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其他 2 次下载
- 3《春夜喜雨》说课稿 其他 2 次下载
- 5《江上渔者》说课稿 其他 1 次下载
- 6《泊船瓜洲》说课稿 其他 2 次下载
- 7《游园不值》说课稿 其他 1 次下载
9《浣溪沙》说课稿
展开9《浣溪沙》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诗意。
2.理解词人情感主线。背诵全词。
(二)过程与方法:
1.理清借景抒发人生哲理的层次,体味描写的精妙。
2.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
2.培养乐观旷达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词,把握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2.体会词的意境。
教学设想:通过朗读、想象把无形的意境转化为有形的画面,以此来品味词的妙处;借用多媒体手段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积极鼓励学生互助学习。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反复吟诵,让优美的词句引导学生进入词的意境,细细品味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问答法。在梳理词作时,教师相机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在问答中品析词作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邓丽君的《明月几时有》,谈苏轼词的风格导入新课。
苏轼及背景介绍
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先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他写这首诗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
2.问:“这样的情形如果放在一般人身上,他们心里会怎样?”“愤懑、抑郁、凄凉。”
3.问:“苏轼是用何种心态去面对这种艰难处境的呢?”学生沉思中,悠扬的古曲响起,屏幕上出现苏轼的画像及全词内容。
(二)诵读
1.播放朗读的音频文件。
2.学生在音乐声中自读,体会朗读要领。
3.由学生推荐朗读较好的同学诵读,进行PK。
(三)吟读:
吟读: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读得较慢,有时有拖音。
2.教师示范(读出节奏,韵脚读重音,读出感情)
3.学生摇头晃脑地自由吟读。
4.男生齐声吟读,女生一起吟读,看谁读得更有味。
(四)译读
1.译读:以诗译诗,用现代文翻译,也要有韵脚。
2.教师示范:山下的兰芽短,浸入小溪中。
3.学生试着译读后几句,老师可适当帮忙。
(五)背读
1.随机抽学生背读,检查预习效果。
2.全班同学齐声吟诵这首词。
(六)说读
1.说读:用自己的话在翻译的基础上,增加自己描写的内容,然后对诗人说。
2.教师示范:山下兰芽短浸溪。
一个微雨飘洒的黄昏,我和庞安游罢清泉寺,来到寺外,看见山上的树木愈加青翠,溪边的兰草刚刚发芽,嫩嫩的,绿绿的,刚刚浸到小溪里,很是可爱。
3.推荐学生,就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说读。
(七)理解作品的主题
1.词中那些句子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结合课后注释赏析,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总结:这是不肯服老的宣言,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指引我们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对人生充满信心。尤其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勇往直前。我们还应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同学们,你们说对吗?
(八)全词小结:
全词情景交融,充分体现了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给我们以生活的启示。
展示板书(投影):
情——宁静自适
浣溪沙 景——清淡幽静 情景理交融
理——旷达乐观
学生自由背诵全词。
(九)拓展练习(投影):
描述以下句子表现的画面,说出其中包含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1.夕阳无限好。(对美好晚景的恋惜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对美好事物的留连,对时光易逝的怅惋,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希望。)
(十)布置作业:
1.背默全词。
2.积累蕴含人生哲理的诗词句五条。
五、板书设计
诵读 吟读 译读 背读 说读
浣溪沙 情——宁静自适
景——清淡幽静 情景理交融
理——旷达乐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