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 》plus解读版课件PPT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79272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赤壁赋 》plus解读版课件PPT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79272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赤壁赋 》plus解读版课件PPT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79272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赤壁赋 》plus解读版课件PPT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792726/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赤壁赋 》plus解读版课件PPT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792726/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赤壁赋 》plus解读版课件PPT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792726/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赤壁赋 》plus解读版课件PPT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792726/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赤壁赋 》plus解读版课件PPT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792726/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图文ppt课件
展开目标一:体悟诗歌情感,探究诗心。目标二:体味东坡哲学,探究哲思。目标三:熟能成诵,背诵全诗歌。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在任地方长官期间,他关心民众疾苦,做了许多利民的好事,深受民众拥戴。
苏轼被人诬陷为诽谤朝政而下狱。苏辙等拼死上表相救,幸好太后曹氏爱才,不肯杀轼,神宗才对苏轼从轻处置。苏轼被囚128天之后,贬为黄州团练 副使,交由本州安置,不得干预公事。在黄州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较自由的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在此期间,写就一词二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既望:徐:兴:属:明月之诗窈窕之章
农历每月十六慢慢兴起通“嘱”,劝诗经 陈风 月出
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懮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少焉:之:如:凌:茫然:冯:御:羽化:
一会到往越过旷远的样子通“凭”,乘驾人得道飞升
心灵处于极度自由、快乐的逍遥之境界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就如同凭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如遗弃尘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
如何理解苏轼的逍遥与自由?如何达到苏轼的逍遥与自由?
苏轼的逍遥与自由是超越物质的精神的绝对自由,是暂时脱离现实的理想自由状态,这种自由与逍遥是短暂的,难能可贵的。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棹:溯:渺渺:美人:倚:和:舞:泣:
划船工具,形如桨而长逆流而上悠远的样子象征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循、依同声相应,唱和使动,使… …起舞使动,使… …哭泣
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哀怨有如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桂櫂兮兰枻,斲冰兮积雪。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楚辞章句》
这一段,苏轼借“桂棹”“兰桨”表达了自己坚守的高尚节操和修养,而“美人”代指君主、理想或一切美好的愿景——这三者都难以实现,难以到达。
“潜蛟”:蛟龙潜于水中而不飞舞在天,亦如“卧龙”还未展露锋芒,才志不得施展而被困于现状。
“嫠妇”:寡妇,失去丈夫的女子。古代诗人常用妇女不得夫君喜爱比喻臣子不得君主重用,此处亦是表达自己孤苦无依,势单力薄,不得君主支持理解。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轼的容色忧愁凄怆,(他)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吗?(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代枭雄,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捕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我们)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没有穷尽。(我想)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我)知道这些不可能屡屡得到,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生命三大悲:人生之短暂、人之渺小、求而不得
人可以做他想做的,不可以要他想要的。——叔本华
人真正的名字,叫做欲望。——史铁生
人生就是一轮月,总是满少缺多。
人生就是一场苦难,我们一生都在救赎,但往往是陷入无可救药。
客人向我们揭示了生命的三大悲苦,这种悲苦是普遍的,难以化解的。这也是苏轼心中的悲苦。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时候。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客人高兴地笑了,清洗杯盏重新斟酒。菜肴和果品都被吃完,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乱。(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垫着睡去,不知不觉天边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水月的永恒,自然的永恒,宇宙的永恒,与人的短暂。变,是唯物的,永恒的,绝对的;不变是唯心的、暂时的、相对的。
面对无法更改人生的三大悲苦,苏轼回答:要用心灵的解脱救赎肉体的痛苦,用精神的长存宽慰现实的短暂。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只有自然予以人以平等无私、无偿。只有放眼于宇宙时空,人才以其最根本的属性达到了统一。降低对外物的索求与期待,提高对生活的感知与品位,即便身体被时空所局限、被社会所局限、被命运所局限,也能够达到自由与逍遥。
因为苏轼是个承认自我渺小的人,他超越渺小是我们后人给他的评价,他自己却从未认为自己超越了渺小。他只是在渺小的位置上做着他认为该做的事情,将渺小的生命活得尽可能快乐安逸。
坡仙化境:苏轼诗歌的典型风格,在深挚、迫切、执着之后,能够忽然回转,放开,类似释家的先“执”后“破”。
本文苏轼先提出人生的短暂渺小,似乎被此困住难以解脱,但文后宕开一笔,柳暗花明又一村,揭示了以精神自由达到生命的超脱,可谓“先执后破,坡仙化境”。
理想主义者是不可救药的,如果他被扔出了他的天堂,他会制造出一个理想的地狱。——尼采
儒家的入世,引导他热爱生活和人生;道家的无为,使他淡泊名利,在逆境中也显得从容自如;佛家的静达圆通,则启迪他走向圆融和通达。
行香子·述怀【作者】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1 赤壁赋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1 赤壁赋授课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多才多艺涉猎广深,任务式教学,情感线索,全文结构和感情线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备课ppt课件,共5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赤壁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1 赤壁赋课前预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1 赤壁赋课前预习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写作背景,赤壁赋,悠扬和谐,由乐转悲,为客人的箫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主问客答,转哀为喜,变与不变,物各有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8799326979f03b68cbfed985436f761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