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案第1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案第2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案,共10页。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四首诗。2.把握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意境,提高分析鉴赏诗词的能力。3.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领会诗歌主旨。4.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背诵古诗词。2.教学难点: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赏析诗句的炼字之妙。【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激情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抢答游戏,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大家可以举手抢答。(1)杜牧是哪个朝代的诗人?(2)这个朝代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谁?后人合称他们为什么?(3)除了“大李杜”还有“小李杜”,“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4)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这条河是在哪个省?在古代它是个怎样的地方?(5)《后庭花》是一首怎样的诗?(题目依次出示)预设:(1)唐朝。(2)李白和杜甫,后人把他们合称为“大李杜”。(3)“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和杜牧。(4)江苏省。秦淮河穿南京城而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5)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玉树后庭花》也就成了亡国之音。师: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情形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板书课题:出示课件1)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一、知识备查,检查预习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看看本诗的作者预设:出示课件4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有《樊川文集》。 教师:同学们,我们来了解一下本诗的写作背景预设:(出示课件5)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二、初读本诗,整体感知教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预设:出示课件6三、细读本诗,精读细研教师:同学们,反复朗读诗歌,我们一起疏通一下本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出示课件7预设1:(学生朗读本诗,自主翻译本诗)学生:【译文】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清冷的河水和白沙,(船只)夜晚停泊在靠近秦淮河边的酒家。学生分析: 前两句交代了时间、地点。首句描写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次句点题,以“近酒家”引发思古幽情。预设2:(出示课件8(学生朗读本诗,自主翻译本诗)学生:【译文】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的悲和恨,还在对岸的酒楼里唱着《玉树后庭花》。学生分析:后两句写现实中达官显贵饮酒作乐、荒淫无度的生活,表达出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四、深读本诗,合作探究教师:同学们,我们再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教师:同学们,“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有何作用?(出示课件9(学生朗读诗句,讨论分析回答)学生:首句通过描写“月色”“轻烟”“寒水”“白沙”,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朦胧冷清的秦淮夜景图。教师补充: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和谐统一,为下文抒情创设了情景,作好了铺垫。教师:同学们,后两句中诗人仅仅是在斥责商女的“不知”吗?作者意在表达什么?出示课件10(学生朗读诗句,讨论分析回答)学生:“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了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学生:“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连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教师补充:借古讽今五、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本诗的主题预设:(出示课件11)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借陈后主因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深深的忧虑。《贾 生》一、知识备查,检查预习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看看本诗的作者预设:出示课件13)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代诗人。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著有《李义山诗集》。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本诗涉及的人物预设:出示课件14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今属河南)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他力主改革弊政,却遭谗言被贬,郁郁不得志。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等。教师:同学们,我们来了解一下本诗的写作背景预设:(出示课件15)李商隐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看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二、初读本诗,整体感知教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预设:出示课件16三、细读本诗,精读细研教师:同学们,反复朗读诗歌,我们一起疏通一下本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出示课件17预设1:(学生朗读本诗,自主翻译本诗)学生:【译文】汉文帝在宣室咨询被贬谪的大臣,贾谊的政治才能更是无人能比。学生分析:(出示课件18)首句“宣室求贤访逐臣”从正面写汉文帝在宣室召见贾谊。一“求”一“访”,写出了汉文帝求贤意愿之殷切和诚恳,尤其还是对一位被贬的臣子,真可谓贤明的君主了。学生分析: 次句“贾生才调更无伦”是对贾谊的赞扬,着眼于其才华高超、意气风发和神采照人,无与伦比。预设2:(出示课件19(学生朗读本诗,自主翻译本诗)学生: 【译文】可惜汉文帝深夜向前移动座席靠近他,不是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学生分析:(出示课件20)第三句“可怜夜半虚前席”是全诗承、转的关键。“可怜”,可叹,诗人笔触一转,文帝虚心倾听的细节成了诗人叹息和微讽的对象。这一“虚”字,举重若轻,使前面文帝求贤的举动从根本上让人产生疑问,留下悬念,诗情就显得跌宕起伏。学生分析:末句“不问苍生问鬼神”是全诗警策之句,是直接对“可怜”一词的回应。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竟不是为了询治国安民之道,而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四、深读本诗,合作探究教师:同学们,我们再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教师:同学们,“可怜”一词是什么意思?(出示课件21(学生朗读诗歌,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可怜”是可惜的意思,在这里是作者托古讽今,借汉文帝求访贾生“不问苍生”而“问鬼神”的史实,嘲讽了为人君者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无道教师追问:同学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出示课件21学生: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教师:同学们,《贾生》一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出示课件22(学生朗读诗歌,讨论分析回答)学生:诗的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引而不发,末句用强烈的对照形成贬抑,点破而不说尽。教师补充:欲抑先扬五、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本诗的主题预设:(出示课件23)这首诗托古讽今,揭示了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一、知识备查,检查预习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看看本诗的作者预设:出示课件25)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南宋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四大家”。其诗风自然活泼、幽默诙谐,人称“诚斋体”。代表作品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等。教师:同学们,我们来了解一下本诗的写作背景预设:(出示课件26)《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作于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的时候。诗人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二、初读本诗,整体感知教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预设:出示课件27三、细读本诗,精读细研教师:同学们,反复朗读诗歌,我们一起疏通一下本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出示课件28预设1:(学生朗读本诗,自主翻译本诗)学生:【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了,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学生分析:(出示课件29开头一句,正像是对这种普遍心理所发的棒喝。“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学生分析:(出示课件29) 第二句“赚”字富于幽默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预设2:(出示课件30(学生朗读本诗,自主翻译本诗)学生:译文: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学生分析:这两句承接“错喜欢”,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行人,下了一个山头后,又遇到一个山头时的沮丧。但这也形象地反映出行人由意外、惊诧至恍然大悟的心理过程。四、深读本诗,合作探究教师:同学们,我们再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教师:同学们,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出示课件31(学生朗读诗句,讨论分析回答)学生:末句中的这两个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五、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本诗的主题预设:(出示课件32)《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诗的前半部分议论,后半部分描摹,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地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迷醉。  《约  客》一、知识备查,检查预习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看看本诗的作者预设:出示课件34)赵师秀(1170—1219),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他与徐照、徐玑、翁卷并称“永嘉四灵”,开创了“江湖派” 诗风。二、初读本诗,整体感知教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预设:出示课件35三、细读本诗,精读细研教师:同学们,反复朗读诗歌,我们一起疏通一下本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出示课件36预设1:(学生朗读本诗,自主翻译本诗)学生: 【译文】黄梅时节处处都在下雨,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鸣。学生分析:(出示课件37前两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池塘”“蛙”,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教师补充:这两句以动衬静预设2:(出示课件38(学生朗读本诗,自主翻译本诗)学生:【译文】时过午夜,已约好的客人却还没有来,(我)无聊地敲着棋子,灯灰震落在棋盘上。学生分析:(出示课件39)末两句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了诗人因约客未至而生的怅惘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教师补充:这两句是情景交融四、深读本诗,合作探究教师:同学们,我们再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教师:(出示课件40)同学们,《约客》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学生朗读诗句,讨论分析回答)学生: 江南的夏夜,梅雨纷飞,蛙声齐鸣,诗人约了友人下棋,然而时过夜半,约客未至,诗人闲敲棋子,静静等候,心中有些许的烦闷。但是多情的梅雨,欢快的蛙鸣,闪烁的灯火,清脆的棋子敲击声又让诗人完全沉浸在内心的激荡和静谧中。教师补充:这真是一个独处的美妙的不眠之夜啊!教师:(出示课件41)同学们,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学生朗读诗句,讨论分析回答)学生:诗人当时候客不至、孤寂无聊、心情烦躁不安。学生:是通过“闲敲棋子”这一细节描写表现出来的。五、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本诗的主题。预设:(出示课件42)这首诗写了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孤独寂寞、百无聊赖、焦躁失落的复杂感情。【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根据部编版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前面学生学习的基础,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这四首诗各有特色,根据其各自特色,各有侧重地逐一学习。在依次分析各首诗歌后,学生既能欣赏到不同风格的诗歌,又可以学习到统一的诗歌学习方法,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