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综合复习练习题--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综合复习练习题--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1页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综合复习练习题--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2页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综合复习练习题--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综合复习练习题--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综合复习练习题--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共10页。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二单元综合复习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唐朝时期,下图所示生产工具普遍流行于(   A.黄河流域 B.东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江南地区2.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18世纪的英国享乐主义盛行。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就有小偷1万余人、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的抢劫。这天映了当时英国(   A.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B.社会问题亟待解决C.经济危机影响广泛 D.人类活动蓬勃发展3.据统计,18世纪末,英国900家棉纺厂中,约300家是雇佣人数在50人以上,使用动力机器的阿克莱特式工厂,而600家是雇佣人数在50人以下,使用珍妮机或骡机的工厂。到19世纪上半叶的棉纺织业中,水力机与蒸汽机的推广促使大多数工厂雇佣人数在100~500之间。这说明工业革命(   A.促进了劳动力的集中 B.促使劳动分工进一步的细化C.扩大了国际国内市场 D.推动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革4.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写道:“……有时这种控制是通过旧的手段——例如武力完成的。但是,更为经常的是通过贸易、投资和商业活动,使列强从殖民地获利,在不直接进行政治控制的前提下,影响殖民地的事务。西方国家普遍采用上述方式加强对世界的控制是在(  )A.早期的殖民扩张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工业革命完成后 D.第三次科技革命后5.从前习惯于做农活的人们很快明白季节、日出日落和气候波动不再决定劳动日程了,相反,钟表、车间和机器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工人一般每天工作1314小时,在一整天里,工人的步伐都要跟上机器单调的运转,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这一变化(   A.有利于优化手工工场的管理 B.反映人类劳作方式的重大变革C.表明传统的农业已不复存在 D.导致人们逐渐摆脱了体力劳动619世纪初,英国工人酗酒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泰晤士报》称对一个不能吃价值超过一镑面包的男人来说,用烈性酒使他的胃膨胀起来将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缓慢 B.工业化的速度过于迅猛C.工人阶级生活境况恶劣 D.工业化推动酿酒业发展7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实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上述材料意在强调 (   A.工业革命第一次更侧重轻工业领域第二次更侧重重工业领域B.工业革命第一次侧重经验日积月累第二次侧重理论研发转化C.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特点为科学与技术实现了紧密结合D.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有些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交叉跨越发展81879年,一位名为王之春的官员在游记里用新式钟点来记录他的日常活动。19世纪90年代出版的《老残游记》《海上花列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通俗小说中的人物,都已经在使用新式钟点计时。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列强对华文化侵略加剧 B.新式生活方式日益扩散C.市民阶层的生活奢侈化 D.工业制造能力进步明显9.下面为近代英国的两幅漫画,分别描述了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捏住鼻息在检查泰晤士河水的透明度和一位贵妇在看到被放大后的泰晤士水滴后的直观反应。这反映出当时(   A.环境保护已成为英国社会的共识B.环境污染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C.工业革命重视科研与工业相结合D.工业文明衍生出新的社会问题101500年,一百个英国农户家庭只能供养106户家庭(包括他们自己),农业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74%。到了1801年,这一致字上升到136户,而此时农业劳动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6%。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民主政体的有效保证 B.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C.殖民扩张政策的成熟 D.工业革命的有力推动1117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粮食产量获得较大增长,成为粮食净出口国。但到了19世纪,英国却逐渐从粮食出口国转化为粮食进口国。到19世纪中期.进口粮食占了消费的六分之一以上。这反映了英国(      A.对外贸易出现逆差 B.技术革新未延伸到农业领域C.经济的脆弱性显现 D.工业革命引发经济结构变化12.唐朝,丝纺和麻纺在安州都较普及。唐高宗显庆年间(656661年),以货殖见称的安州富商彭志筠上表政府请以家绢布二万段助军,诏受其绢万匹,持授奉议郎,仍布告天下。这反映出当时(   A.丝织品成为大众的衣料 B.抑商政策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C.安州丝织技术最为先进 D.私营纺织生产已具备一定规模13.秦汉时期铁农具的种类增多。就起土农具而言,有锄、插、镬、铲、犁等;收割农具主要是镰刀;斧、锛等手工工具与农业生产也有很大关系,如用于垦荒时砍伐树木。这体现出秦汉时期(   A.铁犁牛耕成为主流生产方式 B.精耕细作农业有所发展C.政府高度重视生产工具革新 D.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141824年前,英国议会和政府多次下令,严禁人才、技术和机器外流,以没收家产、剥夺国籍、高额罚金和坐牢等法律严惩违令者。1824年以后,英国逐渐撤销了这些法律。这一变化反映出英国(   A.工业优势地位逐渐确立 B.法律的制定越来越规范C.开始实行国家干预政策 D.放宽对技术设备的限制15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英国,根据财富数量排列的职业团体堆积重叠,且彼此之间的相互交叉十分严重,以致于没有办法在整个社会金字塔上画出水平等级线来;而在法国,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一种三级结构的存在贵族、资产阶级和平民。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当时(   A.法国革命运动未能动摇贵族的地位 B.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工业革命加速了法国等级制度的瓦解 D.英国贫富分化现象得到有效的解决1619世纪以来,英国普遍注重食物的营养,马铃薯的消费减少,一些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蔬菜消费增加,香蕉在城市穷人家庭中得到普及;咖啡和茶的消费量也增加了。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   A.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 B.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C.社会贫富差距不断缩小 D.工业革命提升了社会消费能力17.马克思指出: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是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英国向印度倾销工业品               英国掠夺印度的原料英国摧毁了印度传统的手工业         英国垄断贸易获取利润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8.工具的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表现。下列生产工具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曲辕犁                       ②匣钵                ③水排                 ④ 铁农具A③④①② B④③①② C④②③① D④③②①1919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由政府承担起发展教育的社会职能,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5~12岁儿童的入学率已达到8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B.西方国家推行福利政策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提升2019 世纪,很多英国旧的经济法规已经不再适应英国发展的需要。例如曾经保护过本国航运业的《航海条例》,在此时会导致垄断英国航运业的大商人、大船主任意提高进口原料的价格,牟取暴利。上述现象表明,当时的英国(   A.需要强化政府在经济领域的干预力度B.面临着生产方式变革所带来的新挑战C.早期殖民扩张的进程受到了严重阻碍D.国内的阶级矛盾逐步趋向于不可调和 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荷兰人对香料贸易和香料市场的垄断行为威胁到英国商人的利益,他们渴望涉足亚洲香料贸易,开始“讨论到东印度航行的事宜”。1600年底,伊丽莎白颁发了为期15年的公司特许状,标志着英国东印度公司正式成立。公司成立后,积极与东印度从事直接商业活动,并与荷兰在南洋群岛的香料贸易方面展开了长期的竞争。到17世纪末,东印度公司已经在印度营建4个较大的据点,“它们的位置决定了18世纪英国海外活动的大部分进程与方向”。到亚洲的航行与到欧洲大陆及地中海地区的航行相比,对商船的要求更高。英国航海技术及造船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训练了大量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水手,这些都是潜在的海军力量,随时可以被国家所用。—摘编自孟宪凤、王军《东印度公司与I7世纪英国东印度贸易》材料二  荷兰东印度公司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竞争中,长期处于上风,然而在18世纪末它却轰然垮掉。据统计,1766年到1768年期间其用于支付雇员工资的开支,很可能占公司在亚洲总支出的94.7%。早在1620 年,第一任巴达维亚总督科恩就提出,应当给予私人企业一定的自由贸易权,让公司摆脱各种不必要的管理费用,还能有效地遏制腐败行为,但建议最终没有被采纳。随着英国国内印染和纺织行业的迅速发展,英印公司将印度变成了棉织物的原料产地,原棉进口量迅猛增长。1770年之后,英国人在与印度的棉织品贸易中明显占据了上风,荷兰人只能为欧洲市场的低端消费者提供相对廉价的棉织物,市场份额逐渐缩小。1780 年第四次英荷战争中,强大的英国海军摧毁了荷兰舰队,荷印公司的欧亚航线停摆,公司在亚洲的贸易地位江河日下,最终崩溃。——摘编自郑海洋《荷兰东印度公司衰落原因再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的背景,并分析其贸易活动对英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荷兰东印度公司衰亡的主要原因。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的教育长期滞后于经济发展。1833年,辉格党政府制定第一个《教育法》,规定国家每年拨款2万英镑资助初等教育。1870年,自由党政府决定统一全国的教育制度,这一年的《教育法》规定公立学校的经费由国家、地方政府和家长分担,各地可根据情况规定513岁的儿童必须上学。——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材料二  15世纪中期,发明了全新的印刷技术和书籍生产的革命,在中世纪及后来的18世纪下半叶,实现了阅读实践的革命。世界的知识生活也因此开了一个新局面,知识的传递不再是限于一人传一人的涓滴,而成为能传布千人万人的洪流了。1850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10年以后,英国有了28所公共图书馆,1890年已达360所。1854年北美新大陆上的第一所公共图书馆也在波士顿正式开放。——摘自韦尔斯《世界史纲》、郑也夫《西方图书馆史的文化学透视》等(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为推行初等教育而颁布的法律,并分析19世纪英国重视初等教育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引发书籍生产阅读实践革命的重要人物及技术成果,简述19世纪以来图书馆承载的职能。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中叶以来,江南经济进入高度成长时期,这一地区的经济中心——苏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城市.苏州的繁华带来了奢侈消费的风尚.使它成为当时的时尚之都,邻近的地区纷起仿效,奢侈消费风尚逐渐弥漫于苏松杭嘉湖诸府所属各县各市镇,并通过频繁往返于各地的商人为媒介,很快向各地散播。在奢侈性消费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王公贵族和上层士绅。他们集特权和财富于一身,成为晚明奢侈商业的最大受益者,并在权力的庇护下,抢占商机,与此同时,商人通过与士大夫相结交攀附,逐渐跻身士绅之列。这一潮流催生出晚明乃至整个帝制晚期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那就是绅商,这个阶层将权力与财富相结合,成为明清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现象。士大夫热衷于奢侈商业活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可谓利弊兼有,而绅商形成的另一途径,即由商入仕,则可帮助我们解读何以中国商人难以形成自己独立的阶级意识。——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等材料二  18世纪以来,英国消费领域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预示着现代社会给人类所带来的物质进步和精神愉悦。各种奢侈品如茶、咖啡饮品、食糖、郁金香、衣帽、珠宝、银质盘碟、精致家具以及其他新潮商品充斥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等领域。一种感官和精神上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也被前所未有的刺激起来,弥漫着整个英国社会。17 世纪末到19世纪初,奢侈的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不断由贵族阶层下移到富有的中产阶级及社会下层。由于奢侈品多是与人们追求优雅、精致以及愉悦生活方式分不开的,所以奢侈消费追求直接刺激了奢侈行业的发展。18 世纪英国奢侈品制造业有丝绸行业、陶瓷工业,甚至到制鞋业、帽子业以及马车制造业等。18 世纪英国最有名的两个金属制品中心是伯明翰和谢菲尔德,伯明翰以五金制品和小玩意闻名欧洲,谢菲尔德以刀叉制品闻名,其中伯明翰制造的各种工业品在欧洲和美洲市场深深烙上了“英国制造”的特性。——摘编自曹瑞臣《论海外奢侈品消费对近代英国社会的推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以来督侈消费风尚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明时期与近代英国暂侈风尚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并分析出现这些不同的原因。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公元11世纪到12世纪,在西欧各地的城堡、主教堂、大修道院附近地区出现了许多新兴城镇。第一类城市如英国的约克和法国的奥尔良等,它们的产品主要满足地方市场的需要;第二类城市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它们主要生产和经营某些专业产品,与国内外市场都有密切的联系;第三类城市如意大利的热那亚等,它们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级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广大西欧城市开展了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并制定自己的法律,建立自己的武装,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一些城市中,如法国的巴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还建立了大学,成为著名的大学城。到14-15世纪,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的中等阶级,已经与封建社会制度水火不容,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摘编自侯建新《西欧城市的兴起》等材料二  “我刚刚从英格兰回来。在那个国家,伟大的成就(我或许该说是难以置信的成就)已经取得。英国的经验成功证明了被灌输同样精神、抱定同样目标的个人联起手来一同工作会造就何等伟业。但是,这幅图景还有另一面:商品实际生产者(那些真正的工人,而不是坐在办公桌后面的人)的处境,并不值得羡慕,尽管他看上去可能薪水高。成千上万的英国工厂工人没有一个拥有哪怕一小片土地。他们不能享受大自然千姿百态的美(但我们可以)。即使这些美存在于英格兰,它们也会被从成千上万的烟囱里冒出的烟雾给遮蔽。”——摘编自韩德森《费希尔和他的工业英格兰日记(18141851)》(1)结合材料一,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发展的特征。综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发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提炼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参考答案1D2B3A4B5B6C7C8B9D10D11D12D13B14A15B16D17A18D19A20B21(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 西欧国家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欧洲出现商业革命; 英国与荷兰进行商业竞争; 英国政府的支持。意义:促进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 推动了英国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 为18世纪的英国海外扩张奠定基础。(2)原因:工资支出庞大,运营成本高; 垄断经营模式的弊端; 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棉织品生产能力优于荷兰, 在亚洲贸易中逐渐排挤荷兰;第四次英荷战争的打击。 22(1)法律:1802年《工厂法》;1833年《教育法》背景:工业革命和工厂制度建立;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城市化迅猛发展等现实因素;需要提高广大民众的文化素质。(2)人物:谷登堡技术:金属活字印刷职能:保存古物和文化遗产;服务公众 23(1)历史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区域性商帮出现;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市民阶层壮大;商人地位提高,工商皆本等进步思想出现。(2)不同影响:晚明的奢侈风尚催生了新的绅商阶层,他们没有产生独立的阶级意识,未能推动中国社会的转型。英国的奢侈风尚有利于形成平等的社会风气,推动了英国工业社会的发展。原因:中国:自然经济根深蒂固,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推行;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影响。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24(1)特征:商品经济发展;对外经济联系加强;出现了新的阶级和阶层;反封建斗争取得了成果。(任答3点即可)意义: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2)影响:第一,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变化:由手工工场发展成为机器大工厂;第二,生产规模扩大,由分散在手工工场到集中在大工厂,人数增多,规模扩大;第三,分工协作越来越细致,工人被集中在工厂流水线前,进行密切的分工协作;第四,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大批农民在圈地运动下丧失生产资料——土地,成为自由出卖劳动力的廉价工人;第五,工人的生产生活条件、环境比较恶劣;第六,工业革命造成严重的社会环境污染;第七,社会贫富差距拉大,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对立越来越严重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