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7.1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授课ppt课件
展开1.了解作者,整体感知,理解语句的含义 。2. 梳理文中景、物、情的关系,品味文中蕴含的哲思之美。3.深入领会文章深沉的文化底蕴,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了解本文写作特点。
“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冯至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州人。现代著名诗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 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冯至的小说与散文也均十分出色,小说的代表作有《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伍子胥》等;散文则有《山水》集。鲁迅称他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他的散文也写得清新明澈,别具一格。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选自冯至的散文集《山水》。《山水》的出版有一个过程,1942年秋,冯至将过去写的10篇散文集在一起,题名《山水》。《山水》出版后,学界对它的评价很高。《山水》中的《一棵老树》和《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最为精纯,并将前者称为“白话散文诞生以来的杰作”。陆耀东称《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为“我国现代主义散文中的杰作”,“无论从哪一方面说,它都是一个真正的创造,在中国,是独树一帜的”。
本文的题目是“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但作者并没有探究山村消逝的原因,而是选取了一个已经消逝了的山村的自然风物,叠加作者丰富的想象,把一个山村的过去和现在交替呈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感悟和启示。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是冯至散文集《山水》中的一篇,题目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写作对象。文章专注于平凡的原生态描写,追寻着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余韵,景物描写中蕴含着哲思,字里行间寄托着作者对人生、自然、历史的思考。
文章题为“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请同学们围绕文题,梳理作者描写了有关这个山村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01-03段):发现山村——山村兴衰第二部分(04-10段):探寻山村——山村风物第三部分( 11段 ):感谢山村——山村感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明晰结构
作者开篇从人们进入人口稀少的森林或草原的感受写起,有什么好处?
(1)衬托山林的荒寂;(2)与下文写山村丰富的、充满生命的景物形成鲜明的对比;(3)为下文交代“这里实际上有过村落”做铺垫。
1.作者猜想山村隐藏兴衰史的依据是什么? 用石块砌成的旧路。2.在第2段中,文章说“我在那条路上走时,好像是走着两条道路:一条路引我走近山居,另一条路是引我走到过去”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一条路通向现实,一条路连接历史,小山村是连接点。在小山村里,我们能读到一切。
3.文章中作者举了“一个村女在山顶上缝什么”的事例,意在表现什么?
①作者借少女来使读者理解笔下鼠麴草的象征意义,进而展示生命的本真状态是怎样的。 ②少女从形象到气质,都像鼠麴草,像鼠麴草一样谦虚、纯洁、美好,小小的生命舍弃浮夸,但都担负了一个伟大宇宙生命的全部秘密,使人见之忘俗。 ③比喻新奇,以人比物,生动形象。
4.怎么理解第11段中“风雨如晦的时刻” ?
“风雨如晦的时刻”指1942年,即作者写作本文的那一年,那是充满动荡与浩劫的一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具有浓厚的时代特征。
最后一段是文章的点晴之笔,概括了作者对自然的总体感悟—①自然滋养人类,②生命跨越时空,声息相通。寄予了作者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共创人类和平家园的美好愿望。
任何一篇散文都要借助一定的人和事、通过一系列文学手段来传递作者的一种情感或理性的思考。 精读5-10自然段,本文中承载作者情思的载体是什么?作者由眼前景生发了怎样的联想?感悟是什么?
文章第5~10段,作者写了很多景物,有什么特点?分别生发了怎样的联想?表达了怎样的感悟?请阅读文本后填写下表。
任务二 理解文章的哲理感悟
想象曾养育过昔日的人们
海上的飓风,寒带的雪潮
生命对于疾苦 的恐惧
这些风物总体上给作者以怎样的启迪?
(1)自然给生命许多滋养(或自然滋养人类)。(2)自然在生命的深处将时空相隔的人们联结在一起(或自然使时空相隔的人们在生命的深处,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
人类历史短暂,而大自然永恒
人类的历史演变了几千年,它们却在人类以外,不起一些变化,千百年如一日,默默地对着永恒。
人类历史的兴衰,多因人事
七十年前,云南省的大部分,经过一场浩劫,回、汉互相仇杀,有多少村庄城镇在这时衰落了。 在风雨如晦的时刻,我踏着那村里的人们也踏过的土地,觉得彼此相隔虽然将及一世纪,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连。
由“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作者抒发了怎样的人生感怀?
自然是美好的,值得我们珍惜
作者在写泉水、鼠麴草、菌子等事物时,充分表现出自然多姿多彩的美好,值得我们珍惜。
自然滋养人类,人类应该懂得敬畏、感恩自然
泉水滋养了当时的山村和现在的我们;菌子“也滋养过那山村里的人们的身体和儿童的幻想”。
自然滋养人类,人类声息相通,人与自然、人与人应该和平共处
两三年来,这一切,给我的生命许多滋养。但我相信它们也曾以同样的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村庄。这些风物,好像至今还在述说它的运命。
作者选取了一个已经消逝了的山村的自然风物,叠加作者丰富的想象,把一个山村的过去和现在交替呈现在读者面前,赋予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让人生发出时空变幻、物是人非的慨叹,寄予了作者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共创和平家园的美好愿望。
(1)营造丰富意象。 本文注重象、情、理的有机融合,由意象构成意境,大大地拓展了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具有极大的情感张力。作者最为偏爱的山村意象有“路”“小溪”“鼠麴草”“彩菌”“有加利树”等,这些意象是富有生命色彩的,作者通过这些意象,勾勒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和原始野性的山村意境。
艺术手法探究: 本文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达独特的哲思与理趣?
(2)凸显鲜明画面。 作者选取了最典型、最有表现力、最能体现山村环境的景物,用简约、流畅的笔触进行勾勒,描绘出了一幅幅鲜明的画面,如体现宁静之美的村女放羊图和充满热闹生机的雨后采菌图。
(3)兼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多种修辞手法。 本文以描写为主,但同时叙述清楚,议论缀于其中,还不时插入抒情等,看似有些散漫,但形散神不散。文章通常是由眼前景物生发联想,引发感悟,在结构上回环往复,首尾一贯,显示出种从容舒展又严谨完整的艺术面貌。
艺术手法探究: 本文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达独特的哲思与理趣?
(4)赋予哲思理趣。 在本文中,冯至由眼前之景,回眸历史,观照现实,使生命跨越了时空,阐发了对人生的感慨,表达了对存在意义的思考,流露出沉重的历史感。
本文的行文风格沉着深婉、朴素隽永,体现在:
一、描写对象的选择上,这篇散文并不着眼于名山胜水,而是关注那些无名的自然风物,努力还原它们朴素的本来面目,着力抒写它们无形中带给作者的感动和启示。二、在描写手法上,与山水的自然和人物的朴质保持一致,冯至避免夸张渲染的笔墨,凡所叙之事都以严肃朴素的笔法出之,凡所抒之情皆以谦虚诚恳的笔调调节制之,给人以凝重简练而又朴厚深远的美感。字里行间传达着一种雍容宁静、明澈朗悟的智慧,宛如一首沉思的诗。
◆ 本文涉及到“人与自然”这一人文母题,属于“感悟自然” 类的散文,表现了人对大自然的审美感悟和哲思。它是一篇典型的形散神不散的散文,结构明晰,主旨多元。◆ 结构上:文章一至三节,点出作者居住的山村隐藏着一段兴哀史;中间部分,作者由眼前景生发联想,抒发了独特的人生感悟;末节,总括自然风物给作者的启迪。◆ 笔法上:全文构思的结构方式是相似的:作者选取了一个已经消逝山村的自然风物,叠加作者丰富的想象,把一个山村的过去和现在交替呈现在读者面前,赋予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让人生发出时空变幻、物是人非的慨叹,寄予了作者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共创和平家园的美好愿望。
文章的标题是“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这个小山村真的消逝了吗?
观点一 消逝了的小山村是指现实中的小山村,它真的消逝了。“战争”是这个小山村消逝的真正原因。人口骤减,房屋倒塌,成堆的尸骨,现在早已不能寻见,连“一间房屋的地基都寻不到了”。观点二 没有消逝。小山村是指历史的小山村,它仍然存在。纵然如今村民和动物都消逝了,但山野仍风物犹存,依然传递着生命的信息,山村的过去和现在组成了一个充满意味的世界。
好散文归结为三个因素:情、知、文。情即感情、真情,知即知识、学养,文就是独特的个性文字和与别人不一样的表达方式。冯至的散文就体现了这一美学特点,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诚挚坦白,抒情性强。作者曾说过:“人不能为了无谓的喧嚣,而忘却生命的根蒂,要在寂寞中,在对草木鸟兽的观察中体验人生的意义。”
高中人教统编版7.1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完美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7.1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完美版ppt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了解作者,关于《山水》,写作背景,cǎixié采摘,Zhòurán突然,形容到处都是,狡诈的计策,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第一部分1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二单元7(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秦腔)7.1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二单元7(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秦腔)7.1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说课课件ppt,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新课导入,作家简介,任务二合作探究,示范分析第五节,鼠麴草,第六节,第七节,有加利树,第八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7.1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7.1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评课课件ppt,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作品相关,理清文章思路,作家简介,写作背景,散文的分类,病儿的寡妇,失却了功用,语言赏析,冯志散文的语言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