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3 平行线的性质5.3.2 命题、定理、证明课文内容ppt课件
展开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
理解命题,定理及证明的概念,会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会判断真假命题,知道证明的意义及必要性,了解反例的作用.
(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4)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注意:1.只要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不管正确与否,都是命题。如: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2 .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如:画线段AB=CD。
例1、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 ) A、延长线段AB B、自然数是整数 C、两个锐角的和是钝角 D、同角的补角相等
注意: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不是命题。
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是用“√”, 不是用“× 表示。1)长度相等的两条线段是相等的线段吗?( )2)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3)不相等的两个角不是对顶角( )4)对顶角相等( )5)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6)取线段AB的中点C;( )7)画两条相等的线段( )
如果这个动物是熊猫,那么它就没有翅膀。
许多数学命题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面连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面连接的部分就是结论。
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指出它的题设和结论.
1.对顶角相等;2.内错角相等;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4.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5.等角的补角相等.
总结:有些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而有些命题题设成立时,结论不一定成立。
命题1:“如果一个数能被4整除,那么它也能被2整除”
观察下列命题,你能发现这些命题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吗?
命题2题设成立,结论不一定成立,命题错误.
命题2:“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它们是邻补角”
命题1题设成立,结论也成立,命题正确
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一些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它就是错误的命题,像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假命题。
例2、哪些是真命题,哪些是假命题? 1)一个角的补角大于这个角 2)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3)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4)若A=B,则2A=2B5)锐角和钝角互为补角 6)两点之间线段最短7)同角的余角相等 8)同位角相等9)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它们是邻补角 . 10)如果一个数能被2整除,那么它也能被4整除.
确定一个命题真假的方法: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观察、验证、推理、举反例等方法。
证明:“一个锐角与一个钝角的和等于一个平角”是假命题。
锐角30°,钝角120°,它们的和就不等于180°
数学中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把它们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 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经过直线外的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有些命题是基本事实,还有些命题它们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得到的真命题叫做定理.定理也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
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推理才能作出判断,这个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证明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
【例3】已知:b∥c, a⊥b .
证明: ∵ a ⊥b(已知)
∴ ∠1=90°(垂直的定义)
又 b ∥ c(已知)
∴ ∠2=∠1=9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a ⊥ c(垂直的定义).
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依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也可以是学过的定义,基本事实、定理等。
填空已知:如图1,∠1=∠2,∠3=∠4,求证:EG∥FH.证明:∵∠1=∠2(已知) ∠AEF=∠1 ( ),∴∠AEF=∠2 ( ).∴AB∥CD ( ).∴∠BEF=∠CFE ( ). ∵∠3=∠4(已知),∴∠BEF-∠4=∠CFE-∠3.即∠GEF=∠HFE ( ).∴EG∥FH (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请画出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 ( )(3)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 )(4)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º,那么这两个角互余.( )
2.问题中哪些命题是正确的,哪些命题是错误的?(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2)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4)同旁内角互补;(5)对顶角相等.
如果两个角是内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7.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推理的依据.
如图,AB ∥ CD,CB ∥ DE ,求证∠ B+ ∠D=180°.证明: ∵ AB ∥ CD, ∴ ∠B= ∠C( ). ∵ CB ∥ DE, ∴ ∠ C+ ∠ D=180°( ). ∴ ∠ B+ ∠ D=180°(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证明:∵AB∥CD(已知), ∴∠BPQ=∠CQP(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PG平分∠BPQ,QH平分∠CQP(已知), ∴∠GPQ= ∠BPQ,∠HQP= ∠CQP(角平 分线的定义), ∴∠GPQ=∠HQP(等量代换), ∴PG∥HQ(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8.如图,已知AB∥CD,直线AB,CD被直线MN所截, 交点分别为P,Q,PG平分∠BPQ,QH平分∠CQP, 求证:PG∥HQ.
1.命题的定义:2.命题的组成:3.命题的分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3.2 命题、定理、证明课前预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3.2 命题、定理、证明课前预习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命题的结构,已知事项,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命题的真假,真命题,假命题,定理与证明,错因分析,链接中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3 平行线的性质5.3.2 命题、定理、证明完美版作业ppt课件: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3 平行线的性质5.3.2 命题、定理、证明完美版作业ppt课件,文件包含532命题定理证明课件pptx、532命题定理证明课后分层作业解析版docx、532命题定理证明导学案docx、532命题定理证明课后分层作业原卷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七年级下册5.3.2 命题、定理、证明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下册5.3.2 命题、定理、证明精品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3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性质,如果那么,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同位角相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