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3.古诗三首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936790/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教学课件)3.古诗三首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936790/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教学课件)3.古诗三首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936790/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教学课件)3.古诗三首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936790/1/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教学课件)3.古诗三首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936790/1/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教学课件)3.古诗三首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936790/1/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教学课件)3.古诗三首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936790/1/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教学课件)3.古诗三首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936790/1/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教案与教学反思)3 古诗三首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936790/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教案与教学反思)3 古诗三首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936790/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教案与教学反思)3 古诗三首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936790/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导学案)3.古诗三首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936790/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导学案)3.古诗三首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936790/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6语下 第1单元 3.古诗三首 PPT课件+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6语下 第1单元 3.古诗三首 PPT课件+教案,文件包含教学课件3古诗三首pptx、教案与教学反思3古诗三首docx、导学案3古诗三首doc、课文朗读3古诗三首mp3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3《古诗三首》导学案
课题 | 古诗三首 | 课型 | 新授课 |
教学目标 | 1.会写“侯、章”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古诗大意,了解古诗中的传统习俗,体会古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 ||
教学重点 | 了解古诗中的传统习俗,体会古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 ||
课前准备 | 1.搜集整理古诗中的典故资料;制作课件:传统节日图片。(教师) 2.搜集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学生) | ||
课时安排 | 2课时 | ||
教学过程 | |||
第一课时 | |||
教学环节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教学提示 |
一、竞猜节日,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 | 1.出示传统节日习俗的图片,请学生猜一猜是哪个传统节日。 2.板书课题。 | 1.根据图片说一说是哪个传统节日,自己是怎样猜出来的。 2.齐读课题。 | 引导学生说出猜出来的原因,这也是在了解节日的传统习俗。 |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用时:10分钟) | 1.指导学生自由读《寒食》《迢迢牵牛星》两首古诗。 2.指导学生读古诗,读出节奏。3.指导学生理解古诗大意。 4.指导学生交流对古诗大意的理解。
|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2.按照划分的节奏读诗。 3.再读古诗,理解大意。 (1)借助注释,独立理 解古诗的意思。 (2)在小组里交流,说 一说自己对每首诗的理解。 4.在全班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疑问。 | 1.学习生字时,引导学生读准“侯”“皎”“纤”“札”“脉”的读音。 2.理解古诗大意时,教师对于一些词语的理解可以进行点拨,如“汉宫”“五侯”的来历。 |
三、品析古诗,体会情感 (用时:22分钟) | 1.指导学生品读 《寒食》的前两句,在你眼前形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指导朗读。 3.了解寒食节的相关典故及习俗。 4.指导品析《寒食》后两句中包含的情感。 5.指导学生交流,想象体会: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6.组织学生交流“牛郎织女”的故事。 7.组织学生自读感悟,理解古诗大意。 8.出示自学提示:结合对“牛郎织女”的故事的了解,抓住重要叠词,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抓住关键叠词,体会诗人的情感。 9.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10.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 1.自由读前两句,抓 住“无处不飞花”“东风御柳斜”想象画面。 2.边读边想象画面。 3.结合资料,介绍寒食节的来历,交流寒食节的习俗。 4.默读《寒食》后两句,提出自己的疑问。 预设:寒食节禁火,为什么会有“轻烟散入五侯家”呢? 5.联系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谈感受。 (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点新火,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 6.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牛郎织女”的故事。 7.(1)默读古诗,勾画让自己深有感触的叠词。 (2)小组交流,抓住关键词谈自己的感受。 8.结合诗中的叠词畅谈自己的感受。 迢迢:写出星星距离的遥远。 皎皎:写出星星的皎洁明亮。 纤纤:写出手的修长秀美。札札:织机发出的响 声,体现织女的忙碌。 盈盈:写出了河水清澈的样子。 脉脉:写出恋人相视无言的样子。 9.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想象画面―→联系资料―→体会情感。) 10.同桌合作读,竞赛读,配乐齐读。独立练习背,小组内练习背诵。 | 1.对于寒食节相关典故及资料的了解很重要,要使学生明白,诗人正是以汉喻今,抒发自己的不满。 2.注重朗读指导。前两句读出暮春的景色美,后两句读出诗人的担忧与无奈。 3.学生在找到叠词畅谈自己感受时,教师要 进行点拨,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叠词在音韵上具有音乐美,朗朗上口;在内容上,更好地突出 对象的特点;情感上,更好地表达一定的情感。 4.学生汇报体会到的情感时,注重随机朗读指导,请学生带着这样的感受 读自己所找到的诗句。 5.注重高效课堂,在练习背诵时,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背诵方法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古诗背下来。 |
四、拓展延伸,丰富阅读(用时:5分钟)
|
2.拓展古诗中写到传统习俗的诗句。 | 1.自主阅读《鹊桥仙》,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2.展示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诗句,并说一说诗句中描写了哪些传统习俗。 | 对《鹊桥仙》不要作过深 的理解要求,只要学生能感受 到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助了牛郎织女的故事抒发相思之情就可以。 |
第二课时 | |||
教学环节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教学提示 |
一、背诵检查,回顾方法(用时:5分钟) | 1.指名背诵《寒食》《迢迢牵牛星》。 2.回顾上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 | 1.背诵两首古诗。 2.回顾方法。 (想象画面―→联系资料―→体会情感。) | 教师注意小结,对于学习古诗的方法进行点拨。 |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用时:15分钟) | 1.指导学生自读古 诗《十五夜望月》,提出字音、节奏的要求。2.指名读,检测字音掌握情况。3.了解古诗大意。 | 1.练习自由读古诗, 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2.指名读,齐读。 3.先独立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大意,然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最后全班进行汇报。 | 1.检测古诗的朗读情况时,引导学生读准“栖”的字音。 2.理解诗意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相机点拨 |
三、迁移运用,自主学习(用时:15分钟) | 1.出示自读提示, 组织学生自学古诗《十五夜望月》。 (1)理解诗中描写的画面。 (2)借助资料了解相关习俗。 (3)体会诗人情感。 2.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小组交流情况。 3.指导学生在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收获,教师点拨。 (1)体会诗中景。 (2)指导朗读。 (3)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4.多种形式朗读及练习背诵。 | 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过程,在自读提示的指导下自主学习。 2.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想象到了哪些画面,哪些语句带给自己这样的感受。交流 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体会诗人的情感。 3.品析古诗。 (1)边读边想象画面, 抓住关键语句说一说看到的景 (抓住“地白”“树栖 鸦”“冷露”“桂花”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物。) (2) 读出凄凉寂寞之感。 (3)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从“人尽望”中体会诗 人的愁绪,“落谁家”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抒发入骨的思念之情。)
(个人读,同桌互读,全班读。) | 1.小组学习中,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情, 使小组学习更加有效。 2.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用字的准确与生动。如“白”让人感受到月光如水,澄澈透明;“湿”说明了桂花在露水中浸润已久,也表明露水轻盈无迹。 3.体会情感时,注意抓住对关键字词的品析,如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那秋 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用时:5分钟) | 1.回顾三首古诗的学习过程。 2.布置作业:练习背诵课文。 | 1.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三首古诗的。 2.多种方法练习背诵。 | 回顾学习方法时,教师要强调借助资料理解古诗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