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湖南省临澧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
展开临澧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
化学试题
时量:75分钟总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14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4个小题,共46分。第1至10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11至14小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已知2CO(g)+O2(g)=2CO2(g) △H= -566.0kJ•mol﹣1则该反应的反应热为566.0kJ•mol-1
B. 甲烷的燃烧热△H= -890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O2(g)=CO2(g)+2H2O(g) △H= -890kJ•mol-1
C. 在一定条件下将1mol SO2和0.5mol O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放出热量79.2kJ,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SO2(g)+O2(g)2SO3(g) △H= -158.4kJ•mol-1
D. 已知稀溶液中,H+(aq)+OH-(aq)=H2O(l) △H= -57.3kJ•mol-1,但稀醋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
【答案】D
2. 断裂1 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如下:
化学键 | N—N | O=O | N≡N | N—H |
键能(kJ) | 154 | 500 | 942 | a |
火箭燃料肼(H2N—NH2)的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N2比O2稳定
B. N2H4(g)+O2(g)=N2(g)+2H2O(g) ΔH=-534 kJ·mol-1
C. 表中a=194
D. 图中的ΔH3=+2218 kJ·mol-1
【答案】C
3. 我国科研人员研究了在Cu-ZnO-ZrO2催化剂上CO2加氢制甲醇的过程,其主要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H2→*H+*H,*标记的物质是该反应历程中的中间产物或过渡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第①步中有非极性键的断裂
B. 水在反应历程中是可以循环使用的物
C. Cu-ZnO-ZrO2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D. 第④步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
【答案】D
4. 某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X,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升高温度,若增大,则
B. 加入一定量Z,达新平衡后减小
C. 加入等物质的量的Y和Z,达新平衡后增大
D. 加入一定量氩气,平衡不移动
【答案】C
5. 已知:2NO(g)+2CO(g)N2(g)+2CO2(g)△H1=-746.5kJ·mol-1,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消除NO和CO的污染。某研究小组在三个容积均为V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0molNO和1.0molCO,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见下表)下进行上述反应,反应体系的总压强(P)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编号 | a | b | c |
温度/K | 500 | 500 | 600 |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2·g-1 | 82 | 124 | 124 |
A. 曲线I对应的实验编号是a
B. 实验c达到平衡时NO转化率大于实验b
C. 由曲线II可知,达到平衡时CO物质的量为0.2mol
D.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越大,混合气中NO和CO污染物的含量越少
【答案】C
6. 可逆反应aA(g)+cC(g)bB(s)+dD(g)ΔH,其他条件不变,C的物质的量分数和温度(T)或压强(P)关系如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平衡都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使用催化剂,C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变
C. 化学方程式系数a+c>b+d
D. ΔH>0,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值增大
【答案】C
7. 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图Ⅰ中时刻是增大O2或S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 图Ⅱ中时刻可能是增大体系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 图Ⅲ是研究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图像,且甲的压强较低
D. 图Ⅲ研究的是温度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温度比乙低
【答案】D
8. 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A与B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s)+B(g) ⇌C(g)ΔH<0,改变B的物质的量并使之达到平衡,得到如图所示的平衡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增加少量A物质,平衡不移动
B. 斜率(tanθ)为平衡常数,且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 恒温恒容时,加入少量B,B的平衡转化率变小
D. 缩小容器体积,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答案】C
9. 设反应①Fe(s)+CO2(g)FeO(s)+CO(g)ΔH=akJ/mol,反应②Fe(s)+H2O(g)FeO(s)+H2(g)ΔH=bkJ/mol,以上两反应平衡常数分别为K1和K2.在不同温度下,K1、K2的值如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T/K | K1 | K2 |
973 | 1.47 | 2.38 |
1173 | 2.15 | 1.67 |
A. b>0
B. 在973K下增大压强,K2增大
C. 在1173K下反应①平衡后再充入CO2平衡正向移动,K1增大
D. a>b
【答案】D
10. 在常压、Ru/TiO2催化下,CO2和H2混和气体(体积比1:4)进行反应,测得CO2转化率、CH4和CO的选择性(即CO2转化生成CH4或CO的百分比)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
反应I:CO2(g)+4H2(g)CH4(g)+2H2O(g)△H1
反应Ⅱ:CO2(g)+H2(g)CO(g)+H2O(g)△H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1、△H2都小于零
B. 改变压强,对CO产量没有影响
C. 反应I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
D. 为提高CH4选择性,可采用控制反应温度、调节压强等措施
【答案】D
11.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存在下列平衡:CO(g)+H2O(g)CO2(g)+H2(g)。CO2(g)的平衡物质的量浓度c(CO2)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CO(g)+H2O(g)CO2(g)+H2(g)的ΔH<0
B. 在T2时,若反应处于状态D,则一定有v正<v逆
C. 平衡状态A与C相比,平衡状态A的c(CO)大
D.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能提高CO的转化率
【答案】AD
12. 处理、回收CO是环境科学家研究的热点课题。CO用于处理大气污染物N2O,发生的反应为:N2O(g)+CO(g) CO2(g)+N2(g) ΔH=-365 kJ·mol-1。上述反应可用“Fe+”作催化剂,其总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Fe++N2O=FeO++N2;
第二步:FeO++CO=Fe++CO2,第二步反应不影响总反应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FeO+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第一步中Fe+与N2O的碰撞仅部分有效
C 第二步反应速率大于第一步反应速率
D. 增大CO的浓度可显著增大处理N2O的反应速率
【答案】BC
13. 恒温恒容下,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MgSO4(s)和CO(g),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反应时间/min | n(MgSO4)/mol | n(CO)/mol | n(SO2)/mol |
0 | 2.0 | 2.0 | 0 |
2 |
| 0.8 |
|
4 |
|
| 1.2 |
6 |
| 1.2 | 2.8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2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CO)=0.6mol/(L•min)
B. 4min后,平衡移动的原因可能是向容器中加入2.2mol的SO2
C. 若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变为1.0,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 其他条件不变,若起始时容器中MgSO4、CO均为1.0mol,则平衡时
【答案】CD
14. 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X和1molY发生反应:2X(g)+Y(g)⇌3Z(g)∆H<0,反应过程持续升高温度,测得混合体系中X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
B. W点X的正反应速率等于M点X的正反应速率
C. Q点时,Y的转化率最大
D. 恒温下,平衡时再充入适量Z,则达到新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比原平衡时大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有5个小题,共54分)
15. 将CO2转化成甲醇可有效实现碳循环。在容积为2L的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该反应一般认为通过如下分步反应来实现:
①
②
上述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1)则上述分步反应②为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测得CO2和CH3OH(g)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时间 | 0min | 3min | 6min | 9min | 12min |
n(CH3OH)/mol | 0 | 0.50 | 0.65 | 074 | 0.74 |
n(CO2)/mol | 1 | 0.50 | a | 0.26 | 0.26 |
①a=___________;3~6min内,v(CO2)=___________mol/(L·min)。
②上述反应12min末时,混合气体H2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第3min时v正(CH3OH)___________(填“>”、“<”、“=”或“无法比较”)第9min时v逆(CH3OH)。
【答案】(1)放热 (2) ①. 0.35 ②. 0.025 ③. 31% ④. >
16. 合成氨反应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1909年哈伯在实验室中首次利用氮气与氢气反应合成氨,实现了人工固氮。
(1)请结合下列数据分析,工业上选用氮气与氢气反应固氮,而没有选用氮气和氧气反应固氮的原因是___________。
序号 | 化学反应 | K(298K)的数值 |
① | ||
② |
(2)对于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氨的平衡含量如表。
温度/℃ | 压强/MPa | 氮的平衡含量 |
200 | 10 | 81.5% |
550 | 10 | 8.25% |
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氨平衡含量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温度升高,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逆向移动
b.温度升高,浓度商Q变大,Q>K,平衡逆向移动
c.温度升高,活化分子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
d.温度升高,K变小,平衡逆向移动
(3)图1表示500℃、60.0MPa条件下,原料气投料比与平衡时NH3体积分数的关系。根据图中M点数据计算N2的平衡体积分数___________。
(4)图2是合成氨反应平衡混合气中NH3的体积分数随温度或压强变化的曲线,图中L(L1、L2)、X分别代表温度或压强。其中X代表的是___________(填“温度”或“压强”);判断L1、L2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答案】(1)氮气与氢气反应的限度(或化学平衡常数)远大于氮气与氧气反应的限度
(2)d (3)8%
(4) ①. 压强 ②. L1<L2,合成氨反应为放热反应,压强相同时,升高温度,N2(g)+3H2(g)2NH3(g),平衡逆向移动,NH3的体积分数降低。
17. 某小组设计实验研究单一组分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过程】
(1)待试管a中溶液的颜色不变后再进行后续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
(2)实验I:研究增大反应物浓度对平衡的影响,实验方案如下:
取少量试管a中棕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1~2滴饱和溶液,溶液颜色加深,原因是:增大浓度,导致Q_______K(填“>”或“<”),平衡向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3)实验Ⅱ:研究增大生成物浓度对平衡的影响,实验方案如下图所示:
①请在图中将方案补充完整。_______
②能够证明增大生成物浓度导致平衡移动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
【实验反思】
(4)实验I、II从不同的角度佐证了是一个可逆反应。
角度1:证明反应物不能完全被消耗,存在限度。相应的实验为_______。(填“I”或“II”)
角度2:_______。
【答案】 ①. 使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②. < ③. 正反应 ④. 加入1mL蒸馏水 ⑤. 溶液颜色变浅 ⑥. I ⑦. 证明生成物不能完全被消耗,存在限度。
18. 氮的化合物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都有重要的应用,运用化学原理研究氮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
I.已知:SO2、CO、NH3等都可以催化还原氮氧化物生成惰性氮。
(1)在25℃、101kPa时
则NO与NH3反应生成惰性氮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II.亚硝酰氯(NOCl)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可由NO与Cl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保持恒温恒容条件,将物质的量之和为3mol的NO和Cl2以不同的氮氯比[]进行反应,平衡时某反应物的转化率与氮氯比及不同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2)图中T1、T2的关系为:T1___________T2(填“>”、“<”或“=”)
(3)图中A、B、C、D四点对应的NOCl体积分数最大的是___________。
(4)若容器容积为2L,则A点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
【答案】(1)6NO(g)+4NH3(g)=5N2(g)+6H2O(g) =-2070 kJ/mol
(2)< (3)A
(4)80
19. I.回答下列问题
(1)对反应 。在温度分别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A、C两点的反应速率:A>C
b.B、C两点的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B<C
c.A、C两点N2O4的转化率:A<C
d.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用加热的方法
II.甲胺铅碘(CH3NH2PbI3)可用作全固态钙钛矿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敏化剂,由CH3NH2、PbI2及HI为原料合成,回答下列问题:
(2)制取甲胺的反应为。已知该反应中相关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
共价键 | C—O | H—O | N—H | C—N |
键能/(kJ/mol) | 351.5 | 463 | 393 | 293 |
则该反应的=___________kJ/mol。
(3)上述反应中所需的甲醇工业上利用水煤气合成,反应为 。在一定条件下,将1molCO和2molH2通入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当改变某一外界条件(温度或压强)时,CH3OH的体积分数(CH3OH)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①下列说法不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体系中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B.CO的消耗速率与CH3OH的消耗速率相等
C.体系中CO的转化率和H2的转化率相等
D.体系中CH3OH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②平衡时,M点CH3OH的体积分数为10%,则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
③某同学认为上图中Y轴表示温度,你认为他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
(4)HI的制备,将0.8molI2(g)和1.2molH2(g)置于某1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并达到平衡。HI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 1 | 2 | 3 | 4 | 5 | 6 | 7 |
HI体积分数 | 26% | 42% | 52% | 57% | 60% | 60% | 60% |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
②反应达到平衡后,在7min时将容器体积压缩为原来的一半,请在图中画出c(HI)随时间变化的曲线。___________
【答案】(1)d (2)-11.5
(3) ①. AC ②. 25% ③. X轴上a点的数值比b点小,随着Y值增加,甲醇的体积分数减小,平衡逆向移动
(4) ①. 12
②.
湖南省临澧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临澧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湖南省临澧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非高考) Word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湖南省临澧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非高考) Word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e-56,5 ml/L B.1,1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临澧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化学试卷 (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临澧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化学试卷 (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