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化学专题导练
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化学专题导练 考点07 氧气的制法
展开这是一份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化学专题导练 考点07 氧气的制法,文件包含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化学专题导练考点07氧气的制法解析版doc、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化学专题导练考点07氧气的制法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07 氧气的制法
考点精讲
主要考查制取气体所需的药品、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检验方法、验满方法、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气体的净化和干燥方法以及装置的连接等。考查的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和实验题。在中考中这是一个分数较大的题目,主要围绕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和判断、气体的检验、气体的净化和干燥以及实验注意事项为主,考查内容及形式多变,有一定的拓展度。
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2. 催化剂的作用与特点;
3. 分解反应、催化剂等概念
考向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制取方法 |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氯酸钾制取氧气 |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
所用药品 | 高锰酸钾(紫色固体) | 氯酸钾(白色粉末)、 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 过氧化氢(无色液体)、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
反应原理 | 2KMnO4K2MnO4+MnO2+O2↑ | 2KClO32KCl+3O2↑ | 2H2O22H2O+O2 ↑ |
发生装置 | 固体加热型 | 固固加热型 | 固液不加热型 |
收集装置 | 选择依据: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选择依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各成分反应 | ||
优点 | 稍加热就分解,不用催化剂;反应速度适中,便于收集。 | 反应速度适中,便于收集;和高锰酸钾相比,药品白色,仪器容易清洗;相同质量的KClO3和KMnO4,KClO3生成的氧气多 | 不用加热,节约能;生成物只有水,利于环保;二氧化锰容易回收 |
缺点 | 需要加热,操作麻烦、浪费能;使用紫色的高锰酸钾,不易清洗仪器和桌面。 | 需要加热,操作麻烦、浪费能;反应中生成刺激性气味、污染空气的氯气 | 作为反应物的过氧化氢不宜长时间保存且浓度太大时反应速度太快,不宜控制。 |
检验方法 | 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证明集气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 ||
验满方法 | ①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证明集气瓶内氧气已收集满。 ②用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口出现大气泡时,说明已收集满氧气。 | ||
总之,从是否节约能、是否利于环保、操作是否简单等方面综合比较,最适合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 |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加热时粉末进入导管,而不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刚开始冒气泡时不立即收集,因为开始冒出的气泡是加热膨胀出的空气。当气泡连续而均匀地放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3.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先从水中移出导管,然后在熄灭酒精灯,否则水倒吸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1、制取装置(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如果选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型的装置。
如果选用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应用固体加热型装置。。
2、收集装置选择依据:根据生成气体的性质,如水溶性、密度等。收集的方法具体分为三种:
排水法:适合收集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
向上排空气法;适合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的气体。
向下排空气法;适合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的气体。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如何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
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如下:
一般来说,“固体加热型”常用A装置;而“固-液不加热”型,常用B或C装置(其中,C装置中的长颈漏斗便于随时添加液体,也可以用分液漏斗或注射器代替,可通过添加液体的速率来控制反应速率)。
过氧化氢制氧气是实验室用“固-液不加热”装置制气体的典型,该发生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氢气和二氧化碳;而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氧气是“固体加热型”装置制取气体的典型。
真题解析
1.(广东省2020年中考)实验室用氯酸钾固体(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取氧气,下列装置组合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⑤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实验室用氯酸钾固体(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取氧气,属于固体混合需加热型,发生装置是①,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法(装置④)或排水法(装置③)收集,故装置组合正确的是①③或①④,观察选项,只有A选项正确。
故选:A。
2.(甘肃省金昌市2020年中考)关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得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然后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反应结束时,先停止加热,然后将导管移出水面
C.导气管口开始产生气泡时,立即用装满水的集气瓶收集气体
D.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目的是防止反应时药品进入导气管
【答案】D
【解析】A、制取气体时,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添加药品,A错。
B、反应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入试管,试管炸裂,B错。
C、导气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时,开始用装满水的集气瓶收集气体,C错。
D、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目的是防止反应时药品进入导气管,D正确。
故选:D。
3.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装药品 ③加热 ④把集气瓶灌满水倒置在水槽中 ⑤将盛有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⑥熄灭酒精灯 ⑦收集气体 ⑧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⑤④⑥⑦③⑧ B.②①⑤④③⑦⑧⑥
C.①②⑤④③⑦⑧⑥ D.②①⑤③④⑦⑥⑧
【答案】C
【解析】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正确步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药品、固定装置、加热、用排水法收集、将导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所以操作顺序正确的是①②⑤④③⑦⑧⑥。
故选:B。
4.对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后的集气瓶,以下处理正确的是( )。
A.将集气瓶从水中提起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瓶口向上正放在桌上
B.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一起拿出水面,然后正放在桌上
C.将集气瓶子从水中提取,倒立在桌上
D.将集气瓶仍然留在水槽中,用时再取出来
【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必须熟知氧气的收集方法。选取玻璃片的作用,避免拿出集气瓶时与空气相混。
放置的选取决定于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应正放集气瓶。
一般实验室中氧气现用现制取的原则,因此选项D不对。
综上所述,故应选B。
5.检验集气瓶里的氧气是否收集满,应将带火星的木条( )
A.插入集气瓶中 B.插入集气瓶底 C.放在集气瓶口 D.都可以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收集氧气时的验满方法。只要证明瓶口是氧气就说明氧气已收集满,根据氧气有助燃的性质去检验。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故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满。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向上排空气法,若使用排水集气法则没有必要验满,看见集气瓶口有气泡逸出就说明已经集满。故C选项正确。
突破提升
一、单选题
1.Y形管为许多化学实验的进行创造了条件,下列相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将Y形管右侧液体倾倒入左侧支管,一段时间后气球膨胀
B.对Y形管左侧药品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右侧支管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一段时间后,Y形管右侧白磷燃烧,气球先变大后变瘪
D.一段时间后,Y形管右侧液体变红
二、简答题
2.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他选择了装置A,并在试管口放了一小团棉花,放棉花的作用是什么?_____。
(2)制取氢气时,既可选用装置B,也可选用装置C.C与B相比,其优点是什么?_____。
(3)若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是什么?_____。
三、实验题
3.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m的名称:______。
(2)用A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装置F中用m夹取发红的木炭由瓶口向下______填“缓慢”或“快速”插入集气瓶。
(3)实验室可用B或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药品是________;相对B装置,C装置的优点是_____答出一点即可。如用E装置收集CO2,则气体应从_______填“a”或“b”端通入。若用D装置检验二氧化碳,D装置中装入的试剂是______。
4.以下是初中化学气体制备的常见装置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请写出仪器名称:①______。
(2)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非常剧烈,小凡同学需用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制备一瓶二氧化碳,则小凡同学最好选择装置______(填序号)作为发生装置。
(3)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对C装置进行改进,改进方法是______,写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在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可将燃着的木条靠近______(填“a”或“b”)端进行验满。
5.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校两个化学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欲用它们完成各自的探究实验。
(1)第一组的同学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收集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按照要求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提示:盐酸中挥发出的少量HCl气体可用硝酸银溶液吸收)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从左到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仪器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③若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至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显____(填“酸性”“碱性”“中性”之一)。
(2)第二组的同学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MnO2为催化剂)制备氧气,并对某种塑料的组成元素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所选仪器按“A→E1→D→E2→B→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E1、E2为浓硫酸洗气瓶),实验前检验装置气密性。使该塑料试样碎屑在纯氧气中充分燃烧,观察现象,收集有关实验数据(假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仪器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上述连接中装置E1的作用是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
③仪器D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碎屑质量为5.6g,它充分燃烧后,测得仪器E2质量增加7.2g,则5.6g该塑料试样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g。
6.现有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实验室可以装置A制取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选择该装置作为发生装置的理由是:______;
(3)用双氧水制氧气可选用上图中的发生装置有______,相对于装置B,装置C的优点是:______,检查C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收集氧气时,若选用E装置,则导管口应处于集气瓶中的位置是______(选填“a”或“b”),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氢气是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使用氢气做实验前需要对氢气进行______的操作,欲使用G装置用排空气法收集,则气体应从______(填“Ⅰ”或“Ⅱ”)端通入;欲使用G装置用排水法收集,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______(填“Ⅰ”或“Ⅱ”)端通入。
7.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一些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若用装置D收集CO2,气体应从导管口____(选填“m”或“n”)端通入。
(4)某同学进行装置E所示的操作时,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
8.请回答下列实验问题:
(1)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______。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选填装置字母序号),反应方程式为______,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将二氧化碳通入装置F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反应,某同学将两支相同的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分别倒扣在氢氧化钠溶液和水中片刻后,实验现象如装置G、H所示,由此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探究过程设计装置H的作用是_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9.84消毒液、H2O2溶液都是常用消毒剂,兴趣小组对两种消毒剂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
【实验1】取少量84消毒液于试管中,滴加H2O2溶液,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然后_______(填写实验操作和现象),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提出问题】在上述反应中,NaClO的作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作反应物,NaClO与H2O2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猜想二:作_________,类似分解H2O2溶液制氧气时MnO2的作用。
【实验2】按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装置组装后,要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2)向锥形瓶中加入30mL84消毒液,注射器中吸入25mLH2O2溶液。
(3)将注射器中的H2O2溶液平均分5次推入锥形瓶中:每次推入H2O2溶液,待不再产生气泡后,记录收集气体的总体积(忽略其他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见下表。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收集气体的总体积/mL | 140 | 280 | 365 | x | 375 |
①表中的数据x=_______。
②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猜想一正确”,其依据是________。
【拓展反思】75%酒精、过氧乙酸等也可作消毒剂。在使用各种消毒剂时,要考虑它们的性质。生活中下列使用消毒剂的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不同的消毒剂可随意混合使用
B.使用75%酒精消毒应远离明火,防止火灾
C.使用84消毒液的浓度越高越好
D.84消毒液、75%酒精等消毒剂均应密封保存
10.过氧化氢性质不稳定,易被某些含铜化合物催化分解。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过氧化氢与氢氧化铜混合产生气体的过程如下:
【查阅资料】a.过氧化铜(CuO2)为黄褐色固体 b.H2O2+Cu(OH)2=CuO2+2H2O
【实验过程】步骤一:制备氢氧化铜
向盛有5mL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步骤二:氢氧化铜与过氧化氢混合
向蓝色沉淀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直至过量,发现蓝色沉淀变为黄褐色沉淀,随后黄褐色沉淀迅速变为黑色沉淀,产生气泡且越来越快,最终试管中得到黑色沉淀。
分析实验过程:
Cu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产生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验证该气体是否为氧气,可以使用______进行检验。
【提出问题】气泡越来越快的原因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组成员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Cu(OH)2作为催化剂加快H2O2分解;
猜想二:CuO2作为催化剂加快H2O2分解;
猜想三:CuO作为催化剂加快H2O2分解。
【得出结论】
冰冰同学立即肯定猜想______正确,理由是______。
【反思拓展】
步骤二中黄褐色沉淀遇到过氧化氢迅速变为黑色沉淀同时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A、将Y形管右侧液体倾倒入左侧支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故一段时间后气球膨胀,不符合题意;
B、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一段时间后右侧支管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符合题意;
C、Y型管右侧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气球胀大,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故气球变瘪,不符合题意;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紫色石蕊试液中时,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Y型管左侧液体变红,符合题意。
故选D。
2.(1)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2)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处,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收集满
【解析】
(1)
高锰酸钾是粉末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可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2)
与B装置相比,C装置可通过开关止水夹,控制固液的接触和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
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应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端,木条熄灭,说明已经集满。
3.(1)坩埚钳
(2) 缓慢
(3) 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 控制反应的反生和停止 a 澄清石灰水
【解析】
(1)
图中仪器m的名称:坩埚钳。
(2)
用A装置制取氧气,试管口有棉花,是加热高锰酸钾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为了确保氧气和木炭充分接触,反应现象明显,需要缓慢的伸入红热的木炭,故填:缓慢。
(3)
实验室可用B或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室采用的药品是稀盐酸和大理石或者石灰石,故填: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
相对B装置,C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关闭导管活塞,管内气体不能排出,气压增大,将液体药品压回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故填: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如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则气体应从a端通入,故填:a;
若用D装置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装置中装入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故填:澄清石灰水。
4.(1)长颈漏斗
(2)A
(3) 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4)b
【解析】
(1)
仪器①是长颈漏斗;
(2)
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非常剧烈,小凡同学需用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制备一瓶二氧化碳,需要控制反应速率,可选择A,用注射器控制加入的稀盐酸的量,来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
(3)
高锰酸钾制氧气,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固体粉末随气流进入导管,堵塞导管;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4)
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用G收集,就从a端通入,空气从b端排出,应将燃着的木条靠近b端进行验满。
5.(1) ACEF CaCO3+2HCl═CaCl2+H2O+CO2↑ 碱性
(2) 2H2O22H2O+O2↑ 干燥氧气 吸收塑料试样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
4.8
【解析】
【分析】
第一组同学欲在实验室中制备、收集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因CO2中混有HCl和H2O,应选择C和E装置除杂质;第二组同学对某种塑料的组成元素进行分析探究,所选仪器按“A→E1→D→E2→B→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A为O2发生装置,E1中盛有浓硫酸,作用是干燥氧气,E2的作用是吸收塑料试样燃烧产生的水,B装置的作用是吸收塑料试样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碱石灰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影响产物CO2测量的准确性。
【详解】
(1)①为在实验室中制备、收集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产生二氧化碳)C(吸收氯化氢)E(吸收水蒸气)F(收集二氧化碳)。
②仪器A中,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③若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故所得溶液显碱性。
(2)①仪器A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②上述连接中,装置E1中盛有浓硫酸,作用是干燥氧气,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塑料试样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
③测得仪器E2质量增加7.2g,说明反应生成7.2g水,样品中氢元素质量=7.2g×=0.8g,则5.6g该塑料试样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5.6g﹣0.8g=4.8g。
6.(1) 酒精灯 集气瓶
(2)
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
(3) B、C 随时添加(液体)药品 关闭止水夹,往长颈漏斗中加水形成一段水柱,一段时间内水柱无明显变化则气密性良好 a
(4) 检查气体纯度 Ⅱ Ⅱ
【解析】
(1)
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仪器②的名称是集气瓶;
(2)
实验室可以装置A制取氧气,试管口没有一团棉花,故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选择该装置作为发生装置的理由是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
(3)
用双氧水制氧气,是固液常温反应,可选用上图中的发生装置有B、C;相对于装置B,装置C的优点是可通过长颈漏斗随时添加(液体)药品;
检查C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止水夹,往长颈漏斗中加水形成一段水柱,一段时间内水柱无明显变化则气密性良好;
收集氧气时,若选用E装置,即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则导管口应处于集气瓶中的位置是a;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氢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使用氢气做实验前需要对氢气进行检查气体纯度的操作;
欲使用G装置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是密度小于空气,则气体应从Ⅱ端通入;欲使用G装置用排水法收集,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Ⅱ端通入。
7.(1)酒精灯
(2)
(3) B m
(4)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解析】
(1)
由图可知,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
(2)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不选择C装置,是因为长颈漏斗下端应在液面以下,防止反应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
若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应从m端通入;
(4)
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8.(1) 2KClO32KCl+3O2↑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
(2) BD##DB CaCO3+2HCl=CaCl2+H2O+CO2↑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则已满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H2O+CO2=H2CO3
(3) 2NaOH+CO2=Na2CO3+H2O 作对比
【解析】
(1)
实验室用A装置也就是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制取氧气,因为试管口没有棉花,所以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用E装置也就是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的依据是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
(2)
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BD,因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需要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常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需要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会与水发生反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则已满。将二氧化碳通入装置F中,因为二氧化碳与水会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所以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O+CO2=H2CO3。
(3)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探究过程设计装置H的作用是作对比,证明气压变化不是溶液中的水导致的。
9.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木条复燃 催化剂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70 第3次加入等量过氧化氢溶液产生氧气量减少,第4、5次加入等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后不再产生氧气
BD
【解析】
【详解】
实验1:根据氧气能够支持燃烧的性质,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木条复燃,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猜想二: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起催化作用,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故填:催化剂。
实验二:(1)在气体制备过程中,连接好装置后,要先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
(2)①第一次加入5mLH2O2溶液,收集到140mL气体,包括加入的5mLH2O2溶液所排出的气体,所以第1次产生了135mL气体,同理第2次产生了135mL气体,而第3次加入相同体积的过氧化氢溶液后,排出的气体体积没有达到140mL,说明第三次的5mLH2O2溶液并没有完全反应,而第4、5两次分别加入等体积的过氧化氢溶液后,共排出10mL气体,是两次所加溶液所占锥形瓶的容积,即第4、5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后没有气体产生,因此前面产生的气体不是过氧化氢一种物质反应产生的,还有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即次氯酸钠为反应物,也就是说第3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后,次氯酸钠已经完全反应了,所以第4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后,只是排出了5mL气体,即x=370mL。
②根据上题的分析,“猜想一正确”,其依据是:第3次加入等量过氧化氢溶液产生氧气量减少,第4、5次加入等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后不再产生氧气。
拓展反思:A、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次氯酸钠能与过氧化氢溶液反应,所以不同的消毒剂可能会发生反应,所以不同的消毒剂不可随意混合使用,不符合题意;
B、75%酒精浓度较高,易燃烧,所以使用75%酒精消毒应远离明火,防止火灾,符合题意;
C、不同的消毒场所对消毒剂的浓度要求不同,所以使用84消毒液并不是浓度越高越好,不符合题意;
D、84消毒液、75%酒精等消毒剂都有挥发性,所以均应密封保存,符合题意。
故选BD。
10. -1##-1价
用带火星的木条 三 黄褐色沉淀变为黑色沉淀氧化铜后产生气泡越来越快
【解析】
【详解】
分析实验过程:
过氧化铜中铜元素显+2价,设氧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列式为,x=-1;产生蓝色沉淀的反应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根据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书写即可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故填:-1;;用带火星的木条;
得出结论:
过氧化氢性质不稳定,易被某些含铜化合物催化分解,氢氧化铜和过氧化氢混合后,发现蓝色沉淀变为黄褐色沉淀,随后黄褐色沉淀迅速变为黑色沉淀,产生气泡且越来越快,在这过程中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黄褐色沉淀为过氧化铜,黑色沉淀应为氧化铜,所以是CuO作为催化剂加快过氧化氢分解,故猜想三正确,故填:三;黄褐色沉淀变为黑色沉淀氧化铜后产生气泡越来越快;
反思拓展:
黄褐色沉淀遇到过氧化氢迅速变为黑色沉淀同时产生气泡,是因为过氧化铜和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氧化铜和氧气,由于反应物中含氢元素,故还有水生成,根据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书写即可,故填:。
【点睛】
计算某元素的化合价应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计算;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化学专题导练考点30 溶解度,文件包含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化学专题导练考点30溶解度解析版doc、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化学专题导练考点30溶解度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化学专题导练 考点28 生铁的冶炼,文件包含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化学专题导练考点28生铁的冶炼解析版doc、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化学专题导练考点28生铁的冶炼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化学专题导练 考点19 碳的几种单质,文件包含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化学专题导练考点19碳的几种单质解析版doc、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化学专题导练考点19碳的几种单质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