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节 植被集体备课课件ppt
展开1.森林的类型、主要分布、生长环境和主要特征;2.草原与荒漠的类型、主要分布、生长环境和主要特征。
微专题1 北半球主要植被分布与气候的对应关系
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人教版必修一5.1植被(共53张PPT)
(2)气候特征:终年高温、降雨丰沛
典型区域:刚果盆地、亚马孙流域、马来群岛
土壤为砖红壤,呈酸性,腐殖质含量低。
(3)植被特点①植物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②植被种类丰富、垂直构造复杂,有丰富的附生植物和藤本植物;③月月开花,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板状根可以避免由于树冠宽大,身体上部沉重而导致的头重脚轻站不稳的问题,可以抵抗大风暴雨的袭击,更有保持水分的作用,解决了热带雨林中树木根系难以进入深层土壤而又要执行对地上部分的支撑作用这一两难问题。
茎花的出现,是因为部分树木处于森林的最下层,不免受到上层大乔木的影响,得不到充足的阳光和空间,因此,在它们长期与环境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在茎上开花的习性。同时老茎上生花也能显露自己,便于昆虫及其它动物传粉繁殖。
热带雨林由于生物量巨大,而阳光土壤总量不变,生物之间的竞争非常残酷。这就催生了一批依靠乔木的藤本植物,藤本植物最初是像灌木一样在地面生长,一旦傍上乔木就疯狂攀援到阳光充足的上层。最终,雨林树冠中,藤本植物的叶片占40%。 为了争夺更多的阳光,雨林植物间还经常发生谋杀事件,出现大量把对手缠死的绞杀植物。
有些植物不跟土壤接触,其根群附着在其它树的枝干上生长,利用雨露、空气中的水汽及有限的腐殖质为生,这类植物叫附生植物。自身可进行光合作用,不会掠夺它所附着植物的营养与水分(区别于寄生植物)。
海南岛、云南西双版纳、西藏东南部、台湾南部
(2)气候特征: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
(3)植被特点:①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②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③少茎花、板根等现象。
革质叶片表面光滑带有蜡质,角质层较厚,在夏季高温情况下光滑有光泽的革质叶片可有效反射太阳直射,避免叶片被灼伤;可以使水分不易蒸发,减少水分的流失;还能防水,避免长期浸泡在水中缺氧;冬季的时候可以保温。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
(1)主要分布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
(2)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植被特点:森林常绿,树叶坚硬革质并有蜡质光泽,叶面常有茸毛或退化成刺,树皮粗糙。 典型植被:油橄榄
(2)气候特征:夏季炎热或温暖,冬季寒冷, 且降水适宜。
(3)植被特点:①乔木叶片宽阔,②春季发叶、夏季葱绿,秋冬季落叶。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
(2)气候特征:夏季温和短促、冬季寒冷漫长
(3)植被特点:①群落十分简单,以松、杉类植物为主。②叶子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我国东北北部、新疆北部。
1.针对红树林植物的特点,分别说明其适应的环境条件。
红树林因由红树科植物组成而得名 , 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 潮间带, 多见于海湾或河口地区。
退潮时和海水淹没时用于通气,净化空气。
适应海滩和海流,增强生存能力。
适应海水浸泡,净化海水。
2.说明红树林对所在海岸地区生态环境的意义。
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抵御风浪袭击,防风消浪,固岸护堤。加速淤泥沉积,促淤保滩。净化海水和空气
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①植物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②植被种类丰富、有丰富的附生植物和藤本植物;③月月开花,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①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②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③少茎花、板根等现象。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①叶子呈针状,以抗寒抗旱。 ②群落结构十分简单,以松、杉类植物为主。
夏季温和短促,冬季寒冷漫长
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区
①乔木叶片宽阔,②春季发叶、夏季葱绿,秋冬季落叶,结构简单。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夏季炎热或温暖,冬季寒冷,且降水适宜。
在热带和温带,当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便出现以草本为主的植被,即草原,而在水分更少的地区,则形成荒漠植被。
一般分布在热带雨林 一带的南北两侧
(2)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丰沛,干季为4~6个月,降水稀少。
人教版(2019)必修一5.1 植 被(共53张PPT)
(3)植被特点:①湿季降水丰沛,草原葱绿; 干季降水稀少,草类枯黄;②散生着灌木和乔木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分布在内陆地区(温带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2)气候特征: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气候干燥
(3)植被特点:①草原夏绿冬枯,②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有一些较为矮小的灌木。
我国最著名的四大草原新疆伊犁草原西藏那曲高寒草原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2)气候特征: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3)植被特点:①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叶面缩小或退化,呈刺状或无叶,以减少蒸发;中空或具有肉质茎叶,以贮存水分;茎叶覆盖茸毛,以抵抗灼热)②也有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如智利沙漠中的雨后花海。
热带荒漠:无温带荒漠: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湿季植被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草类枯黄。散生着乔木或灌木
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季
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有矮小灌木。
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气候干燥
⑶植物与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1.以下属于人工植被的是( ) A.亚马孙雨林 B.撒哈拉沙漠 C.呼伦贝尔草原 D.江南丘陵柑橘林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解析】选D 江南丘陵地区的柑橘林,是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经济林,为人工植被。
2.家住北京的小明暑假到英国伦敦旅游,他发现两地的植被类型相同,北京和伦敦的植被类型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解析】选A 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伦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植被也是温带落叶阔叶林,A对。亚寒带针叶林对应的气候是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对应的气候是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对应的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B、C、D错。故选A。
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图是某植物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4.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 A.干旱 B.湿润 C.寒冷 D.炎热6.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 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 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D.地下部分缩小减少
【解析】4.A 6.C 第5题,该植被地上部分矮小,地下根系扎得深,生长范围广,有利于吸收充足的地下深层的水分。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地表水缺乏。第6题,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获取足够生存的水分。
5.以该植物为主体的植被类型是( )A.热带草原 B.温带草原C.热带荒漠 D.温带荒漠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教课ppt课件,文件包含224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教案pptx、224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教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教案配套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角色扮演,当地居民,政府人员,环境学者,经济学家,生态捷报,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湘教版必修3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以我国的西北地区为例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湘教版湘教版必修3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以我国的西北地区为例示范课课件ppt,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本节目录,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的危害,荒漠化的防治,课堂巩固,气候变化,人类活动,想一想,荒漠化防治,荒漠化防治注重的几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