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课件+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96197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课件+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96197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课件+教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96197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课件+教案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961976/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课件+教案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961976/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课件+教案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961976/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课件+教案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961976/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课件+教案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961976/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课件+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961976/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课件+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961976/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课件+教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961976/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课件+教案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961976/2/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课件+教案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961976/2/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课件+教案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961976/2/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课件+教案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961976/2/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课件+教案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961976/2/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课件+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961976/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课件+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961976/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课件+教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961976/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课件+教案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961976/3/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课件+教案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961976/3/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课件+教案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961976/3/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课件+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961976/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课件+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961976/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课件+教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961976/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课件+教案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961976/5/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课件+教案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961976/5/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课件+教案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961976/5/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课件+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961976/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课件+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961976/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课件+教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961976/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课件+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961976/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课件+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961976/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课件+教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961976/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四 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 课件+教案+素材 课件 6 次下载
- 五 动物世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课件+教案 课件 7 次下载
- 六 趣味拼搭——观察物体课件+教案+素材 课件 9 次下载
- 八 我锻炼 我健康——平均数 课件+教案+素材 课件 7 次下载
- 回顾整理——总复习 课件 课件 9 次下载
数学四年级下册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一等奖ppt课件
展开第七 单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单元备课
四年级 班 主备人 授课人
教材分析 |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内容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从而使运算技能与逻辑思维有机整合,对今后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
学习 目标 |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法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比较感受整数加法运算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单计算。 4、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联系,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
重点 难点 |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灵活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
教学措施 | 1.用好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自主学习新知识。 3.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4、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 5、抓住重点,以纲带目。 |
教学 准备 | 课件、导学案 |
课时 划分 |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2课时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 我学会了吗…………1课时 智慧广场…………1课时 |
年级 | 四年级 | 主备人 |
| 使用人 |
| ||
学科 | 数学 | 课型 | 新授 | 课时 | 2课时 | ||
课题名称 | 信息窗1《小数加减法》 | ||||||
教学目标 | 1、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引导学生能自主探究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所学内容解决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展现生物科学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初步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 ||||||
教学重点 |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引导学生能自主探究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 ||||||
教学难点 | 能运用所学内容解决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 ||||||
教学准备 | 课件、导学案 | ||||||
教学流程 | 个性化修改 | ||||||
自主预习 学习前检
| 教师谈话: 2003年10月8日,国际上首例冷冻克隆牛胚胎移植犊牛“蓓蓓”在山东莱阳农学院出生,这是我国体细胞克隆技术取得的又一次突破性进展。同年10月29日、31日,受孕体细胞克隆牛“双双”“康康”先后成功产下自己的自繁后代“健健”“壮壮”。 出示信息窗1,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自主预习,先在小组里交流。 |
| |||||
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 | 第一课时 1、针对这些信息,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2、学生自主提问,教师有选择的板书问题 A.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 B.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 3、解决问题:A.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 (1)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2)学生尝试,指名板演。 师:大家都正确地列出了小数加法的算式。可是我们从来没学过两个小数相加,该如何计算?现在咱们就来试一试,看谁能独立发现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4、解决问题:B.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 学生独立列式并竖式计算,进行验算。 指名板演,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评价。 师小结。 | ||||||
展示交流 精讲释疑 | 理解算法。 师: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你想到了以前的什么知识? 生:整数加减法。 师:在笔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或减起。 师:你能结合着整数加减法的方法说一说小数加减法的方法吗? (板演的同学说怎样计算的这道小数加法。) 师:给他评价一下。 生:(评价) 师:小组内交流一下,小数加法怎样进行计算? 师根据回答,引导学生概括出:小数点要对齐,从最低位算起。 | ||||||
后检反馈 当堂达标 | 课本79页自主练习“第1题、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 ||||||
拓展交流 总结提升 |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想法? | ||||||
板书设计
|
小数加减法 小数点要对齐,从最低位算起。 | ||||||
| 第二课时 | 个性化修改 |
自主预习 学习前检 | 教师: 想一想,怎样验算整数加减法? |
|
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 | 你会计算1.3-1.25吗? 思考:1、小数的位数不同,应该怎样计算呢? 2、怎样验算? | |
展示交流 精讲释疑 | 1、迁移情境 解决问题 4、汇报交流 总结算法 (1)全班交流算法,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错的原因是什么?正确书写格式的依据是什么?在交流中总结出正确的计算方法。 (2)小结计算方法。 | |
后检反馈 当堂达标 | 课本80页-81页自主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 |
拓展交流 总结提升 |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想法? | |
板书设计 | 小数加减法
1.3 1.3 |
年级 | 四年级 | 主备人 |
| 使用人 |
| ||
学科 | 数学 | 课型 | 新授 | 课时 | 2课时 | ||
课题名称 | 信息窗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 | ||||||
教学目标 |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4、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 | ||||||
教学重点 | 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 ||||||
教学难点 | 灵活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 ||||||
教学准备 | 课件、导学案 | ||||||
教学流程 | 个性化修改 | ||||||
自主预习 学习前检
|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2―0.9 9+0.1 0.39+0.61 5.12―4.12 10―2.5 20―19.8 3.9+2.1 0.09+1.01 8.4+3 1―0.6 2―0.98 3.8+12 2、谈话引题: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关于克隆牛“健健”和“壮壮”的情况。今天,我们要再来认识一头克隆牛——“蓓蓓”,了解它的有关情况。 (出示情境图)教师结合情境图简单介绍克隆牛“蓓蓓”出生前后的一些情况。 |
| |||||
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 | 第一课时 1、观察三幅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地进行板书,如: “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蓓蓓”满月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米? 2、下面我们先来解决“‘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这个问题,你能解答吗?(学生尝试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的情况。) 3、学生交流算式:(注意引导学生尽量列出综合算式) (1)10.98―0.22=0.76(米) 0.76―0.1=0.66(米) (2)20.98―0.22―0.1 (3)30.98―(0.22+0.1) 综合算式要说明每一步计算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连减算式和先求两个数的和再减,这两个算式每一步的意义,可以联系前面学过的关于减法的有关运算律: a―b―c=a―(b+c)。 4、上面的综合算式怎样进行计算呢?(学生自主进行计算,教师巡回了解情况。) | ||||||
展示交流 精讲释疑 | 1、全班交流计算情况。[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各种计算方法] 脱式计算要关注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2、学习竖式连减的方法。 如果用竖式来计算小数连减,要注意什么呢? 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请学生来介绍竖式连减的方法: (1)注意探讨怎样对齐数位?(对齐了小数点也就对齐了数位。) (2)小数部分数位不同怎么办?(可以在末尾添0占位。) | ||||||
后检反馈 当堂达标 | 课本85页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 ||||||
拓展交流 总结提升 |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想法? | ||||||
板书设计
|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a―b―c=a―(b+c) 0.98―0.22=0.76(米) 0.98―0.22―0.1 0.98―(0.22+0.1) 0.76―0.1=0.66(米) | ||||||
| 第二课时 | 个性化修改 |
自主预习 学习前检 | 1、师生谈话:同学们,大家都有朋友,有新朋友和老朋友,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找朋友。(投影出示) 79+145+21 25+97+3 2、复习已学过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 3、找朋友:看哪两个数相加和是整数。 8.8 0.3 6.9 1.2 19.7 2.1 1.03 0.97 2.99 2.01 |
|
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 | 1、“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米? | |
展示交流 精讲释疑 | 活动一 | |
后检反馈 当堂达标 | 课本85页自主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 |
拓展交流 总结提升 |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想法? | |
板书设计 | 小数的简便运算 方法一:7.65+3.72+6.35+6.28 方法二:7.65+3.72+6.35+6.28 |
年级 | 四年级 | 主备人 |
| 使用人 |
| ||
学科 | 数学 | 课型 | 新授 | 课时 | 1课时 | ||
课题名称 | 《我学会了吗?》 | ||||||
教学目标 | 让学生从信息中了解不同国家的成年男子身高的差异,在对信息的整理和分析过程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借此考察学生对小数加减计算方法和计算技能掌握的情况。 | ||||||
教学重点 |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引导学生能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 ||||||
教学难点 | 能运用所学内容解决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 ||||||
教学准备 | 课件、导学案 | ||||||
教学流程 | 个性化修改 | ||||||
自主预习 学习前检
| 教师谈话: 同学们,你们了解各国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情况吗? 出示信息窗,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自主预习,先在小组里交流。 |
| |||||
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 | 1、中国成年男子平均身高是多少? 2、美国成年男子的身高比美国男子的平均身高高多少? 3、荷兰成年男子的身高比荷兰男子的平均身高矮多少? | ||||||
展示交流 精讲释疑 | 根据给出的数学信息,解决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 1、中国成年男子平均身高是多少? (1)学生复述题意,分析题目数量关系。 (3)集体订正 2、美国成年男子的身高比美国男子的平均身高高多少? (1)学生复述题意,分析题目数量关系。 (3)集体订正 3、荷兰成年男子的身高比荷兰男子的平均身高矮多少? (1)学生复述题意,分析题目数量关系。 (3)集体订正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 ||||||
后检反馈 当堂达标 | 课本106页练习“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 ||||||
拓展交流 总结提升 |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想法? | ||||||
板书设计 | 我学会了吗 小数点要对齐,从最低位算起。 | ||||||
年级 | 四年级 | 主备人 |
| 使用人 |
| ||
学科 | 数学 | 课型 | 新授 | 课时 | 1课时 | ||
课题名称 | 《智慧广场》 | ||||||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突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通过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发展,体验重叠问题建模的过程,并初步感知数学的严密逻辑。 3、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验身边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 ||||||
教学重点 | 理解有重叠时,应从和中减去重叠部分。并能用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
教学难点 | 使学生经历韦恩图的创造过程,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方法。 | ||||||
教学准备 | 课件、导学案 | ||||||
教学流程 | 个性化修改 | ||||||
自主预习 学习前检
|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四年级一班同学假期参加实践活动的情况记录。 谈话:从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板贴问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一共有几人? 追问:怎样计算? 出现两种算式: 10+9=19(人) 10+9-4=15(人) 谈话:这两种算法哪种正确呢?让我们进行深入地研究。 |
| |||||
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 | 1、明确要求,合作探究。 谈话:要求参加实践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到底应该怎样解决?请设计一张图,把两个小队的数量关系清楚地表示出来。 出示要求: (1)先看一看、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再圈一圈、画一画,让人一眼看出两个小队的数量关系。 (3)比一比哪个小组的设计图最清楚、最简洁。 学生独立探究,教师巡视。 展示交流、评价。 启发:怎样让人一眼看出哪些人是参加小记者的?哪些人是参加小交警的?哪些人既参加小记者队,又参加小交警队? 2、数形结合,说图明理。 提问:哪些人是参加小记者的?哪些人是参加小交警的?哪些人既参加小记者队,又参加小交警队? 学生指图理解各部分的意义。 小结:介绍韦恩图。 | ||||||
展示交流 精讲释疑 | 提问:根据韦恩图,要求参加实践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 追问:如果重叠部分有5人呢?6人呢?7人呢?…… 学生独立画图列式解决。 全班交流。 提问:重叠部分最多可以是几人?两个圈的位置是怎样的?怎样列式? 追问:如果重叠部分是3人,怎样列式?2人呢?1人呢? 总结方法:用和减重叠部分。(板书) 揭示课题。 追问:算式是10+9=19(人),两个圈应该在什么位置? 小结:这就是我们以前学习的没有重叠部分的加法,只把两部分合起来。 | ||||||
后检反馈 当堂达标 | 1、四年级一班订《开心学堂》和《探索历史》两种杂志,每人至少订一种。其中订《开心学堂》的有25人,订《探索历史》的有27人,两种都订的有10人。全班有多少人? 2、儿童节文艺汇演中,跳舞的有14人,合唱的有30人,参加这两项演出的一共有35人。两项都参加的有多少人? | ||||||
拓展交流 总结提升 |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想法? | ||||||
板书设计
|
智慧广场-重叠问题 | ||||||
小学数学青岛版 (六三制)四年级下册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作业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青岛版 (六三制)四年级下册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作业ppt课件,共3页。
青岛版 (六三制)四年级下册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复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青岛版 (六三制)四年级下册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复习课件ppt,共3页。
小学数学青岛版 (六三制)四年级下册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作业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青岛版 (六三制)四年级下册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作业课件ppt,共18页。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