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21 异同共存之“鱼”符号——初探庄子的生命法则 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21 异同共存之“鱼”符号——初探庄子的生命法则 教案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21 异同共存之“鱼”符号——初探庄子的生命法则 教案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21 异同共存之“鱼”符号——初探庄子的生命法则 教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21 异同共存之“鱼”符号——初探庄子的生命法则 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21 异同共存之“鱼”符号——初探庄子的生命法则 教案,共11页。
    课题异同共存之“鱼”符号——初探庄子的生命法则课型群文阅读选文篇目《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选文来源《庄子·秋水》《北冥有鱼》《庄子·逍遥游》《泉涸》《庄子·天运》《庄子濮水《庄子·秋水》庄周家贫》《庄子·外物》教材分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和《北冥有鱼》两篇文本是统编本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篇文章。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的经典名篇,其中有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生存状态的反思。这些诗文有情趣,有理趣,表现了古人的哲思和情怀。本课的两个选段都比较有特色。《北冥有鱼》想象雄奇瑰丽,带有浪漫色彩;《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辩论机智巧妙,富有生活情趣。统编本教参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庄子》中还有不少有趣的小故事,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作为课外阅读材料,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庄子》的特点,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亲切感,同时有助于提高文言阅读能力。因此我将本课课型确定为群文阅读课,群文议题为《异同共存之“鱼”意象——初探庄子的生命法则》。在庄子的散文中,“鱼”意象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遍布于内篇、外篇和杂篇之中,其中直接出现“鱼”的地方就有四十一处。因此,我以“鱼”这一文化意象为抓手,除了统编本教材中的两篇文本,又选取了《庄子》中其它三篇有关“鱼”意象的、适合初中生阅读的文本,进而共同探讨“鱼”意象的丰富内涵:《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的快乐之鱼,《北冥有鱼》中的逍遥之鱼、《泉涸》中的相忘之鱼、《庄子钓于濮水》中的涂中之鱼,《庄周家贫》中的辙中之鱼,以此增加学生对《庄子》的理解,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学情分析本组群文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的学生。从八年级学生的普遍情况来看,这个阶段的学生已接触文言文一年有余,已初步掌握了文言文翻译的一些方法,能够借助注释和教师的指导翻译、把握文意,理解文言文的主旨。但常规单篇文言文教学,大多强调翻译方法和分析语法知识,容易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畏难和厌倦情绪,进而无法激发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学生对庄子其人和思想了解不多,对庄子其文的品读,往往缺乏适合的方法,也缺乏深入的思考,对庄子文中常出现的“鱼”这一文化意象的丰富性知之甚少。《庄子》一书的思想和一书都极具特色,作为八年级学生,很难全面、深入地认识和把握。因此,教学要适可而止,不可求之过深。在语文课上讲授时,能让学生体会其中的趣味即可,不要在哲学意义上过多纠缠。课程资源精选校外优质教材资源:所选文本丰富多样,有《庄子》内篇、外篇、杂篇的内容。文本多选取有趣的小故事,各种校外优质教材资源的整合是实施本课的基础。精心利用电子声像资源:以PPT方式呈现教学设计,问题呈现直观完整,让学生一目了然。教学思想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群文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集体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关系的理论,强调学习者也就是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建构主义提倡学习者自主学习和主动的意义建构,认为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不是由教育者口耳相传的,而最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觉悟,教育者只有引导、辅助、陪伴、帮助的职责,建构主义的核心思想集中于此,在教育改革的大浪潮中,建构主义的优势也凝聚于此。建构主义思想是新课程改革的灵魂,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着重强调学生个人的体验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强调集体构建的学习价值和意义。集体学习的场所是课堂,学生个体的学习、掌握、构建应依托于课堂,“群文阅读”的集体建构过程应强调学校课堂这一场所。课堂教学中的阅读重点就是要尽量彰显集体的力量。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速读、朗读、比读、分角色演读和吟诵等方式阅读经典。2.通过比较、前后勾连,体会庄子文本中“鱼”意象的不同文化内涵,初步感知庄子的生命法则。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整体把握能力,比较分析文本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通过比较、前后勾连,体会庄子文本中“鱼”意象的不同文化内涵,初步感知庄子的生命法则。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整体把握能力,比较分析文本的能力。教学方法与工具启发式、讨论式教法/多媒体、PPT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新课导入、初步识“鱼”教师书写甲骨文的“鱼”字,让学生猜一猜点拨:这是鱼字的甲骨文。《说文解字》中这样说到:魚,水蟲也。象形。魚尾與燕尾相似。凡魚之屬皆从魚。课前思考:请同学们从五篇文本中找与“鱼”有关的字。明确:鲲、鲦、龟、鲋、鱼教师引导:菊花之于陶渊明,月亮之于李白,作为文化意象的“鱼”可以说是庄子个人文化的标签。今天,就让我们通过“鱼”这一文化意象来感受庄子的生活心境、生命法则。【设计意图:以“鱼”的甲骨文书写,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筛选文本中与“鱼”有关的字词,初步了解五篇文本的相似之处,明确本课学习研讨的议题。】二、聚焦意象同中求异(一)分角色演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指导学生分角色演读文本,要求:1.请同学们自由组合,分角色2.体会心理和情感,读出相应的语气;3.演读思考:这是一条____的鱼;体现了庄子对______的追求。生自由读,小组范读并回答问题教师小结:这条鱼是一条快乐的鱼;体现了庄子对自适快乐的追求。板书:快乐之鱼【设计意图:以书中教材作为首发篇目,让学生不产生畏难情绪,顺利进入学习文言的状态;依据文本的特点,采用分角色演读的方式感知文本,以声音为载体、以情感为介质、以活动为依托,引导学生感知此文本中“鱼”意象之快乐内涵。】(二)自由吟诵:《北冥有鱼》和《泉涸》1.指导学生吟诵作为中国传统的读书之道,吟诵的基本原则是:平长仄短,依字行腔。依你对语句的理解即兴发挥。师范读,齐读,自选文本试读。2.学生小组活动速读文本、筛选信息、完成表格内容。要求:填表时要结合文章相关语句进行细致解读。文本选择描写对象所述经历外在形象内在品格文化符号个人追求/主张《北冥有鱼》化而为鸟追求自由逍遥之鱼追求自由逍遥《泉相呴相濡相与友爱深情相忘之鱼最深度和谐教师引导:在梳理信息、填写表格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等方法,理解“鱼”意象之丰富内涵。3.共同质疑探讨(1)鲲的内在品格是追求自由,为什么?难道鲲在大海当中遨游就不自由生讨论、依据文中关键词句释疑,教师归纳板书并指导吟诵相关诗句。点拨:在大海中遨游,本来够自由,但的疆域毕竟有限,大鱼希望有更广阔的的空间让自己自由飞翔,于是转化为鸟因为天空比海洋更宽阔        补充助读资料: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教师小结:庄子所要表达便是人心灵的自由和逍遥都需要一个前提,那是心灵空间足够的大人精神上才会逍遥游。庄子为何要塑造如此大的鲲和鹏?那就是要通过体积和空间的大来彰显精神的阔大和自由。板书:逍遥之鱼(2)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到底如何理解不如相忘”?学生自主思考,尝试用白话文表达见解,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理解“相忘”之真意。补充助读资料:“忘足,履之适也;忘腰,带之适也;知忘是非,心之适也。”——《庄子外篇达生》鞋子穿在脚上忘记了鞋子,说明鞋子正合适脚,鞋子与脚处于深度和谐关系腰带穿在身上忘记了腰,说明腰带正适合腰带处于深度和谐关系鱼儿在水游忘记了对方,说明对方正适合自己,对方和自己处于深度和谐关系教师小结:这种相忘于江湖的状态实际上是达到了最深度和谐的状态。板书:相忘之鱼【设计意图:介绍中国传统的读书之道——吟诵,通过吟诵拉近与《庄子》的距离;通过比较,体会两篇文本的相异之处,进而理解《北冥有鱼》中的逍遥之鱼,《泉涸》中的相忘之鱼;适时补充助读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三)比较阅读:《庄子濮水》和庄周家贫》1.学生小组活动速读文本、筛选信息、完成表格内容。要求:填表时要结合文章相关语句进行细致解读。是何文本有何人物述何事件用何描写借何寓言何态度/状态《庄子钓于濮水大夫和庄子大夫为楚王境内累庄子动作、语言描写神龟曳尾涂中的自在悠然庄子避世生活的悠然自在《庄周家贫监河侯和庄子庄子监河侯神态、语言描写鱼儿断水后的谋生之苦避世过程中的谋生之苦学生自主思考,筛选信息,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理解两文中“鱼”意象的内涵。教师小结:《庄子钓于濮水》传递出庄子避世生活的悠然自在,此处的“鱼”是自在悠然的涂中之鱼;《庄周家贫》展现了庄子避世过程中的谋生之苦,此处的“鱼”的断水后苦苦求生的鱼儿,是“辙中之鱼”。板书:涂中之鱼  辙中之鱼【设计意图:通过比较阅读,体会两篇文本的异同之处,进而理解《庄子钓于濮水》中的鱼是自在悠然的涂中之鱼,《庄周家贫》中的鱼是苦苦求生的辙中之鱼。】(四)小结:师生回顾并总结:通过分角色演读、吟诵和比较阅读三种方法完成了对文本的学习,这五篇文本中皆有这个意象条鱼所代表的文化符号是不同的。如果我们把《庄子与惠子濠梁之上》的鱼定位为快乐鱼,那么其它的鱼是什么鱼呢?传递了庄子怎样的追求呢?选择文本阅读方法文化意象个人追求/生命法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分角色演读快乐之鱼追求自适快乐《泉涸》自由吟诵相忘之鱼达最深度和谐《北冥有鱼》逍遥之鱼追求自由逍遥《庄子钓于濮水》 比较阅读涂中之鱼追求悠然自在《庄周家贫》辙中之鱼人生困顿清苦 明确:涂中之鱼——自由自在、辙中——困顿清苦、相忘之鱼——深度和谐、逍遥之鱼——自适快乐每一尾鱼所代表的文化符号都是不同的同一意象代表不同文化内涵,同中有异即在此。【设计意图:通过速读、朗读、比读、分角色演读和吟诵等方式阅读经典;在充分的生生交流、师生对话中,通过比较、前后勾连,体会庄子文本中“鱼”意象的不同文化内涵,初步感知庄子的生命法则。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整体把握能力,比较分析文本的能力。二、   再读深思,异中求同教师过渡:同中有异,异也有同。同学们再回顾这五篇文本,你能否找到文本的相之处?(可以从内容思想、艺术手法、传情方式等角度考虑小组合作研讨:关注内容思想、艺术特色、传情方式等通过小组研讨、师生对话,理解文本的相同之处。教师在学生充分探讨的基础上,小结五篇文本的相同之处。        内容思想统一体现相同的追求——追求自由逍遥        艺术特色统一:奇特的想象        传情方式统一:借寓言故事师生回顾、前后勾连并总结五篇文本的相似之处,初步感知庄子的生活心境。【设计意图:在师生充分的探讨中,异中求同,初步感知庄子的生活心境。】三、论鱼悟道,写下新的理解庄子用鱼表达审美的人生。齐万物而为一,鱼人相通。鱼庄子那里不再仅仅是一尾鱼,而是融入了庄子生命法则的鱼一个文学意象,也变成了一个文化符号。请同学根据今天学习的“意象的不同的文化内涵,补习两到三个句子。庄子笔下的鱼符号,是曳尾泥中的悠然自在;庄子笔下的鱼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_;庄子笔下的鱼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_;庄子笔下的鱼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回答。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齐读下列句子,再次感受“一文化意象传达庄子的生活心境、生命法则庄子笔下的鱼符号是清苦困顿依然不改的自在追求;庄子笔下的鱼符号是相呴相濡不如相忘的深度和谐庄子笔下的鱼符号是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自由逍遥庄子笔下的鱼符号是大美庄子自然鲜活的生命追求…… 【设计意图此环节以补习句子活动为依托既符合考纲要求,提纲挈领,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以开火车的形式答题,省时高效,辐射面广,让更多的学生拥有答题的机会。四、布置作业:从群文到群书。从群文扩展到群书的阅读,推荐阅读《庄子》、南怀瑾先生的《庄子諵譁》、傅佩荣《解读庄子》等优秀作品,走进庄子的世界,尝试通过其它文化符号来感受庄子的生活心境、生命法则。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1.选文:本组群文选取的一系列文本,内容丰富、主题明确、代表性强。2.整合:本课以“鱼”意象为主线引领,对不同的文本进行有效的整合,线索脉络清楚。吟诵、速读、演读、比读等教学方法的整合,充分挖掘了不同类型文本的教学价值。3.实施:想要有好的教学实施,就不仅要分析学情、明确目标,还要在分析和把握文本时有独到的思考,本设计根据几组文本的共性和差异性找准了切入点,既有面上的统整、交融,也有点上的深入,使得课堂有新意,学生有激情。在课堂中展现的表格很有价值,它体现了信息的比较、统整、交融。4.反思不足:文本容量大,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可适当再增加一些。预习任务与课后作业预习任务:认真阅读五篇文本(至少3遍),标注段落、扫清字词障碍、理解文本内容。课后作业:从群文扩展到群书的阅读,推荐阅读《庄子》、南怀瑾先生的《庄子諵譁》、傅佩荣《解读庄子》等优秀作品,走进庄子的世界,尝试通过其它文化符号来感受庄子的生活心境、生命法则。 选文文本一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文本二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文本三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文本四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文本五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