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18 小猴子下山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18 小猴子下山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引题,初知课文,理清思路,品读理解,学习写字,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 题
18小猴子下山
主备人
时间
5.25
课标依据
1.针对低年级孩子认知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
2.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教学目标
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会写“块、非”等7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
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
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字卡、课件
安全提示
乘坐车辆时,不要把身体探出窗外。
教学设计
批注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题
1.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猴子、小猴子)(板书“小猴子”)
2.听过有关猴子的故事吗?谁能看图,猜出这个故事名。
猴子捞月,狐狸和猴子
3.今天,这两个故事我们都不讲,讲一个比这个更有趣的故事。齐读课题 18小猴子下山。(板书“下山”)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4. 学习“猴”字。
提示: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候”少了一竖,是“姓侯”的“侯”。
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把你圈画出的生字词各拼读两遍。
2.小老师领读词语,并指出易错音,其他同学跟读。
3.(检查标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认真听为他们纠错,一边找一找小猴子先后经过了哪些地方?
4.示图:玉米地、桃树下、瓜地、树林
(1)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
(2)量词训练。
①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平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指导书写:一看,二写,三对照,明确左小右大;书写笔顺。
②教学:棵。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与“颗”区别,“颗”用在小小的、圆圆的、颗粒状的东西。)
三、品读理解
(一)学习第1自然段(掰玉米)
1.小猴子下山来了,他首先来到玉米地里。他看见了什么?做了什么呢?(板书:玉米地)(请你用波浪线画出来。)
2.他看见了什么?(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认识多音字“结”)
3.小猴子非常高兴。“非常”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
4.小猴做了什么?(理解“掰、扛”两个动词)(“掰”的意思: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掰手腕”)(“往”与“住”比较)
(1)指名上台做“掰、扛”的动作。(掰:用双手把一物分成两份)
(2)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用“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4.指导朗读。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毫不犹豫地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甭提有多高兴了!自由带动作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第二句。指名读。一起读。
(二)回顾所学,小结学法
1.刚刚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我们是这么学的?
2.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出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
(1)画一画:小猴子看到什么?做了什么?
(2)演一演:理解小猴子的动作。
(3)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习写字(非、常、空)
1、组词。
2、笔顺、结构。(“非”的笔画顺序)
3、观察占格。
非:两竖有长短,左竖稍短。横画之间间隔均匀,稍有长短之别。左三横间隔稍密,右三横间隔稍疏。
常:小字头收紧,秃宝盖舒展。“口”小扁。“巾”略宽,上下重心对正。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5、练习写。
6、展示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
2、复习第1段内容。
3、复习第一段学习方法。
二、同桌合作、品读理解
1、同桌合作学习第2、3、4段:
自学提示:
(1)画一画:小猴子看到什么?做了什么?
(2)演一演:理解小猴子的动作。
(3)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组汇报(一个汇报第一小题,一个汇报第2小题,两个都有感情读一读),其他组补充或者与他们组进行朗读pk。
(1)汇报第2段:
识记“满”并组词。
表演“扔、摘”
(2)汇报第3段:
表演“捧”
识记“瓜”,书写“瓜”: 一笔平撇,二笔竖撇,竖提收笔高于撇的收笔,捺起笔在竖提起笔处的下方,不与撇相连。
(3)汇报第4段:
表演“抱”,为什么西瓜是抱着,桃子是捧着?
“蹦蹦跳跳”和“追”
3、小猴子下山走了这么远的路,他找到吃的了吗?(齐读最后一段,读出小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1)同学们,小猴子下山来,它掰到过又大又多的玉米,摘到过又大又红的桃子,摘到过又大又圆的西瓜,追过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他这次下山来看到了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却空着手回家。这是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小猴子做事目标不明确、三心二意、有始无终)
(2)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说说自己有没有做过像小猴子一样的事情呢。如果有,今后你准备怎样做?
4、故事连连串游戏:没人看图讲一幅图的内容,大家一起把故事讲完整。
5、出示课文中“又~又~”式词语。
教师引学: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1)你也能用“又~又~”式的词语来说一说吗?
进行说话训练。太阳____________、苹果____________;(提供主语)独立用“又~又~”式词语说话。
(2)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就那么吸引小猴子了!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式词语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式词语来连接的。)
三、学习写字(往、进)
1、组词。
2、笔顺、结构。
3、观察占格。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5、练习写。
6、展示评议。
四、课堂小结
五、板书设计
18 小猴子下山
玉米 桃子 西瓜 兔子 空手
目标明确 有始有终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分段学习,板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18 小猴子下山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18 小猴子下山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围绕“所见”,积累词语,围绕“所做”,体会动词,想象创造,续编故事,布置作业,拓展复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