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 第6课时 解决问题(1)课件+教案+导学案 课件 21 次下载
- 第二单元 第7课时 解决问题(2)课件+教案+导学案 课件 15 次下载
- 第二单元 练习课(第5课时)课件+教案+导学案 课件 14 次下载
- 第二单元 练习课(第6-7课 )课件+教案+导学案 课件 15 次下载
- 第二单元 练习课(整理与复习)课件+教案+导学案 课件 14 次下载
第二单元 练习课(第1-4课时)课件+教案+导学案
展开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5~16“练习三”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十几减9、8、7、6的算理,熟练掌握十几减9、8、7、6的基本方法。
2.通过练习,达到能熟练、准确地口算十几减9、8、7、6的退位减法的目的。
3.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十几减9、8、7、6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十几减9、8、7、6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查遗补漏
1.完成教科书P15“练习三”第4题。
(1)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
(2)任意指其中1至2道题,指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完成教科书P15“练习三”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汇报,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学情预设】预设1:先口算出算式的得数,将得数记在心中,再用得数与另一个数进行比较。
预设2:将算式的得数写在算式下面,再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基本练习,了解学生对前面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出现的错误,及时了解错误的成因,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从而进行及时、反复的训练。
二、练习指导,提升能力
1.完成教科书P16“练习三”第7题。
(1)师:先竖着看,每一竖行表示什么?
【学情预设】第一竖行表示原有车的数量,第二竖行表示出租的车的数量,第三竖行表示还剩车的数量。
师:横着看,谁能完整地说一说每一横行表示什么意思?
【学情预设】第一横行表示原有11辆,出租了6辆,还剩几辆;第二横行表示原有15辆,出租了7辆,还剩几辆;第三横行表示原有18辆,出租了9辆,还剩几辆。
(2)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表格。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统计表的形式提供数据信息,让学生利用表中的数据进行减法练习,既巩固了减法,又初步认识统计表,体会数学问题的多种呈现方式。
2.完成教科书P16“练习三”第8题。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和问题?
【学情预设】一共有12根木头,大象运走了6根,还剩几根?
师:“6根”这个信息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12-6=6(根)
【设计意图】题目中只给出了一个条件和问题,另一个条件需要学生自己从图中获取,培养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并熟练地应用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3.完成教科书P16“练习三”第10题。
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你发现的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预设1:一共有15只鸭子。左边有7只,右边有几只?(师:你是从左右两边来观察的,真细心。)
预设2:一共有15只鸭子,白鸭子有6只,灰鸭子有几只?(师: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还能从颜色的角度进行观察,太棒了!)
学生独立完成后相互交流。
15-7=8(只) 15-6=9(只)
师:同一幅图,解决的方法一样吗?
师小结:同一个情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收集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也不同。
【设计意图】前面的数学问题都是从图中获取一个信息和问题,而本题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并收集信息,让学生体会收集的信息不同,提出的问题不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也不同。
三、自主练习,加强训练
1.完成教科书P16“练习三”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此题是针对退位减法计算的巩固练习,既训练计算能力,又让学生初步感受得数相等的两个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初步渗透“=”不仅表示结果还表示关系。
2.完成教科书P16“练习三”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
3.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在基础练习中,学生计算的速度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很快就将题目全部做完了,有的学生还只做了几道题。对于退位减法,大部分学生能运用“破十法”计算,能够掌握方法和算理,但部分学生运算速度太慢。学生运用减法解决问题这一方面掌握比较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针对速度慢的同学强化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