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轻松寒假20天提升作业(适用高一新教材)化学第11天——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展开高一年级20天轻松提升化学第11天——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解析】选D。做面包、蛋糕等面食点心时加入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碳酸氢钠,在做糕点时它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糕点疏松多孔,而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性质稳定,加热不易分解。
2.【解析】选D。物质的量不适用于描述宏观物质。
3.【解析】选B。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l2,并且进气方向也不正确,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也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若用B项装置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Cl2,应短管进气,长管出溶液。
4.【解析】选D。氯水应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置于阴暗处。
5.【解析】选C。钠能从四氯化钛中将钛置换出来,说明钠的金属活动性比钛强;钠在水溶液中会先与水反应。
6.【解析】选D。A项未指明溶液的体积,错误。H2O中不含有H2,B项错误。CCl4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C项错误。1个Na+中含有10个电子,2.3 g Na+的物质的量为0.1 mol,含有NA个电子,D项正确。
7.【解析】选A。等质量的H2与He的物质的量的关系为n(H2)∶n(He)=2∶1,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与体积成正比,所以其体积关系为V(H2)∶V(He)=2∶1,C、D均错误;B中氦气应为单原子分子。
8.【解析】选A。(排除法)①②正确,选项中缺少①或②皆不可选。由此可知答案。下面给出③④⑤⑥的解释。③不正确:因常用的量筒与移液管、滴定管均属于“流出量式”的量具。如用量筒量取20 mL硫酸,倒出的液体(不包括量筒内壁残留液体)就是(20.0±0.1) mL,所以不能用水冲洗残留液倒入烧杯。④不正确:溶质在稀释或溶解的过程中有热效应。因容量瓶的使用有一定的温度指数,其体积是在标明温度下的准确体积(如20 ℃、100 mL),其含义是,只有当液体的温度与容量瓶的温度相同时,量出的体积才是准确的。⑤正确:液体之所以要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是为了防止溶液溅出容量瓶,玻璃棒的下端应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下的瓶颈内壁上,而不能靠在瓶口上,防止溶液沿玻璃棒流到容量瓶之外。⑥不正确:用胶头滴管加入蒸馏水定容到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时,溶液体积恰好为容量瓶的标定容量。振荡容量瓶(一般用手指压紧容量瓶的磨口玻璃塞颠倒几次)后,会出现瓶内液面低于刻度线,这是因为极少量溶液在湿润磨口处损耗了(沾在瓶塞或磨口处)。所以颠倒后不需再加蒸馏水至刻度线,若再加,则所配溶液浓度会偏低。
9.【解析】选B。钠的光亮表面在空气中变暗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O2
2Na2O;Na2O2在空气中变成白色黏稠物,还与Na2O2和水反应有关;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Ca2+过量,不可能大量存在C,故D项应为HC+Ca2++OH-CaCO3↓+H2O。
10.【解析】选C。新制氯水中含有分子Cl2、HClO、H2O,离子H+、Cl-、ClO-、OH-,光照时发生反应2HClO2HCl+O2↑,所以久置的氯水实际上已经是稀盐酸。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
11.【解析】选B。为使以面粉为原料的面包松软可口,通常用碳酸氢钠作发泡剂,这是由于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会发生分解反应,方程式是2NaHCO3Na2CO3+CO2↑+H2O,分解产生CO2气体从面团中逸出,从而导致面包松软可口,故正确的说法是①③,选项B正确。
12.【解析】选A、C。NaOH属于易潮解物质,在烧杯中称量,A正确;容量瓶属于定容仪器,不能用于溶解,溶解过程需在烧杯中进行,B错误;因NaOH溶于水放出热量,故需要冷却至室温后转移至容量瓶中,C正确;定容时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需重新配制,D错误。
13.【解析】选D。根据已知信息,可以推断出A为Na,B为Na2O2,C为Na2CO3,D为NaOH。Na2CO3属于盐,D项错误。
14. 【解析】选C。A项,酸性条件下Cl发生歧化反应,生成Cl-和ClO2,可写出离子方程式:4H++5ClCl-+4ClO2↑+2H2O,显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正确;B项,方程式符合歧化反应化合价的变化,正确;C项,ClO2易溶于水,显然不能用饱和食盐水除杂,错误;D项,等物质的量的ClO2作氧化剂时得电子数比Cl2得电子数多,正确。
15.【解析】选A、D。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量很少,而且锥形瓶中反应后残留的CO2气体比空气中的CO2多,所以空气中的CO2不会对结果产生影响,故A正确;取用的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不能超过量筒的体积,因为样品的量太多会使液体外溢或气体外逸导致测量不准;太少会导致气体量太少,产生的气压不够且锥形瓶中会残留CO2气体,造成较大误差,故B错误;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对测定有影响,故C错误;实验中若加入盐酸的体积过少,样品中的Na2CO3不能完全反应,排出的气体偏少,对测定有影响,若加入HCl体积过多,瓶内压强增大,排出的气体较多,对测定结果有影响,故D正确。
三、非选择题
16.【解析】Ⅰ.(1)B5H9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96 g B5H9的物质的量为1.5 mol,含有7.5 mol 硼原子,即4.515×1024个原子。(2)由(4.214×1024)/(6.02×1023mol-1)=
7 mol,可得B5H9物质的量为0.5 mol,进而得出质量为0.5 mol×64 g·mol-1=32 g。
Ⅱ.(1)8 g CH4的物质的量n(CH4)=0.5 mol,6.02×1023个HCl分子的物质的量n(HCl)=1 mol,故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大小顺序是①<②<③。(2)由于分子数目与物质的量成正比,故分子的数目大小顺序同(1)。(3)三种物质中原子的物质的量:①中,0.5 mol×5=2.5 mol;②中,1 mol×2=2 mol;③中,2 mol×2=4 mol。故其原子数目大小顺序是②<①<③。(4)1 mol HCl的质量是36.5 g,2 mol O2的质量是64 g,故其质量大小顺序是①<②<③。
答案:Ⅰ.(1)64 g·mol-1 4.515×1024
(2)32 g Ⅱ.(1)①<②<③ (2)①<②<③
(3)②<①<③ (4)①<②<③
17.【解析】(1)盛放浓盐酸的仪器是分液漏斗。(2)装置A是制取氯气的发生装置,烧瓶中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H++2Cl-+MnO2Mn2++Cl2↑+2H2O。(3)要制取无水氯化铜,进入装置D的氯气应干燥,故装置C的作用是干燥氯气,盛放的试剂是浓硫酸。(4)玻璃管D是制取氯化铜的装置,铜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铜,反应方程式为Cu+Cl2CuCl2,反应现象是产生棕黄色的烟。(5)氯气有毒,反应后的尾气中含有氯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大气。实验要制备无水氯化铜,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D会影响无水氯化铜的制备,故干燥管E中盛有碱石灰,其作用是吸收尾气中未反应的氯气和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装置D。
答案:(1)分液漏斗 (2)4H++2Cl-+MnO2M+Cl2↑+2H2O
(3)浓硫酸 干燥氯气
(4)Cu+Cl2CuCl2 产生棕黄色的烟
(5)吸收尾气中未反应的氯气和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装置D
18.【解析】焰色试验呈黄色说明含有钠元素,A是单质,A为Na,C为NaOH,D为Na2CO3,B为Na2O2,E为NaHCO3。
答案:(1)Na Na2O2 Na2CO3 (2)①②③④
(3)2Na+2H2O2Na++2OH-+H2↑
2NaHCO3Na2CO3+H2O+CO2↑
19.【解析】(2)为防止仪器的遗漏,可根据步骤进行选取。(3)根据c=,V偏小,c偏高。(5)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V偏大,c偏低,这种情况下配制的溶液浓度不是
0.5 mol·L-1,需要重新配制。
答案:(1)①②④③⑤ (2)5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偏高 (4)偏低 偏低 (5)①重新配制 ②重新配制
20.【解析】 (1) ①KClO4中K为+1价,O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总化合价代数和为0,计算得到Cl的化合价为+7,处于最高价态,因此KClO4具有氧化性;②反应6Na + Fe2O3 3Na2O + 2Fe中,Na由0价升为+1价,为还原剂;③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 + H2O + CO2↑。
(2) ①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本实验主要探究Na2O2与CO2的反应,应先除去水蒸气,可采用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连接方式应为长进短出,故装置图为;②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生成碳酸钠白色粉末。③二氧化碳为酸性氧化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当二氧化碳少量时离子方程式为CO2+2OH-C+H2O,当二氧化碳过量时离子方程式为CO2+OH-HC。
答案:(1)①+7 氧化性 ②还原剂
③2NaHCO3Na2CO3+H2O+CO2↑
(2)① ②淡黄色固体变为白色
2Na2O2+2CO22Na2CO3+O2
③CO2+2OH-C+H2O(或CO2+OH- HC)
(人教版)高一轻松寒假20天提升作业(适用高一新教材)化学第20天——综合提升: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一轻松寒假20天提升作业(适用高一新教材)化学第20天——综合提升,文件包含人教版高一年级20天轻松提升化学第20天综合提升-答案doc、人教版高一轻松寒假20天提升作业适用高一新教材化学第20天综合提升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一轻松寒假20天提升作业(适用高一新教材)化学第18天——化学键: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一轻松寒假20天提升作业(适用高一新教材)化学第18天——化学键,文件包含人教版高一年级20天轻松提升化学第18天化学键-答案doc、人教版高一轻松寒假20天提升作业适用高一新教材化学第18天化学键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一轻松寒假20天提升作业(适用高一新教材)化学第14天——铁 金属材料: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一轻松寒假20天提升作业(适用高一新教材)化学第14天——铁 金属材料,文件包含人教版高一轻松寒假20天提升作业适用高一新教材化学第14天铁金属材料doc、人教版高一年级20天轻松提升化学第14天铁金属材料-答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