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 (2019)选修3一、运用传统发酵技术生产食品课堂检测
展开【精挑】一、运用传统发酵技术生产食品作业练习
一.单项选择
1.某研究小组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微生物用于废水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
B.转换划线角度后需灼烧接种环再进行划线
C.接种后的培养皿须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
D.培养过程中每隔一周观察一次
2.可以利用无机碳作为碳源的微生物有 ( )
A. 根瘤菌
B. 硝化细胞
C. 硫化细菌
D.乳酸菌
3.用培养液培养三种细菌,让它们在三支不同的试管中生长,如下图显示了细菌的生长层,如果此时往三支试管中通入氧气,则细菌的繁殖速度将是表中的( )
选项 | Ⅰ号试管 | Ⅱ号试管 | Ⅲ号试管 |
A | 加快 | 减慢 | 不变 |
B | 减慢 | 加快 | 加快 |
C | 加快 | 减慢 | 减慢 |
D | 减慢 | 加快 | 减慢 |
4.下图表示发酵罐中各种因素对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产生谷氨酸的影响,其中不正确的是( )
5.无菌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灭菌
B.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
C.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D.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6.关于平板划线法和涂布平板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接种过程均需要无菌操作
B.只能应用于固体培养基接种
C.接种培养后均可获得单菌落
D.使用接种用具时需干热灭菌
7.对分解尿素细菌的初步筛选中,加入酚红指示剂的目的是( )
A.指示剂变蓝能认定该菌能分解尿素
B.对菌种进一步鉴定
C.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
D.培养基中缺乏酚红作营养物质
8.下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五个区域依次进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五个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和培养基进行灭菌
B.划线操作时打开皿盖,划完立即盖上
C.接种时不能划破培养基,否则难以达到分离单菌落的目的
D.第1区和第5区的划线最终要相连接起来,以便比较前后的菌落数
9.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接种前用肥皂洗双手,再用酒精擦拭双手
B.接种前用火焰灼烧接种针(环)
C.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后应立即倒置平板
D.在酒精灯的火焰旁完成倒平板的操作
10.下列为某同学在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实验中的部分操作步骤,其中正确的是( )
A.培养基中蛋白胨.牛肉膏溶化后,直接补充蒸馏水至100 mL
B.用1 mol/L NaOH溶液调试pH,使pH为5.0~6.0
C.加压至98 kPa之前,要彻底排出锅内的冷空气
D.将接种环放在酒精灯上灼烧,灭菌后立即伸入菌种试管内挑取少量菌种
11.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下表Ⅰ.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甲.乙.丙都能在Ⅲ中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Ⅰ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而甲和丙都不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K2HPO4 | FeSO4 | | (NH4)2SO4 | H2O | MgSO4 | CaCl2 |
Ⅰ | + | + | + | + | - | + | + | + |
Ⅱ | + | + | + | - | + | + | + | + |
Ⅲ | + | + | + | + | + | + | + | + |
A.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B.甲是异养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是自养微生物
C.甲乙都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D.甲乙丙都是异养微生物
12.有关生长因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长因子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等
B.大肠杆菌的生长过程中不需要外源生长因子
C.生长因子只参与代谢过程的酶促反应
D.乳酸杆菌的生长需要多种生长因子
13.下面物质无能实现鉴别功能的是( )
A.青霉素—酵母菌
B.酚红—尿素分解菌
C.刚果红— 纤维素分解菌
D.伊红美蓝—大肠杆菌
14.下列关于微生物的营养和代谢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以抑制细菌和酵母菌的生长,从而分离霉菌
B.硝化细菌能以NH3作为氮源和能源物质
C.某些微生物生长因子不能合成,才需要补充
D.接种到培养基上的青霉菌,进入对数期能大量积累青霉索
15.请选出下列正确的取样培养操作步骤( )
①土壤取样 ②称取10g土壤取出加入盛有90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
③吸取0.1ml进行平板涂布 ④依次稀释至101.102.103.104.105.106.107稀释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16.下列有关培养基和菌种鉴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微生物培养所用的都是液体培养基
B.利用半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来判断和鉴别细菌的类型
C.利用刚果红培养基上是否形成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D.在无氮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
17.突变型面包霉常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适当的氨基酸才能生长。现用两个氨基酸依赖型红色面包霉突变株a和b,分别接种到下面的6种培养基上,2种突变株都不能在1.3.5号培养基上生长,a.b可以分别在2.4和2.6号培养基上生长。培养基成分如下表。关于突变株a和b分别对A~J中氨基酸需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培养基 | 1 | 2 | 3 | 4 | 5 | 6 |
添加氨基酸 | B C D E | B E F G | C F H I | D E F I | G H I J | E H G J |
A.两种突变株对氨基酸的需求是相同的
B.两种突变株都需要有G氨基酸才能生长
C.两种突变株必须同时供应3种氨基酸才能生长
D.两种突变株都能在由4.5号两种培养基组成的混合培养基中生长
18.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病毒的致病性是由衣壳决定的
B.微生物的繁殖方式都是二分裂
C.诱变育种可以达到人工控制微生物代谢的目的
D.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是其自身生长繁殖所必需的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在配制培养基的过程中要先灭菌后倒平板,A错误;
B.转换划线角度后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再进行划线,B正确;
C.接种后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C错误;
D.培养过程中一般要隔天观察一次,D错误.
故选:B.
2.【答案】BC
【解析】可以利用无机碳作为碳源的微生物是自养型微生物。
3.【答案】B
【解析】通过对试管Ⅰ~Ⅲ的观察,不难看出,Ⅰ中培养的是厌氧型微生物,Ⅱ中培养的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Ⅲ中培养的是需氧型微生物。因此,在向三支试管中通入氧气后,Ⅰ号试管中的厌氧型细菌的无氧呼吸受到抑制,因而生长繁殖减慢,而Ⅱ号试管中的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及Ⅲ号试管中的需氧型微生物有氧呼吸旺盛,生长繁殖加快。
4.【答案】C
【解析】(1)温度可以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改变谷氨酸的产生速率,在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大,产生速率最大,高于或低于该点都会使酶活性降低(甚至丧失),产生速率下降。同理,pH对谷氨酸产生速率的影响也是这样的,因而A.D正确。(2)谷氨酸棒状杆菌是好氧菌,随着溶氧量的增加(一定范围内)从氨酸会随着该菌生长繁殖速率的加快使产生速率增加,但当溶氧量增大到一定值时由于受其他条件(如酶的数量与活性等)的限制不可能继续增加而达到最大产生速率,所以B是正确的。(3)谷氨酸产生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在最初阶段可能不断加快,当活菌数目达到最多(稳定期)时其产生总量会继续增加,而产生速率则不再有明显加快的现象,即C不正确。
5.【答案】A
【解析】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6.【答案】D
【解析】解:A.接种过程均需要无菌操作.正确.
B.都只应用于固体培养基.正确.
C.接种后均可获得单菌落.正确.
D.使用接种工具都需灼烧灭菌,不是干热灭菌.
7.【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在细菌分解尿素的化学反应中,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了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酚红指示剂在pH升高后将变红,这样可以准确鉴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考点:考查酚红指示剂的目的。
点评:难度较小,理解酚红指示剂在pH升高时会变红的原理。
8.【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培养基只要在划线前灭菌,接种环在操作的前后都要进行灭菌;A错误。划线操作将皿盖打开一条缝隙,防止空气中杂菌污染;B错误。平板划线时不能划破培养基的原因:一是划破会造成划线不均匀,难以达到分离单菌落的目的; 二是存留在划破处的单个细胞无法形成规矩的菌落,菌落会沿着划破处生长,会形成一个条状的菌落;C正确。第1区和第5区的划线不能相连,否则不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D错误。
考点:平板划线法。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板划线法实验,渗透学生对知识理解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9.【答案】C
【解析】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后,要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再倒置平板,防止培养基流淌下来。
10.【答案】C
【解析】A选项应该先加水,后加热溶化,否则培养基会被烧焦;B选项用1 mol/L NaOH溶液调试pH是正确的,但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细菌,本实验应把pH调至7.4~7.6;C选项加压至98 kPa之前,要彻底排出锅内的冷空气,是为了使高压锅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较高的温度,使锅内充满水蒸气,并使水蒸气分子运动达到尽可能快的速度,穿透各微生物菌体及芽孢等;D选项接种环放在酒精灯上灼烧灭菌是应该的,但不能立即伸入菌种试管内,这样会烫死菌种。
11.【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甲能在Ⅰ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而Ⅰ培养基缺氮,说明甲能够自身固氮,属于固氮微生物;
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而甲和丙都不能,Ⅱ培养基中没有有机碳源,说明乙能够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微生物;
而丙不能在Ⅰ培养基,说明不能固氮;又不能在Ⅱ培养基中生长,说明不能合成有机物,只能在Ⅲ培养基中生长,说明属于异养微生物.
故选:A.
12.【答案】C
【解析】解:A.生长因子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一般是酶和核酸的组成成分,A正确;
B.大肠杆菌的生长过程中不需要外源生长因子,B正确;
C.生长因子参与代谢过程的酶促反应,还可以是核酸的组成成分,C错误;
D.乳酸杆菌的生长需要多种生长因子,D正确.
故选:C.
13.【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可以分离出混在细菌中的酵母菌和霉菌;以尿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指示剂变红,则PH升高,说明细菌能分解尿素;刚果红和纤维素形成红色,纤维素分解菌形成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出现透明圈,根据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利用伊红-美蓝培养基培养混合菌,菌落呈深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的是大肠杆菌;故选A。
考点: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14.【答案】B
【解析】解:A.青霉素对细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对真菌无抑制作用,酵母菌属于真菌,青霉素不能抑制酵母菌的生长,所以A描述错误.
B.硝化细菌能以NH3为氮源和能源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合成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所以B描述正确.
C.生长因子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包括维生素.碱基.氨基酸等,一般是酶和核酸的组成成分,补充的原因是微生物缺乏合成这些物质所需要的酶或合成能力有限,不是不能合成时才需要补充,所以C描述错误.
D.接种到培养基上的青霉菌,进入稳定期能大量积累青霉索,所以D描述错误.
故应选B.
15.【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间接计数法:常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平板培养基上长出一个菌落就代表原待测样品中一个微生物个体。所以要先从土壤取样,并加入盛有90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然后稀释,最后进行平板涂布,所以选C。
考点: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实验操作步骤的理解。
16.【答案】C
【解析】微生物培养还会用到固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利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来判断和鉴别细菌类型;在只含有尿素作为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
1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红色面包霉突变株a不能在1.3.5号培养基上生长,而能在2.4培养基上生长,说明a的生长需要E.F两种物质;b不能在 1.3.5号培养基上生长而能在2.6号培养基上生长,说明b的生长需要E.G两种物质;所以,两种突变株都能在由4.5号两种培养基组成的混合培养基中生长,因其中含有E.F.G三种物质。
18.【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病毒的致病性是由遗传物质(核酸)决定的;微生物的繁殖方式不都是二分裂,如病毒不能进行分裂.酵母菌主要进行出芽生殖等;诱变育种可以达到人工控制微生物代谢的目的;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是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不是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物质。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高中生物沪科版 (2019)选修3一、运用传统发酵技术生产食品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沪科版 (2019)选修3一、运用传统发酵技术生产食品达标测试,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不属于菌落特征的是,有关培养基配制原则表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沪科版 (2019)选修3一、运用传统发酵技术生产食品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沪科版 (2019)选修3一、运用传统发酵技术生产食品精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以下能够测定样品活菌数的方法是,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下列有关古细菌的描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选修3一、运用传统发酵技术生产食品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生物选修3一、运用传统发酵技术生产食品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表示筛选苯磺隆,配制的培养基成分是,在分离,如图为某细菌的生长曲线及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