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化学专题导练
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化学专题导练 考点22 燃烧和灭火
展开这是一份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化学专题导练 考点22 燃烧和灭火,文件包含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化学专题导练考点22燃烧和灭火解析版doc、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化学专题导练考点22燃烧和灭火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22 燃烧和灭火
考点精讲
中考考查内容:主要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主要考查形式:实验探究题,也有选择题和填空题。
燃烧条件的探究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往往与灭火的原理、反应的现象与本质的联系综合出题,但在中考题中主要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灭火的原理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中考中将会出现利用燃烧条件、灭火的原理、安全常识、自救方法来设计灭火方案,或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题目,这样既考查了知识,又联系生活实际,符合当今的教学理念及思想。
1. 物质燃烧的条件。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考向一、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定义:
通常情况下,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热发光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
①有可燃物;
②跟氧气接触;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三者缺一不可
3、燃烧条件的探究
A:燃烧条件的探究
中考说明要求完成的“基础的学生实验”
| |
| 4P+5O22P2O5 |
| ①甲装置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②甲装置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 ③甲装置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乙装置的白磷燃烧 |
| ①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且与空气接触; ②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③没有与空气接触; ④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 |
| 铜片:载体,传热; 水:隔绝空气,提供热量 |
| 燃烧需要的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三者缺一不可 |
| ①甲中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现象对比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②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现象对比得出燃烧需要跟氧气接触; ③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即使是在水中)也能燃烧,说明满足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跟氧气接触的条件,白磷就能燃烧 |
B:实验设计中运用的实验方法
(1)对比实验法: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是一组对比实验,白磷的着火点低能燃烧,红磷的着火点高而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与水中的白磷是另一组对比实验,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2)控制变量法:把白磷放在热水中,通过液封而隔绝空气,其设计意图是:提供可燃物与反应所需的温度使可燃物隔绝氧气,检验是否能够燃烧(提供燃烧所需的任意两个条件而控制另一个条件)。
C:实验装置的评价改进。
由于铜片上的白磷露置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对空气造成了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装置加以改进。图A,把红磷和白磷放在U形管的两端,中间用细沙隔离,管口分别绑上两个瘪气球。图B,把红磷和白磷分别放在两支试管中,试管口上分别绑上瘪气球,让白磷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图C,试管中的氧气与白磷接触,在水中燃烧(出现水火相容的现象),改进后的装置,容易操作,现象明显。
1.为了安全起见,进入发生事故的煤矿矿井时要不能进行灯火实验。
2.夜晚发现液化气泄漏时要不能开灯检查,也不能打开排气扇,排出室内的可燃性气体。上述操作产生电火花会易燃液化气,发生爆炸。
3.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4.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不一定能燃烧。还要考查是否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
5.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失火应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6.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的物理属性,当状态固定后,灭火时,并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来灭火。
7.为了方便灭火,高楼起火不能打开所有门窗,这样做的结果会加速燃烧。
8.进入久末开启的菜窖,要先做灯火实验。
9.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
1、燃烧的发生必须要求三个条件同时具备,如只具备其中的一部分,燃烧并不发生。
2、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灭火则是破坏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就能达到的目的。
3、着火点是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不能说用降低或升高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是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1、绝大多数燃烧都是可燃物与氧气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发生的。但有些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如金属镁可以在氮气和二氧化碳中燃烧,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等。
2、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不同的原因:
①和氧气的接触面积、氧气的浓度有关,和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充分、越剧烈;
②与可燃物本身的性质有关。
3、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改变的。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灭火发法,不能一概而论。
真题解析
1.(2019•北京)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答案】D。
【解析】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对比①③,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C、对比②③,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④未燃烧,不能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可能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煤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2.(2021·江苏徐州·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B.区别氯化钙溶液和蒸馏水:取等量试样放人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等量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C.配制100g5%的碳酸钙溶液:称取5.0g碳酸钙,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D.验证酒精中含有氢元素:在95%的酒精燃烧的火焰上罩一个干燥的小烧杯,观察现象
【答案】B
【解析】
A、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只能得出温度要达到着火点,不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故A错误;
B、按B方案操作,可以发现一个试管的泡沫多,这是蒸馏水,另一个泡沫少、有浮渣则是氯化钙溶液,故B正确;
C、碳酸钙不溶于水,故C错误;
D、如果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可能是反应生成的水,也有可能是原来溶液中的水,无法判断H元素来自哪里,故D错误;
故选B。
3.(2021·广东广州·中考真题)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 ② | ③ | ④ |
|
| ||
白磷不燃烧 | 白磷不燃烧 | 白磷不燃烧 | 白磷燃烧 |
A.对比①③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接触氧气
B.对比①④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有可燃物
C.对比③④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本实验用盘成螺旋状的细铁丝替代白磷,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
【答案】C
【解析】
A、对比①③,白磷均不能燃烧,不能得出物质燃烧需要跟氧气接触,故选项说法错误;
B、对比①④,①中白磷不能燃烧,④中白磷能燃烧,但是变量有两个,分别是温度和是否与氧气接触,不能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对比③④,③中白磷不能燃烧,④中白磷能燃烧,得出物质燃烧需要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D、细铁丝的着火点太高,热水的温度无法满足,得不出相同的实验结论,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4.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试管①中充满氮气,试管②③中充满氧气,升温至40℃,仅观察到②中的白磷燃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实验①②可验证燃烧需要氧气
B.由实验②③可推知着火点高低:红磷>白磷
C.利用水浴控温可调节可燃物的着火点
D.①③两支试管内的白磷和红磷可回收再利用
【答案】C
【解析】A、实验①白磷不燃烧是因为白磷不接触氧气,实验②中白磷能与氧气接触能燃烧,所以对比实验①②可验证燃烧需要氧气,故A正确;
B、实验③中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为达到着火点,对比实验②③可推知着火点高低:红磷>白磷,故B正确;
C、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一般不能改变,故C错误;
D、①③两支试管内的白磷和红磷均未反应,可回收再利用,故D正确。
故选:C。
5.在太空的空间站划燃火柴,即使是头朝下,火柴也会很快熄灭,原因是( )
A.空间站内氧气浓度不够 B.空间站温度太低
C.空气不对流,没有氧气补充 D.达不到着火点
【答案】C
【解析】在太空的空间站划燃火柴,即使是头朝下,火柴也会很快熄灭,是因为空间站中空气不对流,没有氧气补充。
故选:C。
突破提升
一、单选题
1.下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与相应科学原理不对应的是
选项 | 方法 | 科学原理 |
A | 用洗涤剂清洗油污 | 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
B | 用食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 水垢的主要成分能与醋酸反应 |
C | 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 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
D | 向锈蚀的锁芯中加少量铅笔芯屑 | 石墨有润滑作用 |
A.A B.B C.C D.D
2.油锅不慎起火可盖上锅盖进行灭火,该措施所运用的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降低温度 D.降低着火点
3.对下列生活中的现象或做法解释不合理的是( )
选项 | 现象或做法 | 解释 |
A | 用洗洁精洗去餐盘上的油渍 | 洗洁精能乳化油渍 |
B |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 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
C | 物体的热胀冷缩 | 分子随温度升高而变大 |
D | 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 | 铝表面易形成致密氧化膜 |
A.A B.B C.C D.D
4.同学们在实验室中利用以下4个与蜡烛有关的实验进行探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Ⅰ可得出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B.实验Ⅰ可得出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C.实验Ⅲ和IV中蜡烛熄灭的原理不同 D.实验IV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5.联合国规定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宗旨是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加强水资保护。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纯净物 B.河水经沉淀、过滤后变成纯净水
C.任何物质着火时都可以用水灭火 D.有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6.除了实验之外,归纳、推理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①二氧化碳可以作为保护气,所以它可以用于填充探空气球;②金属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物质都是金属;③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必需破坏三个条件;④离子一定带电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都是离子;⑤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其叙述不合理的是
A.以上都不合理 B.①、② C.③、④ D.④、⑤
二、填空题
7.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常用活性炭来净化水,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性除去杂质和臭味。
(2)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
8.成语“釜底抽薪”运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写出瓦斯爆炸中甲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9.踏春,中国民间在春天的郊游和散步,结伴到郊外原野远足踏青,并进行各种游戏,是一种重要的旅游习俗。
(1)踏春多会选取树木、草丛多的公园。要使草色浓绿应该施_________肥。
(2)路上遇见的小河里的水不能直接饮用,需要加热煮沸。煮沸可以杀菌还可以_________。
(3)在公园的烧烤区域,同学们拿出了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准备烧烤,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 (填字母)。
A.玉米 B.茄子 C.羊肉串 D.金针菇
(4)烧烤完后需要把没熄灭的木炭用土掩埋,这样做可以 (填字母)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A.隔绝氧气 B.降低着火点 C.降低温度 D.清除可燃物
10.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时,会出现_________(填“溶解”或“乳化”)现象。
(2)炒菜时锅内油着火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
(3)家中煤气管道泄漏,首先要做的是_________。
(4)汽油可除去粘衣服上的油漆,原理是形成油漆的汽油_________(“溶液”或“乳浊液”)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够乳化油污,所以用洗涤剂可以清洗油污,选项正确;
B、水垢的主要成分能与醋酸反应生成可溶性无线,所以用食醋可以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选项正确;
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是因为能够减少锅中的热油与氧气的接触,即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选项错误;
D、石墨有润滑作用,所以向锈蚀的锁芯中加少量铅笔芯屑,增强锁内部的滑腻性,便于打开锁,选项正确,故选C。
2.B
【解析】
【详解】
油锅不慎起火可盖上锅盖进行灭火,这样做可以达到隔绝空气,破坏可燃物燃烧条件的目的。
故选:B。
3.C
【解析】
【详解】
A、洗洁精能乳化油渍,所以用洗洁精洗去餐盘上的油渍,故A选项正确;
B、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因为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B选项正确;
C、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变大,随温度降低而变小,分子大小不变,故C选项错误;
D、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所以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故D选项正确。
故选C。
4.B
【解析】
【详解】
A、蜡烛中含有碳、氢元素,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但实验Ⅰ烧杯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故不能检验水的生成,则不能得出蜡烛中含有氢元素的结论,A错误;
B、实验Ⅱ中,由于蜡烛火焰在上方容器底部不充分燃烧,会形成炭黑,故可以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B正确;
C、实验Ⅲ和IV中蜡烛熄灭的原理相同,都是因为可燃物不能与空气接触而导致蜡烛熄灭,C错误;
D、因为蜡烛的熄灭是自下而上,所以实验IV不但证明了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同时还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性质,D错误。
故选B。
【点睛】
蜡烛是由棉线烛芯和石蜡制成,石蜡是含有碳、氢元素的有机化合物,石蜡充分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5.D
【解析】
【详解】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含氢气和氧气,选项错误;
B、河水经沉淀、过滤后主要除去可溶性的杂质,水中还含有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
C、有些可燃物燃烧不能用水灭火,如金属钠、镁、油类物质发生火灾不能用水灭火,选项错误;
D、有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甲烷燃烧生成了水不是中和反应,选项正确。
答案为:D
6.A
【解析】
【详解】
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大,不可以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故说法错误;
②金属能导电,但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也可能是石墨等,故说法错误;
③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但是灭火只需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即可,故说法错误;
④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是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电子,故说法错误;
⑤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但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等,故说法错误。
故选A。
7.(1)吸附
(2)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解析】
(1)
活性炭自身疏松多孔,可以吸附色素或异味物质,具有吸附性,故填吸附;
(2)
物质燃烧时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其着火点,灭火时使用高压水枪,是利用水蒸发变为水蒸汽时吸热,使得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使火熄灭,故填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8. 清除可燃物
【解析】
【详解】
釜底抽薪就是从釜的底部移走燃着的可燃物实现灭火,其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填清除可燃物;
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H4+2O2CO2+2H2O。
9.(1)氮
(2)降低水的硬度
(3)A
(4)A
【解析】
(1)
氮肥能使作物、茎叶茂盛,要使草色浓绿应该施氮肥;
(2)
煮沸可以杀菌还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3)
A、玉米中含有淀粉,淀粉中富含糖类;
B、茄子中富含维生素;
C、羊肉串中富含蛋白质;
D、金针菇中富含维生素;
故选:A;
(4)
烧烤完后需要把没熄灭的木炭用土掩埋,这样做可以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A。
10.(1)乳化
(2)隔绝空气
(3)立即关闭煤气开关,然后开窗通风
(4)溶液
【解析】
(1)
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属于乳化原理,所以厨房中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时,会出现乳化现象。
(2)
炒菜时锅内油着火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
(3)
发现家中煤气泄漏,首先要做的是立即关闭煤气开关,然后开窗通风。
(4)
汽油将衣服上的油漆洗掉是汽油对油污的溶解作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化学专题导练考点30 溶解度,文件包含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化学专题导练考点30溶解度解析版doc、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化学专题导练考点30溶解度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化学专题导练 考点28 生铁的冶炼,文件包含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化学专题导练考点28生铁的冶炼解析版doc、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化学专题导练考点28生铁的冶炼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化学专题导练 考点19 碳的几种单质,文件包含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化学专题导练考点19碳的几种单质解析版doc、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化学专题导练考点19碳的几种单质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