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传统节日冬至节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传统节日冬至节第1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传统节日冬至节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传统节日冬至节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传统节日冬至节,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冬至
    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①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②朝来散紫宸③。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注】①泥:缠着,②鸣玉:原指古人在腰间佩带玉饰,行走时使之相击发声,后常常比喻出仕在朝。③紫宸,官殿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的“长为客”三字,可为一诗纲领,既写出了羁旅之苦,又言久旅之苦,为全诗奠定悲愁凄苦的基调。
    B.颔联表明诗人的容颜,早已在漂泊中憔悴枯槁。一个“独”字,与下句天边风物呼应,山河未变,而人先老。
    C.颈联采取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在长期漂泊后的年老孤独,与回忆中曾经出仕入朝的得意形成鲜明对比。
    D.尾联的“三秦”代指诗人的家乡,表明诗人虽逢佳节,却因战争而阻断归途,归期遥遥,内心为此无限感伤迷茫。
    2.比较阅读杜甫的《登高》《冬至》,请简要分析两首诗歌内容和主题上的共同点。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至后①
    杜甫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②。
    青袍白马③有何意,金谷铜驼④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⑤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注释】①此诗作于安史乱后第二年冬至之后,当时作者在蜀地做好友剑南节度使严武的幕僚。②剑南:这里指蜀地;作者曾在洛阳长住,视之为故乡。③青袍白马:指幕府生活。④金谷铜驼:指金谷园、铜驼陌,皆洛阳胜地。⑤棣萼:《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萼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棣萼,比喻兄弟。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内容判断,这首诗与《蜀相》写作的季节一致。
    B.“青袍白马”运用借代手法,写出自己当前的处境,闲官卑位。
    C.金谷园、铜驼陌皆是洛阳胜地,但遭到战争破坏,物是人非。
    D.诗人运用典故,以棣萼比喻兄弟,引发读者联想,增强了诗歌的韵味。
    4.作者在尾联中写道“诗成吟咏转凄凉”,请结合诗句分析作者凄凉心境的具体表现。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
    戎昱
    去年长至①在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②。
    此岁长安逢至日,下阶遥想雪霜寒。
    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
    北望南郊消息断,江头唯有泪阑干。
    【注】①长至:指夏至。夏至白昼最长,故称。②獬豸冠:指古代御史等执法官吏戴的帽子,后指御史等执法官吏。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是诗人对去年的回想,当时在长安受到重用时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B.诗人由眼前霜雪漫天的情景联想到自己被贬的处境,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C.颈联与辛弃疾的“梦回吹角连营”都表达报国之志难以实现的悲愤之情。
    D.身在南方的诗人在江边等不到北方的消息,深感绝望的同时不禁泪水纵横。
    6.全诗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前两句纪实,侧面写思家。后两句运用想象,正面写思家。
    B.第二句中的一个“伴"字,把“身”和“影”联系起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诗句中无一“思"字,却处处蕴含着“思”情。写自己思家,却从家中人说着远行人着笔。
    D.这首诗语言平实质朴,构思精巧别致,把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8.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联系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
    曹彦约②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注]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岁旦:一年的第一天。②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两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
    B.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
    C.这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
    D.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
    1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小至①
    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残,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注]①这首诗是杜甫在大历元年居竣州时所写,此时杜甫的生活比较安定。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是说冬至到来,白昼变长,阳气渐舒,这就意味着春天也即将到来。
    B.第三句写刺绣女工因白昼变长而可以多绣几根彩线,显示出节气的变化。
    C.颈联描写了春日景致,岸边柳条嫩绿,山中腊梅迎寒开放,充满生机。
    D.全诗围绕“小至”来写,叙事、写景、抒情三者兼备,富有生活情趣。
    七、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各题。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①
    杜牧
    远信初逢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②。
    樽前岂解愁家国,辇下唯能忆弟兄。
    旅馆夜忧姜被③冷,暮江寒觉晏裘④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注】①此诗为杜牧居江南时所作。②一阳生:指冬至日。③姜被:后汉姜肱与兄弟常共被而眠。④晏裘:春秋齐相晏婴,以节俭力行著称,布衣鹿裘以朝。
    12.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作者客居他乡之时恰逢京使,为能捎信给弟弟而感到欣喜。
    B.颔联写作者在冬至日思家忧国之情被进一步触发,故而借酒消愁。
    C.颈联借用“姜被”“晏裘”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弟弟的思念和劝勉。
    D.这首诗感情深挚,联想丰富,语言深婉,格调高雅,富有生活气息。
    13.尾联“疑”字极富表现力,请从意境、情感、结构三个方面简要赏析。
    【答案】
    D “尾联的‘三秦’代指诗人的家乡,表明诗人虽逢佳节,却因战争而阻断归途,归期遥遥,内心为此无限感伤迷茫”错误。“三秦”原指长安附近古秦国之地,此处代指朝廷。承接上文的“紫宸”可以得知。诗人“路迷”的不仅仅是归期,更多的是对人生之路的迷茫。
    2.内容上:①两首诗歌都是以节日时令入题。《登高》是以九九重阳登高入题,《冬至》是以冬至这个既是节气又是团圆节日的日子入题。 ②都是写人在旅途,以所见所感所思为诗歌主要内容,都是羁旅诗。
    主题上:③都表达了年华老去,穷困潦倒,思念家乡的愁苦之情。(选择三点来回答就可以,还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3.A由《蜀相》诗中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可以判断出,该诗写于春天。本诗写于冬至,季节不一致。
    4.(1)官位低微,有志难伸,心情落寞;(2)眷恋故乡,身在四川,心在洛阳;(3)心系国家,局势动荡,心感悲哀;(4)思念洛阳亲友。
    5.D“深感绝望”言过其实。尾联写诗人被贬辰州,辰州地处南方,“北望”即向北眺望长安所在地,“南郊”指古代天子在京都南面的郊外筑圜丘以祭天的地方,诗人北望长安,音讯断绝,于“江头”泪水纵横,尽抒怀才不遇之悲,但诗中并无“深感绝望”之意。
    6.①对比。将“去岁”和“今年”的际遇对比,表现诗人对仕途不顺的感慨。②虚实结合。“梦随”和“身寄”两句,一虚一实,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③直抒胸臆。“报国难”直接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7.B “比喻”错,第二句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8.①第一句借在他乡驿馆逢佳节,侧面流露思家之情;②第二句以灯前抱膝枯坐、形影相吊这一细节正面写孤独,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溢于言表;③第三、四两句运用“对写法”(也叫对面落笔),想象冬至日家人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人,以此抒发思乡怀人之情。
    9.A “回忆去年在吴门时”是错误的。这两句是写眼前“留滞舒州”的景象,诗人担心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
    10.①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诗人为冬至的到来、春节为期不远而感到惊叹,所以感伤时光飞逝。②不能团聚的忧虑之情。因滞留舒州,诗人担心不能及时赶回家与母亲春节团圆,所以倍感忧虑。
    11、C项,“描写了春日景致,岸边柳条嫩绿,山中腊梅迎寒开放”赏析有误,“小至”说明诗句描述的是冬日景象,颈联中的“待”“将”“欲”都说明是即将进入春天,但春天还没有到来,描写的是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
    12.B “忧国之情”错,诗人借酒所解之忧是对兄弟的思念,诗中没有体现忧国之情。
    13.①“疑”字把作者客居江南的所闻所感与弟弟京城生活情景关联起来,拓展了诗歌的意境;②“疑”字自然流露出对弟弟近况的焦虑与担忧,语浅情深,真切动人;③“疑”字回扣了颈联的“忆”,笔触从往事转向难以确知的当下,章法更显圆紧,也更有余韵。

    相关试卷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晏几道诗歌: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晏几道诗歌,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王令诗歌: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王令诗歌,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徐玑诗歌: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徐玑诗歌,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