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湘艺版二年级下册凤阳花鼓优质课教案
展开7(演唱)凤阳花鼓
1、 教 材 简 析
《凤阳花鼓》是一首安徽民歌,叙事性比较强,五声商调式,旋律较为平稳,四四拍子。歌曲有两个乐段,由八个乐段组成,前面和中间穿插有前奏和间奏,教材在原歌的基础上对歌词的后四句进行了改编,表达了生活的美好改变,因此,歌曲的情绪变得较为欢快、热烈。本曲适合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
2、学 情 分 析
小学段的孩子在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上:能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有趣,能用自己的声音对它们进行模仿。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在课堂上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在创造方面能够自制简易的乐器。在评价方面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出简单的评价。
3、设 计 理 念
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表现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并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想象和创造力。
4、 教 学 目 标
(1)通过听、唱、演、奏、等音乐实践活动,初步感受凤阳花鼓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
(2)学会演唱歌曲《凤阳花鼓》,能熟记歌词。通过音乐互动教学培养学生主动的参与各种音乐活动,锻炼他们的合作与协调能力,增进群体意识、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学会用锣、鼓等民间打击乐器敲击简单的节奏,并能为为歌曲伴奏。
5、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唱歌曲《凤阳花鼓》,并积极参与表演唱和器乐伴奏活动。
难点 1、 能在活动中唱准歌曲、背唱出歌词。
2、 能用鼓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6、教 学 过 程
一、课前律动 体验音乐风格
播放《凤阳花鼓》伴奏音乐,师生一起律动。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一起律动吧!老师怎么做,你就怎么做。
【设计意图】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我采取了用多媒体播放《凤阳花鼓》伴奏乐来和学生一起律动这一环节,既拉近了师生距离,有对新歌进行了初步体验。通过对音乐的体验使学生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获得喜悦,对音乐产生兴趣,因而学生全身心的
投入了课堂。
二、实物导入 节奏练习
1. 教师出示凤阳花鼓,学生猜乐器。 师生交流
师:老师请大家看一样乐器,你知道他是什么吗? 生:小鼓
师:它是什么鼓呢? 生:······
教师总结:这是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
- 教师用凤阳花鼓敲一段节奏,学生模仿。
4∕4 XX XX X 0ǀXX XX X 0ǀ XX XX X X ǀXX XX X 0ǁ
【设计意图】利用实物,直观了解凤阳花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模仿鼓的节奏,进行简单的节奏训练。
三、肢体声势 解读锣鼓经
1.出示锣鼓经
2教师边读锣鼓经边示范手的肢体声势
3. 学生模仿
- 教师边读锣鼓经边示范脚的声势动作。
- 学生再次模仿并模击声势动作。
6. 两组分工合作。
【设计意图】将锣鼓经和声势动作结合,可以有效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将复杂的锣鼓节奏变得简单易学了。在通过独立完成声势动作,过渡到两组合作完成声势节奏,为学生建立了合奏的雏形,也为后面的环节——建议锣鼓合奏做好了铺垫。在进行肢体声势训练时弹奏歌曲的前奏和间奏。老师清唱《凤阳花鼓》,一方面可以有效控制学生的速度,建立衡拍感;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渐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学习做好准备。
四、 故事讲述 学唱歌曲
1.讲故事
师:在我国汉朝末年,出生了一位传奇人物 ······
2.教师表演唱《凤阳花鼓》
3.学唱歌词
(1)第一乐段歌词
教师带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感受歌词韵律。 学生用小鼓的咚咚声模唱第一乐段旋律。
学生基本掌握演唱节奏后,教师弹琴进一步带领学生唱准第一乐段八小节旋律。
(2)第二乐段
学生跟琴唱歌词,并逐渐背唱。
(3)完整地演唱歌词
前奏间奏和尾奏处加入声势动作。
【设计意图】由于这是一首民间歌曲,产生的背景离现在比较久远,因此通过教师一讲故事的形式对歌曲的介绍,能加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同时进一步了解民歌的产生及其风格,对歌词的记忆也有一定的帮助;带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一方面可以熟悉歌曲的节奏,化解歌曲学习时的节奏难点,让学生更快的学会唱,另一方面,可以将歌曲演唱时要强调的重音、强拍和力度再次进行渗透,也为学生唱好这首歌打下基础。
五、表现歌曲 1.表演唱
(1)教师示范(手持凤阳花鼓)
(2)学生逐句学习表演唱。
2.打击乐伴奏
(1)讲解锣、鼓、镲演奏方法。
(2)学生分三组以锣鼓经节奏做声势动作。
3.综合表演
跟随伴奏音乐,一部分学生用民族打击乐器实物演奏加入,其他学生用凤阳花鼓表演唱,师生合作表演。
课 后 反 思
凤阳花鼓是流传于安徽的一种民间歌舞曲,旧社会里淮河流域的人们在封建阶级的剥削和连年水患的下,迫于生活,向外逃荒,有的沿街卖唱。《凤阳花鼓》就是当时卖唱者的舞歌。表演时手拿花鼓小锣,配以简单动作,边唱边舞。清代《缀白裘》一书中记载:凤阳女花鼓敲,打锣的男子跟着跑。就是描写当时的演唱情况。这首歌的最后一句歌词:“身背着花鼓走四方”表现了当时逃荒卖唱的情景。歌词是八句为一段,词句精炼质朴,前四句直接指出明王朝统治下的饥荒情景,后四句叙述了人们的悲惨生活。这首歌前面有四小节锣鼓点做前奏:唱腔分为两个乐段,一段唱完又以有四小节锣鼓点为间奏,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反复,仅一、二句不同,曲调具有抒情叙事性,歌和舞互相结合,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
在整个教学中,我将新、旧两版的《凤阳花鼓》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聆听、演唱不同情绪的两种版本的凤阳花鼓,引导学生用颜色来表现歌曲情绪,帮助他们来了解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等对同一首乐曲的情绪所起的不同的作用。通过歌曲教学,引导孩子们深刻体会歌曲情绪,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境遇下的相同题材的民歌,所反映的不同情绪,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不同的节奏型和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通过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
在整个教学中,我注重孩子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与保持,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培养他们的感受与鉴赏能力、想象和创造能力、合作的能力和表演能力
小学音乐湘艺版二年级下册第十一课月圆曲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湘艺版二年级下册第十一课月圆曲优秀教学设计,共6页。
小学音乐湘艺版二年级下册牧羊女优秀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湘艺版二年级下册牧羊女优秀教案及反思,共3页。
二年级下册数蛤蟆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二年级下册数蛤蟆精品教案,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