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复习检测--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复习检测--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页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复习检测--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2页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复习检测--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复习检测--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复习检测--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共8页。
    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五单元复习检测一、选择题1.秦朝“半两”钱,汉代“五铢”钱,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此后历代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币值与钱币重量逐渐脱钩。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A.阻碍工商业的发展              B.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C.土地兼并逐渐加剧              D.税收政策转向以征收货币为主2.北宋时期,四川地区交子的发行规则是每隔三年发行一次新纸币(),规定百姓以旧换新,保证市面流通的交子总量和准备金比率不变。熙宁五年(1072),为了应对财政危机,中央政府命令四川地区多发行一界交子,却并不按惯例把老一界交子回收。据此可知(  )A.北宋政府重视商业活动,满足市场的货币需求B.北宋政府利用纸币,制造通胀,攫取民间财富C.四川地区经济发达,商业繁荣,货币需求量增加D.北宋政府增发纸币,准备向全国推广四川地区的经验3.明初发行纸币后,政府下令禁止金银甚至铜钱的流通,但纸币发行后贬值严重。永乐后,民间流通货币兼有宝钞和金银,朝廷屡禁不止。至成弘年间,民间契约文书中已主要用银。至明英宗颁布白银货币新法后,白银逐渐成为法定货币。对此,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A.白银大量流入推动白银货币化        B.贵重金属的短缺导致宝钞贬值C.白银货币化是民间推动的结果        D.货币改革推动白银成为法定货币4.193511,国民政府推行币制改革,统一了货币发行权,以中国、中央、交通三大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其他银行不得继续发行新钞票。该措施客观上(  )A.使金属货币完全退出金融市场          B.促进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出现C.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导致了恶性通货膨胀的出现5.1935,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实施法币改革,标志着中国的货币制度完成了由银本位货币制度向纸币制度的转变。此项改革使国民政府(  )A.集中力量应对战争的紧张局势         B.化解了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C.保障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D.加强了经济金融的管理和垄断6.1949528,人民币兑换银元的比价约为1001,68日非法市场上的比价已上涨到2 0001,银元猛涨刺激物价攀升。反动分子叫嚷:解放军可以打进上海,人民币则进不了上海。据此可知(  )A.国民党势力依然控制着上海          B.人民对银元有盲目的依赖感C.人民币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          D.不法投机商制造混乱威胁政权7.汉初曾规定,入关灭秦的关东人愿意留在关中为民的,免徭役十二年,回关东的免徭役六年。原先因逃避战乱流亡的民众回到原籍,重新成为编籍内的民户,恢复他们的爵位、田地、住宅,以从事农业生产,不准官吏虐待。这些规定旨在(  )A.防止土地兼并     B.稳定统治秩序   C.增加赋税收益      D.开发关中地区8.下表是1843年前后中国进出口税率(%)变化表,出现变动的原因是(  ) 出口进口棉花棉纱头等白洋布二等白洋布1843年前24.1913.38935318435.565.566.956.95传统手工业技术落后                   B.西方列强倾销产品   C.中国关税自主权丧失                    D.中国经济结构变动9.1929,国民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税则改革,对需要限制进口的货物提高关税,以保护本国工业和抑制消费,对某些工业原料降低税率并废除过境税、常关税等。这些措施(  )A.实现关税主权的独立                  B.加速官僚资本的膨胀C.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D.刺激中外贸易的发展10.明末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中认为以田赋为主的传统财税制度存在“积累莫返之害”的弊端;当代学者秦晖进一步揭示古代每一次“并税式改革”最后都陷入“税轻费生—并税除费—杂派滋生—税轻费重—并税除费—杂派又起”的循环。对此历史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税制改革决定了历代封建王朝兴衰存亡     B.田赋始终是古代朝廷最主要的财税来源C.“税外杂派”多出自地方官吏贪腐行为     D.小农经济支撑“大国财政”的必然结果11.唐朝的两税法是一次划时代的赋役制度变革,它取代了以丁身作为征税标准的租庸调制。两税法的原则是: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这一政策的调整(  )A.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B.以财产性收入作为征税依据C.促进了租佃关系的迅速发展              D.以政府严格控制户籍为前提12.一条鞭法实行后,一些地区曾出现视田如陷阱,是以富者缩资以趋末的现象。这反映了一条鞭法(  )A.计亩征银,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摊丁入亩,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按亩纳税,打击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D.赋役征银,从根本上改变了重农抑商的观念13.唐朝政府改革赋役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明太祖时,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明朝后期,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丁税与户籍相分离。以上这些改革(  )A.有利于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B.有利于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C.使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减弱         D.使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加强14.下表描述了清朝前期赋役制度的变化。这一变化(  )时期内容清朝初期地赋和丁赋是分别征收的。地赋是农民交纳的地税,丁赋是百姓向政府提供的徭役折银,田赋和丁赋都是用银两折算,称为地银和丁银康熙年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A.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解决了封建国家赋役征收不均的问题C.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造成了农村大量隐瞒人口现象的发生15.1859,清政府任命李泰国为中国海关第一任总税务司,李泰国不仅霸占了中国海关的最大权力,还在其任期内将司税改为税务司,税务司的实际地位就相当于各地海关行政最高长官。海关税务司的设立(  )A.便利了英国对华倾销工业品          B.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C.实现了中国海关近代化转型          D.打开列强进入内地的门户16.1968314,伦敦黄金市场的成交量达350400吨。美、英、法等8国经过协商后决定,不再维持黄金官价,黄金市场听其自由上涨。但是,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仍可按黄金官价以美元限量向美国兑换黄金。这表明(  )A.黄金市场投机现象严重            B.东西方市场体系的矛盾加深C.美元霸主地位受到冲击            D.欧洲经济共同体力量的增强17.据统计,1916年中国的关税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仅占24.4%,至1934年已上升到40.6%。在正常情况下,关税收入占当时政府财政收入半数以上,有些年度甚至高达60%—70%。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国民政府废除苛捐杂税       B.关税收入在逐年增加C.国民政府实行关税自主政策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8.有人评论说:“尽管形式上是多边的,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高度集中的。”这里的“高度集中”意味着(  )A.美国拥有该体系的主导权         B.西欧各国仍有重大影响力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D.该体系的运作背离了经济自由化原则19.1816年英国率先采用金本位制,1870年后各工业国都采用金本位制。通过规定英镑与黄金的比价,英镑成为国际货币;用类似方法,马克、法郎、美元也可以在世界市场流通,随时兑换。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资本实现自由流动。这可以说明(  )A.资本输出减弱了欧美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  B.西方国家依靠金融手段即可控制世界市场C.英镑等同黄金起到协调各国贸易的作用    D.金融体系在国际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显著20.下图是二战后美元的世界流通示意图(箭头表示流动方向)。从中获取的最准确信息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相对较为稳定     B.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着霸权主义C.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中心单一化     D.美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受益者21.下图反映了清朝前期人口与人均耕地数变化情况,据此推论,1720年以后图示情况出现的原因可能是(  )A.赋税制度改革   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实行闭关锁国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2.《过境税声明》的发表和《海关税则》的制定,是“协定关税”制在中国近代的最早实施。作为清政府方谈判代表的耆英,沾沾自喜地向朝廷报告说,实行《海关税则》不会减少关税收入,“通盘合算,实属有赢无绌”。这说明清政府(  )A.重视外交谈判中的博弈             B.主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看到了条约的不平等性             D.没有意识到关税主权的丧失23.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规定,一般货物都按值百抽五缴纳关税;1950年,政务院明确规定,海关税率须根据国家经济状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税率规定的变化旨在(   )A.长期稳定我国海关关税的税率 B.维护国家关税主权、保护民族经济C.限制中外贸易、保护国内市场 D.扭转中外贸易逆差、开辟海外市场24.两宋时,凤翔府(今属陕西)。洪州府(今属江西)、温州府(今属浙江)均为产纸重地。当地纸户常以纸换钱交纳赋税或直接纳纸代赋,温州府纸户还得以用纸代役。这表明两宋时(   )A.经济重心完成南  B.工商业进一步发展  C.货币税取代实物税   D.抑商政策略有松弛25.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实行累进税率,纳税人收入越多,税率也就越高。“多收入多纳税,少收入少纳税”是个人所得税的显著特点。这说明(  )A.个人所得税就是国家对居民个人征收的税    B.我国居民的个人收入差距在逐渐扩大C.国家对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进行适当的调整D.防止出现过高的个人收入是我国现在的一项重要任务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部分货币(拓片)的图样
    材料二 1935113,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布了《施行法币布告》,其主要内容如下(节选):一、自本年11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违者全数没收,以防白银之偷漏。……四、凡银钱行号、商店及其他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本位币或其他银币、生银等类者,应自114日起,交由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其指定之银行兑换法币。……六、为使法币对外汇价按照目前价格稳定起见,应由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货币演变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百年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 
    ——据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请以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为视角,任选其中两段国际货币体系时期,结合史实对其建立和发展变迁的过程进行简要叙述。          
    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五单元复习检测答案选B。唐以前货币主要是以重量计算,唐以后币值与钱币重量逐渐脱钩,不再按照重量计算,该措施为以后纸币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故B正确;该举措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故A错误;商业发展与土地兼并没有直接关系,故C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征收赋税的信息,故D错误。2.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的关键信息“为了应对财政危机”,可知这次发行新币却没有及时回收旧币是为了通过增发纸币缓解财政压力,但是这是违背市场规律的行为,会造成通货膨胀。故选B项。3.A 明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海外白银大量流入,推动了白银的货币化,故A项正确;“贵重金属的短缺”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B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明英宗颁布白银货币新法后,白银逐渐成为法定货币”,可知C项错误;货币改革不是题干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D项。4【解析】选C。国民政府推行币制改革,有利于国内市场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C正确;A中“完全退出”说法绝对;B中“贸易顺差”不符合史实;D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表现D解析1935年,国民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全面抗战还未开始,因此不会涉及集中力量应对战争的紧张局势问题,故A项错误;币制改革导致通货膨胀,成为国民经济崩溃的重要原因,故B项错误;改革中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影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1935年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长期内战导致财政困难,币制改革加强了对金融的管理和垄断,故D项正确。6.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刚解放时,银元投机极为猖獗,威胁新生的政权,故D项正确。7.B解析材料主要描述的是汉初解决流民问题的方法,防止土地兼并及开发关中地区与材料无关,故A、D两项错误;“免徭役”和“原先因逃避战乱流亡的民众回到原籍,重新成为编籍内的民户”有利于减少流民带来的社会问题,稳定统治秩序,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免徭役”并不能说明增加赋税收益,故C项错误。8【解析】选C。根据表格可知,1843年后进口货物的税率较之前都在迅速下降,这和《南京条约》中关税自主权的丧失有关,故选C。材料无法反映我国传统手工业技术水平,排除A;材料无法反映西方列强倾销产品的信息,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排除D。9【解析】选C。中国近代《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实现关税主权的独立,所以排除A;B、D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对需要限制进口的货物提高关税,以保护本国工业和抑制消费,对某些工业原料降低税率并废除过境税、常关税等”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C符合题意。10【解析】选D。根据材料“税轻费生—并税除费—杂派滋生—税轻费重—并税除费—杂派又起”可知是财税制度改革的结果,小农经济社会农民不仅承担田赋,还要承担徭役和各种地方摊派,各种税费的产生成为必然,故D正确。税制改革成功与否对政治统治产生一定影响,但不能决定历代封建王朝兴衰存亡,故A错误。改革后出现费用高于税收情况,推知田赋并未一直占最主要的地位,故B错误。政府改革认可杂派,杂派不一定是官员个人行为,故C错误。11.B12.A解析:题干材料“视田如陷阱,是以富者缩资以趋末”反映了一些地区出现了轻视农业转而从事商业经营的现象,这是一条鞭法计亩征银带来的结果,故A项正确。“摊丁入亩”是清朝采取的措施,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未涉及对土地兼并的打击,故C项错误;“从根本上改变了重农抑商的观念”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13.C解析:题干材料“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使丁税与户籍相分离”,说明百姓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步减弱,故排除D项,选C项;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排除A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是主要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排除B项。14.C解析根据材料“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可知,这一政策使丁税额数固定下来,实现了地丁合一,由于征税的对象是土地,政府放松了对户籍的控制,增加了大量可以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故选C项。15A解析:英国人李泰国出任税务司最高行政长官必将损害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中国关税长期保持较低水平有利于英国对华倾销工业品,故A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故B项错误;在政治体制没有完成近代化转型的前提下,海关没有实现转型,故C项错误;《天津条约》签订后,列强势力已经进入内地,故D项错误。16C解析根据材料“伦敦黄金市场的成交量达350—400吨”“不再维持黄金官价,黄金市场听其自由上涨”“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仍可按黄金官价以美元限量向美国兑换黄金”可知,随着全球贸易进程与金融高速发展,固定汇率制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求,说明美国已无力维持美元等同于黄金的地位,反映了美元的霸主地位受到冲击,故C项正确。17.C 解析材料未涉及南京国民政府废除苛捐杂税,故A项错误;关税收入在逐年增加,原因在于政府政策,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国民政府实行关税自主政策,重视提高关税税率,使关税收入提高,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项错误。18.A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在美国金融、经济实力占绝对优势的基础上,它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故A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B项不符合史实;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布雷顿森林体系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19.答案:D解析:世界市场成熟的标志是以世界金融中心的形成为标志,金融业需要国际货币制度。一个国家把商品卖给另一个国家;又从第三国或地区进口,这就需要一个金融中心来保持国际支付平衡。19世纪中期,只有英国具有这种能力。由此可见,金融体系促进了资本的自由流通,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成熟,故D项正确,A项错误;金融手段只是控制世界市场的方式之一,故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20.答案:D解析:图片显示其他国家接受美元投资和购买国债,均与美元挂钩,体现出美元是资本主义世界货币,显然美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受益者,故D项正确;A项中“稳定”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美国是货币霸权主义,故B项错误;C项中“单一化”不符合图片信息,图片是相互的,故C项错误。21.答案:A解析:数轴显示清朝建立以来随着人口逐渐上升,人均耕地逐渐下降,1720年人口超越了耕地的极限,此时政府采取摊丁入亩和地丁银,按照人口进行收税,故出现表格中现象,A项正确;土地兼并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闭关锁国主要是针对对外贸易,故C项错误;D项在鸦片战争之后才出现。22.答案:D解析:“通盘合算,实属有赢无绌”说明清政府看重的是关税是否减少,而没有意识到协定关税是涉及国家主权的丧失,也没有看到条约的不平等性,故排除C项而选D项;题干中没有提到外交谈判中的博弈,更没有提及清政府的重视,故排除A项;“协定关税”制是在列强打击和逼迫下实现的,并不是23.答案:B解析:根据“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可知调整税率的目的在于维护国家关税主权和保护民族经济,故B项正确;根据“税率须根据国家经济状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可知关税税率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不是长期稳定,排除A项;关税税率的调整主要是为了发展经济和贸易,而不是限制中外贸易,排除C项;关税税率的调整是为了保护国内工业,不是为了开辟海外市场,排除D项。中国主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故排除B项。24.答案:B解析:木题主要考査宋代的赋税制度。根据材料“当地纸户常以纸换钱交纳赋税或直接纳纸代赋”及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工商业发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税收政策,故B项正确;经济重心的南移材料没有反映,故A项错误;货币地租开始于明朝,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抑商政策的松弛,故D项错误。25.答案:C解析: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据材料“多收入多纳税,少收入少纳税”可知是对收入差距的调整,故C项正确;D项说法片面,排除。26.(1)趋势:从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从形状杂乱到形状规范;从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从金属货币到纸币;从手工铸造到机器制造。(2)内容:法币成为唯一流通货币,白银及银币全部收归国有,退出流通领域;三大银行可自由买卖外汇以维持汇率稳定。27、阶段一:古典金本位时期。叙述:19世纪中后期,英镑随着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成为国际主导货币,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20世纪初,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衰落也使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严重动摇,世界经济秩序陷入长期的动荡和混乱。阶段二: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叙述:20世纪中期,布雷顿森林体系随着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得以建立,有力地促进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经济三足鼎立,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财政赤字巨大,国际收入情况恶化,通货膨胀加剧等原因加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