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第一单元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学案(含答案)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学案(含答案)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共9页。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课标要求] 1.辨析常见的逻辑错误。2.掌握形式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素养目标] 1.科学精神:明确逻辑的基本形式和基本要求。2.公共参与:在生活、实践中自觉遵循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一、“逻辑”的不同用法想一想:“逻辑,即规律”这句话正确吗?二、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1.逻辑学(1)狭义逻辑学: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____________视为狭义的逻辑学。(2)广义逻辑学:把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____________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____________等视为广义的逻辑学。(3)关系: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遵循____________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2.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1)推理的形式结构①推理的构成: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________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②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____________。③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________________。(2)推理在日常思维中的运用①论证: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________”。②论辩: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说服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反驳别人的观点,就构成了“________”。论证和论辩中使用的推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说服的效果。三、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1.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1)原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这就要遵循________的要求。(2)内容及公式: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______;如果是假的,就是______。通常用公式“A是A”来表示同一律的内容。(3)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________,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4)逻辑错误: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提醒 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想一想:“小张去年还是学生,现在已是教师了”,这句话是否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2.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1)原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____________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____________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________的要求。(2)内容及公式: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________,其中必有一假。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3)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________。(4)逻辑错误: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提醒 ①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②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3.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1)原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________的思维。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这就要遵循________的要求。(2)内容及公式: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________,其中必有一真。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排中律的内容。(3)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____________。(4)逻辑错误: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________”。提醒 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排中律进一步表明,“A”和“非A”必有一真。识别与把握“A”和“非A”这种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关系,对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1.逻辑,即思维逻辑。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视为广义的逻辑学。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真前提就能推出真结论。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故意违反矛盾律或排中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全部规律。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规律是经人们的总结而形成的。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议题1:“逻辑”的不同用法合作探究“逻辑”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常用语词,也是一个多义词。分别分析上表引文中“逻辑”的不同用法,并概括逻辑学是研究什么的。议题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合作探究材料一 人,已经存在几百万年了;而你,没有存在几百万年,所以,你不是人。材料二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先吹嘘自己的盾非常坚固,什么东西也扎不透;接着又吹嘘自己的矛非常锋利,什么东西都能扎透。别人问他:“用你的矛,扎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这位楚国商人无法回答这个问题。“自相矛盾”由此而得名。(1)上述案例分别存在什么样的逻辑错误?(2)材料二中的逻辑错误和辩证矛盾一样吗?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核心归纳1.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的区别和联系2.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区别3.三大规律的区分 考向一 形式逻辑的推理问题[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1 (2021·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高三阶段练习)推理是形式逻辑特别关注的问题。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从形式逻辑角度看( )①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②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③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④只要遵守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就能做到正确思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考向二 逻辑的形式[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2 (2022·山东省济北中学高三开学考试)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形式固定下来。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逻辑形式和规律都是对生活实践的提炼和总结②只要是形式逻辑正确,就能指导实践取得成功③如果形式逻辑正确,就能实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④从形式结构看,形式结构正确,就能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向三 同一律[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3 某顾客与小吃店的服务员对话如下。顾客:你们这儿是怎么搞的?啤酒里有苍蝇!服务员:啊,不要紧,我们这儿的苍蝇不会喝很多酒。上述对话中服务员的回答( )①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②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③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④并没有违反逻辑的基本规律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考向四 矛盾律[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4 (2021·天津静海一中高三阶段练习)2021年4月,日本政府正式决定以经济代价最小的海洋排放方式处置福岛核电站事故核废水,并极力宣扬“处理后的核废水无害,可以喝”,而日本首相却拒绝尝试一杯“稀释过的核废水”的提议。从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看,此举( )①违背了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②违背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③违背了明确性要求,对“核废水是否有害”的论断持“两不可”态度④违背了一致性要求,对“核废水是否有害”的两个论断必有一假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考向五 排中律[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5 (2021·上海奉贤一模)有人认为:网络是虚拟空间,公民无须合理合法行使自己的各项权利;也有人认为:网络是虚拟空间,不是虚假空间,公民必须合理合法行使自己的各项权利。小明既不赞成第一种观点,也不赞成第二种观点。小明的观点实质上违背了( )A.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B.排中律的明确性要求C.矛盾律的一致性要求D.同一律的确定性要求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新知导学 素养奠基一、逻辑规律与规则 规律想一想:不正确,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逻辑学是为把握“规律”服务的。二、1.(1)形式逻辑 (2)辩证思维 辩证逻辑 (3)形式逻辑2.(1)①前提 ②形式结构 ③规律和规则 (2)①论证②论辩三、1.(1)同一律 (2)真的 假的 (3)同一性 (4)偷换概念 偷换论题想一想:没有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时间变化,小张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去年说“小张是学生”,今年说“小张是教师”,都是正确的。2.(1)具有一致性 不融贯一致 矛盾律 (2)同真(3)都成立3.(1)明确性 排中律 (2)同假 (3)都不成立 (4)两不可易错提醒1.逻辑有多重含义、不同用法,思维逻辑只是逻辑的一个含义。2.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视为狭义的逻辑学。3.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所以,真前提不一定能推出真结论。4.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5.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6.对规律的认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议题探究 素养形成议题1 (1)不同用法:①指“思维的规律”或“逻辑规律与规则”;②指“规律”或“客观的规律性”;③指“顺理成章”;④指“逻辑学”。(2)研究对象:“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学研究试图将逻辑规律与规则运用到实际思维中,以区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不正确的思维方法。议题2 (1)材料一偷换概念,违反了同一律;材料二自相矛盾,违反了矛盾律。(2)①不一样。材料二中的逻辑错误属于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是思维混乱的一种表现;辩证矛盾是事物内部对立统一的关系、事物的客观矛盾,是事物本身固有的。②形式逻辑基本规律有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分别对应的是思维的确定性要求、一致性要求、明确性要求。考向研析 素养提升例1 C [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①错误,②③正确;④说法绝对,错误。故本题选C。]例2 B [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逻辑形式和规律都是对生活实践的提炼和总结,从形式结构看,形式结构正确,就能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①④正确;②说法绝对,错误;如果形式逻辑正确,并不一定可以实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③错误。故本题选B。]例3 B [同一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可见,上述对话中服务员的回答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违反了逻辑的基本规律,④排除。“偷换概念”是在思维和论辩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违反同一律的逻辑要求,用一个概念去代换另一个不同的概念而产生的逻辑错误。可见,上述对话中服务员的回答没有犯“偷换概念”的错误,②排除。故本题选B。]例4 C [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日本政府极力宣扬“处理后的核废水无害,可以喝”,而日本首相却拒绝尝试一杯“稀释过的核废水”,这违背了一致性要求,对“核废水是否有害”的两个论断必有一假,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违背同一律,①不符合题意。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材料未涉及违反排中律要求,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例5 B [材料未体现小明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A不符合题意。小明对两种观点都不赞成犯了“两不可”的错误,其实质上违背了排中律的明确性要求,B正确。]现代汉语中的“逻辑”或者与“规律”同义,或者指“______________”,或者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或者指“逻辑学”这门学问“规律”意义上的“逻辑”是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学研究试图将逻辑规律与规则运用到实际思维中,以区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不正确的思维方法。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逻辑学是为把握“______”服务的作者作品引文沙汀《还乡记》①这个想法也许不合逻辑,但在情理上却是很有根据的杨沫《林道静的道路》②这是历史的逻辑,也是生活的逻辑老舍《黑白李》③黑李并不黑,只是在左眉上有个大黑痣,因此他是黑李;弟弟没有那么个记号,所以是白李;这在给他们送外号的中学生们看,是很合逻辑的王力《龙虫并雕斋文集·逻辑和语言》④逻辑是关于思维的形式和规律的科学逻辑矛盾辩证矛盾区别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是思维混乱的一种表现事物的客观矛盾,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允许逻辑矛盾则是诡辩论的特征承认辩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具有矛盾关系的论断,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事物固有的矛盾二重性的判断,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从不同方面对事物作出的判断,并不违反矛盾律联系逻辑矛盾(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矛盾的错误反映遵守矛盾律的要求是正确把握客观矛盾的必要条件矛盾律排中律要求不同矛盾律要求互相矛盾的论断不能同真,如果断定两个互相矛盾的论断都是真的,那就违反矛盾律的要求排中律要求互相矛盾的论断不能同假。如果断定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论断都是假的,那就违反排中律的要求作用不同运用矛盾律可以以真推假,即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论断,如果一个真,则另一个必假运用排中律可以以假推真,即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论断,如果一个假,则另一个必真范围要求逻辑错误同一律概念或判断确定性(自身同一)“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和“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矛盾律矛盾判断、反对判断一致性(不能同真,必有一假)犯“自相矛盾”的错误排中律矛盾判断明确性(不能同假,必有一真)犯“两不可”的错误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课标要求] 1.辨析常见的逻辑错误。2.掌握形式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素养目标] 1.科学精神:明确逻辑的基本形式和基本要求。2.公共参与:在生活、实践中自觉遵循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一、“逻辑”的不同用法想一想:“逻辑,即规律”这句话正确吗?二、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1.逻辑学(1)狭义逻辑学: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____________视为狭义的逻辑学。(2)广义逻辑学:把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____________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____________等视为广义的逻辑学。(3)关系: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遵循____________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2.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1)推理的形式结构①推理的构成: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________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②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____________。③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________________。(2)推理在日常思维中的运用①论证: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________”。②论辩: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说服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反驳别人的观点,就构成了“________”。论证和论辩中使用的推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说服的效果。三、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1.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1)原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这就要遵循________的要求。(2)内容及公式: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______;如果是假的,就是______。通常用公式“A是A”来表示同一律的内容。(3)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________,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4)逻辑错误: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提醒 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想一想:“小张去年还是学生,现在已是教师了”,这句话是否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2.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1)原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____________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____________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________的要求。(2)内容及公式: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________,其中必有一假。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3)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________。(4)逻辑错误: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提醒 ①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②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3.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1)原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________的思维。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这就要遵循________的要求。(2)内容及公式: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________,其中必有一真。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排中律的内容。(3)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____________。(4)逻辑错误: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________”。提醒 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排中律进一步表明,“A”和“非A”必有一真。识别与把握“A”和“非A”这种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关系,对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1.逻辑,即思维逻辑。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视为广义的逻辑学。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真前提就能推出真结论。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故意违反矛盾律或排中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全部规律。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规律是经人们的总结而形成的。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议题1:“逻辑”的不同用法合作探究“逻辑”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常用语词,也是一个多义词。分别分析上表引文中“逻辑”的不同用法,并概括逻辑学是研究什么的。议题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合作探究材料一 人,已经存在几百万年了;而你,没有存在几百万年,所以,你不是人。材料二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先吹嘘自己的盾非常坚固,什么东西也扎不透;接着又吹嘘自己的矛非常锋利,什么东西都能扎透。别人问他:“用你的矛,扎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这位楚国商人无法回答这个问题。“自相矛盾”由此而得名。(1)上述案例分别存在什么样的逻辑错误?(2)材料二中的逻辑错误和辩证矛盾一样吗?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核心归纳1.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的区别和联系2.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区别3.三大规律的区分 考向一 形式逻辑的推理问题[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1 (2021·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高三阶段练习)推理是形式逻辑特别关注的问题。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从形式逻辑角度看( )①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②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③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④只要遵守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就能做到正确思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考向二 逻辑的形式[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2 (2022·山东省济北中学高三开学考试)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形式固定下来。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逻辑形式和规律都是对生活实践的提炼和总结②只要是形式逻辑正确,就能指导实践取得成功③如果形式逻辑正确,就能实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④从形式结构看,形式结构正确,就能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向三 同一律[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3 某顾客与小吃店的服务员对话如下。顾客:你们这儿是怎么搞的?啤酒里有苍蝇!服务员:啊,不要紧,我们这儿的苍蝇不会喝很多酒。上述对话中服务员的回答( )①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②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③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④并没有违反逻辑的基本规律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考向四 矛盾律[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4 (2021·天津静海一中高三阶段练习)2021年4月,日本政府正式决定以经济代价最小的海洋排放方式处置福岛核电站事故核废水,并极力宣扬“处理后的核废水无害,可以喝”,而日本首相却拒绝尝试一杯“稀释过的核废水”的提议。从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看,此举( )①违背了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②违背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③违背了明确性要求,对“核废水是否有害”的论断持“两不可”态度④违背了一致性要求,对“核废水是否有害”的两个论断必有一假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考向五 排中律[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5 (2021·上海奉贤一模)有人认为:网络是虚拟空间,公民无须合理合法行使自己的各项权利;也有人认为:网络是虚拟空间,不是虚假空间,公民必须合理合法行使自己的各项权利。小明既不赞成第一种观点,也不赞成第二种观点。小明的观点实质上违背了( )A.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B.排中律的明确性要求C.矛盾律的一致性要求D.同一律的确定性要求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新知导学 素养奠基一、逻辑规律与规则 规律想一想:不正确,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逻辑学是为把握“规律”服务的。二、1.(1)形式逻辑 (2)辩证思维 辩证逻辑 (3)形式逻辑2.(1)①前提 ②形式结构 ③规律和规则 (2)①论证②论辩三、1.(1)同一律 (2)真的 假的 (3)同一性 (4)偷换概念 偷换论题想一想:没有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时间变化,小张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去年说“小张是学生”,今年说“小张是教师”,都是正确的。2.(1)具有一致性 不融贯一致 矛盾律 (2)同真(3)都成立3.(1)明确性 排中律 (2)同假 (3)都不成立 (4)两不可易错提醒1.逻辑有多重含义、不同用法,思维逻辑只是逻辑的一个含义。2.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视为狭义的逻辑学。3.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所以,真前提不一定能推出真结论。4.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5.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6.对规律的认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议题探究 素养形成议题1 (1)不同用法:①指“思维的规律”或“逻辑规律与规则”;②指“规律”或“客观的规律性”;③指“顺理成章”;④指“逻辑学”。(2)研究对象:“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学研究试图将逻辑规律与规则运用到实际思维中,以区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不正确的思维方法。议题2 (1)材料一偷换概念,违反了同一律;材料二自相矛盾,违反了矛盾律。(2)①不一样。材料二中的逻辑错误属于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是思维混乱的一种表现;辩证矛盾是事物内部对立统一的关系、事物的客观矛盾,是事物本身固有的。②形式逻辑基本规律有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分别对应的是思维的确定性要求、一致性要求、明确性要求。考向研析 素养提升例1 C [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①错误,②③正确;④说法绝对,错误。故本题选C。]例2 B [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逻辑形式和规律都是对生活实践的提炼和总结,从形式结构看,形式结构正确,就能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①④正确;②说法绝对,错误;如果形式逻辑正确,并不一定可以实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③错误。故本题选B。]例3 B [同一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可见,上述对话中服务员的回答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违反了逻辑的基本规律,④排除。“偷换概念”是在思维和论辩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违反同一律的逻辑要求,用一个概念去代换另一个不同的概念而产生的逻辑错误。可见,上述对话中服务员的回答没有犯“偷换概念”的错误,②排除。故本题选B。]例4 C [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日本政府极力宣扬“处理后的核废水无害,可以喝”,而日本首相却拒绝尝试一杯“稀释过的核废水”,这违背了一致性要求,对“核废水是否有害”的两个论断必有一假,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违背同一律,①不符合题意。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材料未涉及违反排中律要求,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例5 B [材料未体现小明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A不符合题意。小明对两种观点都不赞成犯了“两不可”的错误,其实质上违背了排中律的明确性要求,B正确。]现代汉语中的“逻辑”或者与“规律”同义,或者指“______________”,或者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或者指“逻辑学”这门学问“规律”意义上的“逻辑”是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学研究试图将逻辑规律与规则运用到实际思维中,以区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不正确的思维方法。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逻辑学是为把握“______”服务的作者作品引文沙汀《还乡记》①这个想法也许不合逻辑,但在情理上却是很有根据的杨沫《林道静的道路》②这是历史的逻辑,也是生活的逻辑老舍《黑白李》③黑李并不黑,只是在左眉上有个大黑痣,因此他是黑李;弟弟没有那么个记号,所以是白李;这在给他们送外号的中学生们看,是很合逻辑的王力《龙虫并雕斋文集·逻辑和语言》④逻辑是关于思维的形式和规律的科学逻辑矛盾辩证矛盾区别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是思维混乱的一种表现事物的客观矛盾,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允许逻辑矛盾则是诡辩论的特征承认辩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具有矛盾关系的论断,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事物固有的矛盾二重性的判断,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从不同方面对事物作出的判断,并不违反矛盾律联系逻辑矛盾(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矛盾的错误反映遵守矛盾律的要求是正确把握客观矛盾的必要条件矛盾律排中律要求不同矛盾律要求互相矛盾的论断不能同真,如果断定两个互相矛盾的论断都是真的,那就违反矛盾律的要求排中律要求互相矛盾的论断不能同假。如果断定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论断都是假的,那就违反排中律的要求作用不同运用矛盾律可以以真推假,即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论断,如果一个真,则另一个必假运用排中律可以以假推真,即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论断,如果一个假,则另一个必真范围要求逻辑错误同一律概念或判断确定性(自身同一)“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和“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矛盾律矛盾判断、反对判断一致性(不能同真,必有一假)犯“自相矛盾”的错误排中律矛盾判断明确性(不能同假,必有一真)犯“两不可”的错误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