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2年全国新高考II卷数学试题变式题含解析
2022年全国新高考II卷数学试题变式题第20-22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全国新高考II卷数学试题变式题第20-22题解析版,共89页。
2022年全国新高考II卷数学试题变式题20-22题
原题20
1.如图,是三棱锥的高,,,E是的中点.
(1)证明:平面;
(2)若,,,求二面角的正弦值.
变式题1基础
2. 如图,是圆的直径,点是圆上异于的点,直线平面,分别是,的中点.
(1)记平面与平面的交线为,求证:直线平面;
(2)若,点是的中点,求二面角的正弦值.
变式题2基础
3.如图,三棱柱中侧棱与底面垂直,且,,,M,N,P,D分别为,BC,,的中点.
(1)求证:面;
(2)求平面PMN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变式题3基础
4.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底面ABCD是等腰梯形,,平面,,且,E,F分别为,的中点.
(1)证明:面ABCD;
(2)求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变式题4基础
5.已知将圆柱沿着轴截面分割,得到如图所示的几何体,若四边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E,F分别是上的点,H是的中点,与交于点O,.
(1)求证:平面;
(2)求平面与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
变式题5巩固
6.四棱雉 中, 平面, 底面 是 等腰梯形, 且, 点 在棱 上.
(1)当 是棱 的中点时, 求证: 平面;
(2)当直线 与平面 所成角 最大时, 求二面角 的大小.
变式题5巩固
7.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为等边三角形,.
(1)求证:平面,且平面.
(2)已知,,求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变式题7巩固
8.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1)求证:平面;
(2)求平面与平面夹角的余弦值.
变式题7巩固
9.在如图所示的圆柱中,为圆的直径,、是的两个三等分点,、、都是圆柱的母线.
(1)求证:平面;
(2)若,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变式题9提升
10.如图所示,已知矩形ABCD和矩形AD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M,N分别是对角线BD,AE上异于端点的动点,且.
(1)求证:直线平面CDE;
(2)当MN的长最小时,求二面角A-MN-D的正弦值.
变式题10提升
11.如图,直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是菱形,=4,AB=2,∠BAD=60°,E,M,N分别是BC,BB1,A1D的中点.
(1)证明:MN∥平面;
(2)求平面与平面夹角的正弦值.
变式题11提升
12.如图,是边长为的等边三角形,四边形为菱形,平面平面,,,.
(1)求证:平面;
(2)求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变式题12提升
13.如图,等腰直角△ACD的斜边AC为直角△ABC的直角边,E是AC的中点,F在BC上.将三角形ACD沿AC翻折,分别连接DE,DF,EF,使得平面平面ABC.已知,,
(1)证明:平面ABD;
(2)若,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原题21
14.已知双曲线的右焦点为,渐近线方程为.
(1)求C的方程;
(2)过F的直线与C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A,B两点,点在C上,且.过P且斜率为的直线与过Q且斜率为的直线交于点M.从下面①②③中选取两个作为条件,证明另外一个成立:
①M在上;②;③.
注:若选择不同的组合分别解答,则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变式题1基础
15.已知双曲线与有相同的渐近线,且经过点,
(1)求双曲线的方程,并写出其离心率与渐近线方程;
(2)已知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不同的两点,且线段的中点在圆上,求实数的取值.
变式题2基础
16.已知椭圆:长轴的顶点与双曲线:实轴的顶点相同,且的右焦点到的渐近线的距离为.
(1)求与的方程;
(2)若直线的倾斜角是直线的倾斜角的2倍,且经过点,与交于,两点,与交于,两点,求.
变式题3基础
17.已知双曲线C的渐近线方程为,右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
(1)求双曲线C的方程;
(2)过F作斜率为k的直线交双曲线于A、B两点,线段AB的中垂线交x轴于D,求证:为定值.
变式题4基础
18.已知双曲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相同,且经过点.
(1)求双曲线的方程;
(2)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直线经过,斜率为,与双曲线交于A,两点,求的值.
变式题5巩固
19.已知双曲线的右焦点为,过点F与x轴垂直的直线与双曲线C交于M,N两点,且.
(1)求C的方程;
(2)过点的直线与双曲线C的左、右两支分别交于D,E两点,与双曲线C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G,H两点,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变式题6巩固
20.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2,F为双曲线C的右焦点,M为双曲线C上的任一点,且点M到双曲线C的两条渐近线距离的乘积为,
(1)求双曲线C的方程;
(2)设过点F且与坐标轴不垂直的直线l与双曲线C相交于点P,Q,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与x轴交于点B,求的值.
变式题7巩固
21.已知点,,动点满足直线的斜率与直线的斜率乘积为.当时,点的轨迹为;当时点的轨迹为.
(1)求,的方程;
(2)是否存在过右焦点的直线,满足直线与交于,两点,直线与交于,两点,且?若存在,求所有满足条件的直线的斜率之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变式题8巩固
22.已知圆:,圆:,圆与圆、圆外切,
(1)求圆心的轨迹方程
(2)若过点且斜率的直线与交与两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交轴与点,证明的值是定值.
变式题9提升
23.已知双曲线C的两焦点在坐标轴上,且关于原点对称.若双曲线C的实轴长为2,焦距为,且点P(0,-1)到渐近线的距离为.
(1)求双曲线C的方程;
(2)若过点P的直线l分别交双曲线C的左、右两支于点A、B,交双曲线C的两条渐近线于点D、E(D在y轴左侧).记和的面积分别为、,求的取值范围.
变式题10提升
24.双曲线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轴上,且焦点到其渐近线的距离为2.
(1)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过点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左、右两支分别交于,两点,与其渐近线分别交于,(从左至右)两点.
①证明:;
②是否存在这样的直线,使得,若存在,求出直线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变式题11提升
25.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为上的动点,为在动直线()上的投影.当为等边三角形时,其面积为.
(1)求的方程;
(2)设为原点,过点的直线与相切,且与椭圆交于,两点,直线与交于点.试问:是否存在,使得为的中点?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变式题12提升
26.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点在双曲线C上,TP垂直x轴于点P,且点P到双曲线C的渐近线的距离为2.
(1)求双曲线C的标准方程;
(2)已知过点的直线l与双曲线C的右支交于A,B两点,且的外接圆圆心Q在y轴上,求满足条件的所有直线l的方程.
原题22
27.已知函数.
(1)当时,讨论的单调性;
(2)当时,,求a的取值范围;
(3)设,证明:.
变式题1基础
28.已知,其中.
(1)当时,分别求和的的单调性;
(2)求证:当时,有唯一实数解;
(3)若对任意的,都有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变式题2基础
29.已知函数.
(1)讨论的单调性;
(2)当时,证明;
(3)若对任意的不等正数,总有,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变式题3基础
30.设函数.
(1)讨论的单调性;
(2)若有三个不同的零点.
(i)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ii)证明:.
变式题4基础
31.已知函数.
(1)讨论的单调性;
(2)当时,,求的取值范围;
(3)判断与的大小,并证明.
变式题5巩固
32.已知函数.
(1)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2)若对任意的,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若,求证:.
变式题6巩固
33.已知函数.
(1)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2)若当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3)设,证明:.
变式题7巩固
34.已知函数,.
(1)讨论f(x)的单调性;
(2)若时,都有,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3)若有不相等的两个正实数,满足,证明:.
变式题8巩固
35.已知函数,记的导函数为
(1)讨论的单调性;
(2)若有三个不同的极值点,其中
①求的取值范围;
②证明:.
变式题9提升
36.已知为自然对数的底.
(1)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2)若对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若函数有两个不同零点,,求证:.
变式题10提升
37.已知函数.
(1)试判断函数在上单调性并证明你的结论;
(2)若对于恒成立,求正整数的最大值;
(3)求证:.
变式题11提升
38.已知函数, .
(1)试讨论f(x)的单调性;
(2)若对任意 , 均有 ,求a的取值范围;
(3)求证: .
变式题12提升
39.已知函数.
(1)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2)①若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集合;
②证明:.
参考答案:
1.(1)证明见解析
(2)
【分析】(1)连接并延长交于点,连接、,根据三角形全等得到,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即可得到为的中点从而得到,即可得证;
(2)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法求出二面角的余弦的绝对值,再根据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计算可得.
(1)
证明:连接并延长交于点,连接、,
因为是三棱锥的高,所以平面,平面,
所以、,
又,所以,即,所以,
又,即,所以,,
所以
所以,即,所以为的中点,又为的中点,所以,
又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2)
解:过点作,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因为,,所以,
又,所以,则,,
所以,所以,,,,
所以,
则,,,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令,则,,所以;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
令,则,,所以;
所以.
设二面角的大小为,则,
所以,即二面角的正弦值为.
2.(1)证明见解析
(2)
【分析】(1)先证平面,再证,最后得出l平面;
(2)建立坐标系,利用向量方法求二面角的正弦值.
(1)
因为分别是的中点
所以,
又因为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又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交线为,
所以,
而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2)
如图,因为是圆的直径,点是的中点,
所以,
因为直线平面
所以
所以以为原点,直线,,分别为轴,轴,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
所以,
设平面的法向量,则,即
令,则
得
因为直线平面
所以为平面的法向量
所以
所以二面角的正弦值为
3.(1)证明见解析
(2)
【分析】(1)解法一,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相关各点的坐标,确定平面的一个法向量,计算,即可证明;
解法二,证明平面平面,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即可证明;
(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相关各点的坐标,确定平面的一个法向量,求出平面PMN的法向量,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求得答案.
(1)
解法一:
以点A为坐标原点,AB、AC、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取向量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
∴.
又∵平面,
∴平面.
解法二:
∵P,D分别为,的中点,
∴,且平面,平面,
∴平面,
∵D,N分别为,BC的中点,
∴,且平面,平面,
∴平面,又,
∴平面平面,
又∵平面PDN,
∴平面.
(2)
以点A为坐标原点,AB、AC、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
取向量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设平面PMN的法向量为,
则,即,
令,则,,则,
∴,
由图示可知平面PMN与平面的夹角为锐角,
∴平面PMN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4.(1)证明见解析;
(2).
【分析】(1)取的中点G,连接EG,FG,AC,证明平面平面ABCD,原题即得证;
(2)以C为坐标原点,分别以CA,CB,所在直线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求解.
(1)
证明:取的中点G,连接EG,FG,AC,
因为,平面ABCD,平面ABCD,
所以平面ABCD,
因为,,所以四边形AGFC是平行四边形,
,又平面ABCD,平面ABCD,
所以平面ABCD,
因为,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ABCD,
因为平面ABCD,所以平面ABCD.
(2)
解:设,
由,得,且,
由题意知CA,CB,两两垂直,以C为坐标原点,分别以CA,CB,所在直线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所以,,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由得,取,得,
连接BD,因为,,,所以平面,
所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所以,
所以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5.(1)证明见解析;
(2).
【分析】(1)证明平面平面,原题即得证;
(2)以F为坐标原点,以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求解.
(1)
证明:由题意知,又,所以H为的中点.
连接,因为为的中点,所以.
又平面, 平面, 所以平面;
易知,又平面, 平面, 所以平面
又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
又平面,所以平面.
(2)
解:连接,由题意知平面,故以F为坐标原点,以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由题意知,
所以.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即,得,令,则,所以.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即,得,令,则,所以.
故.
所以平面与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
6.(1)证明见解析
(2)
【分析】(1)取中点,根据题意和中位线的性质可证得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
(2)建立如图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法求出平面法向量和的坐标,结合数量积的定义和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再利用空间向量法求出平面、平面的法向量,计算两法向量之积即可求解.
(1)
取中点,
的中点为,
,且,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面,
平面;
(2)
等腰梯形中,,
作于,则中,
由余弦定理得,,,即,
底面,则两两垂直
如图,以为原点,为轴、轴、轴为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
设平面法向量,则
∴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设,则,
,
,∴当时,取得最大值,
,
设平面法向量,则
∴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设平面法向量,则,
∴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
∴二面角的大小为.
7.(1)证明见解析
(2)
【分析】(1)由线面垂直性质可得,结合可证得平面;根据,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可证得结论;
(2)以为坐标原点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二面角的向量求法可求得结果.
(1)
平面,平面,,
又,,平面,平面;
为等边三角形,,又,,
平面,平面,平面.
(2)
平面,平面,;
以为坐标原点,为轴正方向,作轴,可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
设平面的法向量,
则,令,则,,;
设平面的法向量,
则,令,则,,;
,
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8.(1)证明见解析
(2)
【分析】(1) 分别取的中点,连接,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平面,平面,所以,进一步证得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再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平面.
(2)如图,取的中点为,则,以点为坐标原点,所在的直线分别为轴,轴,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分别求出平面与平面的法向量,再由二面角代入即可得出答案.
(1)
证明:分别取的中点,连接,
设,则,
,
又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
同理可证平面,,
又因为,所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又平面平面,平面;
(2)
如图,取的中点为,则,
以点为坐标原点,所在的直线分别为轴,轴,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则,
则,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则,
令,得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则,
令,得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设平面与平面夹角为,则,
所以平面与平面夹角的余弦值为.
9.(1)证明见解析
(2)
【分析】(1)连接、,证明出平面平面,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可证得结论成立;
(2)连接,证明出,以点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法可求得二面角的余弦值.
(1)
证明:连接、,
在圆柱中,为圆的直径,、是的两个三等分点,
则,且,
故、、均为等边三角形,
所以,在底面中,,则,
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因为、、都是圆柱的母线,则,
平面,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
因为平面,因此,平面.
(2)
解:连接,因为是边长为的等边三角形,则,
因为,由余弦定理可得,
,,
因为平面,以点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取,可得,
易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所以,,
由图可知,二面角为锐角,因此,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10.(1)证明见解析
(2)
【分析】(1)根据边对应成比例,可证明平行四边形,进而可得线线平行,即可求解.
(2)根据空间中两点距离公式,可得线段的最小值,进而根据空间向量,求平面法向量,进一步可求解.
(1)
过N作与ED交于点,过M作与CD交于点,连接.
由已知条件,可知矩形ABCD与矩形ADEF全等.
∵,,
∴
∴
又,则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
∵平面CDE,平面CDE,
∴平面CDE.
(2)
由平面ABCD⊥平面ADEF,平面平面,
又平面ADEF,AF⊥AD,
∴AF⊥平面ABCD.
以A为原点,分别以AB,AD,AF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过M点作MG⊥AD,垂足为G,连接NG,易知NG⊥AD,设
可得,,
∴,
可知当时,MN长最小值为.
此时,,
又,,
∴,,
设平面AMN的法向量为,
由可得,
令,可得
设平面MND的法向量为,
由可得,
令,可得
∴,
∴
则二面角A-MN-D的正弦值为.
11.(1)证明见解析
(2)
【分析】(1)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知,要证平面C1DE,只需证明即可.
(2)以D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的方向为轴正方向,的方向为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求解两平面的法向量,即可求解两个平面夹角的正弦值.
(1)
证明:连接.
因为分别为的中点,
所以,且.又因为为的中点,所以.
由题设知,可得,故,
因此四边形MNDE为平行四边形,.
又平面EDC1,平面EDC1,所以平面C1DE.
(2)
解:由已知可得DE⊥DA.
以D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的方向为轴正方向,的方向为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
,,,.
设为平面A1MA的法向量,则,所以可取.
设为平面A1MN的法向量,则所以可取.
于是,.
所以平面AMA1与平面NMA1夹角的正弦值为.
12.(1)证明见解析
(2)
【分析】(1)证明出平面平面,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可证得结论成立;
(2)取的中点,连接、,证明出平面,,以点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法可求得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1)
证明:因为四边形为菱形,则,
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
因为平面,平面.
(2)
解:取的中点,连接、,
因为四边形为菱形,则,
因为,则为等边三角形,
因为为的中点,则,同理可得,
因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以点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设平面的向量为,,,
则,取,可得,
易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则.
因此,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13.(1)证明见解析;
(2).
【分析】(1)过D作,垂足为G,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可得平面DEF,进而证明即可;
(2)先根据(1)结合可得,,,再以E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解平面CDF的法向量,再根据面面垂直的向量求法求解即可
(1)
证明:过D作,垂足为G,
∵平面平面ABC,平面平面,平面DEF,
∴平面ABC,∵平面ABC,∴,
∵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C斜边AC的中点,
∴,又,DE,平面DEF,
∴平面DEF,∵平面DEF,∴,
∵,∴,
∵平面ABD,平面ABD,∴平面ABD.
(2)
由题意可知,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DC中,
∵,∴,
由(1)可知,EF为直角三角形BAC的中位线,
∵,∴,∴,
∵,∴,∴,
∴,.
以E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平面CDF的法向量,则,,,,,
由得,令,则,
显然,平面ABC的法向量,.
二面角的余弦值.
14.(1)
(2)见解析
【分析】(1)利用焦点坐标求得的值,利用渐近线方程求得的关系,进而利用的平方关系求得的值,得到双曲线的方程;
(2)先分析得到直线的斜率存在且不为零,设直线AB的斜率为k, M(x0,y0),由③|AM|=|BM|等价分析得到;由直线和的斜率得到直线方程,结合双曲线的方程,两点间距离公式得到直线PQ的斜率,由②等价转化为,由①在直线上等价于,然后选择两个作为已知条件一个作为结论,进行证明即可.
(1)
右焦点为,∴,∵渐近线方程为,∴,∴,∴,∴,∴.
∴C的方程为:;
(2)
由已知得直线的斜率存在且不为零,直线的斜率不为零,
若选由①②推③或选由②③推①:由②成立可知直线的斜率存在且不为零;
若选①③推②,则为线段的中点,假若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则由双曲线的对称性可知在轴上,即为焦点,此时由对称性可知、关于轴对称,与从而,已知不符;
总之,直线的斜率存在且不为零.
设直线的斜率为,直线方程为,
则条件①在上,等价于;
两渐近线的方程合并为,
联立消去y并化简整理得:
设,线段中点为,则,
设,
则条件③等价于,
移项并利用平方差公式整理得:
,
,即,
即;
由题意知直线的斜率为, 直线的斜率为,
∴由,
∴,
所以直线的斜率,
直线,即,
代入双曲线的方程,即中,
得:,
解得的横坐标:,
同理:,
∴
∴,
∴条件②等价于,
综上所述:
条件①在上,等价于;
条件②等价于;
条件③等价于;
选①②推③:
由①②解得:,∴③成立;
选①③推②:
由①③解得:,,
∴,∴②成立;
选②③推①:
由②③解得:,,∴,
∴,∴①成立.
15.(1)双曲线的方程为,离心率,其渐近线方程为.(2)
【分析】(1)先由题意设双曲线的方程为,根据,求出,即可得双曲线方程;进而可求出离心率与渐近线方程;
(2)联立直线与双曲线的方程,设,,由中点坐标公式,韦达定理,以及题中条件,即可求出结果.
【详解】(1)双曲线与双曲线有相同的渐近线,
设双曲线的方程为,
代入,得,,
故双曲线的方程为.
由方程得,,故离心率
其渐近线方程为.
(2)联立直线与双曲线的方程,,
经整理得,
,
设,,则的中点坐标为,
由韦达定理,,,
的中点坐标为,
又在圆上,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求双曲线的方程、离心率与渐近线方程,以及直线与双曲线位置关系,熟记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以及双曲线的简单性质即可, 属于常考题型.
16.(1)椭圆的方程为,双曲线的方程为;(2).
【分析】(1)根据条件分别求出,便可求得的方程;
(2)先根据条件求出直线的斜率,进而求得的方程,将的方程分别与的方程联立,用弦长公式分别求出,,相比可得结果.
【详解】解:(1)因为椭圆长轴的顶点与双曲线实轴的顶点相同,
所以,①
双曲线的渐近线为,即,
所以右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②
又,③
由①②③解得,,
所以椭圆的方程为,双曲线的方程为.
(2)设直线倾斜角为,则,
所以,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
设,,,,
联立,得,
所以,,
所以,
联立,得,
所以,,
所以,
所以.
17.(1);(2)证明见解析.
【分析】(1)用待定系数法求双曲线的方程;
(2)用“设而不求法”表示出弦长,再计算出,即可证明.
【详解】(1)设双曲线方程为
由题知
双曲线方程为:
(2)设直线l的方程为代入
整理得,设
所以:
由弦长公式得:
设AB的中点
则, 代入l得:
AB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
令y=0得,即,所以:为定值.
18.(1)
(2)6
【分析】(1)设所求双曲线方程为,代入点,求出,即可得解;
(2)根据(1)求出焦点坐标,从而可得直线的方程,设,,联立直线与双曲线的方程,利用韦达定理求得,再利用弦长公式即可得解.
(1)
解:设所求双曲线方程为,
代入点得:,即,
双曲线方程为,即;
(2)
解:由(1)知:,,
即直线的方程为,
设,,
联立,得,
满足,且,,
由弦长公式得.
19.(1)
(2)
【分析】(1)根据双曲线右焦点为,且,由求解;
(2)设直线的方程为,与双曲线方程联立,求得,与双曲线C的渐近线方程联立,求得,根据求解.
(1)
解:由题意得,
解得
故C的方程为.
(2)
显然直线率存在,设直线的方程为,,,
联立,得,
因为与双曲线C的左,右两支分别交于D,E两点,
故,
解得,
此时有.
,
,
由,解得,同理可得,
所以.
因为,故.
因为,故,
故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20.(1)
(2)1
【分析】(1)设,则有,即,由点M到双曲线C的两条渐近线距离的乘积为可得,,结合离心率,可求出双曲线C的方程;
(2)设直线的方程为,联立,化简得出,再求出,可得出结果.
(1)
由题意可得,渐近线的方程为,
设,则有,即,
因为点M到双曲线C的两条渐近线距离的乘积为,
所以,
又离心率,即,所以,所以,,
所以双曲线的方程为;
(2)
由(1)知,,设直线的方程为,
联立,得,
所以,
若,,则,,
所以|,
所以,
所以的中点坐标为,
所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
整理得,所以,
则,所以.
21.(1)C1:,C2:
(2)存在,
【分析】(1)设出动点的坐标,根据题干条件直接求解求轨迹方程,注意的范围限制;
(2)用弦长公式分别表达出与的长度,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直线的斜率,求解斜率之积.
(1)
解:(1)设,.
对于,由题可得,
整理得,
故的方程为.
对于由题可得,
整理得.
故的方程为.
(2)
解:由(1)可得,,
的右焦点为,设,,,.
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与无交点,不满足题意,故直线的斜率存在,
于是可设直线的方程为,
联立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可得,
恒成立,
由韦达定理:,.①
于是,
将①代人整理得.
同理其中,故.
因为,所以.
设,则即.
平方整理得,
因式分解得,
解得,,(舍去),
即,.
于是所有满足条件的直线的斜率之积为.
22.(1)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根据圆C与圆A、圆B外切,得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全国新高考II卷数学试题变式题第17-19题解析版,共5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已知数列中,.,在数列中,已知,,已知数列和满足,,且.,已知数列的首项,且满足N*),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数列满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全国新高考II卷数学试题变式题第9-12题解析版,共6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已知函数,已知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则,已知函数的图象关于点对称,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全国新高考II卷数学试题变式题第1-4题解析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已知集合,则,已知集合,,则,若集合,则,设集合 ,则,已知集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