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知识提纲--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知识提纲--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01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知识提纲--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02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知识提纲--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03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知识提纲--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展开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1.铜铸币

    (1)中国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二里头遗址出土了海贝、仿制贝等,十贝为一朋)。

    (2)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

    (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鬼脸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4)秦朝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

    2.纸币

    (1)北宋,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与宋朝后来发行的其他纸币,都是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

    (2)元朝则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

    (3)明朝又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

    3.白银

    (1)从战国到元朝,贵金属金、银也时常承担货币职能,但并未成为主要货币。

    (2)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

    (3)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4)晚清时,清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4.民国货币

    (1)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2)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流通银元,将白银收为国有。

    (3)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由于急速贬值,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国民政府又发银圆券,仍以失败告终。

    5.人民币

    (1)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法定货币。

    (2)从最初发行到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人民币先后共发行五套,形成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3)长期以来,人民币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金本位制

    (1)形成: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形成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2)特点: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人们可以根据规定铸造金币,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3)作用:金本位制的实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4)瓦解及影响

    ①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导致金本位制崩溃。

    ②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统一的标准和基础。

    ③英国、法国和美国构建了以英镑、法郎和美元为中心的货币集团,各自为政。

    2.布雷顿森林体系

    (1)背景

    ①二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②1944年7月,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讨论战后国际货币问题。

    (2)形成:为了协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3)特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

    (4)1945年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正式成立,并成为联合国的常设专门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都可以为成员国提供贷款,不同的是IMF一般提供短期贷款,具有“救急”的特点;而WB则提供长期贷款,具有“救穷”的特征。

    (4)影响

    ①积极: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

    ②消极:美元取得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5)瓦解: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后来,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夏商周

    贡赋土贡军赋的合称。中国历代王朝规定臣民和藩属向君主进献的珍贵土特产品称作贡。赋原为军赋,即臣民向君主缴纳的军车、军马等军用物品,君主再给与回赏。夏商周三代分封制度下,受封者要向国君缴纳贡赋,这是赋税制度的雏形。

    2.春秋时期

    (1)内容:春秋末期,铁犁牛耕技术使用,贵族驱使奴隶在井田(“公田”)之外开垦“私田”,收获私有,致“井田”日渐荒芜,诸侯国财政锐减。为解决财政困难,齐国管仲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井田)和私田,一律按实际亩数纳税,这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

    (2)作用:春秋“税制改革”承认私田合法,从而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形成,有利小农经济的发展,是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

    3.秦汉时期

    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发徭役、兵役,称“编户齐民”,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1)田赋

    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

    汉初,田赋税率大大降低。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的税率,到汉景帝的时候改为三十税一。

    (2)人头税

    ①秦朝向人民征收极重的口赋。

    ②汉朝时,分口赋算赋,不分男女,7-14岁每人每年缴口赋20钱,汉武帝以后加征3钱,15-56岁每人每年出算赋120钱,商人和奴婢的算赋钱还要加倍。

    汉朝还征收财产税,甚至农民饲养六畜都要缴税。

    (3)徭役

    ①秦汉徭役有更卒正卒戍卒三种。

    ②更卒徭役的法定服务期限是一个月,承担修筑城垣、道路、河渠等繁重劳动。正卒役期一般是两年。戍卒役期一般是一年。

    (4)影响

    汉代统治者轻徭薄赋,迅速恢复发展了社会生产。

    加剧了土地兼并,引发了严重的社会矛盾。

    少地或无地的农民为逃避沉重的赋役负担,或托庇豪门,加强了豪强地主的势力,或沦为流民,成为社会动荡的重要因素。

    大量的编户齐民从政府的户籍中消失,加剧了国家的财政危机。

    4.北魏

    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均田制,受田农民每年必须向国家缴纳定量的租(田租,缴纳谷物)、调(户税,纳布或帛),服劳役和兵役,加速了北魏的封建化。

    5.隋唐时期

    (1)隋朝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

    (2)唐朝实行租庸调制:受田农民每年必须向国家缴纳定量的谷物,叫“租”,纳定量的布或帛,叫“调”,服劳役和兵役,赋役期内,不去赋役者可纳布或帛代役,叫“庸”。以庸代役,保证了农业生产时间;由租调制到租庸调制的转变,标志着从劳役地租到实物地租转变,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重大改革。

    (3)唐朝中期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入减少。为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建议,实施两税法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

    特点

    两税法是我国古代从“丁税”为主向“地税”为主转变的开始,是地主土地所有制高度发展的结果,奠定了唐后期至明中叶中国古代赋税的基础。

    作用

    A.统一税制,既简化了征税项目,又使赋税相对确定,保证了国家财政税收。

    B.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按田亩交纳地税”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

    D.两税法是赋税制度史上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土地财产多少为主,是我国赋税制度的重大变革和进步。

    局限性

    两税法并未能遏制土地兼并,唐后期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大地主隐瞒财产转嫁赋税现象增多,政府为保证财政又增加捐税,农民负担更加沉重,社会矛盾加剧。

    6.宋朝

    (1)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

    (2)宋朝除了征收代役金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

    (3)王安石变法实行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募役法规定,应服役而不去服役者,应交纳免役钱。方田均税法规定,清查土地,按土地多少、好坏纳税。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的规定,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因遭到他们的反对而被废除。但王安石变法的税制改革继承了两税法以土地和财产为主的征税标准。

    7.元朝

    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施行于北方和南方在税粮外又有“科差”

    8.明清

    (1)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

    (2)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

    ①内容: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

    ②意义:“一条鞭法”上承唐宋的两税法,下启清朝的“摊丁入亩”,统一简化税制,是我国封建社会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赋役征银,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适应了明中叶以来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的势力,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但由于大地主的反对,“一条鞭法”实行不久就被废止,但改用银两收税的办法却保留下来。

    (3)清朝

    ①内容:康熙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开始征收固定丁银。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地丁合一,丁随地起,即把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统一征收。

    意义:摊丁入亩的实行,标志着延续了数千年的人头税被废除,表明封建国家对人民的人身控制松弛。相对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隐匿人口的现象减少,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农民有较大的人身自由,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赋税规则的简化,有利赋税征收,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1.关税制度

    (1)中国的关税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关税的出现要早于海关机构的设立。

    (2)关税出现后,长期都是国内关税国境关税并立。1937年,中国正式宣布废除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

    (3)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规定协定关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失去了自主调整税率的权力)。

    (4)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发起“改订新约”运动

    主要事件:与美国签订《中美关税条约》;1930年,日本同意《中日关系协议》。

    结果:有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建国后才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

    (5)建国后,政务院颁布了《海关进出口税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

    (6)1985年,国务院颁布了《进出口关税条例》《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适应对外开放政策的需要)。

    (7)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海关法》,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

    2.个人所得税制度

    (1)起步: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民国时期。

    (2)演变

    ①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所得税条例,其中包括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内容,但并没有实施。

    ②1936年,国民政府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③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新中国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

    198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⑤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经数次修订完善,愈加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对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拓展延伸

    1.征税标准

    (1)以人丁为主要征税依据:“人头税”,即丁税。如明朝及以前的赋税制度。

    2)以土地和财产(田亩)为主要征税依据:土地税,即田租。如初税亩、唐两税法以后的赋税制度。

    (3)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户税”(调)。如北魏至唐朝的“调”。另外,还有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和兵役,以及其他杂税。

    2.征收形式

    (1)征收实物税的赋税制度:明朝一条鞭法之前的赋税制度。

    (2)征收货币的赋税制度:北宋募役法、明一条鞭法、清摊丁入亩。

    3.趋势

    ①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变(以两税法为标志),直至取消人头税(以摊丁入亩为标志),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驰。

    ②赋税形式由实物为主到货币为主转变(以一条鞭法为标志),反映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

    ④税种由繁杂逐渐演变为简化(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⑤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纳绢代役(以“庸”为标志)。

    ⑥国家重农抑商,对商品征收重税。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表明,赋税制度日趋简便科学。

    4.变革的原因

    (1)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激化。

    (3)稳定国家财政,调整政策。

    5.变革的影响

    (1)赋税制度是调整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利益,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2)赋税制度的宗旨是保证国家财政,维护政治统治。

    (3)赋税制度的变革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