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统编版7 兼爱课时训练
展开《兼爱》课后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焉能(yān) 譬如(pì) 疾之(jí)
B.弗能(fú) 慈子(cí) 诸侯(zhǔ)
C.盗贼(zéi) 兼相爱(jiān) 墨子(mò)
D.窃取(qiè) 不禁(jìn) 恶施不慈(wū)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B.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C.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D.乃入见。问:“何以战?” 察乱何自起
3.下列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 ②故贼人以利其身
③生死而肉骨 ④父之不慈子 ⑤虽至大夫之相乱家
⑥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⑦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A.①②/④⑤/③/⑥⑦ B.①②/④/⑤/③/⑥⑦
C.①/②⑦/③/④⑤/⑥ D.②/①④⑤/③⑥/⑦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①爱人若爱其身 ②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
③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④视弟子与臣若其身
⑤同郎君远去,囊篋萧条,曾无约束 ⑥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5.《墨子》有言:“爱人者必见爱也,恶人者必见恶也。”和这句话意思最相近的名句是( )
A.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B.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C.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D.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6.下列对课文《兼爱》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中作者明确地提出了“天下兼相爱”的思想,墨子的主张舍弃了儒家宗法等级制内容,是对儒家“仁”的发展。
B.第2段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乱“皆起不相爱”的观点。即:臣、子之不孝,君、父之不慈;盗贼之横行;大夫之相乱家,诸侯相攻。
C.本文语言质朴,不重文采。文辞不加修饰,能就近取臂,浅近通俗,重在以理服人。但有的句子重复出现,显得拖沓冗长。
D.本文逻辑严密,首先提出治天下当知“乱之所自起”,然后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再通过对比指出“兼相爱”“则天下治”,最后得出结论。
二、语言表达
7.阅读下面的文字与图表,请为“别墨”下一个定义。要求:内容尽可能全面,不得超过50字。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别墨》篇,据《庄子•天下》篇,谓墨家两派,一为相里勤,二为南方之墨者,且谓两派“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以觭偶不仵之辞相应”,是墨家之后人,于宗教的墨学之外,另分出一派科学的墨学。此派墨家自号为别墨。别墨,犹言新墨。于是以为今本《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六篇,皆为别墨所作。据胡氏之说,则相里勤、五侯之徒,与夫南方之墨者苦获、已齿、邓陵子之属,均由墨家而流为专门名家矣。其表如下: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墨子》一书中“节用篇”详细论述了节约的好处和必要性。物质财富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墨子的观点是用财不费,去其无用,则国家强大,人民富裕。财富是生活的利用品,不是炫耀物。人类的发展无穷无尽,自然资源却日益减少。① ,既能保护自然环境,又能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② ,衣服不能因为旧了就抛弃;饭菜不能因为不可口就浪费;家具不能因为不时髦就丢掉……节用是一种行为,一种习惯,一种美好的道德风格;节用是爱物惜物的生活态度,济世利人福及子孙;节用是爱国爱自然的伟大情操,心胸宽阔境界高远;③ ,为持久发展蓄存更大能量。节用的风俗应当伴随文明世代留传。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子墨子言曰:“昔者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方为政乎天下之时,曰:必务举孝子而劝之事亲,尊贤良之人而教之为善。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当此之时,世不渝而民不易,上变政而民改俗。昔三代暴王桀纣幽厉,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于此乎,不而矫其耳目之欲,而从其心意之辟,外之驱骋、田猎、毕弋,内湛于酒乐,而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繁为无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庙。其言不曰:‘吾罢不肖,吾听治不强。’必曰:‘吾命固将失之。’虽昔也三代罢不肖之民,亦犹此也。不能善事亲戚君长,甚恶恭俭而好简易,贪饮食而惰从事,衣食之财不足,是以身有陷乎饥寒冻馁之忧。其言不曰‘吾罢不肖,吾从事不强’,又曰‘吾命固将穷’。”
是故子墨子曰:“今也王公大人之所以蚤朝晏退,听狱治政,终朝均分,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宁,不强必危。故不敢怠倦。……王公大人怠乎听狱治政,卿大夫怠乎治官府,则我以为天下必乱矣。农夫怠乎耕稼树艺,妇人怠乎纺绩织纴,则我以为天下衣食之财将必不足矣。若以为政乎天下,上以事天鬼,天鬼不使;下以持养百姓,百姓不利,必离散不可得用也。是以入守则不固,出诛则不胜。故虽昔者三代暴王桀纣幽厉之所以共抎其国家,倾覆其社稷者,此也。”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中实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有命者之言,不可不强非也。曰:命者,暴王所作,穷人所术,非仁者之言也。今之为仁义者,将不可不察而强非者,此也。”
(选自《墨子•非命下》,有删改)
9.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不渝而民不易易:改变
B.不而矫其耳目之欲 矫:假借
C.而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 顾:顾念
D.吾命固将穷穷:贫穷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内湛于酒乐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吾命固将失之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C.怠乎听狱治政 壮士,能复饮乎
D.倾覆其社稷者 盗爱其室,不爱异室
11.下列对文士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
B.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
C.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
D.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幽厉,在这里指周幽王与周厉王,而“幽”“厉”是后人为两个国君所设立的庙号。
B.宗庙,古时人们为亡灵建造的寄居所。宗庙制度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C.卿大夫,西周、春秋时国王及诸侯所分封的臣属;规定其要服从君命,辅助国君进行统治。
D.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土神和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拔孝子、尊重贤良、教人向善基本上是三代圣王在刚主持天下政事时的通用主张。
B.商汤治理夏桀的乱世现象,周武王治理商纣王的混乱局面,他们用自己的努力改变了风俗。
C.墨子的“非命”观是对那些自身不改变、不努力的统治者和百姓拿“命运”来说事的批判。
D.墨子认为,从前三代暴君导致国家灭亡、社稷倾覆的根本原因在于不能虚心采纳谏议。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也王公大人之所以蚤朝晏退,听狱治政,终朝均分,而不敢怠倦者何也?
(2)今天下之士君子,中实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有命者之言,不可不强非也。
15.墨子的“非命”观给了你哪些为人为政的启示?请简要概括三点。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本题主要考把握查多音字、形声字、生僻字的读音的能力。
B项,“诸侯”的“诸”读音改为“zhū”。
故选B。
2.D
【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
A项,第一个“则”,连词,表承接,译为“就”;第二个“则”,连词,“则……则”并用,有加强对比的作用。
“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意思是:不知道混乱所起的根源,就不能治理混乱。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意思是:被任用就施展抱负,不被任用就藏身自好。
B项,第一个“焉”,连词,于是;第二个“焉”,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意思是:必定会知道混乱所起的根源,如此才能治理混乱。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意思是:哪有仁人做了君主,可以安下罗网坑害百姓的做法呢?
C项,第一个“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在意义;第二个“之”,代词,第三人称代词,它。
“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意思是:当臣子的不孝君王,当儿子的不孝父亲,这就是乱道。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意思是: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
D项,两个“何”,都是疑问代词,什么,哪里。
“乃入见。问:‘何以战?’”意思是: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
“察此何自起”意思是:考察乱象起源于什么地方。
故选D。
3.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中词类活用词活用类型判断能力。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对于词类活用,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平时注意多积累,总结规律。
①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损失。②贼:名词活用作动词,盗窃。③肉:名词的使动用法,使……长肉。④慈: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慈爱。⑤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或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乱,扰乱。⑥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小。⑦袖:名词活用作动词,用袖子藏着。
据此可知正确归类应为①/②⑦/③/④⑤/⑥。
故选C。
4.A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的词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这是针对古今异义设题。考生可以把词语的今义代入句中,如讲不通则考虑古今异义。
①爱人:古义,爱别人;今义,对自己丈夫(或妻子)的称呼。该句中为古今异义词。
②盗贼:古义,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今义,偷窃的人。该句中为古今异义词。
③骄固:古今意义相同,骄傲顽固。
④弟子:古义,弟弟与儿子;今义,学生,徒弟。该句中为古今异义词。
⑤约束:古义,准备;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该句中为古今异义词。
⑥可以:古今意义相同。
故选A。
5.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句子,运用熟语的能力。
题干句意为:爱护和尊敬别人的人必然被人爱护和尊敬,而厌弃和憎恶别人的人也必然被人厌弃和憎恶。可以解读为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
A.意思为要懂得感恩;
B.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
C.对待朋友要讲诚信;
D.指对方使用什么手段,就用什么手段进行回击。强调要勇于回击对方。
只有B项涉及双方关系。
故选B。
6.C
【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C项,“但有的句子重复出现,显得拖沓冗长”理解错误。文章不避繁复,说理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将意思说得清楚明白,气势非凡。
故选C。
7.“别墨”是指以相里勤以及“南方之墨者”为代表的主张“诵《墨经》”但又与传统墨家观点有分歧的新墨学派。
【详解】
本题考查下定义的能力。下定义的基本“公式”是“被定义概念=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邻近大概念”。“被定义概念”是小概念,暂且用“小”来代替,“邻近大概念”是“被定义概念”的上一级概念,暂且用“大”来代替;“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也用一个字“特”来代替。那么,下定义的“公式”可以简化为“小=特+大”。运用“公式”下定义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找“大”,即找到被定义概念的邻近大概念。第二步,找“特”,即找到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第三步,连接“小”与“特’加“大”,用“被定义概念=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邻近大概念”这一“公式”来表述。
首先要明确下定义需要一个主干句,由句子“别墨,犹言新墨”可确定属概念——新墨家学派,然后明确代表人物,根据图表可知代表人物为“相里勤、五侯之徒和南方之墨者”,最后明确其主张以及与墨家的关系等即可,由句子“且谓两派‘俱诵《墨经》’”可知,其主张“诵《墨经》”,由句子“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以觭偶不仵之辞相应”可知,与传统墨家观点有分歧。按照公式,用一个单句的形式叙述出来即可,注意陈述语序。
8.(1)适度的循环利用自然资源 (2)节约应该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3)节用是持之以恒、聚沙成塔的积累。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提示语如此题中的“自然资源”“节约”“节用是”在前后文都有相应的提示性的词语。第一空注意后语境“既能保护自然环境,又能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第二空,注意后面的“节用是一种行为”;第三空,注意前文“节用是爱国爱自然的伟大情操,心胸宽阔境界高远”和分号。
9.B
10.D
11.B
12.A
13.D
14.(1)现在的王公大人之所以要早上上朝,晚上退朝,听理讼狱治理政事,整日分配职事而不敢倦怠,是为什么呢?
(2)当今天下的士人君子,内心确实希望为天下谋利,为天下除害,面对“有命”论者的话,不可不努力批驳它。
15.①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切不可怨天尤人。②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勤于治学,勤于为国为民。③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分析】
9.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B项,“矫:假借”错误,“不而矫其耳目之欲”的意思是:在那时不能矫正他们耳目的欲望。所以“矫”的意思是“矫正,改变”。B错误。
故选B。
10.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
A项,两个“于”均为介词,前者表示引进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在”;后者表示比较,可译为“比”。
B项,两个“之”,前者是代词,代指“国家”;后者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C项,两个“乎”,前者是介词,相当于“于”;后者是语气词,可译为“吗”。
D项,两个“其”都是代词,译为“他的”。
故选D。
11.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
“出政施教”和“赏善罚暴”句子结构一致,所以“教”“暴”后分别断句,排除选项AD;“天下之乱”和“社稷之危”等对举性结构;关键虚词的使用,“也”一般不出现在句子的开头,排除选项C。
故选B。
句子翻译:所以公布政令实施教化,奖赏善行惩罚凶暴。如果按圣王说的去做,则天下的动乱将可以得到治理,社稷的危险将可得到平定。如果认为不是这样,古时桀时的混乱,汤治理了;纣时的混乱,武王治理了。
12.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后人为两个国君所设立的庙号”说法错误,“幽”与“厉”是后人为这两个国君所设的谥号。A错误。
故选A。
13.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D项,“从前三代暴君导致国家灭亡、社稷倾覆的根本原因在于不能虚心采纳谏议”的说法不正确。整篇文章都在批判那些自身不努力而非要以“命”为借口来为自己的失败狡辩的人,与“谏议”无关。D错误。
故选D。
14.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
(1)蚤:早上,晏:晚上。听狱:听理讼狱。终朝均分:整日分配职事。何:为什么。
(2)中:内心。实:确实。欲:希望。当:面对。强非:努力批驳。
15.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整体阅读文章,弄懂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即明确文中透露的信息点。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对照材料进行搜索阅读,查找与题干相对应的信息源,辩别真伪,筛选所需信息。在阅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将文章前后进行比照、勾连,归纳出文章大意,层层分析,步步解读。
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就是人要掌握自己的命运,不要为狭隘的“命运”观所麻痹,要靠自己的努力来掌握自己的命运以及国家的命运等。题目探讨的是“为人为政”所获得的启发,这一问题可结合墨子的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中的素材来解答,同时要注意作者借助历史规范当下的做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由原文“不能善事亲戚君长,甚恶恭俭而好简易,贪饮食而惰从事,衣食之财不足,是以身有陷乎饥寒冻馁之忧。其言不曰‘吾罢不肖,吾从事不强’,又曰‘吾命固将穷’”可知,不能好好地对待亲人君长,很嫌恶恭敬俭朴而喜好简慢粗陋,贪于饮食而懒于劳作,衣食财物不足,所以自身有饥寒冻馁的忧患。他们不说“我疲弱无能,不能努力地劳作”,也说“我命里本来就穷”。由此可知,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切不可怨天尤人。由原文“王公大人怠乎听狱治政,卿大夫怠乎治官府,则我以为天下必乱矣。农夫怠乎耕稼树艺,妇人怠乎纺绩织纴,则我以为天下衣食之财将必不足矣。若以为政乎天下,上以事天鬼,天鬼不使;下以持养百姓,百姓不利,必离散不可得用也。是以入守则不固,出诛则不胜”可知,王公大人懒于断狱治国,卿大夫懒于治理官府,则我认为天下一定会混乱,农夫懒于耕田、种植,妇人懒于纺纱、织布,则我认为天下衣食之财一定会不足。如果以此来治理天下,向上以此来侍奉天帝、鬼神,天帝、鬼神必不依从;对下以此来养育百姓,百姓没有得到利益,必定要离开不能被使用。这样于内守国则不牢固,出去杀敌则不会胜利。由此可知,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勤于治学,勤于为国为民。由原文“故虽昔者三代暴王桀纣幽厉之所以共抎其国家,倾覆其社稷者,此也”可知,所以从前三代暴君桀、纣、幽、厉之所以国家灭亡、社稷倾覆,原因就在这里啊。由此可知,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翻译:
墨子说:“从前三代的圣王禹、汤、文、武,刚主持天下政事时,说:务必举拔孝子以鼓励人们侍奉父母,尊重贤良的人而教导人们做善事。所以公布政令实施教化,奖赏善行惩罚凶暴。如果按圣王说的去做,则天下的动乱将可以得到治理,社稷的危险将可得到平定。如果认为不是这样,古时桀时的混乱,汤治理了;纣时的混乱,武王治理了。那个时候,这个世道没有改变,人民也没有改变,君王改变了政务,人民就改变了风俗。从前三代暴君桀、纣、幽、厉,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在那时不能矫正他们耳目的欲望,而放纵他们内心的邪僻。在外驱马打猎射鸟,在内耽于酒和音乐,而不顾念他的国家百姓的政事,过多地做无用的事,残暴地对待百姓,于是失去了国家。他们不说:‘我疲弱无能,我治政不强。’一定说:‘我命里本来就要失国。’即使是三代时疲弱无能的百姓,也是这样。不能好好地对待亲人君长,很嫌恶恭敬俭朴而喜好简慢粗陋,贪于饮食而懒于劳作,衣食财物不足,所以自身有饥寒冻馁的忧患。他们不说‘我疲弱无能,不能努力地劳作’,也说‘我命里本来就穷’。”
所以墨子说:“现在的王公大人之所以要早上上朝,晚上退朝,听理讼狱治理政事,整日分配职事而不敢倦怠,是为什么呢?答道:他认为努力必能治理,不努力就有混乱;努力必能安宁,不努力就有危险。所以不敢懈怠。……王公大人懒于断狱治国,卿大夫懒于治理官府,则我认为天下一定会混乱,农夫懒于耕田、种植,妇人懒于纺纱、织布,则我认为天下衣食之财一定会不足。如果以此来治理天下,向上以此来侍奉天帝、鬼神,天帝、鬼神必不依从;对下以此来养育百姓,百姓没有得到利益,必定要离开不能被使用。这样于内守国则不牢固,出去杀敌则不会胜利。所以从前三代暴君桀、纣、幽、厉之所以国家灭亡、社稷倾覆,原因就在这里啊。”所以墨子说:“当今天下的士人君子,内心确实希望为天下谋利,为天下除害,面对‘有命’论者的话,不可不努力批驳它。说道:‘有命’之说,是暴君捏造出来的,是穷人传播出来的,不是仁者的话。今天行仁义之道的人,将不可不仔细辨别而努力反对它,就是这个道理啊。”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7.1 短歌行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7.1 短歌行巩固练习,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语言表达,选择题组,情景默写,古代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9 复活(节选)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9 复活(节选)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列夫·托尔斯泰趣闻,列夫·托尔斯泰与中国,选择 简答,语言表达,课内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7 兼爱优秀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7 兼爱优秀课后作业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语言表达,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