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声现象附解析
展开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声现象附解析学生版
一、单选题
1.(2022·桂林)下列情景中的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
A.音乐厅中的演奏声 B.教室里的读书声
C.报告厅中的演讲声 D.建筑工地上嘈杂的响声
2.(2022·桂林)声音在一些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如图所示,声音在哪种介质中传播速度最慢( )
A.空气 B.水 C.尼龙 D.冰
3.(2022·常州)2021年7月,我国南海海域,齿鲸发出巨大的超声波震晕一群小鱼,在齿鲸旁观察的潜水员却没有听到齿鲸发出的声音,齿鲸发出的声音( )
A.响度大、频率高 B.响度大、频率低
C.响度小、频率高 D.响度小、频率低
4.(2022·鄂州)清晨,一阵闹铃声将你从睡梦中唤醒,提醒你:该起床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C.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D.声速等于光速
5.(2022·长春)吉剧是我省特有的戏曲剧种。观看演出时,人们能分辨出锣、鼓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6.(2022·贵港)蓝牙音箱可在一定距离内无线连接手机进行音乐播放,蓝牙音箱播放音乐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箱发声不需要振动
B.根据音色可以分辨出不同歌手的声音
C.音箱发出的声音不会成为噪声
D.调节音箱音量大小是改变声音的音调
7.(2022·宿迁)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正式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王亚平和叶光富两名宇航员音色相同
B.宇航员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C.声音在太空中传播速度是
D.奇妙的实验引起同学们高声喝彩,这里的“高”指的是音调高
8.(2022·益阳)北宋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提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可尽早听到来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样做能尽早听到马蹄声的主要原因是( )
A.声音在土地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B.使马蹄声的音调变高了
C.改变了马蹄声的音色
D.提高了士兵的听力
9.(2022·南通模拟)如图所示,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速度
10.(2022·聊城)如图所示,小慧同学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听音叉发声的同时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化。她想探究的问题是(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声音传播的条件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11.(2022·娄底)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B.乙图: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丙图:抽掉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闹钟铃声的音量不会变化
D.丁图: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
12.(2022·枣庄)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
A.防止噪声产生 B.阻断噪声传播
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13.(2022·达州)在地球上,生灵之声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情感,天地之声吐露着无穷无尽的秘密,根据所学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交响音乐会中,我们通过音色能分辨出乐器的种类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
C.火山喷发、雷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发生前会先发出次声波
D.中考期间,学校周边道路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4.(2022·江汉)如图,盲人用手杖敲击不同的盲道导航地砖辨别不同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砖发声是由地砖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块地砖产生声音的音调不同
D.导航地砖主要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15.(2022·恩施)甲、乙音叉的形状差不多,分别标有“256Hz”、“512Hz”字样,先后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它们,甲、乙两音叉相比( )
A.甲响度小 B.甲音调低 C.乙振幅大 D.乙声速小
16.(2022·广东)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临街住宅安装双层玻璃可以减弱噪声
B.长期佩戴耳机开大音量听音乐可能损伤听力
C.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利用了声音反射的原理
D.声呐通过次声波的回声定位探索海洋的秘密
17.(2022·山西)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18.(2022·苏州)在与声有关的四幅图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A. 居民区街道禁鸣喇叭
B.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 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
D.高架路某些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
19.(2022·广州)编钟是我国瑰宝,如图,敲M处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敲N处的高,比敲P处的低,则( )
A.编钟发出的声音频率只与其质量有关
B.敲P处发出的声音频率高于敲N处的
C.敲P处时,钟的振幅一定比敲M处时大
D.敲N处时,发出的声音响度一定比敲M处时大
20.(2022·荆州)中国龙舟公开赛荆州站在古城东门外九龙渊举行,比赛场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的响度越大
B.鼓声的响度越大,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大
C.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分辨出鼓声,是通过音色来辨别的
D.选手听到鼓声齐心划船,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二、填空题
21.(2022·朝阳)音乐会上,观众可以根据乐器发出声音的 不同,分辨出是哪种乐器;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
22.(2022·徐州)如图所示是用吸管和棉签制作的“鸟鸣器”,从管口吹气,能发出类似鸟叫的声音,鸟鸣器发声是由空气 产生的,拉动棉签可以改变声音的 ,根据声源的差异,鸟鸣器可以与小提琴、笛子、鼓这三种乐器中的 归为一类。
23.(2022·牡丹江)通过观察下列的声音波形图, 的音调相同, 的响度相同。
A. B. C. D.
24.(2022·河南)小利在7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一个水瓶琴,如图所示。对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由瓶中 振动产生的。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越靠近 (选填“左”或“右”)端音调越高。
25.(2022·黄冈)物理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狮吼功”:他竭尽全力发出“狮吼声”震碎了酒杯。他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酒杯被震碎说明声能够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26.(2022·苏州)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她被誉为“百戏之祖”。演唱时以三弦、曲笛等为主要伴奏乐器,拨动三弦时,弦 产生声音;吹奏曲笛时,按住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 ;两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优美的乐曲,通过 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
三、实验探究题
27.(2022·福建)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时,对课本的实验进行改进,如图。
(1)为了避免声音通过底部固体传出,利用磁悬浮装置使发声体悬浮于空中,A磁体上端为N极,则B磁体下端为 极;
(2)将内部充有少量空气的气球口系紧,并悬挂于玻璃罩内壁,实验过程发现气球体积变大,说明罩内气压变 ;
(3)罩内空气不断减少,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了,但发声体上方的轻质小球照旧跳动,说明发声体仍在 ;
(4)本实验无法抽成绝对真空,需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得出:真空 传声。写出一个运用类似研究方法的实验: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A.音乐厅中的演奏声属于乐音,没有影响他人,不是噪声,A不符合题意;
B.教室里的读书声没有影响别人的学习,不是噪声,B不符合题意;
C.报告厅中的演讲声没有影响他人,不是噪声,C不符合题意;
D.建筑工地上嘈杂的响声会影响别人的学习和生活,属于噪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杂乱无章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是噪声。
2.【答案】A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声音在尼龙中的传播速度为2600m/s,声音在冰中的传播速度为3230m/s,则声音在介质中传播速度大小为
可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慢,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固体声速大于液体,大于气体声速。
3.【答案】A
【解析】【解答】BD.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所以齿鲸发出的声音频率高,BD不符合题意;
AC.齿鲸发出巨大的超声波,表示声音的响度大,A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齿鲸发出巨大的超声波,表示声音的响度大,频率高。
4.【答案】A
【解析】【解答】A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C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5.【答案】C
【解析】【解答】不同的乐器,由于材料和形状的不同,就会构成自己特有的声音特色,叫做音色。所以我们能辨别不同的乐器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音色。
故答案为:C。
【分析】不同的乐器,由于材料和形状的不同,就会构成自己特有的声音特色,叫做音色。
6.【答案】B
【解析】【解答】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蓝牙音箱发声需要振动,A不符合题意;
B.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以分辨出不同歌手发出的声音,B符合题意;
C.音箱发出的乐音,如果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也会成为噪声,C不符合题意;
D.调节音箱音量大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是辨别发声体的依据;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声音的大小指响度。
7.【答案】B
【解析】【解答】A.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人们就是根据音色来区别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A不符合题意;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宇航员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B符合题意;
C.太空中是真空状态,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不符合题意;
D.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奇妙的实验引起同学们高声喝彩,这里的“高”指的是响度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大小指响度。
8.【答案】A
【解析】【解答】A.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士兵利用声音在固体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快的特点,可以提前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做好准备。A符合题意;
BC.马蹄声的音调、音色是由声源决定的,士兵枕着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并不会改变马蹄声的音调、音色,BC不符合题意;
D.士兵的听力是士兵自身的一种能力,士兵枕着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并不会改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的传播速度,固体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快;声音的音调和振动的频率有关,音色和发声体的材料有关。
9.【答案】C
【解析】【解答】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变化,则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化,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0.【答案】D
【解析】【解答】乒乓球振动幅度越大,说明音叉振动幅度比较大,物体的振幅影响声音的响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所以此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跟振幅的关系。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的振幅影响声音的响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1.【答案】B
【解析】【解答】A.古筝是琴弦振动发出声音的,手在不同位置按弦,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A不符合题意;
B.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符合题意;
C.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时,因为罩内空气稀薄,所以闹钟铃声的音量会越来越小,C不符合题意;
D.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振动频率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因为罩内空气稀薄,所以闹钟铃声的音量会越来越小;消声器,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12.【答案】A
【解析】【解答】控制噪声有三种方法:防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禁止鸣喇叭是防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只有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控制噪声有三种方法:防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
13.【答案】B
【解析】【解答】A.音色是指不同声音表现在波形方面总是有与众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物体振动都有不同的特点,交响音乐会中,我们通过音色能分辨出乐器的种类,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B错误,符合题意;
C.次声波是振动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火山喷发、雷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发生前会先发出次声波,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减弱噪声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中考期间,学校周边道路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辨别发声体的依据是音色;地质灾害发生时伴随次声波;阻止声音的产生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真空不能传声。
14.【答案】A
【解析】【解答】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地砖发声是由地砖振动产生的,A符合题意;
B.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B不符合题意;
C.响度是由振动幅度决定的,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块地砖,地砖的振动幅度不同,产生声音的响度不同,C不符合题意;
D.导航地砖主要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而不是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响度是由振动幅度决定的;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5.【答案】B
【解析】【解答】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用力越大振幅越大;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由题可知,甲的振动频率低音调低。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16.【答案】D
【解析】【解答】A.为了改善室内的居住环境,建筑师在设计窗户时常采用双层玻璃,这样做的主要优点是:①隔热,②隔声;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长期戴着耳机听高分贝音量的音乐,有可能损伤鼓膜,致使听力下降,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形成的音响效果,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声呐利用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而不是利用次声波,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双层玻璃可以减弱噪声;声音的大小指响度;声呐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17.【答案】A
【解析】【解答】A.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带动水振动使“水花四溅”,A符合题意;
B.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不符合题意;
C.“鱼洗”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C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人听到声音是空气传播的。
18.【答案】A
【解析】【解答】A.居民区街道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符合题意;
B.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不符合题意;
C.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只能起监测作用,不能控制噪声,C不符合题意;
D.高架路某些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阻止声音的产生,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如禁止鸣笛。
19.【答案】B
【解析】【解答】A.声音频率越大,则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由图可知,第一个编钟的质量小,第二个编钟的质量大,敲M处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比敲N处的高,说明声音的频率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在同一个编钟上敲M处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比敲P处的低,说明声音的频率还与振动物体的长度有关,A不符合题意;
B.音调的高低与声音频率有关,音调越高,声音频率则越大,P处的音调比N处的音调高,则P处的声音频率比N处的大,B符合题意;
CD.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而振幅的大小与敲击的力度大小有关,与敲击的位置无关,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发声体越大,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20.【答案】C
【解析】【解答】A.鼓面的振动幅度大,鼓声的响度大,与敲击鼓面的快慢无关,A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的介质和温度有关,与发声体的响度无关,B不符合题意;
C.不同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的,C符合题意;
D.选手听到鼓声齐心划船,这一现象说明鼓面振动发声,声波能传递信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振动幅度大,响度越大;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温度有关;不同发声体音色不同,是辨别发声体的依据;通过声音得知某事,是声音传递信息。
21.【答案】音色;空气
【解析】【解答】辨别乐器,依靠各种乐器的音色不同。各种乐器的材质不同,所以音色不同。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作为介质传播的。
【分析】各种乐器的材质不同,所以音色不同;空气可以传声。
22.【答案】振动;音调;笛子
【解析】【解答】从管口吹气,吸管内的空气就会振动发出类似鸟鸣的声音。
拉动棉签,吸管内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发生变化,造成空气柱振动的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就会发生变化。
“鸟鸣器”是靠吸管内的空气振动发声的。小提琴是靠琴弦的振动发声,笛子是笛子内空气柱振动发声,而鼓是鼓面的振动发声,所以根据声源的差异,鸟鸣器可以与笛子归为一类。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体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根据发声体振动的物体,可以将发声体分类。
23.【答案】ABD;ABC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在相同时间内A、B、D图中的声波振动频率相同,因此ABD的音调相同。
其中A、B、C波形偏离原位置的幅度相同,因此振幅相同,ABC响度相同。
【分析】频率相同的音调相同;振幅相同的响度相同。
24.【答案】空气柱;右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从瓶口向瓶内吹气,声音是由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质量大的物体较难振动,频率较低,则音调较低,由图知道,从左往右瓶内水的质量逐渐减增大,空气柱长度逐渐减小,所以,声音的音调会变高,则最右边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体越短,音调越高。
25.【答案】振动;能量
【解析】【解答】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老师能发出声音是由于他的声带在振动。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酒杯被声音震碎说明声音在传递能量。
【分析】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26.【答案】振动;音调;音色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拨动三弦时,弦振动产生声音。
吹奏曲笛时,按住不同的孔,空气柱长度发生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发生改变,故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两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优美的乐曲,通过音色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体的长度不同,音调不同;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7.【答案】(1)N
(2)小
(3)振动
(4)不能;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1)磁悬浮装置是利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因此A磁体上端为N极,则与之相对的B磁体下端应为N极。
(2)气球口系紧,气球内部空气的质量一定,当体积不变时气压不变,当气球外部气压变小时,气球内部气压大于外部气压,内部空气将气球向外压,则气球的体积变大,因此发现气球体积变大时,说明罩内气压变小。
(3)轻质小球放在发声体上,由转换法可知,轻质小球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4)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实验中得出此结论运用了实验推理法。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得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一结论,也运用了实验推理法,因为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分析】(1)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气球内部气压大于外部气压时,气球体积变大;
(3) 轻质小球的跳动说明发声体仍在振动;
(4)真空不能传声,本实验运用了实验推理法,牛顿第一定律的验证也使用了相同的研究方法。
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2—《声现象》 (含详解): 这是一份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2—《声现象》 (含详解),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小明家购置了一台超声波洗碗机,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1 声现象: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1 声现象,文件包含专题01声现象-2023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答案解析docx、专题01声现象-2023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试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2:声现象: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2:声现象,共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