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6.测试塔台模型背景图ppt课件
展开思考:想要更客观的了解我们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符合要求,仍需要进行什么环节?
制作一个模型(画或写解决方案)
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
思考:我们可以用哪些工具协助不同项目的测量?
用电风扇或扇子测试抗风能力
用拍动桌子模型地震测量抗震能力
测试地震我们可以利用地震模拟仪。
将塔台模型放置于平稳的桌面上,将米尺竖直放在塔台模型旁边,测量塔台的高度,平视读出数值。
使用一样的重物测试塔台模型,将厚度相同的书本注意均匀的叠加再塔台顶端,有3秒稳定后,继续叠加计数。
用同一电风扇测试,电风扇的1、2、3挡分别为小、中、大风量,在接受该风量吹拂而没有明显倾倒和移动的说明达到该级别抗风。
看来,我们测试的方法、标准、工具都需要统一,这样才能保证测试公平且方便对比。
各组梳理塔台模型建造中的问题。
1. 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表现最佳的是哪些方面?我们是怎么做到的?
我们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表现最佳是:塔高高度大,承重能力强,因为我们利用了大量三角形结构增强了塔台的稳定性。
2. 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所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我们的塔台模型需要改进的地方有:1.塔台模型高度太高,对于抗风有一定影响。2.制作还不够精细,角度不正对于抗震有影响。 3.吸管用量过多导致成本过高,浪费材料。4.制作过程中测量有误差,成品有倾斜的问题。
其他小组的塔台模型,在塔台形状上倾斜角度更大,上小下大更稳定,有的小组塔台底部的重量明显比上部要重,增强了抗风能力。制作的过程中要对吸管的尺寸进行精细的测量,有助于塔台形状的对称。
3.其他小组的建造的塔台模型对我们小组有什么启示?
四、下图是测试塔台模型的几个情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所示的情景是测试塔台模型的高度,根据评价表,塔高( )60厘米,才能打3分。A.没有达到B.基本接近C.达到
2.图乙中正在测试模型的顶端承重,除了图中所用工具——书本外,还可以借助水瓶等重物,要求是所选重物要________。3.图丙是测试抗风能力的情景,测试过程中发现风力1级测试中,塔台模型就开始摇晃,抗风性能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塔台模型太高(或塔台模型结构不稳固)
4.测试完塔台模型后,进行问题梳理时发现:底端重量较轻,不利于________;制作过程中________有误差,成品可能会倾斜;吸管使用数量过多,会导致________过高,浪费材料。
课后请各小组根据自己组内塔台的测试结果进行反思,并整合不同小组的塔台带来的启示,梳理归纳,为下节课的项目改进做好准备。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6.测试塔台模型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6.测试塔台模型优秀ppt课件,文件包含16ppt、6测试塔台模型mp4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3.日食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3.日食授课ppt课件,文件包含新教科版科学六下第3课日食PPT课件pptx、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课日食教案docx、什么是金星凌日mp4、日食的分类和形成原因mp4、模拟三球运动mp4、模拟日食mp4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3.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3.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教课内容课件ppt,文件包含新教科版科学六下3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PPT课件pptx、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课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教案docx、加热白砂糖产生新物质mp4、蜡烛燃烧产生新物质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