图文材料,设置三个小题,涉及地质内里作用、海浪侵蚀地貌、海岸线变化成因、水利枢纽工程的作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阅读材料可知,法国圣米歇尔山景观主要是花岗岩构成,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因为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的侵入型岩浆岩;后期受到地质内力作用的影响露出海面,形成小岛,经过很长时间的海浪侵蚀,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圣米歇尔湾为发展旅游业,1877年人工建设长堤与大陆永久相连,此后又在部分陡崖上修筑护坡。导致海水的运动对海岸影响较小,海水的流速减缓;且由于河流的泥沙含量较大,使得沉积物增多,速度增快,海湾萎缩速度也加快,也就导致了圣米歇尔湾加速萎缩。
    观察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水坝的修建,可以是的上游水流流速减缓,泥沙大量沉积;可以调节河流水量,减少对海湾冲刷,同时减少沙体在海湾沉积,减少圣米歇尔湾萎缩。
    18-4【巩固】 【正确答案】 1、古滦河携带大量泥沙在(古)入海口附近沉积;入海口附近及近岸的沙质沉积物在长期强劲的向岸风(东北风或偏东风)和海洋(潮汐、海流、波浪)共同作用下逐渐搬运沉积;泥沙在开阔沙质海滩上不断堆积成沙丘,最后聚丘成群。
    2、夏秋季节,“滑沙入海”旅游项目等引发沙丘坡体下滑,导致沙丘脊线高度降低;冬春季节,东北风(或偏东风)势力强劲,大风吹扬,到夏初沙丘脊线高度基本恢复。
    3、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拦截运动沙粒,促其沉降;增加植被覆盖面积,减少沙源;截留水分,(增湿促进沙丘沙体表层板结)减弱沙丘的移动性。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以河北省翡翠岛沙丘地貌形成过程与变化为材料,涉及风沙活动和海岸地貌相关知识内容,考查了学生对材料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难度较高。
    本题要分析沙丘和沙丘群的形成。据图推断,海岸沙丘沙源主要来自于河流携带的泥沙,注意图示中河口位置,北方河流含沙量大,河口地区沙丘形成,主要是河口泥沙堆积形成。从图中可看出沙丘在面向海洋侧缓,背向海洋侧陡,说明经常受到海风的影响。因此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被海风、潮汐、洋流、波浪的不断搬运、不断堆积在开阔地带的沙滩上,从而形成沙丘群。
    结合材料可知夏秋季节有滑沙入海项目,导致沙丘坡体下滑,进而使得沙丘脊线高度降低;结合沙丘等高线形态,沙丘的迎风一侧坡度较缓,东北风是主导风向。冬春季节主导风向是东北风,东北风为迎岸风,东北风(或偏东风)势力强劲,大风吹扬,搬运能力强,源源不断的将入海口处的泥沙搬运到沙丘上来进行堆积,到夏初沙丘脊线高度基本恢复。
    结合所学知识,森林由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作用。植树造林增加了地表粗糙度,使得风速降低;拦截运动沙粒,促其沉降;植树造林还会增加当地的植被覆盖面积,减少裸露土地,从而减少沙源;植树造林增加了地表粗糙度,减缓了地表径流,从而截留水分,下渗增加,对土壤增湿,促进沙丘沙体表层板结,从而减弱沙丘的移动性。

    18-5【巩固】 【正确答案】 1、河流入海搬运的泥沙;波浪搬运海底的沉积物(碎屑物质);沿岸山体风化产生的松散物质;沿岸洋流将东冲湾河口沙粒携带至此。
    2、涨潮时,海水流速快搬运能力较强,携带大小不一的沙粒向海岸移动,在B处堆积;退潮时,海水流速减慢搬运能力较弱,将颗粒较小的沙粒搬运至A处堆积;颗粒较大的沙粒保留在B处。
    3、C处距海岸较远,受海浪作用较小,主要受风力作用;风挟带海岸沙粒向北移动,遇到坡地阻挡,风速减小,搬运作用减弱,在坡地C处逐渐堆积,形成沙丘。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以深圳市东南部的大鹏半岛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海水、河流、风的搬运、堆积作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由半岛示意图可知,西冲湾沙滩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处,可能受到流水的侵蚀和沉积作用,以及海浪的侵蚀和沉积作用,故该地的沙滩沙粒可能来源于沿岸山体的石头风化后形成的碎屑,随着河流入海携带而来,以及河流入海时自身携带搬运而来的泥沙;海水在运动过程中搬运的海底碎屑物质;受盛行风影响形成的沿岸流从东冲湾携带沙粒到此。
    由示意图可知,A地较B地更靠近海洋。涨潮时,海水搬运的泥沙没有分选性,将大小不一的沙粒带到B处,退潮时以海浪的沉积作用为主,当海浪由陆地向海洋方向移动时,海水携带的沙粒颗粒较大的先沉积,在B处堆积;颗粒较小的后沉积,在A处堆积,使得A处沙粒较B处细。
    由示意图可知,C地距海较远,故可推测该处沙粒沉积不是海浪沉积作用形成,而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该地常有海风出现,海风由海洋吹向陆地过程中,搬运海岸的沙粒,后遇到坡地阻挡,海风风速减弱,所携带的沙粒在坡地C处沉积。
    18-6【提升】 【正确答案】 1、闽江带来的大量人海泥沙,被向南运动的沿岸流带到该滨海地区形成沙滩;东北向的向岸风将海滩泥沙吹向陆地,堆积形成海岸沙丘;滨海地区平坦开阔,为大面积沙丘提供分布空间。
    2、①确定采样点剖面线的方向;②量算采样点剖面长度;③测量沙丘表面的高程;④多点测量上部交错层理的沙层厚度数据;⑤计算上部交错层理的倾斜方向和角度;⑥测量下部波状界面的深度数据。
    3、加强闽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减少泥沙来源;植树种草,营造农田防护林带;设置沙障等工程性措施固定沙丘。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以福建省长乐市滨海平原的沙丘为材料,涉及外力作用及地貌形成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沙丘形成条件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沙源,一个是动力。从沙丘形态来看,图中海滩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砂质海滩,一种是海岸沙丘,沙源最有可能来自于闽江,动力包括风力和洋流。由图中沿岸流流向可推知,闽江的泥沙被向南运动的沿岸流带到滨海地区沉积下来,形成沙滩,再结合上题中的东北风,为向岸风把沙滩的泥沙吹向陆地,堆积成为海岸沙丘;滨海地区地势平坦,为沙丘的形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结合题干材料,分析右图坐标量和分层信息不难发现,绘制该沙丘剖面图,在采样点考察中需要进行剖面的确定(方向和长度等),测量剖面采样点高程,“上部沉积层呈交错层理”,可知需要测量不同沙层的厚度,测量不同沙层的倾斜方向和角度以及采样点距海面水平距离,只有通过测量获取这些数据,才能完成该图的绘制,进而分析不同沉积层形成时的地理环境。
    沿岸沙丘向陆地移动容易吞没农田和居民区,防治措施包括主动的和被动的,主动的就是影响沙丘,即从沙源入手,加强闽江流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减少泥沙来源,扼制沙丘的增长;被动的措施可以在农田建设防护林带,设置一些沙障等固沙工程,减轻风沙的侵害。
    18-7【提升】 【正确答案】 1、村庄位于沙丘的西北和东南侧,与沙丘之间有河流隔开;由于地形阻挡,村庄受东南季风影响弱;冲积层的沙土和碎石颗粒较大,不易起沙;丰水期河水对扩散至河谷的沙土搬运作用强。
    2、海坛岛多岩石,可就地取材,建房原料丰富且成本低;花岗岩质地坚硬,建造房屋可抵御大风破坏和海水侵蚀;房屋低矮、窗小,利于抵挡台风等恶劣天气的侵害。
    3、形成的先后顺序是:冲积层、海蚀崖、风砂层。形成过程:流水从君山山坡上携带的沙石在山麓堆积,形成冲积层;海平面上升,靠近海岸的冲积层被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崖;海平面下降,东北风携带海滩和下游河滩泥沙遇海蚀崖阻挡堆积,形成风砂层。
    【试题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海坛岛的大沙山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风沙活动、传统民居“石头厝”与地理环境的适应性、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从风沙活动角度考虑,沙不袭村,说明沙丘不宜起沙移动,或者移动方向与村庄不在统一方向上,结合图可知村庄位于沙丘的西北侧和东南侧,由于地形阻挡,村庄受东南季风影响弱,东北部为迎风海岸,当地盛行东北风,且南部有君山阻挡,沙丘难以扩散。村庄与沙丘之间有两条河流隔开,丰水期河水对扩散至河谷的沙土搬运侵蚀作用强;覆盖的夹杂黑碎石的沙土,冲积层的沙土和碎石颗粒较大,不易起沙。
    由材料可知,传统民居“石头厝”特点是低矮、窗小,以石头房为主体,多用花岗岩建成,屋顶的每一片瓦都用石头压住。海坛岛当地多岩石,建房可以可就地取材,建房原材料丰富且成本低;海坦岛当地风力较大,多大风天气,海浪侵蚀严重,花岗岩质地坚硬,建造房屋可抵御大风破坏和海水侵蚀;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房屋低矮、窗小,利于抵挡台风等恶劣天气的侵害。
    由图可知,海蚀崖的断切面是在冲积层的基础上形成的,风砂层又在海蚀崖下,所以先后顺序是:冲积层、海蚀崖、风砂层。形成过程:流水从君山山坡上携带的沙石在山麓堆积,形成冲积层;海平面上升,靠近海岸的冲积层被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崖;海平面下降,东北风携带海滩和下游河滩泥沙遇海蚀崖阻挡堆积,形成风砂层。
    19-1【基础】 【正确答案】 1、广州距海较近,地势低洼,灾害强度大;广州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灾害造成的损失更大。
    2、加强预警预报系统;完善灾后应急系统;增强防灾减灾的意识,提高自救能力;完善城市的排涝系统,提高城市防洪、排洪能力;相关地区应当注意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此生地质灾害;加固港口设施,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停止室内外大型集会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以台风“山竹”为材料设置地理问题,涉及台风灾害形成的原因、减轻台风灾害的措施。主要考查灾害成因和防御措施,突出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广州因台风“山竹”造成的更严重的洪涝灾害且经济损失更大。从广州和南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低平、降水量等、经济发达等方面考虑。广州比南宁距海更近,地势低洼,台风强度更大,降水更丰富,形成的洪涝灾害更严重。广州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灾害造成的损失更大。
    减轻台风灾害主要从预警预报、灾后重建、工程和生物设施建设、防止次生灾害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加强预警预报,制定相应防灾预案;完善灾后应急系统;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救能力;完善城市的排涝系统,提高城市防洪、排洪能力;相关地区应当注意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次生地质灾害;加固港口设施,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停止室内外大型集会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
    19-2【基础】 【正确答案】 1、暴雨频发,短时间降水过多,山体滑坡
    2、淹没工厂,造成生产困难;淹没道路,造成生产物资运输困难;淹没农田,造成种植业减产;河道水情变化,水产养殖业受损等。
    3、加强监测和预报;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制定防灾应急措施等。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洪灾为背景材料,考查洪涝灾害的原因、危害及措施相关知识,学科素养方面注重考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根据材料“悉尼2022年3月暴雨频发,降雨量超过520毫米,是自1942年以来最潮湿的3月。”可知,新南威尔士州洪灾的气象原因暴雨频发,降雨量过大,这种强降水会导致土壤含水量过大,引发山体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
    注意设问强调经济方面,从经济方面考虑,工业方面,洪水会淹没工厂,导致工厂停工,生产困难,交通方面,交通线等基础设施被淹没,造成物资运输受阻,农业方面,农田被淹没,种植业受到影响,水产养殖方面,洪水会使得养殖场被淹没,导致水污染,养殖业受损。
    注意设问强调非工程措施,故面对洪水威胁,可加强对暴雨天气的监测和预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加强对人们防灾减灾意识的教育,政府还应提前做好准备,制定防灾应急措施,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
    19-3【巩固】 【正确答案】 1、沿海各省差异明显;主要集中在东南和南方沿海各省;整体上纬度较低省份登陆次数较多。
    2、广东省纬度相对较低,更接近台风源地;广东省海岸线较长,可登陆的地带较多。
    3、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风暴潮会摧毁建筑物,破坏交通通信,影响渔民出海,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有利于消暑、抗旱。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台风及其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读图可知,1929~2019年,我国沿海各省台风年均登陆次数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广东、中华台北、海南、福建、浙江、广西等南方、东南方沿海省份登陆次数更多,偏北方沿海省区登陆次数较少,整体上纬度较低的省份登陆次数更多。
    一方面,广东地处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纬度较低,接近台风发源地,台风的登陆次数多。另一方面,广东省面积较大,海岸线较长,台风可登陆的地带多。
    台风给沿海各省带来的影响,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有利影响方面,台风多在夏秋季节登陆,为沿海地区带来了降雨,有利于消暑抗旱。不利影响方面,台风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摧毁建筑物,破坏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影响渔民出海,影响渔民的经济收入。
    点睛:
    19-4【巩固】 【正确答案】 1、强降温,使农作物、牲畜受冻;大风使农作物出现倒伏,降低农作物的产量;降雪会覆盖牧场,影响牲畜觅食和转移。
    2、冻杀害虫,减轻来年农业病害;大雪缓解春旱;大雪覆盖越冬作物,起到抗寒保温作用;大风是宝贵的动力资源。
    3、政府:建立预警系统发布,做好对农作物、牲畜防寒防灾准备(如加固棚架设施);提高应急能力,做好道路融雪工作;寒潮前应及时检修加固电力设施,防止电力中断。个人:应减少外出,注意保暖。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寒潮天气带来的影响及减灾措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根据材料“德克萨斯州位于美国南部是畜牧业大州,另外棉花、能源、航天技术和渔业等也是其重要的产业。2021年2月,美国德克萨斯州遭遇了罕见的持续性暴雪天气,有些地区气温达到零下十五度以下”可知,强降温,使农作物、牲畜受冻;大风使农作物出现倒伏,降低农作物的产量;降雪会覆盖牧场,影响牲畜觅食和转移。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寒潮带来的强烈降温以及极端低可以冻杀害虫,减轻来年农业病害;寒潮带来的持续性暴雪天气,春季积雪融化可以缓解春旱;同时大雪覆盖越冬作物,阻隔地面与大气的热量交换,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抗寒保温作用;大风是宝贵的动力资源,可以利用大风进行风力发电。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减轻寒潮灾害最有效的措施是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政府部门建立预警系统发布,提醒农牧民做好对农作物、牲畜防寒防灾准备,比如加固棚架设施;寒潮来临时常伴有大风和暴雪现象,影响路面交通,政府部门要提高应急能力,做好道路融雪工作,减少交通事故。由材料“由于极端低温影响,德克萨斯州电力供应出现问题,电价最大涨幅达到3600%,550万户家庭用电受到影响,至少50人因此身亡。”可知,寒潮前应及时检修加固电力设施,防止电力中断。对于个人来讲,寒潮来临时应减少外出,同时要注意保暖。
    19-5【巩固】 【正确答案】 1、风暴潮 特大暴雨(可以互换) 北部台风登陆集中于夏秋季;登陆次数较多
    2、高水温是台风形成的重要条件;海水热容量大,夏季到秋季海水降温慢;到秋季海水温度仍然较高,台风发育多,登陆越南南部的台风相对较多。
    3、山脉东部迎风坡降水量大,来水量大;山地地形陡峭,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来水快;河流流程短,汇流时间短。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以1978年到2016年登陆越南北部和南部的台风频次统计图及台风路径图为材料,涉及地理图表描述、台风及其影响因素、洪涝灾害的成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台风在过境时能引起大风、狂风现象,同时,台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大量的海水随大风涌向陆地,引起风暴潮现象;台风属气旋,登陆陆地后,容易引起大雨和特大暴雨灾害。从图中可以看到,北部台风主要集中在6~9月份,时间集中在夏秋季节,南部台风则主要出现在11月份;从次数来看,北部台风的登陆次数明显较南部登陆次数多。
    台风属气旋,气旋来自于近地面的低压中心,水温高易形成低压中心,故台风的形成受高水温的影响很大。海水的比热容较陆地大,即吸热速度慢,放热速度也慢,夏季,海洋吸收大量太阳辐射,海水温度逐渐升高,夏季到秋季由于比热容大,其海水降温速度较慢。到秋季时,海水温度仍然较高,海水水温高容易形成低压中心,进而台风发育的次数相对较多;台风多形成在北半球低纬度海域,形成后,开始逐渐向北运动,越南几乎是台风形成后向北运动的必经之地,故秋季登陆越南南部的台风次数也相对较多。
    从图中可以看到越南位于临海地区,西部多为山地,从南海向西运动的水汽,在山脉以东遇地形阻挡,形成地形雨,由于迎风坡降水量大,故河流来水量较大。同时以山地为主的地形,其地形相对较为陡峭,地势起伏较大,河流落差大导致河流流速相对较快,河流的来水时间相对较快。由于越南西部山地距离东部临海地区较近,故其大量河流流程均较短,河流来水的汇流时间相对较短,大量来水相对较为集中,容易引起山洪爆发。
    19-6【提升】 【正确答案】 1、强大的副热带高压盘踞在山西省的东部,高压边缘引导海洋的水汽登陆,形成暖湿的东南风(暖气团),水汽充沛;陆地高压增强,陆地高压前缘气压梯度大,引导冷空气东移南下,与较强的东南暖湿气流交汇,形成较稳定的冷锋;山地、高原对水汽的抬升时间长、作用强,形成丰富的地形雨。
    2、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气象灾害:南方持续高温、少雨,易发生旱灾。
    3、黄土高原多丘陵沟壑,植被覆盖率低,强降水更易诱发严重水土流失以及滑坡等地质灾害;正常年份降水量较小,民众防洪意识相对薄弱,自救互救技能较弱;经济发展水平偏低,防灾减灾设施落后;不可移动的文物古迹众多,损失严重。
    【试题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某轮持续暴雨中某一时刻的局部海平面天气形势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山西出现强降水的原因、副热带高压的位置特点、南方地区易发生的气象灾害、强降水对山西造成的危害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由图片可知,山西出现强降水是由冷锋引起的,而且次数比较多。因此,首先分析冷锋的形成,再分析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图片显示有一强大的副热带高压盘踞在山西省的东部,高压边缘气流辐散,引导海洋的水汽登陆,形成暖湿的东南风(暖气团),带来丰沛的水汽;图片显示山西的西北部有一陆地高压在增强,陆地高压前缘气压梯度大,引导冷空气东移南下,与较强的东南暖湿气流交汇,形成较稳定的冷锋;另外,山西省山地、高原地形,对水汽的抬升时间长、作用强,形成丰富的地形雨,出现了罕见的、由多场降雨组成的持续暴雨天气,而且强度大,历时长。
    由图片可知,海洋上的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会导致夏季风势力增强,在北方停留时间较长,造成我国北涝南旱,南方地区晴热天气较多,持续高温、少雨,最终易发生旱灾。
    山西省位于北方地区,地形以黄土高原为主,植被覆盖率较南方低很多,而且黄土高原多丘陵沟壑,强降水更易诱发严重水土流失以及滑坡等地质灾害;山西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在正常年份降水量较小,民众防洪意识相对薄弱,自救互救技能较弱;山西省位于我国中西部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较南方地区偏低,防灾减灾设施落后;山西省不可移动的文物古迹众多,强降水会造成文物古迹的损失严重。
    19-7【提升】 【正确答案】 1、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东南沿海为台风重点关注与防御区,西部为梅雨重点关注与防御区,中部为梅雨和台风重点关注与防御区。
    2、梅雨一般出现在6、7月份(偏早时出现在5月份);台风主要发生在7、8、9月份。解释:5、6、7月份,浙江境内盛行东南季风,北方南下冷空气与东南季风交绥形成徘徊不前的准静止锋,带来连绵的梅雨天气;7、8、9月份,是发源于西北太平洋台风的活跃期,浙江省东南沿海位于台风移动的西北路径上,受台风的影响较大。
    3、梅雨期过长或过短,梅雨量过大或过小,会带来旱涝灾害,影响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等气象灾害,危害性强;给予关注,加强监测和预报,及时防御,可以减轻灾害。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以某年5~9月浙江省重点关注与防御的气象灾害分布图为材料,主要考查我国自然灾害和锋面雨带等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
    从整体上点明浙江省气象灾害的分布特点: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再分沿海、中部和西部三部分简述该年5~9月浙江省重点关注与防御的气象灾害在空间分布特点:东南沿海为台风重点差注与防御区,西部为梅雨重点关注与防御区,中部为梅雨和台风重点关注与防御区。
    考查梅雨和台风在时间上的分布规律。梅雨一般出现在6、7月份(偏早时出现在5月份);台风主要发生在7、8、9月份。浙江省梅雨多出现于春末夏初,主要是由于春末夏初时节,影响浙江的东南季风的势力由弱变强,而此时又是北方南下冷空气由强变弱的时节,浙江所处的中纬度又是冷暖气流活跃的纬度,所以5、6、7月份当冷暖空气交汇于浙江一带,通常形成徘徊不前的准静止锋,带来连绵的梅雨天气;影响浙江的台风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主要原因是8、9月份是海上温度较高时期,有台风生成的温度条件,是西北太平洋台风的活跃期,而浙江省东南沿海又位于台风移动的西北路径上,所以夏秋季节受台风的影响较大。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带,受到台风和梅雨的影响比较大;由于我国夏季风存在年际的强弱变化,因此梅雨期的长、短以及梅雨量大、小的年际变化也很显著,使浙江省旱涝灾害较为频繁,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有很大影响;夏秋季节的台风对浙江省影响也比较大,登陆的台风带来的强风、暴雨、风暴潮等气象灾害,危害性强,给当地造成经济损失巨大。所以需要浙江省气象部门对梅雨、台风给予关注,加强监测和预报,为相关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为防灾,减灾服务。



    相关试卷

    重庆市2023届高考地理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2023届高考地理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共104页。

    辽宁省区域2023届高考地理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一模)含解析: 这是一份辽宁省区域2023届高考地理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一模)含解析,共98页。

    【高考地理】2023届陕西省汉中市第一轮专项提升模拟题库(一模)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2023届陕西省汉中市第一轮专项提升模拟题库(一模)含解析,共103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