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选修三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含答案 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政治选修三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含答案,共5页。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一、“逻辑”的多种含义
㈠“逻辑”的多种含义
1.“逻辑”是一个多义词:
逻辑的主要含义 | 归属范围 | 举例 |
规律 | 所有学科的研究对象 | ①历史的逻辑决定了人类社会将一直向前发展。 ②适者生存,优胜劣汏,这是自然界的逻辑,也是市场竞争的逻辑。 |
逻辑规律与规则 |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 ①某篇文章逻辑性强 ②某个说法不合逻辑 ③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人们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做出合乎逻辑的结论来。 |
思维方法 |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 ①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哪一家的逻辑! ②‘强权即公理’,这就是霸权主义者所奉行的逻辑。 ③还有人著书《大学的逻辑》,探讨大学管理之道 |
逻辑学或逻辑知识 | 作为一门学科的逻辑学 | ①大学生应该上逻辑课 ②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逻辑很难学 ③现代管理人员,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一点逻辑很有必要。 |
2.逻辑学研究的对象:“规律”意义上的“逻辑”是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3.逻辑学研究的目的:逻辑学研究试图将逻辑规律与规则运用到实际思维中,以区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不正确的思维方法。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逻辑学是为把握“规律”服务的。
㈡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
1.含义: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视为狭义的逻辑学,而把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等视为广义的逻辑学。
2.推理的结构: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
3形式逻辑的研究重点: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着重研究推理的形式结构。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不取决于思想具体内容)
4.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5.论证与论辩(推理的应用):
①论证: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论证”。
②论辩: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说服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反驳别人的观点,就构成了“论辩”。
③论证和论辩中使用的推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说服的效果。
6.意义: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二、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㈠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1.作用: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
2.内容:
①常用公式:A是A
②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
3.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4.运用同一律要注意的问题:
①同一律只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即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的情况下才起作用。
②同一律作为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其作用是保证思维具有确定性,它不是客观事物自身运动变化的规律,因而不否认客观事物本身的变化发展。
换言之,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思维中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
㈡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1.作用: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
2.内容:
①常用公式:A不是非A
②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3.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4.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自相矛盾”。
5.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
①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是思维混乱的一种表现;辩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本身固有的客观矛盾。
②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
③逻辑矛盾(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矛盾的错误反映。 遵守矛盾律的要求是正确把握客观矛盾的必要条件。
【特别提醒】自相矛盾属于思维认识的范畴,是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而且是错误的。客观矛盾不是思维认识的范畴,不是一种反映,是一种客观存在。
㈢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1.排中律的含义: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
2.内容:
①常用公式:“A或者非A”
②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3.遵守排中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
4.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两不可”。
5.排中律意义: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排中律进一步表明,“A”和“非A”必有一真。识别与把握“A”和“非A”这种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关系,对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
5.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只有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才有可能成为科学的思维,而违背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不可能是科学的思维。
【知识拓展】比较矛盾律和排中律
关 系 | 矛盾律 | 排中律 | |
区别 | 要求不同 | 要求排除人们思维的自相矛盾,强调“A不是非A”,即矛盾的论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 排中律要求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强调“A”与“非A”,其中必有一真 |
错误不同 | “自相矛盾” | “两不可” | |
作用不同 | 运用不矛盾律可以以真推假,即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如果一个真,则另一个必假。常用于反驳。 | 运用排中律可以以假推真,即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如果一个假,则另一个必真。常用于证明。 | |
联系 | 矛盾律与排中律都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人们在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时必须遵守的具体规则,它们从不同侧面保证思维的确定性 |
【知识整合】比较三大逻辑规律
规律名称 | 基本内容 | 公式 | 适用范围 | 要求 | 逻辑错误 |
矛盾律 | 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真 | A并且非A | 矛盾判断和反对判断 | 无矛盾性 (不能同真,可以同假,必有一假) | 自相矛盾 (两可) |
排中律 | 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 | A或者非A | 矛盾判断和下反对判断 | 明确性 (不能同假,可以同真,必有一真) | 两不可 |
同一律 | 思想自身同一 | A是A | 概念和判断 | 确定性 (自身同一) | 偷换概念、偷换论题 |
【逻辑规律记忆口诀】
学习逻辑用处大,掌握规律不害怕。
偷换概念或论题,同一律上出问题。
矛盾关系两判断,两可两不可试试看。
两可违反矛盾律,必有一个假判断。
两不可违反排中律,必有一个真判断。
【逻辑方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